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ities
搜索文档
蚂蚁集团28亿港元收购获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10:33
记者丨见习记者王达毓 翁榕涛 编辑丨蒋韵 10月13日,耀才证券收盘价报收于11.73港元,涨幅34.52%,盘中最高涨幅37.84%。14日,耀才证券高 开后突然跳水,截至10时左右,跌幅扩大至8%。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的要约收购方是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要约完成后,蚂蚁集团将以停盘前股 价溢价17.6%的成本持有耀才证券50.55%的股权,并将获得耀才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2、4、 5、6、9 号全业务牌照,覆盖证券交易、期货咨询、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补全蚂蚁跨境金融资质缺 口。 此前4月25日,耀才证券公告,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云进计划以3.28港元/股的价格,收购耀才证券 控股股东新长明控股持有的50.55%公司股份,总对价约为28.14亿港元。 要约收购完成后,耀才证券股权结构图 南方财经记者制图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收购是蚂蚁集团布局国际业务的关键一步,耀才所持牌照助力蚂蚁扩展其超300 万香港用户的全球财富管理业务。 事实上,内地企业寻求香港金融牌照并非个例。 10月9日,越秀集团完成对香港人寿的全资控股。香港人寿原股东包括亚洲保险、创兴银行、招商永隆 银行、华侨永亨银行、上海商业银 ...
广发证券(01776):“25广发09”票面利率为1.99%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22:53
根据网下向专业机构投资者询价结果,经发行人与簿记管理人按照有关规定,在利率询价区间内协商一 致,最终确定本期债券品种一(债券简称:"25广发09",债券代码:"524472")票面利率为1.99%;品种二 (债券简称:"25广发10",债券代码:"524473")未发行。 智通财经APP讯,广发证券(01776)发布公告,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 司债券(第五期)计划发行规模合计不超过50亿元(含)。 ...
共享开放机遇 “2025年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在沪开班
搜狐财经· 2025-10-13 21:12
培训班概况 - 2025年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于10月13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背景下,交易所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提供可靠且高质量的服务,助力经济增长 [1] - 来自31家交易所和1家地区性交易所行业组织的近200位代表注册并参会,覆盖阿尔及利亚、英国、日本、新加坡等26个国家 [1] - 本期培训班为期4天,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得到沪深交易所和上海资管协会大力支持 [3]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合作 - 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鲜明标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 [1] - 中国证监会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监管机关携手,支持境内交易所与沿线交易所共同探索资本市场跨境务实合作新模式 [1] - 上海市委金融办表示,上交所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易所的合作成果有力支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 交易所行业转型与发展趋势 - 当今世界技术正在重构全球金融格局,每个证券交易所都面临从单一交易功能转向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要求,传统交易所必须加速转型 [2] - 培训班课程涵盖从规模经济到创新经济、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在中国证券行业应用、指数化投资和跨境合作等11个前沿主题 [2] - 技术被强调为赋能监管和激活创新的关键,以资本激活创新,共享开放机遇 [1] 培训内容与活动安排 - 行业专家将就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赋能大湾区企业、沪深交易所ETF市场发展、中国上市公司ESG实践等主题进行授课 [2] - 部分线下参训人员将实地走访国泰海通和奕瑞科技,了解券商在科创板保荐中的作用 [3] - 交易所代表将参加2025上海全球资管论坛,与资管机构代表进行深度对话,部分负责人还将开展双边高层会谈探索合作机遇 [3] 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 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成立于2018年12月,由上交所、深交所、上交所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 [3] - 中心旨在推动国际范围内交易所及相关机构开展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资本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3] - 国际交流中心落地上海,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易所交流和信息共享 [2]
蚂蚁要约收购耀才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内地企业竞逐香港金融牌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0:34
(原标题:蚂蚁要约收购耀才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内地企业竞逐香港金融牌照) 10月10日晚,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耀才证券金融[HK.01428](下称"耀才证券")发布公告表示,香 港证监会已批准各要约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成为受规管集团公司(即耀才期货及商品有限公司、耀才证券 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耀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耀才环球外汇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目前要约收购 尚待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10月13日,耀才证券收盘价报收于11.73港元,涨幅34.52%,盘 中最高涨幅37.84%。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的要约收购方是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要约完成后,蚂蚁集团将以停盘前股 价溢价17.6%的成本持有耀才证券50.55%的股权,并将获得耀才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2、4、 5、6、9 号全业务牌照,覆盖证券交易、期货咨询、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补全蚂蚁跨境金融资质缺 口。 此前4月25日,耀才证券公告,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云进计划以3.28港元/股的价格,收购耀才证券 控股股东新长明控股持有的50.55%公司股份,总对价约为28.14亿港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收购是蚂蚁集团布局国际业务的关键一步 ...
