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

搜索文档
第七届“新博会”:打造新材料“创想盛宴” 吸引投资超7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01:40
9月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闭幕。图为一名客商在展馆观看C919 飞机金属材料应用情况。 赵宇航摄 作为中国重要的装备生产制造基地、能源及原材料基地,黑龙江省当前正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 计划和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材料产业已被确定为该 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之一。2011年以来,"新博会"已在哈尔滨成功举办7届。 中新网哈尔滨9月1日电 (记者姜辉)1日,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 (以下简称"新博会")在哈尔滨市闭幕。 本届"新博会"聚焦人工智能加速未来材料技术变革、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非粮生物质资源高效利 用、新材料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热点,组织国家级和省级重要会议6场,开展技术交流、研 发协同等研讨活动近20场,以16名院士领衔,国内外20家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企业 家等100多位重要嘉宾,通过圆桌对话、闭门研讨、跨界沙龙等形式,打造多场引领新材料科技创新与 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想盛宴"。 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展馆内,客商在观看航空航天材料。 赵宇航 ...
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募资同比增长12.62%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新三板2022年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4月28日 618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 按期披露率95.16% [1] - 挂牌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 净利润527.73亿元 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净利润516.39亿元 同比变化分别为2.16%和-8.37% [1] - 近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保持收入规模增长 [1] 头部企业经营与融资状况 - 346家挂牌公司净利润超5000万元 合计净利润421.71亿元 占盈利公司利润总额约5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09% 净利润增速41.16% [2] - 有息负债合计3620.15亿元 较期初增长13.77% 长期借款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各项税费合计509.92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42% 较去年及前年分别下降0.12和0.40个百分点 [2] - 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募集资金232亿元 同比增长12.62% 非金融公司直接融资总额较上年提升12.87% [2] 专精特新企业特征 - 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8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358家 占资本市场"小巨人"企业40%以上 [3] - "小巨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 高出全市场4.76个百分点 超80%属于先进制造或现代服务业 [3] - 144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 研发强度达7.77% 10余家公司主导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 [3] 新挂牌公司与北交所筹备企业 - 2022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 净利润中位数2293.93万元 是整体市场中位数8.14倍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2% 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超10个百分点 [3] - 新挂牌公司中60%以上属于先进制造业或战略新兴产业 8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3] - 443家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 较上年增长10.20% 其中68家挂牌后即披露上市意愿 [4] - 北交所筹备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17.20% 平均研发费用1729.53万元 为市场平均水平两倍 近80%为高技术制造及服务行业 [4]
“十五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材料汇· 2025-08-22 23:00
产业背景与发展形势 - "十四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8.2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在超高强度钢、高性能碳纤维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4] - 部分高端材料如高端芯片用光刻胶、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仍受制于人,关键工艺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4] - 全球新材料科技竞争加剧,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深度融合,主要经济体强化战略布局,供应链安全成为焦点[5]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 以提升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前沿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发展生态[7] - 到2030年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达到80%以上,突破5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个以上国际领先产业集群[11] -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材料生产过程能耗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智能制造新模式广泛应用[11] 重点发展方向 - 先进基础材料包括超高强度汽车钢、高强韧航空铝材、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13] - 关键战略材料涵盖高温合金单晶叶片、300mm以上硅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高端植入器械材料等[14][15][16] - 前沿新材料涉及石墨烯规模化制备、量子点单光子源、室温超导材料、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等[17][18][19] 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 航空航天领域需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1200℃下持久强度提升20%,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20%[24] - 新能源汽车领域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含量≥95%,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轻量化铝合金减重20%-30%[26] - 电子信息领域12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11N,5G基站射频材料插损≤0.3dB,OLED材料发光效率提高20%[28][29] 