Workflow
低空飞行
icon
搜索文档
单点创新奔向聚合发展 ——记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4 10:40
从技术上看,三大产业本质上均是以AI作为底层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在低空飞行上,沃飞长空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肖前志表示,电动航空 与智能汽车在技术理论基础上基本相通,始于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技术浪潮正在"卷"向航空赛道。对于智能机器人,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 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表示,智能机器人涉及的AI算法、云端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与智能汽车有高度相通性,当下机器人市场与六七年前 仍处于早期阶段的智驾行业有异曲同工之处。 产业链的互通可极大降低产业发展成本。三大产业在感知部件、计算部件、算法模型、执行部件、电池、通信、轻量化和高强度材料及制造工艺 等领域均可实现不同程度的复用。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介绍,其机器人供应链约90%延续了汽车供应链。肖前志则表示,希望借助汽车供 应链,在3~5年时间里,把低空飞行器的价格从当前的千万元级降到数百万元级。 此外,在应用场景上,三者在城市综合管理、立体智能交通等领域可形成多元化组合式应用。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靳兵 表示,无人车、无人机以及行业仓储机器人、无人智能装备等智能终端均已在快递物流行业开展试点运营与推广。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车辆 国 ...
中国光谷成立国内首个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9:49
大会概况 -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于9月16日至17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 聚焦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三大领域[1] - 大会主题为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 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院 长江产业集团 湖北科投联合主办[3] - EAI100光谷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 为国内首个该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平台[1][3] 产业意义 - 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具有技术同源 链条相通 应用融合的特征 有望成为我国产业出海新引擎[3] - 发布《壮大聚合智能产业核心链——推动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产业链协同发展报告》[3] - 建议以聚合思维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包括抓牢制造环节 推动部件企业交叉合作 面向国际化布局 完善产业推进机制[3] 发展举措 - 创新中心将打造高端智库+行业活动+产业对接+科创平台四位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3] - 探讨产业链深度融合 产业分工演进方向 新型企业培育模式 空地一体化监管平台搭建等核心议题[4] - 光谷将全面布局聚合智能产业 加快构建跨领域 跨学科 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4] 区域优势 - 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中国光谷 是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1][4] - 光谷发展聚合智能产业基础雄厚 生态完备 将全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4]
从“单点创新”到“聚合发展”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8 10:20
文章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三大产业基于技术同源、产业链互通和应用融合进入协同发展阶段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平台建设 [1][3][4] 技术同源性 - 三大产业均以AI为底层技术 智能汽车与电动航空技术理论基础相通 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AI算法和云端基础设施上高度相通 [4] - 知行科技依托汽车产业控制器和算法积累成功开发全球首款国产中高算力机器人控制器 [4] - 电动航空技术浪潮源于汽车产业电动化技术 [4] 产业链互通性 - 全球聚合智能产业链形成"一套共性零部件+多个智能终端"的产业生态 覆盖感知部件、计算部件、算法模型、执行部件、电池、通信及材料等领域 [5] - 维他动力机器人供应链90%延续汽车供应链 [5] - 沃飞长空希望借助汽车供应链在3-5年内将低空飞行器价格从千万级降至数百万级 [5] - 电动航空领域对汽车产业链核心供应链复用率不足20% 主要因适航安全要求差异 [7] 应用场景融合 - 三大产业在城市综合管理、立体智能交通领域形成组合式应用 快递物流行业已开展无人车、无人机和仓储机器人试点 [5] - 飞行汽车提供低空交通解决方案 多旋翼适用于15公里内出行 复合翼适合更长距离城市出行 [5] - 飞行汽车电池需求与电动汽车不同 飞行时间约10分钟无需大电池 [7] 差异化发展挑战 - 三大产业电池技术性能诉求不同 机器人电池强调小而灵巧 电动航空要求更高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导致散热问题 [7] - 智能汽车座舱交互存在识别不准确问题 正通过大模型应用向主动感知转变 [7] - 低空飞行存在适航认证成本高、城市环境建模复杂等痛点 全球近300款飞行汽车预计收敛为5-6款核心构型 [8] 产业发展路径 - 聚合发展理念有望推动智能机器人在5年内达到"电动汽车时刻"水平 [9] - 通过汽车产业链优势建立"三大件"制造优势 推动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领域拓展 [9] - 聚合"三大件"将成为新出海引擎 需加快国际布局和多元化出海路径 [9] - 需完善产业推进机制 包括聚合统筹发展、协同规划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先行先试 [9] 协同发展建议 - 政产学研用需集智攻关 在部分地区试点应用 完善标准及政策法规制定 [10] - 加速进化通过赛事和K12到高校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生态 [10] - 车企可基于整车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优势 联合飞行器与机器人公司培育技术生态网 [10]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研讨会在光谷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19:29
会议概况 -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期间召开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研讨会暨聚合智能产业委员会(EAI100)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议于9月16日-17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举行 参会人员包括100余位EAI100专家组成员和企业代表以及政府及行业机构嘉宾 [1] 会议主题与议题 - 会议主题为构建聚合智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重点探讨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与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问题 [3] - 议题包括智能机器人的大脑 小脑及本体发展路径与产业分工演进方向 [3] - 议题涵盖全球化产业链合作体系构建路径及聚合智能企业新型培育与服务模式 [3] - 讨论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与自动驾驶汽车协同应用所需的空地一体化监管平台搭建 [3] 产业委员会建设情况 - 聚合智能产业委员会(EAI100)于2025年3月30日在北京发起成立 旨在推动智能汽车与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的协同与融合发展 [5] - 委员会打造高端智库+行业活动+产业对接+科创平台四位一体产业服务平台 致力于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并加速产业化进程 [6] - 截至9月 EAI100专家及企业成员已超过110家 覆盖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出行等主机厂 零部件及解决方案商 服务运营商 高校及投资机构等全领域 [6] 未来工作重点 - 将围绕关键共性问题开展研究 并举办聚焦聚合智能领域关键共性的闭门研讨会 [8] - 通过汽车前沿技术合作平台(TECH100)和汽车产业供应链合作平台(S100)推动技术链与供应链对接 [8] - 聚焦底层通用技术开展孵化与投资 筹备设立香港聚合智能国际创新中心以开展国际科创合作 [8]
全球首个低空风洞装置落地深圳,美团、丰翼已“尝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5:00
低空风洞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面向低空经济产业的风洞装置在深圳投用 可精准复现风切变、时变风、下击暴流等复杂低空环境 被称为低空飞行器的"气象考场" [1] - 装置配备81台高功率风机 最高模拟风速达50米每秒(相当于18级超强台风) 支持X/Y/Z三向速度场精准控制 [1] - 基于国内机场及典型地貌风场数据仿真 可缩短飞行器研发周期和适航取证时间 [1] 商业化进展 - 深圳低空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正商谈委托运营 商业化进程将加速并引入市场力量 [2] - 已为美团科技、丰翼科技、深圳海关等头部企业提供小微型飞行器研发测试服务 [1] - 获得机场集团关注 后续将展开商业合作 [2] 技术扩展规划 - 计划建设外舱直径65米、内舱直径45米的大型模拟装置 支持翼展达17米的大中型全尺寸飞行器测试 [2] - 新装置将实现无人机群研究验证 与现有风洞形成低空飞行器测试闭环 [2]
可提前15分钟气象预警!低空经济安全保障获得新突破
新华社· 2025-09-06 16:40
