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去美元化”趋势下 亚洲本币债券发行创纪录高位
新浪财经· 2025-07-23 22:49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可预测的政策举措正推动投资者对亚洲本币债券的需求,激发对该地区的新兴趣。 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2025年迄今,亚太地区的企业和非主权发行人已发行约1.5万亿美元以该地区货 币计价的债券,增幅达6%,创下同期最高纪录。第二季度的发行量创下最高季度纪录。 "我们确实看到亚洲本币债券的买家比4月之前增多," Grasshopper Asse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 Daniel Tan表示:"大量资金流入来自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寻求分散投资于美元资产以外的领 域。"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盟友和竞争对手加征关税令市场大跌眼镜,然而仅几天后,由于股市下跌、债券收 益率飙升,特朗普又暂缓了相关决定,亚洲本币债券的发行势头自那之后就增强。尽管风险资产反弹, 但信用债投资者一直在通过转向风险敞口较小的地区来对冲关税相关波动和美元走弱的影响。 这种转变反映在业绩上:追踪多种本币债券的一个彭博亚太综合指数今年已上涨3.9%,超过美国同类 指数3.5%的回报。 "向更广泛的亚洲本币市场多元化投资的进程可能会加速。" Fullerton Fund Management驻新加坡副首席 投资官兼固定收益主 ...
里程碑!这一市场,发行规模破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7-23 20:51
熊猫债市场发展概况 - 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达10888.90亿元,成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里程碑 [1][2] - 市场发展分为两阶段:2005-2015年缓慢发展(部分年份零发行),2016年后快速扩容(2016年超1300亿元,2021-2024年每年不低于1000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发行1085亿元,全年有望接近2000亿元规模 [4] 市场扩容驱动因素 - 监管规则简化:准入、定价、信披等环节优化,2023年交易商协会推出主承销商限制放开等举措 [1][4] - 融资成本优势:2024年票面利率2.5%以下占比升至89.58%(2023年为67.89%),3%以上占比从44.68%降至8.33% [5] - 中美利差倒挂加深,人民币低利率环境(2023年货币政策宽松)吸引外资企业"降成本" [5][8] 发行人结构特征 - 发行人覆盖国际开发机构、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四大类,横跨五大洲 [6] - 2025年上半年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发行占比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中长期限债券占比达74% [6] - 创新债券加速:科技创新债、绿色债等发行86亿元,新开发银行以685亿元总发行量居市场首位 [6] 未来发展趋势 - 机构预测年度发行量将持续增长,因欧美高利率环境下人民币融资成本优势仍存 [8] - 创新品种扩容:两新债、乡村振兴债、可持续债等将丰富市场结构 [8] - 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规模增长 [8]
刚刚,全线下跌!
证券时报· 2025-07-23 16:17
近期,A股市场持续走强,上证指数连续多日站稳3500点关键心理关口,并在7月23日突破了3600点关口,而债市却因"股债跷跷板"效应遭遇显 著调整。 7月以来,国债期货各品种持续走弱,信用债市场波动有所加剧,多家基金公司紧急调整债基净值精度以应对赎回压力,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债市接连调整 7月23日,在A股市场突破3600点关口之际,债市再次出现回调走势。 截至发稿,30年期国债期货跌0.44%,报118.99元。自7月初以来,该国债期货累计跌幅接近2%。 | F9 前复权 超级蓉加 画线 丁具 © > | | | CFFEX30年期国债期货 | | | 立即 | | --- | --- | --- | --- | --- | --- | --- | | 0.42% 2025/01/08-2025/07/23(130日)▼ n | | 118.99 | | -0.53 -0.44% | | 交易 | | | | CFFEX CNY 11:28:18 | | | | 1 . . + | | | | 型一 | 119.00 | 13 | | -2 | | | | 画一 | 118.99 | 27 | | -13 ...
