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
搜索文档
倒计时一个月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进入冲刺期
中国证券报· 2025-11-19 06:26
封关运作准备状态 -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进入一个月倒计时,封关运作合成演练和7×24小时热运行正式启动[1] - 封关运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已准备就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4个海关封关保障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10个"二线口岸"通过国家验收[2] -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上线运行,功能完备、运行顺畅,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已建设完成,海关总署已发布5项政策制度和公告,海口海关出台12项关级公告[2] - 海关会同海南省有关部门组织省内300余家企业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大样本、实战化"测试演练,涵盖加工增值率核算、"一、二线"通关等业务场景[2] 政策制度核心 - 封关运作后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核心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2] - 海关将更加聚焦贸易自由便利和精准高效监管,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2] 外资投资趋势 -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1月至9月海南新设外资企业1513家,同比增长12.16%,实际使用外资183.68亿元,同比增长42.2%[3] 产业发展机遇 - 封关运作将为旅游、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等核心领域注入强劲动力,有助于海南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3] - 将建立以零关税畅通贸易、低税率撬动增长为特点的税制体系,以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带动生物医药、海上风电、器械制造加工、数字内容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 - 旅游业将从"看风景"升级为"国际度假目的地",形成"旅游+消费+服务"的产业全链条,现代服务业将走向"国际化高端化",跨境金融、国际会展、航运物流将迎来爆发期[3]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进入冲刺期
中国证券报· 2025-11-19 04:04
封关运作准备状态 -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进入一个月倒计时,封关运作合成演练和7×24小时热运行已正式启动[1] - 封关运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已准备就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4个海关封关保障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10个"二线口岸"通过国家验收[1] -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上线运行,功能完备、运行顺畅,满足封关运作海关监管需要[1] - 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已建设完成,海关总署发布5项政策制度和公告,海口海关出台12项关级公告,制定13项内部操作规范性文件[2] - 海关会同海南省有关部门组织省内300余家企业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大样本、实战化"测试演练,涵盖加工增值率核算等业务场景[2] 政策与监管框架 - 封关运作后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核心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1] - 海关将聚焦贸易自由便利和精准高效监管,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1] 外资吸引力与产业效应 -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1月至9月海南新设外资企业1513家,同比增长12.16%,实际使用外资183.68亿元,同比增长42.2%[2] - 封关运作将为旅游、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等核心重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 - 封关有助于海南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整体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升级、对于人才的吸引为当地旅游产业提供较好发展基础[2] - 海南将建立以零关税畅通贸易、低税率撬动增长为特点的税制体系,以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为突破口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3] - 封关后旅游业将从"看风景"升级为"国际度假目的地",形成"旅游+消费+服务"的产业全链条,现代服务业将走向"国际化高端化"[3] - 跨境金融、国际会展、航运物流等产业将迎来爆发期[3]
2026翠鹿中国国际化学校竞争力排名发布
长沙晚报· 2025-11-18 18:23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曹开阳)由国际化学校数据研究机构翠鹿(Admit! Ranking)发布的 《2026翠鹿中国国际化学校竞争力排名》近日揭晓。本年度排名前三强学校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 际部、深圳国际交流书院、上海中学国际部,长沙市雅礼中学国际部入榜、排名第64。 | 2026 | (光學 Ponki | | | | | --- | --- | --- | --- | --- | | | 学校 | | 性质 城市 得分 | | | 1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 公立 | 北京 | 99.5 | | 2 | 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 民办 | 深圳 | 98.7 | | 3 | 上海中学国际部 | 外籍 | 上海 | 98.5 | | 4 | 深圳中学 | 公立 | 深圳 | 97.7 | | 5 | 上海市世外中学 | 民办 | 上海 | 97.6 | | e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国际课程中心 | 公立 | 北京 | 97.3 | | 7 | 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 | 公立 | 北京 | 96.9 | | 7 | 北京市第- 零一中学国际部 | 公立 | 北 ...
