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妆品
icon
搜索文档
锦盛新材的隐忧:在化妆品红海中浮沉亏损难止 立案风波背后的经营裂痕
新浪证券· 2025-07-04 16:06
经营困境 - 公司2024年营收3.33亿元但净亏损2265万元 2025年Q1继续亏损383.6万元 [2] - 绍兴基地6.6万平米厂房和900多名员工构成重资产模式 在订单波动下折旧摊销压力剧增 [2] - 收入高度依赖注塑件单一品类 出口占比50%的业务结构使其完全暴露于汇率波动与关税政策风险 [2] - 玻璃瓶业务作为唯一增长点仅占2024年营收5.67% [2] 客户与业务结构问题 - 虽然拥有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订单 但"绑定制合作"实质是议价权让渡 [2] - 高端化妆品企业通过竞标压价将包装成本转嫁给供应商 [2] - 业务结构脆弱 大客户订单收缩或要求降价时缺乏缓冲机制 [2] 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阮荣涛家族持股23.11% 高度集中的股权易引发内控失效 [3] - 持续亏损下频繁发布"经营正常"公告 涉嫌通过模糊表述掩盖财务风险 [3] - 证监会立案后股价单日振幅超16% 投资者恐慌出逃加剧融资难度 [3] 行业与战略问题 - 沉迷于"亚克力容器产能前列"虚名 忽视核心工艺深度掌控 [4] - 标榜"国际品牌供应链"身份但缺乏议价权 [4] - 化妆品包装行业头部客户可随时扶持新代工厂替代 [4] - 国内品牌自建包材基地趋势进一步挤压生存空间 [4]
面膜现“黄色污物”!消费者维权陷困境,可复美再陷质量争议
齐鲁晚报· 2025-07-04 15:35
消费者投诉事件 - 济南消费者边女士花费621.3元购买可复美面膜后发现部分产品存在"黄色污物",品牌方提出寄回检测或按剩余数量退款方案遭拒[1][4] - 消费者担忧皮肤损伤风险,品牌客服称黄色物质为"纤维结"但未在包装说明,消费者要求全额退款或依法赔偿未果[9] - 该事件反映美妆行业信任危机,此前已有西安消费者使用同品牌产品后出现面部肿胀,送检发现含未备案成分EGF和吐温-80[10] 公司背景与经营数据 - 巨子生物成立于2000年,2022年港交所上市,注册资本6.875亿元,旗下拥有可复美、可丽金等品牌[10]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7.2%至55.3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1%至20.62亿元,其中可复美品牌贡献82%营收达45.42亿元[10] - 公司研发投入显著低于同行,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1.9%,对比锦波生物(10.89%)、华熙生物(6.8%)、贝泰妮(6.07%)差距明显[10] 产品质量争议 - 近期多次陷入质量争议,4月曾发文否认配方造假指控,称胶原蛋白成分真实添加,产品下架系正常迭代非"悄悄下架"[9] - 产品成分显示含透明质酸钠、四氢甲基嘧啶羧酸(专利成分)、泛醇等,标注"极少发生过敏反应"[7] - 消费者维权证据显示涉事面膜含4盒加3片未使用产品,公司未向媒体作出正式回应[11]
日本停滞35年,迎来“中国时刻”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4 11:55
日本经济现状与电商市场机遇 - 日本GDP全球占比从1989年15.3%降至2022年4.18%,排名从全球第二跌至第四[4] - 2025年Q1日本GDP再次负增长,经济停滞已持续35年[4] - 日本电商市场规模达1690亿美元,全球第三,但渗透率不足10%[4][6] - 中国电商平台TikTok Shop、Temu、TAO、京东日本站、SHEIN密集布局日本市场[4][5] 日本消费市场特征 - 线下零售占主导:百年老店超4.5万家,东京大丸百货日均客流量8万人次,福袋经济规模年均300亿日元[13] - 老龄化严重:65岁以上人口占比29.3%,60岁以上群体移动支付使用率低于25%[14][18] - 消费降级趋势明显: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从1996年550万日元降至2021年440万日元[24] - 中产阶级占比从1985年63.9%降至2018年58.1%,高收入阶级占比升至10.3%[24] 中国电商平台在日策略 | 平台 | 核心策略 | 用户规模 | |------|----------|----------| | SHEIN | 快时尚+小单快反供应链 | 804万+ | | Temu | 极致低价+半托管物流 | 月活3000万+ | | TAO | 精品电商+本土化设计 | 早期阶段未公开 | | TikTok Shop | 直播带货+垂直品类 | 依托4000万用户基础 | [5] 中国制造在日竞争优势 - 