债券攻防性的博弈 - 走在债市曲线之前
2025-07-22 22:36
市场环境变化引发债券属性动态轮动。牛市初期资金涌入短久期、高评 级债券,后期博弈长久期低等级债券利差收缩空间。熊市初始阶段,抛 售从短久期债券开始逐步传导至低评级信用债。 动态调整策略对平衡风险与收益至关重要。应根据市场阶段灵活调整组 合配置,牛市初期重点配置短久期、高评级债券,牛市中后期向优质中 长期品种过渡,熊市则优先减持流动性差、长期品种。 债券攻防性的博弈 - 走在债市曲线之前 20250722 摘要 债券防守性较进攻性更稳定,长期来看,进攻性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而 防守性受影响较小。历史数据显示,防守性强的债券占比相对稳定,而 进攻性强的债券占比则显著下降。 机构交易活跃程度会放大债券收益波动,尤其是在市场剧烈变化时。不 同机构在牛熊市中的交易行为差异明显,如理财和保险在熊市中通常净 买入,而基金和券商则倾向于卖出,加剧市场波动。 不同机构对债券期限的偏好影响其交易行为。保险偏好长期限债券,理 财偏好短期债券。基金和券商作为主要卖出力量,对不同期限卖出规模 也有明显差异,影响市场供需。 债券持有人结构显著影响其表现。持有人结构均衡的债券交易平稳,而 集中由单一类型机构持有的债券,其收益率波动易被放大, ...
债券回购质押券“解冻”将提升债市流动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06:44
通过对债券回购质押券相应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取消质押券冻结,其核心价值在于释放存量债券流 动性。这一政策调整有助于激活市场内在活力,进一步"盘活"债券市场,并且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8月17 日结束。其中,拟取消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的规定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举被视为提升债券市 场流动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望进一步盘活存量债券,增强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债券回购是银行间市场最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之一,其中质押式回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现行规则,在 债券回购期间,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可依法为债券持有人提供债券质押登记服务,并对相应债券进行 冻结,使得质押券无法在二级市场流通。这一机制的设计初衷是防范违约风险,保护资金融出方的权 益。 然而,随着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冻结质押券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大量高流动 性利率债因被冻结而退出二级市场交易,降低了整体市场活跃度。与此同时,质押券冻结引发债券供需 关系的失衡,使得市场难以真实反映债券的供需状况,进而可能扭曲收益率曲线,干扰价格发现功能的 正常发挥。另一 ...
反内卷对利率中枢影响如何?
2025-07-21 08: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的行业有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保险、信用债、转债、AI 产业、军工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反内卷政策** - **核心逻辑**: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综合整治市场秩序提升企业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于 2024 年 7 月首次提出,2025 年 3 月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关键任务,近期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体现该政策实施[2] -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异同**:更注重短期见效和综合治理,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均产生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长期举措,主要聚焦供给侧[2] - **对经济影响**:初期可能导致利润转移,长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有望对整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提升企业部门盈利增速与资产回报率;预计提升我国长期利率中枢 10 - 20 个基点,但限产带来的利润回升可能是一次性的[1][3] - **内卷现象** - **全球普遍性**: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学术领域被称为高收入陷阱,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更严重[4] - **根源**:个体生产规模与有效生产规模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市场结构转变为垄断竞争,价格竞争失效,营销成为新的需求调节机制,企业为创造需求投入大量销售费用,导致利润压力增大[1][4][5] - **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质量提升,中期质量下降,后期质量降级,过度营销导致“柠檬市场”格局,企业减少研发投入,部分领域出现数字化退潮现象[1][9] - **对经济影响**:已达到挤出劳动力报酬红利程度,形成资源浪费,总体社会总需求减少,加剧内卷,是多输局面;不同行业需从供给侧发力进行结构性调整,摆脱销售费用白热化及缓解价格竞争[10] - **市场表现** - **股票与商品市场**:已显著反映反内卷行情,主要基于政策期待及底部情绪反弹,实际去产能尚未出现[11] - **债券市场**:反应相对平淡,中长期需从宏观经济视角观察反内卷影响;总量效应使名义产出正增长,结构效应具备收入分配效应,提升企业部门盈利增速与资产回报率;历史数据显示限产短期实际 GDP 小幅下行但名义 GDP 边际回升[12] - **短端和信用债市场**:中期央行引导隔夜利率下行,存单收益率预计进入 1.5 - 1.6 区间;短久期信用利差已压缩至极低位,后续空间不大,将在低位保持稳定;长久期信用债仍有一定空间[16] - **信用债 