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

搜索文档
飞得安全?苏锡立法“破壁”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10:53
低空经济立法突破 - 江苏省无锡市和苏州市率先通过《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与《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将于2024年10月1日施行,成为全国首个由设区市协同制定的低空经济专项法规 [1][3] - 两部条例以"促发展、保安全"为核心,通过区域协同立法解决跨市飞行服务、安全监管等共性难题,未采用"包容审慎监管"原则,而是将"安全第一"写入总则 [4][5] - 无锡和苏州作为江苏低空经济"双核",分别集聚超400家和500家产业链企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4] 立法特色与重点 - 苏州条例将"产业发展"置于第二章,突出全产业链优势;无锡条例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强化起降点、通信网络等硬件支撑 [7] - 苏州立法更聚焦技术转化与市场应用,无锡则注重系统制度设计筑牢安全底线 [6][8] - 条例要求建立健全低空违法飞行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并与上级平台实时对接飞行数据 [6] 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 - 两市将建设统一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集成智能网联系统,提供一站式飞行审批、气象监测等服务 [9] - 苏州已建成143个起降点(2024年计划增至200个)、333条航线,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监管;无锡推进5G-A通感一体基站建设,提供厘米级定位支持 [9] - 条例支持无人设备在物流、文旅、应急等领域应用,苏州允许无人机载货飞行突破夜间禁飞限制,无锡试点"空中出租车"跨江通勤 [9] 区域协同与发展规划 - 2025年1月苏州联合无锡、常州、南通签署协同立法协议,计划统一飞行标准、监管机制等规则 [11] - 预计协同立法将带动江苏低空经济规模三年内突破千亿元,江苏省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已纳入立法预备项目,计划2025年提交审议 [11] - 江苏实践或为全国提供"省级样板",推动低空经济从区域竞争走向全国统一大市场 [11]
聚焦低空经济 四家eVTOL头部企业签约参展第八届进博会
新华财经· 2025-07-27 18:38
行业动态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设立未来出行专区 主题为"出行 无限可能" 该专区将成为低空领域展示前沿技术 促进产业融合的关键窗口 [1] - 低空经济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地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 5亿元 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 [1] - 进博会敏锐捕捉低空经济发展趋势 在汽车展区设置未来出行专区 汇聚来自美国 马来西亚 中国香港等地的国际领先企业 集中展示前沿技术 [1] 企业合作 - 四家低空领域头部企业御风未来 天翎科航空科技 时的科技 沃兰特航空现场签约参展第八届进博会 [1] - 进口博览局期待与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 隐形冠军 创新团队携手 共同打造未来出行专区的"进博样板" [2] - 进博会将提供从技术展示 商业对接 政策咨询到品牌推广的全周期支持 助力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2] 国际交流 -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区代表表示 中国在低空交通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2] - 进博会有望成为国际技术交流与标准对接的重要载体 [2]
“空中的士”拿下千架订单,低空经济从能飞到赚钱还有多远?
第一财经· 2025-07-24 18:15
行业现状与订单情况 - 中国eVTOL行业迎来规模化推进与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转折点,订单与展会热度居高不下 [1] - 沃兰特签下17.5亿美元海外订单,创中国eVTOL行业最大海外交易纪录 [1] - 2025年eVTOL主机厂意向订单总量超过1580架,涉及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多家厂商 [14] - 意向订单转化为实际交付需1-2年周期,航空制造对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极高 [13] 商业化落地与场景应用 - 联合飞机集团通过无人机实现高价值物流运输(如海鲜配送),已形成稳定现金流 [4] - 无人机在城市消防与应急救援场景中占比达40%,低空医疗运输(如血液样本)等新场景正在拓展 [5] - 行业现存无人机相关企业超3.6万家,但能实现稳定商业化的企业仍为少数 [4] - eVTOL厂商描绘城市空中出租车、紧急医疗转运等蓝图,但多数项目仍处于研发或试飞阶段 [4] 适航证照与合规挑战 - eVTOL商业化需取得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三证 [6] - 亿航智能EH216-S已集齐TC、PC、AC和运营合格证(OC),峰飞航空V2000CG凯瑞鸥取得TC、PC、AC [6][7] - 沃飞长空预计2027年量产AE200机型,TC取证周期需至2025年底 [9] - 从取证到正式运营需3-4年时间,企业取证成本可能高达十多亿元 [10] 技术与运维瓶颈 - 行业面临飞手短缺、炸机率高、作业精度不足等运维能力问题 [15] - 优凯飞提出"茧式智能贴合航线技术",将数据采集精度提升至0.2毫米,优化飞行稳定性和效率 [15]
3小时车程缩短至15分钟!无人驾驶低空飞行器集中亮相链博会
财经网· 2025-07-21 15:45
低空经济市场前景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1] - 低空经济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包含低空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等 [1] - 行业被比作十年前新能源汽车爆发前夜 可能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新名片 [2] eVTOL技术发展 - 御风未来eVTOL实现5人全自动飞行 上海试飞成功且试航认定被民航局受理 [1] - 飞行器配备地面操作台保障安全 出现异常时可远程接管 [1] - 上海虹桥至崇明岛15分钟航程 票价预计200-300元 相比驾车3小时大幅节省时间 [1] 主要企业动态 - 广汽集团高域展示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b 适用于旅游观光和短途接驳 [3] - 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计划2026年上市 提供飞行体验和运营服务 [3] - 纵横股份展出CW系列无人机和低空数字经济解决方案 [3] - 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亮相链博会 [3] 行业社会价值 - eVTOL可显著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实现零排放 [3] - 有助于实现"3060"碳减排目标 [3] -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获国家政策支持 [1]