海南自贸概念强势拉升 海南海药、海马汽车等涨停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10:45
市场表现 - 海南自贸概念股盘中强势拉升,康芝药业20%涨停,海南海药、欣龙控股、海马汽车等均涨停,海南发展、海南瑞泽等涨超6% [1] 政策与建设进展 - 三亚"双中心"项目进行封顶后结构安装,施工进入冲刺阶段,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各项重点工程正加快推进以保障建设进度 [1] - 短期内海南自贸港将通过独特政策优势承接供应链重构红利,在数字贸易、RCEP衔接等领域"补位" [1] - 长期成功取决于能否通过持续制度创新,从规则"适应者"蜕变为"引领者",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占据有利位置 [1] 产业发展规划 - 未来海南将加快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建立以"零关税畅通贸易、低税率撬动增长"为特点的自贸港税制体系 [1] - 以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为突破口,带动生物医药、海上风电、器械制造加工、数字内容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 - 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国际教育等重点领域快速发展 [1] 投资关注领域 - 建议持续跟踪政策兑现节奏、口岸封关进度及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情况 [1] - 重点关注海南文旅免税、高端制造(如生物医药、商业航天)、制造加工、数字贸易等板块 [1] - "零关税+加工增值"的政策叠加有望释放其中长期成长潜力 [1]
海南自贸港封关展望点评
财通证券· 2025-11-07 14:34
政策进展与基础设施 - 海南自贸港距离正式封关仅余40多天,18项税收政策已落地实施,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备,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进驻运行[3] - 截至2025年9月,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达270.6亿元人民币,减免税款50.9亿元人民币[3]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累计内销110.8亿元人民币,免征关税8.6亿元人民币[3] 战略定位与产业机遇 - 海南自贸港战略使命是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联动[3] - 未来产业重点为文旅消费、生物医药、海上风电、器械制造加工、数字内容加工、商业航天发射及国际教育[3] - 自贸港税制体系特点为零关税畅通贸易、低税率撬动增长,以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为突破口[3] 投资前景与风险提示 - 投资建议关注海南文旅免税、高端制造、制造加工、数字贸易等板块,零关税与加工增值政策叠加有望释放中长期成长潜力[3] - 短期通过政策优势承接供应链重构红利,在数字贸易、RCEP衔接等领域补位;长期成功取决于制度创新能否从规则适应者蜕变为引领者[3] - 风险包括政策进展不及预期、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加剧[3]
502个中产家庭晒账单:不想卷的人变多了
虎嗅APP· 2025-11-03 22:42
中产家庭教育消费趋势变化 - 宏观数据显示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持续降低,上海成为消费降级最猛的城市[8][10] - 教育支出预期增长率从去年的7.2%降至5.7%,但仍在各消费类别中高居首位[11] - 91%受访者在教育上支出未变,43%增加教育支出,比去年减少10%[11] 调研样本画像 - 调研回收502份有效问卷,其中490份来自家长,12份来自学生[15] - 受访者中上海和北京家庭占40%,大湾区含港澳占13.3%,江浙占18%[21] - 家庭年收入50万以上占58.6%,100万以上接近四分之一,200万以上占8.6%[22] - 孩子就读体制外学校比例超过一半,其中双语学校37.8%,外籍学校5.3%,海外学校10.8%[25][27] 教育消费降级现状 - 68.1%家庭未减少总支出,31.9%家庭减少总支出,较去年55.1%的降级比例有所下降[30] - 教育开支是消费降级最不明显板块,仅25.6%家庭减少教育开支[32] - 消费降级最明显领域为大件商品(60.6%)和旅游度假(59.4%)[31][32] 教育开支金额分布 - 教育开支超50万家庭占7%,较去年9.5%下降;超30万占19%;超20万占45%,远高于去年35.2%[36] - 学费占比48.3%是最大开支,校外补习兴趣班占比45.8%[40][41] - 高收入家庭教育投入降低,年入100-200万家庭支出从36万降至21.5万,200万以上家庭从60万降至48万[46] 留学意向变化 - 57.3%家庭选择本科出国,高中出国占7.8%,25.3%不确定出国时间[50][51] - 