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
icon
搜索文档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09.05)-20250905
渤海证券· 2025-09-05 11:12
宏观及策略研究 - 7月经济数据受外部不稳定和供强需弱影响出现波动 回升态势仍需巩固 政策将以存量政策"落实落细"为主 重点为"做强国内大循环" [2] - 9月美联储大概率进一步降息 国内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 结构性政策为重点 M1活化和非银存款增加显示居民存款正向A股转移 [2] - 8月市场由流动性增量驱动 成交换手明显放大 机构入市加快 融资余额快速增长 公募改革成效初现 一级市场发行和产业资本减持节奏均较缓 [3] - 2025Q2全A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科创板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双双改善 各市值板块盈利能力均有待改善 [3] - 中报业绩整体承压但结构有亮点 市净率已基本修复 估值上行依赖流动性边际变化 9月美联储降息和国内政策呵护共同强化流动性改善预期 中期上行趋势明确 [3] - 关注TMT板块(算力国产替代和人工智能+)、医药生物(创新药出海和集采反内卷)、电力设备及有色金属(产能治理推进)、金融(资本市场回稳向好)的投资机会 [4] 金融工程研究 - 上周(8月27日-9月2日)主要指数多数上涨 创业板指涨4.74% 上证综指跌0.26% 深证成指涨0.65% 科创50涨4.52% 沪深300涨0.85% 上证50涨0.78% 中证500跌0.03% [5] - 9月2日两融余额22,811.21亿元 较上周增808.89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22,650.35亿元(增802.55亿元) 融券余额160.85亿元(增6.34亿元) 日均参与投资者604,510名(增1.71%) [5] - 电子、通信和非银金融融资净买入额较多 综合、环保和美容护理较少 非银金融、通信和电子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较高 [6] - 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融券净卖出额较多 基础化工、计算机和交通运输较少 ETF融资余额1,016.91亿元(增5.33亿元) 融券余额74.32亿元(增4.51亿元) [6] - 个股融资净买入前五为胜宏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东方财富、寒武纪 融券净卖出前五为东方财富、华工科技、太平洋、欣旺达、中际旭创 [6] 金属行业 - 2025H1钢铁行业营收9,452.34亿元(降9.16%) 归母净利131.37亿元(增157.66%) 销售毛利率7.03%(增1.77pct) 净利率1.67%(增1.01pct) [8] - 冶钢原料H1业绩继续下滑 Q2降幅收窄 净利率同比下滑 矿价震荡走弱后7月反内卷刺激上涨 普钢H1业绩好转 盈利能力提升 钢价震荡偏弱后7月反弹 特钢H1业绩小幅增长 Q2承压 盈利能力小幅提升 不锈钢价格走强后震荡回落 7月反弹 [8] - 2025H1有色金属行业营收18,196.61亿元(增6.49%) 归母净利953.63亿元(增36.55%) 销售毛利率12.04%(增0.67pct) 净利率6.35%(增0.98pct) [10] - 金属新材料H1业绩稳健增长 Q2下滑 盈利能力小幅下行 磁材价格震荡运行后7月出口管制放松走高 工业金属H1业绩维持较快增速 盈利能力提升 铜价震荡较大 铝价Q2回升后震荡 贵金属H1业绩大幅增长 盈利能力提升 金价受地缘政治和央行购金支撑持续强势 小金属H1业绩大幅改善 净利率同比改善 7-8月稀土价格上涨 能源金属H1实现盈利 Q2继续好转 Q2盈利能力同比下行 锂盐价格快速反弹后震荡运行 [11] - 钢铁行业供给过剩格局有望通过反内卷政策改善 绿色低碳改造或成供给侧改革抓手 铜矿供应偏紧支撑铜价 反内卷改善冶炼端格局 9月美联储降息支撑铜价 氧化铝新项目产能释放下电解铝厂利润较好 反内卷改善氧化铝供给格局 9月美联储降息支撑铝价 鲍威尔偏鸽派 9月降息利好金价 美国关税政策或使通胀持续性超预期 大而美法案推升财政赤字 债务压力支撑金价 稀土出口管制放松 海外高成本支撑价格 总量调控加强资源监管 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提供需求新动能 [12] - 维持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看好"评级 