供应链优势:资生堂、花王、丰田等日企核心生产基地均在中国[23] - 高性价比产品契合日本消费降级需求:如500日元便利店便当成打工族标配[23] - 创新案例:EcoFlow移动储能通过众筹筹款超5亿日元,SwitchBot智能家居60%收入来自日本[25][26] - 美妆品牌溢价空间大:花西子日本销售额占海外总营收40%,蒙古族唇纱等产品实现高溢价[28] 日本电商发展瓶颈 - 物流成本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占商品售价10%-15%(中国5%-8%),快递员时薪达75元人民币[36][37] - 支付障碍:现金支付占比47%,移动支付渗透率仅29.6%,二维码系统互不兼容且手续费3%-5%[38][39] - 消费者谨慎:平均退货率仅5%-10%,但决策周期长,社媒种草需慢热型信任积累[34][35] - 合规门槛高:需精通日语及文化的人才进行本地化运营[39] 日本市场长期趋势 - 2025-2030年电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4.3%[19] - 远程办公推动"返乡潮":东京23区迁出人口超过迁入人口,年轻人转向低成本地区[19][20] - 线上线下融合:智能贩卖机采集用户数据、定制化彩妆等智能化补充形式兴起[41] - 日元贬值红利:2024年美元兑日元突破160,降低营销、物流等成本[37]
欧莱雅集团收购美发品牌Color Wow
快讯· 2025-07-03 20:52
公司动态 - 欧莱雅集团宣布签署协议收购美发品牌Color Wow [1] - 交易预计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和满足其他常规条件后完成 [1] 行业动态 - 美发行业出现并购活动 欧莱雅集团通过收购扩大品牌组合 [1]
风波中的可复美:囤货积压、达人离场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核心观点 - 可复美胶原棒2.0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导致销量大幅下滑60%-70% [1][5][11] - 公司2024年"6·18"GMV排名近三年首次下滑且未公布销售数据 [7][19] - 控股股东计划增持不低于2亿港元以稳定股价 [29] 产品与销售 - 胶原棒2.0日均销量从200盒暴跌至每周几盒 [1][11] - 28支装液体敷料价格从115元/盒跌至80元/盒 [13] - 京东旗舰店原价379元/盒的胶原棒2.0现批发价仅150元/盒 [2][10] - 抖音"6·18"销售额2.16亿元中5月24日后仅占29.2%(0.62亿元) [18] 渠道影响 - 带货达人数量较"双十一"减少50%至400余人 [16] - 头部主播贾乃亮自5月23日起停带可复美产品 [16] - "电商货"渠道占公司线上直销渠道112.5%增幅 [28] - 批发商库存积压导致每盒亏损10元以上 [10][11] 市场表现 - 抖音美妆排名从第9跌至第13 天猫从第12降至第16 [19] - 股价较历史高点87.1港元下跌近40%至54.7港元 [24][30] - 2024年营收45.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82% [3]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2.8% 净利润43.5% [23] 公司应对 - 承认检测标准存在局限性但否认虚假宣传 [12] - 管理层称"6·18"损失可控且维持2025年目标 [8][22] - 控股股东已增持5350万港元并计划再增持2亿港元 [29] - 小红书博主透露品牌方曾组织删评 [18]
多家美妆品牌进军运动场景!超半数相关企业成立于近三年
企查查· 2025-07-03 17:08
美妆品牌进军运动场景趋势 - 雅诗兰黛、橘朵、欧莱雅等品牌切入美妆运动场景,拓展户外消费需求[1] - 新一代消费者催生从"常规防晒护肤"到"户外不脱妆彩妆"等特定需求增长[1] - 行业竞争刺激与场景营销变化驱动美妆品牌布局运动赛道[1] 化妆品企业注册数据 - 国内现存化妆品相关企业2073.43万家,近十年注册量整体增长[2] - 2023年注册量达峰值564.72万家(同比+51.35%),2024年注册518.84万家[2] - 2024年已注册247.55万家,华中地区贡献率31.24%[2][3] 企业地域分布特征 - 2024年新注册企业集中在华中(31.24%)、华东(25.33%)、华南(18.29%)[3] 企业经营年限结构 - 超半数现存企业成立于近三年,1-3年企业占比33.49%[4] - 1年内新企业占22.17%,10年以上企业仅占6.41%[4]
风波中的可复美:渠道商的囤货卖不出去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6:43
