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

搜索文档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中国农机装备国产替代加速突围
财富在线· 2025-09-19 12:40
2025年以来,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化实施与核心技术 突破的双重驱动下,国产农机装备正加速替代进口产品,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 注入强劲动能,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稳中国饭碗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端智能装备中,13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展现了国产农机的技术实力。 未来展望:双轮驱动,再创辉煌 这些地方政策的精准发力,有效引导了农机装备向"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补贴对象覆盖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补贴资金上限4800万元,产品最高补贴额更是高达20万 元,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在政策引导下,农机购置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国产高端农机装备 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技术突破引领国产替代加速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机装备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家企业正加快CVT 技术在拖拉机、收割机等产品中的应用,实现无级变速、精准控制,大幅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和适应性。 安徽省、江苏省等地的补贴政策重点支持CVT技术应用,加速了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智能农机装备成为国产替代的又一重要领域 ...
商用车领域“老将”入局农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8 16:00
9月15日,法士特第7届科技创新周启动大会暨智能农机装备品牌发布会在西安举行。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传动系统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 供应商,法士特在此次活动中正式宣告进军智能农机装备领域,发布9款智能农机装备传动系统总成,并展出9款核心零部件产品。这一举措标志着法士特 朝着"从单一领域向相关多元覆盖"的战略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必须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合力。"马旭耀在谈及技术研发体系构建时强调,此次科技创新周上,法士特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签约共建智能农机传动研究所,正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 事实上,法士特与高校合作并非一朝一夕。除上述两所院校外,法士特还在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多所高校设立奖学金,通过"人才 培养+联合研发"的双轨模式,既吸纳高校前沿理论成果,又为企业定向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法士特还在英国设立创新中心,与奥地利AVL、英 国里卡多等国际科研机构保持深度合作,确保技术研发既扎根国内需求,又紧跟全球行业前沿动态。 以技术积淀填补国产农机空白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面临'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尤其在高端重型农机领域,核心 ...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有了系统性国家标准
环球网· 2025-09-17 10:45
3项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来源:农民日报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有了系统性国家标准 《农业机械作业北斗监测系统》首次针对耕、种、管、收等典型田间作业环节,系统规定了作业监测终 端与数据平台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相应的证实方法。该标准全面提出了北斗监测系统在卫星定位、 无线通信、图像采集、作业监测、电气性能、环境适用性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重点明确了 数据采集频率、定位精度、作业监测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并强调了跨厂商数据接口的兼容性要求。该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采集农机作业位置、面积、深度、作业量等关键参数,为精准农业管理及作业质量 监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农机作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农业补贴政策落实 与农业生产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2025年第21号公告批准发布《包装储运图形 符号标志》等62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6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其中,正式发布了 GB/T46267-2025《大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GB/T46270-2025《农业机械北斗自动驾驶系统》、 GB/T46268-2025《农业机械作业 ...