维持洛阳钼业、中金黄金、华友钴业、紫金矿业、中国铝业"增持"评级 [13] 轻工制造与纺织服饰行业 - 2025H1轻工制造行业营收2,970.09亿元(微增0.01%) 归母净利139.54亿元(降23.14%) [14] - 家居用品Q2营收增5.16% 归母净利降2.79% 净利率8.81%(同比降0.93pct 环比升1.92pct) 造纸Q2归母净利亏损7.47亿元 毛利率环比升0.53pct 净利率同比降5.48pct 环比降2.24pct 包装印刷H1收入增10.85% 利润增11.70% 毛利率降1.40pct 文娱用品H1和Q2均增收不增利 毛利率同比提升 [15] - 2025H1纺织服饰行业收入降5.16% 归母净利降8.40% [15] - 纺织制造H1营收增0.27% 归母净利增0.80% Q2毛利率环比升0.17pct 净利率环比升2.07pct 服装家纺Q2归母净利降29.13%(较Q1降幅扩大23.83pct) 毛利率同比升1.64pct 环比降1.14pct 净利率同比降1.97pct 环比降5.12pct [16] - 中美关税风险缓和 90天暂缓期覆盖欧美购物备货期 带动出口链订单改善 1-7月家具类社零延续较好增长 以旧换新政策深化推进拉动家具内销 包装纸龙头企业发布涨价函 瓦楞纸和箱板纸价格走强 带动盈利改善和估值修复 [16] - 维持行业"中性"评级 维持欧派家居、索菲亚、探路者、森马服饰、乖宝宠物、中宠股份"增持"评级 [16] 医药生物行业 - 25H1医药生物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均下降 25Q2营收同比下降 净利润回升 净利率同环比均有改善 [18] - 化学制药25Q2营收1,369.35亿元(降1.4%) 归母净利133.06亿元(增9.0%) 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提升 H1研发费用率提升 销售费用加大 出海BD贡献增量 中药II25Q2营收857.55亿元(降2.1%) 归母净利101.35亿元(增6.4%) 盈利能力回升 H1研发力度收缩 销售费用费效比提升 [18] - 生物制品25Q2营收297.74亿元(降10.4%) 归母净利31.56亿元(降25.3%) 受血制品和疫苗高基数及去库影响 研发与销售费用均加大 医药商业25Q2营收2,547.59亿元(增0.9%) 归母净利64.02亿元(增19.5%) 净利率同环比提升 [19] - 医疗器械25Q2营收613.08亿元(降4.8%) 归母净利92.60亿元(降23.7%) 受去库和医保控费影响仍处修复进程 医疗服务25Q2营收458.52亿元(增3.2%) 归母净利79.60亿元(增32.6%) 为H1收入和利润增速最快板块 CXO筑底反弹 在手订单亮眼 [19][20] - 创新药和CXO表现亮眼 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承压 关注创新药械及相关产业链主线 下半年催化包括商保创新药目录推出、9月WCLC和10月ESMO数据读出 同时关注集采规则优化的制药和医疗器械、AI+板块、内需复苏的中药和医疗服务 [20] - 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20]
科创50回踩20日均线,企稳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1:00
对于近期市场震荡行情,中泰证券(600918)认为科创短期波动放大,中期主线不变。近期科创资金承 压,ETF与机构资金均呈现流出,9月初短期波动或将进一步放大。但考虑到10月四中全会有望推出 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十五五"规划,科技板块的中期逻辑依旧坚实。若9月出现调整,应视为中期 布局科技的战略性机会。 从当年"互联网+"的行情来看,也并非从头涨到尾,中途一样有分化、有调整。当前"人工智能+"具备更 强的技术渗透性和产业变革潜力,其发展路径可能与"互联网+"有相似之处,但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 间更长。 早盘科创50指数探底回升,回踩20日均线后向上拉升,截至发稿,涨超1%,持仓股票阿斯特、大全能 源、天合光能、天岳先进涨幅居前。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指数持仓电子行业68.77%,医药生物行业9.85%,合计 78.62%,行业分布集中。同时涉及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硬科技 含量高。从当前位置来看,科创50指数仍在基点附近,参照创业板历史走势,未来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看好中国硬科技长期发展前景的投资者建议持续关注。 ...
