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力盛体育: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8:10
公司董事会会议 - 公司第五届第十四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 会议形式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 地点为上海市长宁区福泉北路518号8座2楼公司会议室 [1] - 会议审议《力盛云动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等文件 [1]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公司营业收入中体育业务占比99.67% 批发业占比0.33% [1] 宠物产业发展情况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行业呈现大爆发态势 [1] - 宠物智能手机等创新产品涌现 具备为主人"打电话"等功能 [1] - 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上涨 市场表现积极 [1]
力盛体育(002858.SZ):上半年净利润1532.31万元 同比增长11.97%
格隆汇APP· 2025-08-26 22:3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72亿元 同比增长21.9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2.31万元 同比增长11.97% [1] - 基本每股收益0.0946元 [1] 盈利能力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25.65万元 同比下降6.16% [1] - 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反映盈利能力有所波动 [1]
“川超”将于9月下旬开赛,体育赛事提振消费热情,这些相关股频获机构调研
新浪财经· 2025-08-26 18:09
赛事规划与消费影响 - 新版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川超)将于2025年9月20日开幕并持续至2026年7月结束 采用分区赛至总决赛模式 共进行28轮162场比赛 [1] - 成都市足协招募川超成都队已有超300人报名 反映地区参与度高 [1]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带动消费成效显著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产生门票外延伸消费 覆盖南京、无锡等6座主办城市 [1] 行业增长逻辑与产业链 - 体育行业长期具备三重增长逻辑:健身参与率提升、服务型客单提升、政策红利(促体育消费及体育学科重要性加强) [1] - 核心层体育赛事及体育场馆正经历盈利模式切换 体育关联产业杠杆效应强 苏超及世运会等重点赛事提升产业链辨识度 [1] 机构关注标的与市场表现 - 近1年机构调研量居前的体育产业概念股包括华利集团(机构接待量未披露/市值629.60亿元)、海信视像(未披露/市值289.05亿元)、冰轮环境(520次/市值141.75亿元)等 [2][3] - 股价活跃度较高的标的包括亚泰集团(涨停22天/市值68.52亿元)、凯撒旅业(涨停18天/市值83.40亿元)、粤传媒(涨停17天/市值85.45亿元)等 [2][3] - 细分行业覆盖纺织服饰、家用电器、社会服务、轻工制造等多元领域 反映体育产业跨界联动特性 [3]
体育产业跑出“加速度” 体育消费打开“新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8-26 17:23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赛事活动、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用品升级和提高经营主体活力等措施[2] - 国家将体育消费纳入顶层设计并提升至战略层面 要求扩大产业和消费规模并优化消费环境[2] - 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达5万亿元 强化赛事与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3] - "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未来政策呈现消费驱动、科技赋能和融合发展特征[6]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2] - 2025年国内体育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3] - 每增加1元体育消费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7.8元[3] 新兴业态与创新模式 - 通过"体育+旅游""体育+商业"等融合模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机制[2] - 科技赋能催生智能化健身设备如折叠跑步机和智能健身舱[3] - 发展"买服务""买体验"的新消费模式[3] - 推动"体育+国货"等消费新模式和草根赛事如"村超""苏超"[5] 产业挑战与结构性矛盾 - 存在"重硬件轻服务"问题 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大[4] - 健身房、滑雪场等设施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4] - 体育设施和赛事资源向经济发达城市集中 农村地区基础薄弱[4] - 小众运动和数字体育等新兴领域商业模式不成熟[4] - 数智化转型存在技术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风险[4] - 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和专业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发展[4] 发展路径与解决方案 - 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加快建设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5] - 通过体彩公益金支持健身设施建设[5] - 数智化转型需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标准建设协同推进[5] - 形成"顶层设计-任务分解-落地执行"的闭环管理体系[5] - 扶持体育产业"小巨人""瞪羚""隐形冠军"企业[5]
国常会解读:调动市场力量激发体育消费新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7:13
政策导向与产业规划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及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调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1] - 政策方向包括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 -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1][2]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达11.6%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2]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2] - 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 消费市场特征与趋势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2] - 体育消费内容从运动鞋服扩展至参赛 观赛 体育培训等多元化需求 [5] - 95.9%的"苏超"现场观众产生门票外延伸消费 第九轮赛事现场观众规模突破20万人 [6] 赛事经济与区域发展 - 赛事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文旅餐饮消费重要抓手 "赛事进景区 进街区 进商圈"模式成效显著 [5][6] - "苏超"主办城市依托地域文化转化赛事流量 外地观众以31-45岁群体为主占比51.5% 带动"过夜经济"效应 [6] - 群众赛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包括湖北"汉超" 浙江"浙BA" 广东"粤超"等地方版赛事持续涌现 [7] 供给端创新与突破 - 体育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提高 碳纤维自行车 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技术突破 [5] - 市场化办赛条件持续优化 自2014年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后 马拉松等赛事快速发展 [2][5]
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会议商大计谋共赢
齐鲁晚报· 2025-08-25 05:34
行业会议动态 - 山东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于8月21日在临沂召开二届二次理事会会议 [1] - 联合会聚焦主责主业并积极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效能 [1] - 联合会对推动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 行业发展现状 - 山东省体育产业总量逐步扩大且品牌影响显著增强 [1] - 行业规模优势不断提升但仍存在未明确的问题 [1] 未来发展策略 - 联合会将通过苦练内功化压力为动力 [1] - 持续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着力锻造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1]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搜狐财经· 2025-08-25 00:54