核心观点 - 可复美胶原棒2 0因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质疑引发市场信任危机 导致销量大幅下滑60%-70% [2][3][5] - 公司首次承认现有质量标准存在局限性 但否认虚假宣传 [6] - 风波导致618大促表现不佳 抖音销售额占比从去年85 7%降至29 2% [8][9] - 控股股东启动5350万港元增持计划 股价较历史高点下跌近四成 [13] 产品与销售 - 可复美胶原棒2 0京东官方售价379元 盒 经销商拿货价约150-160元 盒 [2][11] - 液体敷料价格从115元 盒跌至80元 盒 最低触及74元 盒 [6] - 618期间抖音销售额2 16亿元 其中风波后仅贡献0 62亿元 [8] - 天猫排名从第12降至第16 抖音热卖榜跌出前10至第13位 [9] 渠道影响 - 带货达人数量减少32% 头部主播贾乃亮5月23日后停带 [7] - 电商直销渠道2024年增长112 5% 但当前动销停滞 [12] - 批发商库存积压严重 周销量从200盒 天降至几盒 周 [5] 公司动态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45 4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82% [2]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2 8% 净利润复合增长43 5% [10] - 管理层称618损失可控 维持2025年目标不变 [4][10] - 控股股东计划未来3-6个月增持不低于2亿港元 [13] 市场反应 - 小红书博主暂停商单 部分内容被要求删评 [7][9] - 下游经销商转向其他品牌 部分尝试拓展抖音新客 [13] - 股价从历史高点87 1港元跌至54 7港元 市值蒸发314亿港元 [10][13]
国货美妆“大而不强” 中国品牌如何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17
行业规模与格局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总零售规模达10738.22亿元,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1] - 国货品牌占据55.2%市场份额,但TOP50品牌中22个中国品牌零售总额仅占20%,平均规模41.16亿元,显著低于美国品牌的56.19亿元 [1][2] - TOP50品牌中欧莱雅集团占9席,宝洁/雅诗兰黛/资生堂各占3-4席,11个50-100亿规模品牌中仅4个为中国品牌 [2] 品牌竞争力分析 - 中国品牌在TOP50中零售总额占比39.98%,低于其整体市场55%的份额,显示数量优势未转化为质量优势 [2] - TOP10品牌零售额2191.29亿元,占行业20.41%,市场呈高度分散竞争格局(蚂蚁雄兵生态) [2] - 行业第一品牌市场份额仅6.9%,无企业能通过价格战清场,差异化策略成为可行路径 [3] 科技创新动态 - 国内外企业加速专利储备,谷雨生物通过两项创新型专利实现光甘草定提纯技术全球布局 [4] - 欧莱雅中国每年投入超营业额3%的研发费用,上海浦东研发团队超400人,持续推出新专利 [6] - 宝洁强调需用创新技术解决消费者具体需求,反映理性消费趋势下科技驱动的重要性 [4] 细分市场机会 - 银发经济(2000亿规模)、男性护肤(21.8%增速)、香薰(24.8%增速)成为高增长赛道 [7] - 医美术前术后护理、户外便携装(如次抛产品)等新兴需求催生细分赛道机会 [7] - 企业通过极致细分消费场景(小切口重投入)构建技术+流量壁垒实现持续增长 [7] 行业升级方向 - 需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前沿技术,结合中华美学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 [8] - 全链条ESG实践(绿色生产/包装/消费者参与)被列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路径 [8]
韩国上半年化妆品出口55亿美元 同比增长14.8%创新高
快讯· 2025-07-03 14:41
韩国化妆品出口表现 - 2023年前6个月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55亿美元,同比增长14 8%,创历史新高 [1] 出口目的地分布 - 中国为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10 8亿美元 [1] - 美国位列第二,日本排名第三 [1] 产品类别分析 - 护肤品出口规模最大,达41 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9% [1] - 彩妆产品、沐浴用品、发用产品分列后续排名 [1]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70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3 08:41
