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搜索文档
AI自动化解决方案,加速类器官研究与药物开发丨线上研讨会
生物世界· 2025-05-13 14:34
类器官技术发展现状 - 类器官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突破,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临床转化 [2] - 通过体外三维培养构建的类器官能高度模拟真实器官结构与功能 [2] - 该技术为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全新工具 [2] - 在精准医学浪潮下,类器官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2] 线上研讨会概况 - 由Opentrons联合ISCO举办"AI自动化解决方案加速类器官研究与药物开发"线上研讨会 [2] - 会议时间定于2025年5月14日14:00-15:30 [2] - 活动汇聚高校学者、技术专家及产业先锋 [2] - 聚焦类器官技术的学术突破与自动化解决方案 [2] 会议日程安排 - 14:00-14:30 林鑫华报告"类器官在精准医学中应用" [5] - 14:30-15:00 林德麟报告"Opentrons类器官自动化解决方案" [5] - 15:00-15:30 高正良报告"类器官在脑发育和疾病中的应用" [5] 嘉宾背景介绍 - 林鑫华现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7][8] - 林鑫华在Cell、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80余篇论文,成果编入美国大学教科书 [9] - 林德麟是Opentrons大陆地区应用技术支持工程师,专注自动化移液技术应用 [11] - 高正良是上海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发表50余篇SCI文章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等 [14] 直播互动环节 - 直播设有抽奖环节,参与互动发弹幕的观众有机会获奖 [23] - 奖品包括超大容量便携式双肩包、Opentrons茶叶礼包和定制充电头等 [17][19][22]
斯丹赛生物实体瘤CAR-T技术被评价为"新一代"癌症疗法,将重塑肿瘤治疗格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3 11:14
肿瘤治疗领域进展 - 《JAMA Oncology》创刊十周年社论总结过去十年肿瘤治疗重大进展 并将斯丹赛生物的GCC19CART技术评为"真正有潜力成功的新一代癌症疗法" [1] - GCC19CART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展现出57%的客观缓解率(ORR)和26.1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mOS) 应答患者两年存活率达75% [3] - 美国I期临床试验显示 在每公斤体重2X10^6CAR-T细胞剂量下 5名患者中4名达到部分缓解(PR) ORR达80% [3] 斯丹赛生物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的CoupledCAR平台技术通过多基因协同调控模块 解决CAR-T细胞在实体瘤中浸润困难等问题 显著提升活性和持久性 [4] - GCC19CART作为单一治疗手段未联合其他药物 在治疗接受多线标准治疗的mCRC患者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该技术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和快速通道资格 当前美国临床试验CARAPIA-1正在进行中(编号NCT05319314) [6][7] 行业影响与未来布局 - 斯丹赛生物的技术被国际顶级期刊认可 彰显中国原创创新在全球肿瘤治疗前沿的影响力 [5] - 公司持续拓展CoupledCAR平台在前列腺癌 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 [5][7] - 除结直肠癌外 公司已布局针对前列腺癌 胰腺癌等实体瘤的丰富CAR-T候选药物管线 [7]
Illumina Analysts Lower Their Forecasts After Q1 Results
Benzinga· 2025-05-12 23:28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97美分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94美分 [1] - 第一季度营收达10 4亿美元 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0 3亿美元 [1] - 股价在财报公布后上涨5 5%至79 92美元 [3] 管理层评论与战略方向 - CEO表示第一季度营收和每股收益表现强劲 但业务环境动态变化加剧 [2] - 政策变化和地缘政治发展导致全年展望减弱 公司已采取增量行动保护盈利 [2] - 战略重点仍集中在客户合作 差异化创新及实现长期增长和盈利目标 [2] 财务指引调整 - 2025年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引从4 50美元下调至4 20-4 30美元区间 [2] - 核心营收预计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下滑1%-3% [2] 分析师评级变动 - Canaccord Genuity将目标价从92美元下调至87美元 维持持有评级 [8]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136美元大幅下调至100美元 维持均配评级 [8]
上海法院服务保障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3:55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暨司法服务保障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旨在精准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科技 金融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2024年,简单、小额金融案件呈下降趋势。据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显示,去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50035 件,审结149536件,收结案数同比分别下降31.66%和31.78%。 案件类型方面,2024年上海法院一审金融纠纷收案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类型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69191件,占比46.12%;信用卡纠纷34521件,占 比23.01%;融资租赁合同纠纷15005件,占比10.00%;小额借款合同纠纷5307件,占比3.54%;保证保险合同纠纷4623件,占比3.08%。 值得注意的是,小额借款合同纠纷2024年收案数量相比2023年大幅增加了170.77%,该类案件平均标的金额仅为9.22万元,呈现出明显的"小额多家"特 征,且案件当事人多为小微企业。上海高院认为,这主要反映出随着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虽然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与之相关的 纠纷案件也随之增长。 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方面,呈现 ...