体育产业政策与消费潜力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并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赛事活动 推动用品升级和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来培育增长点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1][6] - 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占GDP比重1.15%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6][7] - 体育产业具有强融合力 能带动制造业 服务业 文化 旅游 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 以江苏"苏超"为例 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1][6][7]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 扩消费 促转型 惠民生方面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2.8亿人次申领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2]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和28.3%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 支持工业 能源电力 交通运输等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3] 财政与金融支持措施 - 国务院要求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优化环境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财政部会同央行等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4] - 2024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持续支持地方政策实施 [2][3] - 政策执行中存在"先涨后补" 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 国家发改委要求全链条防范风险 依法严肃处理骗取套取补贴资金行为 并取消违规经营主体资格 [5]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国家将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提高经营主体活力 [6] - 下一步将对标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坚持规划引领 强化政策赋能 壮大经营主体 培育新兴业态 持续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 加快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 [7]
体育消费有望成为拉动内需“潜力股”
证券日报· 2025-08-24 23:41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并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体育消费明确定位为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1] - 政策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并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1] - 政策支持与市场力量驱动有望推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体育产业正处于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的关键期 [3]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达1.49万亿元 [2]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向成为支柱性产业目标迈进 [2] - 2023年上半年七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消费潜力与市场需求 - 体育消费契合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和享受型升级趋势 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进一步推动需求 [3] - 体育产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为消费增长提供支撑 [3] - 体育消费产业关联效应显著且发展空间广阔 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潜力板块 [1][3] 现存挑战与改进方向 - 高品质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供给相对短缺 需通过政策引导激发消费潜力 [3] - 需丰富赛事供给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4] - 需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市场秩序 利用金融支持创新产品保障企业融资需求 [4] 未来政策与产业规划 - 国家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4] - 政策旨在进一步丰富赛事供给并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 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的强引擎 [4] - 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并培育自主品牌赛事 提升赛事运营专业化水平 [4]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第一财经· 2025-08-24 23:20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4]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4]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和28.3%[4]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4]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5] - 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继续支持以旧换新政策[4] 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与现有补贴政策形成组合拳[7] -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依法追缴国家补贴资金并取消违规经营主体参与资格[7][8] - 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严肃处理挤占挪用国债资金及骗取补贴等违法行为[8] - 需提升核验手段和监管水平,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协同发力释放内需潜力[8] 体育产业发展与消费潜力释放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1.49万亿元[10]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10]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10] - 单场"苏超"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10] - 需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赛事活动、推动用品升级,培育产业增长点[10] - 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转化潜在需求,形成供需动态平衡[11] - 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建设高质量目的地以优化发展环境[12]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选股宝· 2025-08-24 23:05
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及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强调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1] - 政策要求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 - 政策强调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1] - 政策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1] 行业发展 - 体育产业正从量增向质升转型 通过政策红利释放 消费场景创新 科技深度融合 [2] - 2023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3.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7% [2] - 预计到2025年产业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9.5%持续扩张 整体规模有望突破4.2万亿元 [2] - 智能穿戴设备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科技应用提升用户体验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2] - 未来体育产业将深度融合科技与文化 形成体育+文旅+健康的多元生态 [2] 市场标的 - A股相关概念股包括元隆雅图 兰生股份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