技术突破 - 非管制空域航路端到端危险天气短临预警技术实现提前15分钟准确预警无人机颠簸 [1] - 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在高精度航危天气智能感知和预警若干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1] - 科研团队融合多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并优化深度学习模型 发展垂直起降点上空无人机低空颠簸短临预警模型 [2] 行业应用 - 低空经济拓展低空物流 工业巡检 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 [1] - 气象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三分之一的飞行事故与航危天气有关 [1] - 安徽作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将安徽江淮边界层大气参数数据集接入低空飞行管理平台 [2] 创新成果 - 研讨会首次发布面向低空飞行安全的高精度航危天气智能感知和预警关键技术 安徽江淮边界层大气参数数据集 合肥低空气象服务平台三项创新成果 [1] - 创新成果初步实现非管制空域航危天气精准识别和早期预警 [1] - 技术提升中小尺度天气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为低空航路规划和飞行安全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2] 行业挑战 - G/W类非管制空域对应大气边界层底部 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2] - 城市热岛 建筑绕流 人为热源与复杂地形共同作用导致大气边界层风场紊乱 湍流多变 微尺度天气频发 [2] - 现有气象监测和预警预报技术尚未完全满足低空航危天气高精度智能感知和精细化预报预警需求 [2]
智能汽车、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这场大会邀你共探智能产业聚合发展“最优解”
中国经营报· 2025-09-05 06:27
大会背景与意义 - 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智能汽车产业具备技术同源、要素相通、应用融合的特点 协同推进可解决技术协同不足、场景碎片化、跨域标准缺失等挑战 形成智能产业领域发展融合的最优解 引领全球AI技术及应用发展 [1] -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将于9月16日至17日在光谷举办 主题为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 设置一场全体大会和一场闭门会 [1] 全体大会上午场:聚合智能产业链论坛 - 论坛主题为打造高效协同聚合智能产业链 探讨如何打造高效、高质量、可大规模应用的聚合产业链 [2] - 讨论不同终端对共性电动智能零部件的指标要求和技术路线异同 包括电动与智能零部件领域 [2] - 研究解决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融合应用汽车供应链面临成本、可靠性、认证标准、协议等问题 [2] - 分析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与智能汽车共性技术和零部件融合应用优势及典型案例 [2] - 探讨如何搭建跨界融合的聚合智能产业链服务体系 [2] 全体大会下午场:聚合智能创新技术论坛 - 论坛主题为推动聚合智能创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发展 聚焦五大话题包括VLA、强化学习等技术趋势及落地进展 [3] - 研究构建兼具行业属性和用户体验的智能机器人分类分级标准以引导产业发展 [3] - 探讨应对产业化早期数据冷启动问题 包括实训场、仿真数据、场景数据闭环等方案 [3] - 分析构建聚合智能开源体系 包括开源基础软件、开源模型、开源硬件、开源数据集等 [3] - 研究构建以自动驾驶、低空为主的空地一体新型交通体系 涵盖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监管体系等 [3] 闭门会:聚合智能产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 会议焦点为构建聚合智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讨论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如何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包括芯片、三电、线束、通信等部件 [4] - 分析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本体的发展路线及产业链分工模式演进路径 [4] - 探讨搭建全球聚合智能产业链合作体系 [4] - 研究创新聚合智能企业培育方式和产业服务 包括数据实训场、开源软硬件、开放式应用场景等 [4] - 讨论搭建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与自动驾驶汽车融合应用的空地一体化监管平台 [4]
协同创新加速智能产业升级与消费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8-20 06:17
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协同发展 - 无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是我国重点培育的三大战略性产业,其共性技术突破将深刻重塑未来生活方式 [4] - 三大产业70%核心部件技术同源,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模块上高度相通,技术同源性为产业协同提供坚实基础 [6] - 智能网联汽车在电池、零部件和操作系统的供应链方面与低空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的重合度超过60% [8] 消费市场新需求与增长点 - 年轻消费群体偏爱潮流时尚体验,主流消费群体选择智能科技重构生活仪式感,银发一族期待科技惠及养老服务 [5] -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八成左右,16万元以下市场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 [5] - 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引领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引擎,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5] 车企布局与产业链协同 - 已有特斯拉、小米等20多家车企加速进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7] - 