华泰证券(06886):“21华泰14”将于10月20日付息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9:56
据悉,本期债券简称"21华泰14",发行总额人民币34亿元,票面利率(计息年利率)为3.99%,每手本期 债券面值为1000元,派发利息为人民币39.9元(含税)。 智通财经APP讯,华泰证券(06886)发布公告,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 司债券(第八期)(品种二)(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将于2025年10月20日开始支付自2024年10月18日至2025 年10月17日期间的利息。 ...
华泰证券(06886)完成发行73亿元公司债券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9:29
智通财经APP讯,华泰证券(06886)公布,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 债券(第七期)发行工作已于 2025 年 10 月 13 日结束。本期债券最终品种一发行规模为 63 亿元,票面利 率为 2.06%,认购倍数为 1.34 倍;品种二发行规模为 10 亿元,票面利率为 2.20%,认购倍数为 2.24 倍。 经核查,发行人和本期债券承销机构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共同关联方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 司认购 1.2 亿元,承销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方认购 1 亿元,承销机构申万宏源证券有 限公司及其关联方认购 5.8 亿元,承销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认购 5.7 亿元,报价及程序符合《发 行公告》中的相关规定。 ...
多家头部券商,落地新业务!
券商中国· 2025-10-12 10:24
政策核心与市场意义 - 央行、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 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1] - 政策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丰富人民币资产投资交易机制[2] - 政策创新交易机制 允许采用国际市场主流的标的债券过户模式 提升交易便利性与风险管控能力[3] 首批参与机构及交易动态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及部分银行入选首批跨境回购做市商 并落地首批回购交易[1] - 中信证券与境外机构成交多笔挂钩利率债与同业存单的买断式回购交易[2] - 中金公司以首批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通"北向通回购做市商身份 与境外机构达成首日跨境回购交易[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积极参与并落地首批交易[3] - 农业银行率先成功落地债券通"北向通"跨境回购交易 金额10亿元人民币[3] - 建设银行与东方汇理银行香港分行、汇丰香港、渣打香港、建行亚洲等6家客户达成买断式回购交易[3] 业务模式与投资者范围 - 跨境回购指境外机构以人民币债券为标的 通过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进行人民币融资[2] - 参与主体包括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渠道入市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3][4] - 投资者类型涵盖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长期机构投资者[4] 业务影响与战略价值 - 债券回购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短期融资融券渠道 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3] - 该业务是境外机构获取稳健收益与丰富投资策略的重要工具 可使其深度参与中国债券市场[3] - 政策可大幅提高市场活跃度[3]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3:02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2133张罚单,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相比去年同期也明显增加 [1] - 从今年前三季度整体情况看,一季度处罚力度不小,二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4]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1141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略减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3] - 央行第三季度处罚力度明显大增,开出718张罚单,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3]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详情 - 银行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8] - 保险公司(含保险经纪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8] - 券商第三季度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但环比增加40.63% [8] - 三季度有3家保险资管公司被处罚,分别为太平资产、太保资产、交银保险资管,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主要涉及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及投资违规 [8] - 有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分别为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和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及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8] - 有3家理财公司在三季度被处罚,分别为华夏理财、广银理财、信银理财,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及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8] 大额罚单案例 - 三季度金融机构有4张6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 [13] - 华夏银行领罚没金额最大的罚单,金额为8725万元,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 [13] - 广发银行领第二大罚单,罚没金额6670万元,因相关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 [14] - 恒丰银行领第三大罚单,罚没金额6150万元,违规行为除贷款、票据业务管理不审慎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 [14] - 东海证券因在担任金洲慈航集团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独立财务顾问时未勤勉尽责,被罚没6000万元 [13] 三季度金融合规特点 -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增多,三季度有15张罚单处罚互联网展业违规,环比二季度增加275% [19] - 涉及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的金融机构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其中邮储银行被罚没2791.67万元,浙商银行被罚没1130.80万元,中信百信银行被罚款1120万元 [19]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因互联网展业违规被处罚,如大同证券未对互联网投资顾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东方汇金期货互联网营销合规管控不足 [20] - 三季度贷款被挪用问题突出,相关罚单有60张,环比增加130.77%,挪用领域以归还贷款、买股票/基金、办理质押贷款为主,部分银行被查出贷款被挪用于归还他行不良贷款 [21]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三季度部分股份制银行被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以9161.93万元排第一,广发银行以7284.15万元排第二,恒丰银行以6555万元排第三 [23] - 国有大行中以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计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23] - 非银机构中,东海证券以6000万元罚没金额排第一,两家理财公司华夏理财、广银理财分别以1200万元和1159.88万元排第二、第三 [25] - 保险资管公司太平资产罚没金额为678万元,也进入非银机构罚没金额前十 [25]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2:05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2133张罚单,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同比也明显增加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罚单1141张,罚没金额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减少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3] - 