Mirxes觅瑞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快讯· 2025-05-12 08:46
公司上市进展 - 觅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于5月12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1] - 中金公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1] - 总部位于新加坡 [1] - 专注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 [1] 核心产品 - 主要产品为GASTROClearTM [1] - 该产品是基于血液的miRNA检测组 [1] - 由12种miRNA生物标志物组成 [1] - 用于胃癌筛查 [1]
特殊光驱动酶“激活”环保高效药物生产
科技日报· 2025-05-12 07:37
核心观点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研制出一系列特殊光驱动酶,可在可见光下工作,为药物和重要化学品生产带来更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 [1] - 新型光酶完全规避紫外线危害,与工业照明条件完美匹配,反应速度和精准度显著提升 [1] - 最新技术既可减少化学废弃物,又能降低能耗,有望为制药、农用化学品、材料科学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 技术突破 - 通过将光敏分子噻吨酮嵌入酶结构,团队获得多种新型光酶,解决了传统光驱动化学过程的短板 [1] - 新型光酶展现出三大优势:可见光工作、工业照明兼容、反应速度和精准度提升 [1] - 其中VEnT1.3酶能完成1300多次高效反应循环,并可精确调控分子的三维形状,对药物有效性至关重要 [1] 应用潜力 - SpEnT1.3型酶能构建传统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螺旋环β-内酰胺结构,这类复杂的环状分子是众多药物的重要骨架 [2] - 工程酶展现出传统催化剂难以比拟的控制能力,能有效阻断有害中间产物的生成 [2] - 随着遗传编码技术的进步,团队希望设计出更多光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驱动复杂化学反应 [2]
IPO周报:年内北交所新增受理上市申请达9单
第一财经· 2025-05-11 20:06
新增IPO受理情况 - 5月6日~5月11日当周沪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2单上市申请,分别为申报科创板的健信超导和申报北交所的联川生物 [1][3][4] - 健信超导为今年科创板第3家获受理企业,联川生物曾申报科创板未果后转道北交所,募资规模从6.08亿元缩水至3亿元 [1][4] - 今年以来沪深北交易所共新增受理13单上市申请,其中上交所3单、深交所1单、北交所9单 [1] 终止审核企业分析 - 当周2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分别为沪市主板的烨隆股份和深市主板的好博窗控 [1][6][7] - 烨隆股份核心产品涡轮壳受新能源汽车技术冲击(纯电动车无需涡轮增压器),2020-2022年毛利率从22.73%降至18.10%,客户集中度超98% [6][7] - 好博窗控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46%,预计全年营收下滑10.76%-12.68%,扣非净利润下滑25.38%-28.04% [7][8] 健信超导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63.50万元、4873.47万元、5578.39万元,2024年营收下降因永磁产品收入减少 [3] - 客户集中度持续攀升,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73.75%(2022年)升至79.62%(2024年),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占比超40% [3] - 存货规模从1.82亿元(2022年末)增至3.19亿元(2024年末),存货跌价计提金额达718.03万元(2024年) [4] 联川生物财务与经营特征 - 研发支出占比逐年下降,从13.61%(2022年)降至8.38%(2024年),研发费用绝对值从3195.97万元降至3074.89万元 [4] - 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例从24.26%(2022年)升至35.07%(2024年),存在坏账风险 [4][5] IPO注册进展 - 悍高集团在深交所排队2年多后获批注册,成为当周唯一注册生效企业 [2]
一周快讯丨上海科创三期母基金完成备案;衢州设立一支并购母基金;广东组建超万亿规模产投基金和创投基金
FOFWEEKLY· 2025-05-11 12:32
导 · 读 本周 上海、浙江、贵州、广东、江苏、湖南、湖北 等 地均有母基金 宣布设立或完成备案,数量超10 只。母基金主要聚焦在 机器人、工业母机、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大健康、新 能源、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领域 。 其中, 衢州市首支产业发展并购母基金宣布落地。 基金设立层面,本周 常州、吉安,以及安徽、江苏、广东等区域有多只基金宣布设立或完成注册, 基金主要投资赛道包括: 合成生物、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 等。 值得关注是,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前期人民银行会 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 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80亿,上海科创三期母基金完成备案 4月30日,上海国际集团发起设立的上海科创三期母基金正式通过中基协产品备案,目标规模80亿 元的科创旗舰母基金再次扬帆起航。 上海科创基金是上海国际集团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2017年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以 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自成立以来,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产业 方向以及核 ...
IPO最新受理2家,都来自浙江
梧桐树下V· 2025-05-10 14:15
文/梧桐晓编 5月9日,有2家IPO获得受理:宁波健信超导科技科创IPO、杭州联川生物技术(874281)北交所IPO。2家都是浙江公司。截至5月9日,沪深北3家交易所2025年共 受理12家IPO申报企业。健信超导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至5027万元。报告期研发投入比5.86%,略超5%的标准。联川生物主要供应商 Illumina被列入不可靠清单,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均为大学及其附属机构。 一、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 公司前身宁波凯方核磁技术有限公司(港资独资)成立于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更名为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11月整体变更并更名为宁波健信超 导科技股份公司。目前注册资本1.2576亿元。 (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公司控股股东为许建益先生,直接持有公司41.51%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许建益、许卉、许电波。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其中,许建益系许卉、许 电波之父,许电波、许卉系兄妹关系。许建益出生于1953年,初中学历,现任公司董事长。许卉出生于1982年,研究生学历,现任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许电 波出生于1978年,未在 ...
Kymera Therapeutics(KYMR)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9 23:02
Kymera Therapeutics (KYMR)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09, 2025 10: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Justine Koenigsberg - VP - Investor RelationsNello Mainolfi - Founder, President & CEOJared Gollob - Chief Medical OfficerVeronica Campbell - Senior Director - ImmunologyYvonne Kumi - VP - Senior Quantitative AnalyticsSudan Loganathan - Managing DirectorNishant Jadav - Managing DirectorYifan Xu - Senior Associate - Biotechnology Equity Research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Jeet Mukherjee - AnalystMarc Frahm - Bi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