《横琴方案》印发四周年,这里如何成为澳门多元发展新引擎?
南方都市报· 2025-09-05 10:50
清晨的微光洒落,琴澳连接处的横琴口岸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在"粤澳联合一站式"客货车通道,澳门创 业者轻踩油门驶向横琴,不到100秒高效验放,让跨城逐梦之路愈发顺畅。人车往来间,"澳门+横琴"的 融合图景,正变得清晰可触。 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印发四周年。四年来,粤澳共商 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运作顺畅,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特色产业稳步成长,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 与澳门衔接。目前,合作区澳资企业超7300户,在横琴居住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超28000人。越来越多 澳人澳企选择横琴,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对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 现。 "澳门+横琴"正在逐步成为国内国际企业、要素"走出去、引进来"的"黄金通道"。 沿着《总体方案》擘画的路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与澳门相向而行、越走越近。如 今,"澳门+横琴"正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 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持续书写琴澳融合新篇章。 新示范 小切口撬动大融合,规则衔接释放"两制"之利 不久前,琴澳正式实现共用单牌车电子标签,澳门车主完成 ...
齐商银行“小额出口贷”解企业扩产之急
齐鲁晚报· 2025-09-05 09:55
▲工作人员正在用五轴复合加工机进行磨削人工膝关节部件 作为一家专注于高值骨科耗材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新华联合的产品涵盖髋关节、膝关节、脊柱植入物及专用工具等,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公司不仅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部分产品的国产替代,还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建立起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骨科植入领域普遍存在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回款 缓慢等特点,这也考验着企业的资金实力。 公司财务总监郭先明说:"从去年5月起,公司膝关节和髋关节两大主力产品被纳入国家集采目录,今年订单比之前增长了一倍多,短期资金压力较大。" 8月20日,在山东新华联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车间内,一台自动五轴复合加工机正高速运转,精密磨削着人工膝关节部件。这台进口设备年产 量可达1.5万件,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产替代的重要支撑。 进入6月份,快速增长的订单成了企业"甜蜜的烦恼",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扩能面临着资金周转的难题。 正当企业为融资问题困扰时,齐商银行淄博支行通过主动对接、实地调研,根据其稳定的出口业务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迅速量身定制了"小额出口贷"服务方 案,提供了500万元的授信支持。 "我们看重的不仅是企业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出口实 ...
审批时间缩短到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内 约三分之一项目实现即来即办 上海环评改革助力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解放日报· 2025-09-05 09:52
记者 陈玺撼 眼下,老蒋家港东侧,瑞金医院闵行院区正拔地而起,补齐闵行南部没有市级三甲医院的短板,预 计2028年竣工。 向东30多公里,中建材航空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基地落户大飞机园,主供C929中后机身段、后机身 前段、后机身后段,计划年产机身段22套,产值约21亿元。 再往南,离海岸几分钟车程,长电汽车芯片成品制造封测一期扩建项目刚获批复,本土企业得以集 中全部精力,在功率模组芯片激烈的国际市场竞逐中分秒必争。 更大力度的"合并同类项"举措在近期推出——符合条件的排污单位可免办环评直接办理排污许可。 在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客户要求芯片"越薄越好",宏茂微电子计划采用晶圆片超薄型化切割研磨技术,但清洗废水排放量 将大幅增加。 该项目行业类别属于集成电路制造,按照惯例应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通过后才能申请排污许可 证。可就当企业负责人做好了先进行环评和经历一段"折腾"的心理准备时,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却建议直 接申请排污许可证。因为该项目符合新出台的环评与排污许可"一次审批"改革试点条件,可免于环境影 响报告表的编制和审批、免于实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近日,上海一大批战略 ...