央行第三季度处罚力度显著增强,开出罚单718张,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4] - 从季度趋势看,一季度处罚力度较大,二季度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7]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是受罚主体,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10] - 保险公司(含保险经纪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10] - 券商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但环比增加40.63% [10] - 3家保险资管公司被罚,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主要涉及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和投资违规 [10] - 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和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10] - 3家理财公司被处罚,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和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10] 大额罚单情况 - 第三季度出现4张罚没金额超6000万元的大额罚单 [14]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为金额最大罚单 [14] - 广发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罚没6670万元 [14] -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 [14] 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 华安证券员工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营业部因未对员工廉洁从业情况予以考察评估被采取监管措施 [16][17] - 东华期货通过不合规采购流程使控股股东占用资金60万元,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及相关负责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18] 三季度金融合规特点 -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显著增多,相关罚单环比增加275%,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对营销人员监督不足等 [20] - 涉及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的金融机构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等,其中邮储银行被罚没合计2791.67万元 [20]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因互联网营销管控不足被处罚,如未对投资顾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营销内容审核不到位等 [21] - 贷款被挪用问题突出,相关罚单环比增加130.77%,挪用领域转向归还贷款、投资理财等,原因包括贷后管理不尽职、资金用途监控不严等 [22][23]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股份制银行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因收到超6000万元大额罚单,分列前三,罚没金额分别为9161.93万元、7284.15万元、6555万元 [25] -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25] - 非银机构中,东海证券以6000万元罚没金额排第一,两家理财公司华夏理财和广银理财分列第二、第三,罚没金额分别为1200万元和1159.88万元 [28]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额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5:47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罚单2133张,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同比也明显增加 [1] - 从前三季度整体趋势看,一季度处罚力度大,二季度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3] 监管机构处罚力度分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罚单1141张,合计罚没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减少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1] - 央行第三季度处罚力度显著增强,开出罚单718张,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1] 银行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6] - 部分股份制银行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以9161.93万元排第一,广发银行以7284.15万元排第二,恒丰银行以6555万元排第三 [17] -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计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17] 非银行金融机构处罚情况 - 保险公司(含保险经纪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6] - 券商第三季度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但环比增加40.63% [6] - 三家保险资管公司被处罚,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包括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及投资违规 [6] - 两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及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6] - 三家理财公司被处罚,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及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6] 大额罚单详情 - 第三季度出现4张6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 [11]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为金额最大罚单 [10][11] - 广发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罚没6670万元 [10][11] -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 [10][11] - 东海证券因在财务顾问业务中未勤勉尽责,出具文件存在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被罚没6000万元 [10] 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 华安证券员工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造成客户重大损失,营业部因未对员工廉洁从业情况予以考察评估被采取监管措施 [12] - 东华期货向控股股东采购二手车辆导致资金被占用60万元,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相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13]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特点 - 第三季度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增多,相关罚单有15张,环比二季度增加275% [14] - 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管理不到位、未对互联网营销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合规管控不足等 [14] - 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等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被重罚,罚没金额分别为2791.67万元、1130.80万元和1120万元 [15]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也存在互联网展业违规,如未对互联网投资顾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互联网营销合规管控不足等 [15][16] 贷款资金挪用问题 - 第三季度贷款资金被挪用相关罚单有60张,环比增加130.77% [17] - 资金挪用领域出现新特点,较少用于房地产,更多用于归还贷款、购买股票/基金、办理质押贷款,部分银行贷款被挪用于归还他行不良贷款 [17] - 主要原因包括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资金用途监控不严、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规定等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