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 计划新建5个国家新材料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1000亿元国家产业投资基金[46] - 培育100家国家级产业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到3%以上,认定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70] - 建设10个国家级产业互联网平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80%[67][69] 市场培育与标准建设 - 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专项资金规模50亿元/年,保费补贴比例提高至30%,每年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50][53] - 制定修订500项以上重点标准,推动200项标准国际互认,建设20个标准创新基地[62][85] - 开展"中国新材料品牌100强"评选,对上榜企业提供优先审批、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53] 区域集群发展布局 - 在环渤海地区建设5个国家级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76] - 长三角地区培育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76] - 目标打造10个国际影响力产业集群,30个国家级产业园,园区产值占全国总产值70%以上[78]
我省首批三十三项新材料产品获认定全链条政策体系将支持其推广应用
新华日报· 2025-08-19 07:08
新材料认定概况 - 江苏省首次开展首批次新材料认定工作 共有33项新材料产品入选[1] - 首批次新材料定义为行业内实现原始创新或显著技术突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的新材料产品[1] 新材料应用领域 - 新材料广泛服务于半导体 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1] - 具体产品包括铜凸块工艺用高性能厚膜负性光刻胶 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用合金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等[1] - 其他突破性产品包括半导体用石英舟 超细高强度钨丝金刚石线锯 新型智能变色控温节能自清洁薄膜等[1] 政策支持措施 -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破解新材料产业"无材可用 有材不好用 好材不敢用"瓶颈[2] - 七部门联合印发政策举措为省首批次新材料配套推广应用"一揽子"增量政策[2] -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创新联合体研发首批次新材料和相关中试平台建设[2] -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专项基金积极投资首批次新材料应用项目[2] - 积极推进《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条例》立法工作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
【评审会同期活动】2025“中国好技术”新材料企业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行
DT新材料· 2025-08-18 00:03
活动背景与定位 - 新材料产业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正深刻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1] -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新材料产业集聚度最高 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已形成先进高分子材料 高端金属材料 前沿新材料等产业集群[1] - 活动立足国家战略高地 搭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平台 旨在擘画长三角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1] 活动组织架构 - 指导单位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3] - 主办单位为嘉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和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3] - 联合主办单位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3] - 承办单位为上海材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 活动时间与地点 - 活动时间为8月28日至29日[3] - 活动地点为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数慧云巷园区 位于嘉兴市嘉善县开源大道68号[3] 参与群体构成 - 往届获得中国好技术称号的新材料企业[6] - 2025年中国好技术新材料参评企业[8] - 优质新材料产业企业代表和技术带头人[8] 活动核心亮点 - 中国好技术新材料生态圈层共建 精英汇聚思想碰撞[4] - 政产学研全链资源赋能 一站链接[4] - 未来实验室沉浸式探秘 前沿触手可及[4] 活动议程安排 - 第一天下午举行新材料企业家座谈会 包括签到 展厅参观 领导致辞 管委会及智慧绿洲宣讲 企业代表分享 合影茶歇 专家主旨报告分享及晚餐[7] - 专家主旨报告由中生协新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宋锡滨分享[7] - 第二天全天参观实验室及交流 涵盖未来食品 未来健康 未来设计 未来区域 未来城市 未来环境 未来影像 数智机械等八大实验室[7] - 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食品柔性智能制造 食品生物合成制造 未来中医药 核酸健康 系统免疫 工业设计 多模态智能感知系统 多模态设计生成系统 绿色发展研究 共同富裕研究 智慧城市 未来水务 智能绿建 工业智造 先进材料 储能管理 先进环境材料 智能环保装备 智能剧本写作 智能影像生成 车间数字化管理 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装备研发 复杂装备数智化分析等[7] 报名与联系方式 - 参会资格需审核 需扫码报名[7] - 中生协新材料专委会秘书处会员部联系人杨陈珑 联系方式18121123797 电子邮箱yclong@polydt com[11]
侧记|国际智慧赋能天衢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跑出“中试加速度”
搜狐财经· 2025-08-17 14:54
国际合作与技术转化 - 来自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的12位顶尖专家与8位国内领军学者齐聚德州,共商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 [3] - 乌克兰院士安德烈·别拉金斯基提出"共享再生材料技术、共建绿色交通平台、共推标准体系互鉴"三点倡议,其研究方向与德州新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实践高度契合 [3] - 齐鲁工业大学与天衢新区共建的德州研究院中试基地提供"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转化"全链条服务,旨在缩短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周期 [4] 平台建设与机制创新 - "齐鲁工业大学德州研究院外国专家工作室"与"德州学院外国专家工作室"正式揭牌,标志着国际智力合作进入常态化、机制化新阶段 [4] - 新平台将建立需求导向的协同攻关机制,整合高校科研力量和国际专家资源,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探索知识产权共享机制 [4] - 建立常态化国际人才交流机制,实施"双导师"联合培养项目,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产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国际合作对接着眼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通过跨国联合攻关项目推动前沿技术在天衢新区落地转化 [5] - 天衢新区产业链展现出对接创新成果的积极姿态,国际智慧与本土实践交汇融合为德州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5] - 该活动为区域抢占产业制高点提供科技支撑,并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德州力量 [5]