跨界重组!苏州规划拟购东进航科控股权,标的两大股东近期退出
北京商报· 2025-07-02 20:14
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东进航科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初步交易对方为包括张宁在内的东进航科全部或部分股东 [1] - 交易标的东进航科是空管领域通信 导航 监视系统专业制造商 在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项目中是唯一既承担系统建设又提供通航飞行服务运营的企业 [1] - 东进航科原为新三板挂牌公司 2016年9月挂牌 2024年8月主动终止挂牌 终止原因为配合公司业务发展及长期战略规划需要 [1] 标的公司股权变动 - 截至2023年末 东进航科前两大股东为张宁(实控人 持股41.94%)和刘晓洁(一致行动人 持股23.75%) 第五大股东吴硕持股3.98% [2] - 2024年6月6日 刘晓洁和吴硕退出股东名单 当前前三大股东为张宁(39.57%) 施贲宁(11.64%) 吴小林(8.08%) 张宁仍为实控人 [2]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东进航科2018-2023年连续六年亏损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089.21万元 -1327.51万元 -189.58万元 -309.62万元 -236.5万元 -743.06万元 累计亏损超3895万元 [5] 收购方经营状况 - 公司2023年登陆A股 核心业务为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 延伸至工程总承包及管理领域 并拓展至智慧城市领域 [4]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04亿元 3.91亿元 3.08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7954.66万元 7805.33万元 2905.88万元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624.81万元(同比降18.42%) 归属净利润322.58万元(同比降5.65%) [6] 行业背景与战略考量 - 低空经济是政策引导型与技术驱动型新兴产业 随着国家推动通用航空与无人系统融合发展 未来五到十年可能孕育出万亿级增长引擎 [6] - 公司通过收购东进航科控股权实现向低空经济领域跨界 [5]
年度补贴高达3000万,“低空之城”争夺战打响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12
政策支持 - 成都市发布"低空经济14条"政策,涵盖基础设施、服务监管、应用场景、产业支撑四大领域,多个类型补助高达500万元,部分领域补助超千万元[1] - 成都对低空载人航线实施"双向补贴",企业侧每户年度补贴不超过500万元,乘客侧按航线距离给予票价补贴[2] - 成都对适航取证企业奖励全国最高,eVTOL航空器1500万元,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500万元,中型300万元,每户企业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5] -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立法支持低空经济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9] - 合肥构建"4120"低空经济工作体系,出台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对载人eVTOL航线和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给予补贴,每家企业年度最高1000万元[9][10] - 海南拟推出18条举措,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新建改扩建项目按总投资20%给予支持,单个机场最高2000万元,起降场最高500万元[10][11] 产业基础 - 成都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完整产业体系,聚集低空经济企业超500家,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2] - 成都拥有6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160余家高新技术低空经济企业,建成25个低空经济创新平台[2] - 成都以"双机场"枢纽为核心,联动14个支线机场构建"2+14"航空货运网络,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8.4平方公里产业承载空间初具规模[6] - 全国已有42家eVTOL整机制造企业,各地出台225部与低空经济直接相关的政策文件[7] - 合肥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布局起降点等基础设施[10] 基础设施 - 成都加快布局建设直升机、eVTOL、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每个起降场最高5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成都支持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实际建设投资10%给予补贴,单台设备最高1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3] - 深圳规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已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全覆盖[9] 应用场景 - 成都今年5月公布8条新航线,包括成都-重庆、成都-南充两条低空物流航线[5] - 低空经济产业上游涉及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业,中游涵盖低空制造、飞行、保障与服务,下游涉及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等多种场景[12] - 低空旅游项目可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服务业发展[12] - 重点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推进公安执法、海关缉私、环保巡查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14] 行业前景 - 全国已有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50多个地方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1] - 低空经济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能显著促进上中下游产业联动发展[12] - 低空经济将改写城市交通发展,成为全球新经济赛道中抢占先机的战略支点[15]
江苏南京:“软环境”持续给力 “硬实力”加速跃升