车企通过投资或自研方式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并陆续推出相关技术、产品或规划 [7] - 人形机器人的移动属性与汽车企业的优势高度契合,可泛化到物流送货车、扫雪机器人、助老机器人等不同场景 [7] 低空飞行器市场前景与技术突破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4年底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9] - 多家车企已完成飞行汽车产品研发,进入试飞验证阶段,分体式架构设计打破传统交通工具形态边界 [9] - 深圳已规划建设400个低空起降点,构建15分钟空中交通圈 [10]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案例 - "陆地航母"系统采用"母舰载具+分离式飞行器"设计,可折叠飞行体收纳于普通汽车后备厢 [9] - "三体复合翼"技术通过可折叠机翼设计实现陆空模式自由切换,可在普通停车场完成起降 [9] - 动力电池厂商推出航空专用电池包能量循环寿命达3000次,无人机企业定制毫米波雷达实现500米障碍物感知 [10] 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 需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打破产业边界,提升我国在全球智能交通领域的竞争力 [6] - 数字孪生平台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测试场,为汽车与低空飞行器的航线协同、人机博弈场景提供量化支撑 [6] - 需加强合作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生态,加速规模化商业应用 [8]
飞得安全?苏锡立法“破壁”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10:53
低空经济立法突破 - 江苏省无锡市和苏州市率先通过《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与《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将于2024年10月1日施行,成为全国首个由设区市协同制定的低空经济专项法规 [1][3] - 两部条例以"促发展、保安全"为核心,通过区域协同立法解决跨市飞行服务、安全监管等共性难题,未采用"包容审慎监管"原则,而是将"安全第一"写入总则 [4][5] - 无锡和苏州作为江苏低空经济"双核",分别集聚超400家和500家产业链企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4] 立法特色与重点 - 苏州条例将"产业发展"置于第二章,突出全产业链优势;无锡条例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强化起降点、通信网络等硬件支撑 [7] - 苏州立法更聚焦技术转化与市场应用,无锡则注重系统制度设计筑牢安全底线 [6][8] - 条例要求建立健全低空违法飞行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并与上级平台实时对接飞行数据 [6] 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 - 两市将建设统一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集成智能网联系统,提供一站式飞行审批、气象监测等服务 [9] - 苏州已建成143个起降点(2024年计划增至200个)、333条航线,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监管;无锡推进5G-A通感一体基站建设,提供厘米级定位支持 [9] - 条例支持无人设备在物流、文旅、应急等领域应用,苏州允许无人机载货飞行突破夜间禁飞限制,无锡试点"空中出租车"跨江通勤 [9] 区域协同与发展规划 - 2025年1月苏州联合无锡、常州、南通签署协同立法协议,计划统一飞行标准、监管机制等规则 [11] - 预计协同立法将带动江苏低空经济规模三年内突破千亿元,江苏省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已纳入立法预备项目,计划2025年提交审议 [11] - 江苏实践或为全国提供"省级样板",推动低空经济从区域竞争走向全国统一大市场 [11]
聚焦低空经济 四家eVTOL头部企业签约参展第八届进博会
新华财经· 2025-07-27 18:38
行业动态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设立未来出行专区 主题为"出行 无限可能" 该专区将成为低空领域展示前沿技术 促进产业融合的关键窗口 [1] - 低空经济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地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 5亿元 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 [1] - 进博会敏锐捕捉低空经济发展趋势 在汽车展区设置未来出行专区 汇聚来自美国 马来西亚 中国香港等地的国际领先企业 集中展示前沿技术 [1] 企业合作 - 四家低空领域头部企业御风未来 天翎科航空科技 时的科技 沃兰特航空现场签约参展第八届进博会 [1] - 进口博览局期待与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 隐形冠军 创新团队携手 共同打造未来出行专区的"进博样板" [2] - 进博会将提供从技术展示 商业对接 政策咨询到品牌推广的全周期支持 助力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2] 国际交流 -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区代表表示 中国在低空交通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2] - 进博会有望成为国际技术交流与标准对接的重要载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