绘就河南“智造”新图景
河南日报· 2025-09-17 07:22
智能制造转型进展 - 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7.2% [2] - 建设省级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1685个 [2] -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产品2227万台 部署工业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超5500个 服务企业超19万家 [2] 标杆企业实践案例 - 郑煤机智慧园区采用23条自动生产线及150台机器人 实现40余道工序协同作业 [2][3] - 智能化改造使工厂产量提升30% 人效提升100% 生产周期从28天缩短至9天 [3] - 洛轴集团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 覆盖3万余种轴承产品类型 [3] 政府支持措施 - 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计划 组织3700名专家为2.1万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 [5] - 建设33个省级开发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设备数字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5] - 编制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 依托链主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4][5] 技术研发突破 - 开发豫鼎安澜 华鼎雪豹等15个工业大模型 [6] - 创建4个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6] -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通过硬件测试与大数据采集构建数字通道 [3] 政策规划部署 - 出台《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 [6] - 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6] - 发布包含233项创新成果的人工智能"四创"名单 [6]
“陕西造”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国内领先
陕西日报· 2025-09-16 08:46
作为汽车传动领域的龙头企业,法士特在各类壳体、齿轮、传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目前,法士特主导产品被国内外150多家主机厂上千种车型选为定点配 套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变速器市场销量超14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各项经营指标 连续22年位居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一。 "2018年,法士特开始布局农业装备,先后攻克一系列技术难点,实现农机动力换挡、CVT无级变 速等国产化替代、新能源农机产品快速拓展。"法士特董事长马旭耀说,从机械式变速器到比肩世界一 流水平的AT、AMT自动变速器,从市占率行业第一的新能源"蓝驰"品牌到今天发布智能农机装备,标 志着法士特在创新突破中成功实现从单一领域向相关多元覆盖的战略调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说:"尽管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但由于技术壁垒高, 我国农机装备领域高端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垄断。法士特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正式进军高端智能农机装 备市场,必然将加速农机装备的国产化进程。" 马旭耀说:"智能农机装备是法士特八大业务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法士特投资5亿元在咸阳建设 ...
“河南造”大国重器何以持续“上新”?制造强省建设展现“六新”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4:18
河南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首位,过去四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 点,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6.7%、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严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 工业经济压舱石地位突出。 统计显示,河南省规上工业覆盖41个行业大类,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成功创 建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长垣市门桥式起重机械、襄城县碳硅新材料等9个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 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洛阳市锚定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各类创新平台逾四千 家,超额完成"十四五"倍增目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标准建设近百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 城,配套学校、医院、蓝领公寓等设施,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高质量发展。豫西南西峡县从深山农业县 跃升为新兴工业县,"十四五"以来工业经济总量突破800亿元,增长1.64倍,该县聚焦特钢、新材料等 主导产业,建成数十家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多家企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作为制造业大省,河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现代产业体系 ...
各地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4:25
宁波绿色石化集群 - 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其中石油加工行业增速达15.6% 远超工业平均水平 [1] - 石化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炼化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和海外市场拓展 [1] 浙东工业母机集群 - 集群集聚2000多家规上企业 2023年实现产值近2800亿元 [1] -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在数控系统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国产替代 [1]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 - 柯桥区印染行业1至4月实现产值192.5亿元 同比增长9.6% [2] - 迎丰科技投资逾10亿元新建智能化"未来工厂" 引入智能印染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集群 - 集群总产值超900亿元 累计培育1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台州农机产业链企业超3000家(占全省40%以上) 永康拥有1650多家农机制造企业 [3] - 3D轨道和无人机等农机产品占全国70%以上 企业针对丘陵山区地形研发专用装备 [3]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路径 - 建设世界级集群需聚焦四大方向:重点领域世界领先产业建设 跨区域产业协同 跨产业链集群协同 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互融 [3] - 计划以80个国家级集群为主体 到2030年培育10个世界级集群 到2035年培育20个世界级集群 [4]