南京日报· 2025-07-01 07:41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南京市发布新一批15个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1] - 通过典型案例示范,经营主体感受到服务加码和营商环境升级[1] 产业特色相关创新 - 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具备同时保障5万架次低空飞行的能力,并配套"宁易飞"微信小程序提供全流程保障[2] - 鼓楼区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核心服务板块,引入南京国际航运仲裁院等机构构筑海事法律服务体系[2] - 栖霞高新区推出"1+2+5"服务体系,包括五大行动帮助企业嫁接金融资源、打通市场壁垒[3] 务实创新服务模式 - 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创新"定制化计量服务"模式,3个月内完成1600余台设备检测,保障企业生产零延误[4] - 市司法局推出数据要素公证合规服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数据资源确权,维权成本降低40%[4] - 市数据局和贸促会实现原产地证书自助签发打印,为企业提供7×24小时服务[5] 小微企业支持措施 - 六合区建立南京首个食品小微企业共享实验室,引入江南大学专业检验团队服务小微企业[7] - 溧水区创新举办"订单班"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定制储备人才,构建"入学即入职"培养路径[7] 重大项目保障机制 - 浦口区推行全流程要素保障措施,动态储备2000亩产业用地,首创"征地全生命周期推进机制"[8] - 健全项目"无感落地"体系,创新搭建业务流转监管平台提升监管水平[8]
第三届低空(苏州)产业创新生态大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18:52
低空经济行业规模与预测 - 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在2025年跨越8500亿元大关,2026年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1] - 苏州2024年新签约低空经济亿元以上项目169个,总投资861亿元[1] - 截至2025年5月底,苏州集聚低空产业链企业超500家,产业规模达408亿元[1] 苏州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苏州拥有全球最大无人运输机、全球首款全域自主感知植保无人机、全国最大空地一体城市全域巡检信息共享系统[1] - 苏州是全国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试点城市之一[1] - 苏州低空经济覆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全产业链条[1] 苏州低空经济政策与规划 - 苏州坚持"规则先行、场景牵引、市场导向、技术保障、安全第一"发展方针[2] - 苏州聚焦"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目标,推动自主创新、高端制造、能级提升[2] - 苏州已形成产业端、应用端、服务端齐头并进的生态[2] 低空经济产业创新成果 - 大会发布低空领域最新报告与标准成果、低空保险服务产品和低空飞行产品[2] - 推出低空监测与反制应用平台、低空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低空经济产业服务平台[2] - 全国首单"低空运营管理责任保险"落地,填补国内低空经济运营责任保险领域空白[2]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建设 - 大会吸引超500家企业参会参展[1] - 成立全国数字低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苏州市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苏州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2] - 举行苏州低空经济领航企业、苏州市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中心授牌仪式[2]
立法护航低空经济腾飞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13:43
低空经济政策支持 - 民航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将提交审议 增加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优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 推动建设民用低空飞行相关服务监管平台 [1] - 建立健全适应低空经济发展要求的适航审定 飞行管理等制度和标准 拓展应用服务领域 [1] - 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凸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591.7亿元 [2] -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 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 - 应用场景包括"空中的士"出行 无人机配送 水陆两栖飞机观光等 [1]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通用机场数量不足 布局未尽合理 [2] - 空域划分不够灵活 审批流程繁琐 难以满足低空飞行需求 [2] - 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域管理制约发展速度 影响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政策突破方向 - 优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 科学划分空域 简化审批流程 提高运行效率 [2] - 建立统一规范的适航审定标准 确保飞行器安全可靠 [3] - 完善飞行管理制度 规范飞行秩序 减少安全隐患 [3] 未来发展方向 - 拓展城市空中交通 低空物流配送等新兴应用领域 [3] - 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5] -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升全球竞争力 [5]
成都出台措施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26 14:38
政策支持措施 - 成都市出台14条具体举措提升低空飞行能力培育低空经济市场,涵盖基础设施保障、飞行服务监管、市场应用场景拓展和产业支撑四个方面 [1] - 对新建或改扩建提供公共服务的通用机场给予10%投资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助500万元 [1] - 对建设通信、导航、监视等保障基础设施给予10%投资补贴,单台设备最高补助10万元,每户企业年度不超过500万元 [1] - 鼓励开发低空商业应用保险品种,探索物流、载人、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商业险"和"责任险"试点 [1] 应用场景培育 - 对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空经济场景建设项目给予最高60%财政补助,年度预算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2] - 鼓励区县因地制宜推进低空应用场景建设,补助资金由区县统筹用于场景打造 [2] 产业链发展 - 聚焦固定翼飞机、新能源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 [2] - 对引进核心合作伙伴形成集群效应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补贴,按实缴注册资本1%计算 [2] - 引进方与投资方按20%和80%比例分享补贴资金 [2] 产业现状 - 成都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3] - 目前聚集低空经济企业超过500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