美国仍是首选(45.3%),其次英国(29.1%),中国香港(27.9%)和新加坡(20.2%)热度上升[52] - 不确定留学目的地家庭接近三分之一,比之前大幅增加[54] - 美国留学意愿从去年46%降至近期30.29%,24%转投其他国家,14%放弃留学计划[59][60] 暑期教育消费特点 - 年收入20万以下家庭暑期开支6000元,比去年降低;20-50万家庭增至2.1万;50-100万家庭3.4万[68] - 100-200万家庭暑期花费从7.6万降至4万,200万以上家庭达8.8万[68][69] - 体制内家庭暑期安排以亲子游、兴趣班和学科补习为主,体制外家庭更均衡包含学科补习、亲子游和夏校[72] 值得与不值得消费项目 - 家长认为最值得支出包括学费、体育类活动、投资自己、看世界和追求热爱的兴趣[80] - 42%家长认为没有不值得消费,不值得消费主要集中在焦虑驱动的学科培训和兴趣班[86][87] - 夏令营夏校和升学顾问被部分家长列为不值得项目,认为性价比低或不适合每个孩子[91][92]
下一个十年,国际学校别再只玩流量!“渠道为王”才是破局关键
搜狐财经· 2025-10-17 16:10
文 / Flora 责任编辑 / Leah 之前我们在《下一个十年:国际化学校,将重新聚焦资产家庭?》里聊过,未来国际学校的主要客户,正在从 "咬牙挤资源" 的新中产家庭,慢慢转向经 济基础更稳、需求更明确的资产家庭。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既然客户变了,宣传的思路自然也要变。毕竟做宣传,最核心的永远是 "找对人,说对话"。 那么,面向需求更明确、决策更理性的资产家庭,未来十年,国际学校的宣传重点该放在哪里呢? 流量玩法:未来只能是 "基础操作",利弊都很明显 比如刚建校的新学校,急需让周边家庭知道 "这里有一所新的国际学校";或者学校想扩大知名度,吸引那些刚开始了解国际教育的家庭关注。 当下,我们熟悉的学校宣传方式,大多离不开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布局 —— 微信生态、小红书、抖音,再加上各类线上广告的投放,这些我们统称为 "流量玩法" 的模式,确实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这时候,流量就能帮学校 "打基础":发一条校园运动会的视频,让家长看到学校的活力;写一篇IB课程的介绍,让家长明白教学特色。 不过,基于我们最新的观察: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 "流量玩法",确实能让学校在家长群体中增加曝光度,实现 "混个 ...
国际学校教师高薪泡沫破灭,工资跌回三年前?
虎嗅· 2025-10-11 16:15
人才市场现状 - 国际教育人才市场呈现供需双增但标准分化的特征,招聘和求职呈稳增态势,但学校用人标准与人才供给标准差距拉大[4] - 市场存在结构性过剩与关键稀缺并存的现象,整体教师人才过剩,但核心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4] - 老牌学校招聘门槛极高,竞争激烈,而新兴学校为新手教师提供入行机会,但发展要求迅速提升[4] - 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跨行业和跨区域流动显著,一线城市如上海需求最大,30至40岁候选人是主要访寻对象[5] - 市场竞争从“填补空缺岗位”转向“战略性人才争夺”,关键岗位如竞赛教练、升学指导总监薪酬上涨,学校通过提供专业发展基金和住房补贴吸引优质教师[7] - 一线城市核心校的竞争激烈度是三四线城市学校的3倍以上[7] 热门岗位需求 - 热门岗位需求出现明显变化,对普高老师、公立学校背景老师、学习支持等岗位的需求较2024年增多[8] - 艺体类岗位减少,中教艺体类岗位尤为明显,外教艺体类岗位呈弱减少趋势[8] - 热门岗位包括各科学科带头人、STEAM/竞赛教师、心理和学习支持教师等教师岗位,以及学术副校长、小学教学负责人等教学管理岗位[8] 整体薪酬趋势 - 2025年国际学校教师薪酬整体呈现理性回归特征,中教平均薪资较2024年下降10%,外教降幅8%,外教薪资已回落至2020年水平[9][10] - 求职者期望薪资与市场实际水平存在明显错位[11] - 分学科看,中教理科教师平均薪资19835元最高,文科16683元次之,艺体14418元最低,理科比艺体高近5400元[12] - 外教理科教师平均薪资32138元领跑,文科和艺体教师薪资分别为28110元和27659元,文科和艺体外教薪资是中教的2倍多[12] - 与2023-2024年相比,中教理科有4.3%的涨幅,文科和艺体分别下降0.9%和2.3%;外教各学科均有降幅,艺体类降15.9%最明显[13] 具体学科与层级薪酬 - 具体到主要学科,物理岗位薪资最高(中教23102元,外教35180元),经济/商务类最低(中教17750元,外教31501元)[14] - 校级管理岗位中,外方校长平均85917元为薪资天花板,中方校长平均61417元;中方校长增幅2.7%,外方校长增幅7.5%涨幅最大[15] - 中层教学管理岗位薪资水平有增长,增幅在3%至5%,但较历年10%左右的增幅趋势减缓[15] - 学科教师岗位中,中教STEM岗位增长幅度最高约5.6%;外教STEM有0.6%涨幅,化学降幅最大约为8.4%[15] 区域薪酬差异 - 地域因素对薪资影响较大,中教以华南21451元最高,东北15476元最低,两地相差39%;外教华北32379元最高,东北22547元最低,差距43%[18] - 