报告核心观点 - 房地产行业短期政策强调止跌回稳,长期新发展模式渐成,好房子政策推动住宅消费化和房企制造业化,产品力及库存管理能力强的优质房企胜出 [9] - 光伏行业反内卷呼声高涨,有望迎来供给侧改革新机遇,当前处于多重底部,预期扭转下有望反弹 [11] - “反内卷”政策强度逐渐加码,能源及材料各行业有望受益,如建材、有色金属、钢铁、基础化工等行业格局有望优化 [12] - 化妆品医美行业 25Q2 业绩前瞻显示部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有望增长,母婴行业孩子王 25H1 净利润大幅增长,各板块投资机会显现 [17][20] 市场指数表现 综合指数 - 上证指数收盘 3455 点,1 日跌 0.09%,5 日涨 3.21%,1 月跌 0.03% [1] - 深证综指收盘 2065 点,1 日跌 0.67%,5 日涨 4.72%,1 月涨 0.64% [1] 风格指数 - 大盘指数昨日涨 0.02%,1 个月涨 2.41%,6 个月涨 3.19% [1] - 中盘指数昨日跌 0.66%,1 个月涨 4.62%,6 个月涨 3.23% [1] - 小盘指数昨日跌 0.88%,1 个月涨 4.13%,6 个月涨 8.62% [1] 行业涨幅 - 渔业昨日涨 12.06%,1 个月涨 13.98%,6 个月涨 12.73% [1] - 普钢Ⅱ昨日涨 4.05%,1 个月涨 3.96%,6 个月涨 8.23% [1] - 光伏设备Ⅱ昨日涨 3.73%,1 个月涨 9.82%,6 个月跌 7.86% [1] 行业跌幅 - 地面兵装Ⅱ昨日跌 5.38%,1 个月涨 36.14%,6 个月涨 64.23% [1] - 元件Ⅱ昨日跌 3.19%,1 个月涨 21.71%,6 个月涨 22.61% [1] - 通信设备昨日跌 2.46%,1 个月涨 17.56%,6 个月涨 12.33% [1] 房地产行业 政策判断 - 短期我国一二手房总成交已稳近 3 年,但量价未正向循环,中央表态调整,预计新一轮支持政策或出台,如房贷降息等 [9] - 中期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步成型,可能包括好房子、人房地钱等,推动行业从金融业回归制造业 [9] 好房子政策 - 2023 年住建部首提好房子,2025 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政策导向 [9] - 目前城镇住宅存量中高品质住宅渗透率仅 24%,2022 - 30 年改需占比高达 44%,是行业内生需求 [9] - 好房子推动商品住宅投资品属性弱化、消费品属性强化,推动房企从金融业回归制造业 [9] 企业选择 - 未来房企 ROE 回升依赖毛利率和资产周转率提升,推荐产品力及库存管理能力强的优质房企,如建发国际等 [9] 投资分析意见 - 维持房地产及物管“看好”评级,推荐产品力房企、二手房中介、物业管理、低估值修复房企等 [9] 光伏行业 政策催化 - 人民日报点名光伏内卷,中央财经会议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有望推动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实 [11] 行业现状 - 光伏产业链价格、机构持仓、估值和盈利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处于多重底部 [11] 投资机会 - 首推硅料板块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和协鑫科技,关注 BC 技术企业和胶膜企业 [11] 能源及材料行业 建材 - 水泥盈利触底,价格弹性大于销量缩减,协会探索建设价格协调机制 [12] - 光伏玻璃经历抢装后需求承压,“反内卷”政策有望加速减产进程 [12] 有色金属 - 建议关注铜冶炼和工业硅,矿铜供给增速下滑,工业硅短期价格强势 [12] 钢铁 - 会议强调治理痛点,预计后续粗钢产量调控、供给侧优化将落实,产能过剩有望缓解 [12] 基础化工 - 建议关注有机硅及农药等板块,有机硅供需有望转换,农药行业触底信号明确 [13] 化妆品医美及母婴行业 化妆品医美行业 - 25 年 1 - 5 月化妆品社零累计增速 4.1%,618 大促良好表现奠定 Q2 业绩基础 [17] - 不同类型公司 25Q2/25H1 营收和净利润预计有不同程度增长 [17] - 投资推荐品牌矩阵完善、把握细分赛道、享受高性价比消费红利的公司,建议关注部分公司 [20] 母婴行业 - 孩子王 25H1 净利润大幅增长,预计 25Q2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10%/+70% [20] - 公司围绕“三扩”战略发展,并购与合作双轮发力,维持“增持”评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