中关村水木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9-05 09:45
融资情况 - 北京中关村水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B轮数亿元战略融资 [1] - 弘毅投资和国聚创投联合领投本轮融资 [1] - 国生资本和广州产投资本参与投资 [1] 资金用途 - 所融资金将用于拓展医疗器械一体化服务平台 [1] - 加强全国服务网络的建设 [1]
研判2025!中国血液灌流器行业产业链、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健帆生物龙头优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5 09:37
行业概述 - 血液灌流器是一种用于血液净化的医疗器械 通过吸附剂清除血液中毒素和代谢废物 广泛应用于尿毒症 药物中毒 肝衰竭等疾病治疗[2] - 按吸附剂类型分为活性炭吸附剂灌流器 树脂吸附剂灌流器和其他吸附剂灌流器三大类[2] - 主要使用场景包括综合医院的肾内科 消化内科 急诊科 ICU等科室及专科医院[4] 市场规模 - 2024年血液灌流器行业市场规模达38.07亿元 同比增长13.24%[1][7] - 血液透析在透患者人数达102.73万人 同比增长12.04% 其中新增患者22.03万人 同比增长18.48%[6] - 在透患者平均年龄58.1岁 新增患者59.9岁 高龄透析患者比例逐渐升高[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医用级活性炭 合成树脂等吸附剂材料供应商 包膜材料等辅料供应商以及生产设备供应商[3] - 中游为血液灌流器研发和生产环节[3] - 下游包括医疗机构和终端患者 需求群体主要为终末期肾病 肝衰竭等患者[3]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范市场秩序 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5] - 国家卫健委《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修订将进一步推动血液灌流技术的临床应用[10] 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8月19日 血液灌流器获批批文21条 涉及企业15家[8] - 健帆生物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2024年营业总收入26.77亿元 其中血液灌流器业务收入23.09亿元 占总收入86.25%[8] - 山外山2024年营业总收入5.67亿元 毛利润2.57亿元 毛利率45.29%[9] 发展机遇 - 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率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未来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和医保覆盖范围扩大 治疗率有望提升[1][7] - 根据国家卫健委操作流程 每周1次HA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可显著提高指标清除率 但目前患者使用频率多为每月一次 提升空间较大[1][7] - 医保覆盖病种和省份有望继续增加 提高患者治疗可及性[10] - 本土企业将加速向东南亚 中东等市场出口 拓展国际市场份额[10] 企业名录 - 上市企业包括健帆生物(300529)和山外山(688410)[2] - 其他主要企业包括淄博康贝医疗器械 威海威高生命科技 广州康盛生物科技等15家企业[2][8]
2025年中国生殖医学设备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国产生殖医学设备占比达55.11%[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5 09:37
行业概述 - 全球不孕不育率上升推动辅助生殖技术需求增长 带动生殖医学设备市场发展[1] - 国民生育观念变化和生育年龄推迟 提升对生殖健康关注度和需求 注重生育过程质量和安全性[1] - 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国家二孩三孩政策刺激高龄夫妇再生育需求 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1]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96.9亿元 同比增长9.86%[1] - 市场构成:治疗设备占35.50% 诊断设备占23.22% 辅助生殖技术设备占19.09%[1] 设备分类 - 按功能分为四大类:生殖医学治疗设备、诊断设备、辅助生殖技术设备及其他设备[2] - 核心功能覆盖生殖细胞获取、处理、培养到胚胎移植全流程 包括生殖内分泌调节和疾病治疗设备[2] 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中国辅助生殖技术起步 初期设备完全依赖进口[4] - 2000年后国内企业开始研发中低端设备 逐步提升市场份额[4] - 近年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动国产高端设备发展 时差培养箱等产品性能比肩国际品牌[5] - 政策支持如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促进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5]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等 提供良好政策环境[7] - 政策涵盖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医保支付、进口设备本土化生产等多方面[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生物医用材料、电子器件和软件系统供应商[9] - 中游为设备研发设计生产环节[9] - 下游终端为公立医院、民营生殖中心和患者[9] - 2024年底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2万个 同比增长2.0% 其中医院3.9万个(增1.7%)基层机构104万个(增2.3%)[11] 竞争格局 - 进口品牌曾主导高端市场 代表企业包括Vitrolife、CooperSurgical和CookMedical[13] - 国产设备通过技术突破实现替代 2024年国内市场占比达55.11%[13] - 贝康医疗2024年营收2.99亿元 毛利润1.36亿元 毛利率45.54% 主导PGT-A试剂盒研发[14] - 爱威科技2024年营收2.03亿元 医疗器械业务占比97.74% 覆盖五大产品管线100余个子系列[15] 技术趋势 - 基因编辑技术将应用于遗传性疾病治疗 提升胚胎健康水平[15] - 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生育成功率 提供精准治疗建议[15] - 物联网技术推动设备智能化、自动化发展[15] 市场前景 - 国产设备因性价比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替代进程加速[15] -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双驱动 行业保持增长态势[5][7]