按城市等级,一线城市中教平均23108元,新一线城市16874元,其他城市14100元,依次降幅20%和24%[18] - 外教一线城市平均32918元,新一线城市29180元,其他城市26503元,降幅更缓在5%至14%之间[18] - 华南、华北的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是薪资与机会兼顾的优选,部分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的薪资性价比甚至高于一线城市[19] 职业发展建议 - 建议求职教师瞄准STEAM/竞赛教师、心理支持教师等稀缺岗位,并优先选择华南、华北的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区域[20] - 建议在职教师提升硬技能如考取国际课程认证、学习AI教学工具,并规划从普通教师向学科组长、教学主任等管理岗转型[21] - 建议转行教师突出可迁移能力,如将职业经验重点落在课程设计、数字化教学上以弥补国际校经验差[22]
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成立中英双语教研中心
新华网· 2025-10-10 10:32
公司动态 - 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宣布成立中英双语教研中心 [1] - 教研中心旨在整合双语教育的各类研究与资源,探索中英双语学习的新理念与实践路径 [1] - 公司致力于建设全球一流的国际文凭双语学校 [1] - 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是新加坡首个开设中英文双语课程的国际学校 [2] 战略举措 - 新设立的教研中心将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着力开发国际中文课程标准、评估标准和测试标准 [1] - 战略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中文、懂中文、链世界" [1] 行业趋势 - 推广中英双语学习被视为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 [1] - 在"中文热"全球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双语教育的意义愈加凸显 [1] - 双语教育不仅是中文国际传播的重要桥梁,也有助于让中文具备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 [1]
“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到访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海南日报· 2025-09-27 08:59
园区概况与战略定位 - 园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使命[3] - 园区总面积12.72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1][3] - 目前已签约26所中外知名高校,教育部正式批复1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3] - 自2022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目前师生规模已达到1万人,未来规划规模达3万人,引进高校超过40所[7] 办学模式与资源共享 - 采用“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构建以“五互一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6] - 图书馆、体育场、食堂等硬件设施面向所有师生开放共享[3] - 学生可通过统一平台跨校选课,实现“一平台选课、学分互认、课程共享”,所修学分直接纳入学业成绩[6] - 已统筹开放287门共享课程,涵盖文、理、工、体、艺等多个领域,覆盖100%入驻高校[7] - 师资实现共享,例如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老师与北京邮电大学的高数老师可为多院校共享[7] 教学特色与学生体验 - 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学生能直观对比中外教育差异[5] - 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外教全英文授课,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外两校的学位证书[4] - 北京体育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合作办学,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由外教授课[5] - 新开设的特色课程如“户外人文美学与自驾旅游实践”深受欢迎,选课经常出现“秒光”情况[6] - 中外高校间的融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园区成为多元交融、活力四射的国际教育园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