一座经济大省需要什么样的农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1:47
核心观点 - 广东农业正通过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装备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和技术跨界应用 为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2][3][12] 农业经济地位与规模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2] -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1:38.4:57.5 农业虽占比不高但具备串联一二三产业的场景优势 [2][3] 种业创新进展 -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5] - 培育10家畜禽企业、12家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海大集团水产种苗销量全球第一 累计提供超2500亿尾优质虾苗 [6] - 面临领军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偏弱等挑战 需提升体系化、数智化和标准化水平 [6] 智能农机装备发展 - 2024年广东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高于全国75%的水平 [9] - 大疆和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华南农业大学在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实现技术突破 [9] - 存在产业规模较小、小农机研发转化不足等问题 需重点发展中小型机械和智能农机 [9][10][11] 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 - 政府将加力研发生物育种底盘技术 推动全基因组选择、干细胞育种等核心技术突破 加速生物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 [7] -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专利共享池和技术交易中心 降低创新门槛 提升成果转化率 [7][11] - 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小农机市场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加强先进适用农机供给 [11]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空间 - 极飞科技产品服务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业务占比超30% 泰国、越南、巴西等市场需求旺盛 [12] - 海威农业集团计划从种业方向出海 认为技术是打开农业未来空间的关键 [12] - 农业无人机企业估值达73亿元 通过整合供应链与技术资源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 [2][12]
广东人大把脉农业现代化:一座经济大省需要什么样的农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7:48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农业产业规模庞大但结构占比不高 通过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 重点关注种业和智能农机装备两大领域的发展与突破 [1][2] 农业产业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1] -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1:38.4:57.5 农业本身在经济结构中占比不高但具备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丰富场景 [1][2] 种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3] - 累计培育10家畜禽企业 12家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海大集团2024年水产种苗销量全球第一 累计提供超2500亿尾优质虾苗 [4] - 面临领军企业缺乏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生物育种发展滞后等挑战 需提升体系化 数智化和标准化水平 [4] 智能农机装备发展 - 2024年广东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高于全国75%的水平 [6]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6] - 存在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较小 智能农机与丘陵山地小农机研发转化不足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失衡等问题 [6] 技术创新与突破方向 - 生物育种进入"BT+IT+AI"深度融合的4.0时代 需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基因编辑—品种培育"全链条攻关路径 [3]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将加力研发生物育种底盘技术 储备关键基因数据 加速突破全基因组选择 干细胞育种 智能设计等核心技术 [5] - 极飞科技建议构建"创新-共享-交易"体系 组建智能农机专利共享池 建立省级技术交易中心 [8] 企业案例与全球化布局 - 极飞科技估值73亿元 通过整合成本与技术创新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 产品服务全球70余个国家 海外业务占比超30% [1][9] - 海大集团拥有国内最大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库 海威农业集团计划从种业方向出海布局 [4][8] 政策支持与产业响应 - 实施"粤强种芯"工程 通过专项基金支持"零鱼粉"饲料 水产疫苗等关键技术攻关 [3][5] - 广东省工信厅将运用产业园区 首台套 产业基金等政策 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小农机市场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8]
链上发力 激活产业新动能
苏州日报· 2025-08-25 07:19
政府产业链对接活动 - 吴江区工信局2024年已举办43场产业链对接活动 覆盖光电线缆 汽车 电梯 智能机器人等多个行业 旨在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性[3][10] - 活动采用精准对接模式 推动企业间技术 需求与资源高效匹配 如久富农机通过对接会吸引周边企业带技术方案上门洽谈[1][8][9] - 对接会聚焦区域重点产业 包括"4+2+1"产业体系 目标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吴江[10][15] 行业协同与转型成效 - 纺织行业对接活动汇聚50多家童装品牌与本地面料企业 推动面料企业向"抗菌+防晒"复合功能及可降解面料等创新方向转型[5][6][7] - 电梯行业通过对接会把握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机遇 康力电梯承接盛泽东方花园29台电梯国债更新改造项目[9][10] - 汽车产业在吴江开发区拥有70多家企业 2024年累计营业收入超135亿元 目标1-2年内产业规模超200亿元[11] 企业合作与技术创新 - 久富农机通过对接会拓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 计划开发水田及棉花田除草机器人等复杂场景农机产品[1][9] - 璨曜光电与乐梦光电围绕投影光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预计年合作规模约3亿元[11] - 高仙机器人物业对接会展示商用智能清洁机器人技术 实现与下游企业信息互通及降本增效[12] 产业链生态优化 - 对接会推动吴江纺织从"按单生产"向"预判需求 主动创新"转型 缩短市场需求到技术转化路径[7] - 成立半导体产业联盟与专家咨询委员会 形成人才 资金与技术汇聚的良性循环[13] - 活动强化产业链韧性 如人工智能对接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童装对接会发布2026春夏流行趋势[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