ETF 市场**:近期表现活跃,上周科创债 ETF 上市后交易火爆,预计短期内规模快速增长,但样本券信用利差已低于同期限、同隐含评级的非样本券,后续利差进一步压缩空间有限[18] - **转债市场**:本周权益市场震荡走高,转债表现随之上升,估值走高并接近历史高位,短期表现取决于全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持续性,建议采用哑铃型策略布局,关注 AI 产业、军工以及反内卷等相关板块[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外贸关注点**:关注 8 月中美协议到期后的博弈升级、前期抢出口透支数据提前显现以及 8 月之后出口增速转负的情况[15] - **货币政策关注点**:关注央行继续引导资金利率中枢下移及重启国债买卖,本周税期资金面小幅收紧,央行大额净投放逆回购显示呵护态度,预计下周临近月末资金利率有望阶段性放松[15] - **保险公司行为影响**:关注 9 月预定利率从 2.5%调至 2.25%、保险提前销售与增量保费流入情况;今年保险公司对 30 年国债配置力度下降,更倾向于配置地方债,对活跃券的正面影响相对有限[17]
债券回购质押券“解冻”有利于提高债市深广度
证券时报· 2025-07-21 02:50
债市改革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拟取消债券回购质押券冻结规定 旨在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参与主体多样性[1] - 政策调整后短端利率债收益率迅速翻红 显示市场对流动性改善的积极反应[1] - 现行冻结机制降低债市流动效率 当前监管体系完善使违约风险防控必要性下降[1] 流动性提升机制 - 银行间债市月度质押式回购规模达100万亿元 解冻短期利率债将显著增加二级市场供给[2] - 释放的质押券可提高市场"深度" 促进价格发现功能并降低波动性[2] - 便利金融机构负债管理 增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效率[2] 国际化接轨效应 - 质押券解冻使境内回购模式趋近国际买断式回购 更符合外资机构交易习惯[2] - 香港债券通同步优化离岸回购机制 在岸离岸规则统一促进市场良性循环[3] - 政策协同将提升人民币债市国际吸引力 外资参与度有望提高[3] 监管体系演变 - 债券登记托管结算体系强化 为取消冻结提供基础设施保障[1] - 杠杆率与风险抵补监管制度完善 替代原有质押券冻结的风控功能[1] - 改革反映监管思路从风险防控向市场效率优化的转变[1]
日本长债市场波动:财政扩张担忧引发震荡
环球网· 2025-07-18 10:52
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动态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0个基点至1.56% [1] - 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7个基点至2.568% [1] - 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63个基点至3.095% [1] - 7月15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攀升至1.59%,创2008年10月以来最高纪录 [1] - 2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7月15日创下1999年首次发行以来的新高 [1] 市场波动触发因素 - 市场担忧日本参议院选举后可能推行财政扩张路线 [1] - 财政支出增加可能导致日本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1] 日本债务问题严峻性 - 日本公共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63%,远超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时的142% [2] - 债务持续增长与过去三十年日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密切相关 [2] 潜在市场影响 - 日本政府可能面临更高借贷成本,挤压财政空间 [2] - 国际投资者对日本国债信心可能下降,导致资金外流 [2] - 可能加剧日元贬值和通胀压力 [2]
美联储戴利:在债券市场我看到的是波动性,而非投资者定价方式的重大变化。
快讯· 2025-07-18 01:22
美联储戴利:在债券市场我看到的是波动性,而非投资者定价方式的重大变化。 ...
财政部:支持澳门债券市场良性循环 逐步建设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
搜狐财经· 2025-07-16 22:36
此外,从人民币国际化来看,本次发行过程中,超过50%的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CMU下单,一些对冲 基金、资管机构、外资银行首次参与澳门人民币国债投资,进一步提高澳门人民币债券市场流动性与国 际影响力,澳门、香港债券市场发挥各自优势,可以协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今年1月,为提高国际投资者参与澳门债券市场便利性,澳门MCSD与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 统(CMU)正式互联互通。从此次国债发行情况看,国际投资者不必在澳门MCSD开户,可以通过香 港CMU会员下单;境内投资者还可通过"南向通"投资澳门债券市场。标志着澳门债券市场建设迈出重 要一步,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形成香港与澳门债券市场的良性互动,为不断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机制 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为了提高澳门债券市场影响力,2019年以来,财政部一方面发行人民币国债,另一方面支持中 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援建了澳门债券登记结算系统,即澳门中央证券托管结算一人有限公司 (MCSD)。但因澳门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在MCSD开户的国际投资者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澳 门债券市场发展。 今天,财政部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受到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