人民论坛:物尽其用与点石成金
人民日报· 2025-08-05 12:48
养殖业现代化发展 - 山东沂南樱桃谷鸭从孵化到出栏仅需50多天 烤鸭白条鸭坯成本低于10元/只 [1] - 鸭副产品(鸭掌/鸭脖/鸭毛/鸭血/鸭油)全产业链开发形成200亿元规模产业 [1] - 育种孵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熟食生产的全业态产业闭环实现价值提升 [1] 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 大米加工中米糠压榨稻米油 将"黄色污染"转化为"金色利润" [1] - 煤炭副产品煤矸石制作莫来石建材 使"煤渣渣"变"香饽饽" [1] - 秸秆从燃料/饲料升级为高质量石墨烯原料 实现深度再利用 [3] 产业创新路径 - 玉米加工聚乳酸成为可降解心脏支架材料 实现跨产业价值跃升 [2] - 认养农业模式通过消费心态把握 实现城乡资源重组与农户增收 [2] - 共享单车/电子商务从新闻热点发展为日常基础设施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绿色创新双轮驱动 通过物尽其用与点石成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 - 传统产业通过科技赋能突破"天花板"认知 实现换道超车 [2] - 细节优化与系统变革并举 构建更宽广的产业发展"护城河" [3]
仪征:淬炼“硬核”力量 赋能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华日报· 2025-07-25 05:33
园区青年干部培养机制 - 扬州化工园区作为仪征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主要承载区,通过"全链式"培养机制提升青年干部能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力量 [1] - 近三年累计选聘50名青年干部,其中理工科背景占比超85%,提拔24名青年干部 [1] - 采用"个人自荐+部门推荐+组织推荐+综合评价"多元化选拔模式,重点引进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领域的专业型人才 [1] 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 实施"综合素养提升工程"五大模块13个子项目,包含理论教育、业务技能学习、体能训练等 [2] - 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开展定制化实践培训 [2] - 选派6名骨干赴北京上海等地实践招商引资,创新"行动学习法"解决发展难题,累计产出27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2] 干部成长支持体系 - 每年举办40余场专题培训及工会活动,安全生产应急演练青年参与率达95% [3] - 9名青年组成的应急管理执法大队获市级青年文明号,形成示范效应 [3] - 仪征市实施"征青锐"工程三年行动,选派180余人参与八大领域实践锻炼,提拔34人次90后干部 [3] 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 - 青年干部培养直接服务于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目标 [1] - 培训内容紧密对接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产业核心需求 [2] - 人才结构优化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破解形成双向促进 [2][3]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河南日报· 2025-07-16 07:48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濮阳市依托传统石化工业优势培育新材料产业,建成河南最完整的生物基材料产业链,形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的格局 [3] - 濮阳已发展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等特色产业,成为新材料产业高地建设的样本 [3] - 河南省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产业 [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对未数字化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转型方案,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智能应用场景 [5] - 已数字化企业将推进智能车间和工厂建设,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实现链式转型 [5]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机遇建设工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和软硬件适配中心 [5] 传统产业升级路径 - 针对钢铁、有色、化工等11个传统行业实施分行业提质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5] - 支持传统制造业深耕细分领域孵化新技术,推动郑州、洛阳建设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 [5] - 鼓励企业发展"制造+服务"模式,开放创新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赋能服务化转型 [5]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 提升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两个国家级集群规模和技术水平,向世界级集群迈进 [6] - 支持新型电力装备、现代食品、智能终端等领域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6] - 筛选潜力细分领域开展省级集群认定,为国家级集群奠定基础 [6] 开发区与产业链协同 - 开发区通过招引上下游企业构建主导产业明确、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6] - 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6] - 加强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6] 企业梯队培育策略 - 培育国家级链主企业和领航企业,增强资源整合配置能力 [7] - 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 [7] -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分级培育库,强化细分领域技术掌控力 [7]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14:39
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深入践行"科创+产业""科创即产业"发展理念,建立健 全"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 连日来,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好消息频传:基地首个实现产 业化落地的项目——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10吨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及中间体创新研 发产业基地项目顺利开工;对接中试项目累计突破200个,攻克关键工艺6项…… 国科(浙江)新材料中试基地便是这个协同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一环。2022年,上虞建立起全国首个新材 料领域市场化运营的中试基地——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新材料创新基地。该中试基地聚焦高分子材 料、能源和催化材料、功能性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材料产业方向,为相关企业、高科技人才项目提供产 业转化解决方案。"我们于2023年5月与基地签订入驻协议,同年12月就完成中试装置建设并开始试 验。"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基地帮助下,项目试验成果丰硕,有力推动了产业 化进程。 良好的创新生态,也离不开创新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配套服务的持续完善。为打破区域、行业、产业界 限,让政府端、企业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