新品放量叠加研产销一体化闭环构筑,心玮医疗-B迎来“戴维斯双击”
智通财经· 2025-09-05 09:0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医疗器械板块整体收入同比下滑4.7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3.71% [1] - 申万医疗器械板块年初至今涨幅超过20%,在医药生物行业中涨幅居中 [1] -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分化格局,受带量采购及DRG控费等因素影响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86亿元,同比增长44.4% [4] - 股东应占净利润509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4] - 经营性净现金流达5400万元,同比增长超80% [7] - 毛利达1.27亿元,同比增长53.9%,毛利率提升至68.2% [8] 产品业务发展 - 缺血类产品植入量同比增长60%,市场份额超过10% [5] - 大口径抽吸导管植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267% [5] - 出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3%,带动整体收入增加约3770万元 [6] - 形成"国产完整动脉瘤治疗方案",包括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栓塞弹簧圈及血流导向装置 [6] - "长城"支架完成200家新医院覆盖 [6] 研发与创新 - 共有32款器械产品获NMPA批准,三款获FDA批准,一款获CE标志 [9] - 手握注册专利267项,其中发明专利132项 [11] - 研发管线超过20款产品在研,药物支架预计四季度提交注册 [11] - 脑机接口技术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开展临床试验 [11] 运营效率提升 - 销售与管理费用合计6872.9万元,占收入比重由44.8%降至37.0% [8] - 研发支出2061.8万元,同比降低35.1% [8] - 实现35项工艺改进和优化,3项自研自动化生产设备导入 [12] - 原材料国产化率达96%以上 [12] 商业化与市场拓展 - 国内分销网络覆盖2500多家医院,缺血产品活跃植入医院数约1400家,同比增长超24% [12] - 海外业务已取得35项注册证,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 [13] - 在21个国家或地区推进约100项注册 [13] - 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15%-20% [12] - 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12%-15% [12] 战略布局 - 建立上海临港与南京江北两处生产基地 [12] - 形成缺血、出血和通路等多介入产品线的协同发力 [14] - 通过创新研发、研产销一体化与海外拓展"三驾马车"驱动增长 [14]
新品放量叠加研产销一体化闭环构筑,心玮医疗-B(06609)迎来“戴维斯双击”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9:02
行业整体表现 -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2025Q2单季度整体收入同比下滑4.77%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3.71% [1] - 申万医疗器械板块年初至今涨幅超过20% 在医药生物行业中涨幅居中 [1] - 行业受带量采购及DRG控费等因素影响 但创新药械支持政策推动市场对创新医疗器械长期价值看好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86亿元 同比增长44.4% [4] - 股东应占净利润5090万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4] - 毛利达1.27亿元 同比增长53.9% 毛利率68.2% 较上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 [8] - 经营性净现金流5400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超80% [7] 产品与业务进展 - 缺血类产品植入量同比增长60% 市场份额超过10% 大口径抽吸导管植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267% [5] - 出血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3% 带动整体收入增加约3770万元 [6] - "长城"支架完成200家新医院覆盖 形成国产完整动脉瘤治疗方案 [6] - 共有32款器械产品获NMPA批准 三款获FDA批准 一款获CE标志 [9] 研发与创新 - 研发管线超过20款产品在研 药物支架预计四季度提交注册 [11] - 脑机接口技术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开展临床试验 [11] - 注册专利267项 其中发明专利132项 [11] 运营效率提升 - 销售与管理费用合计6872.9万元 占收入比重由44.8%降至37.0% [8] - 研发支出2061.8万元 同比降低35.1% [8] - 实现35项工艺改进和优化 3项自研自动化生产设备导入 96%以上原材料国产化率 [12] 市场与商业化 - 国内分销网络覆盖2500多家医院 缺血产品活跃植入医院数约1400家 同比增长超24% [12] - 海外业务已取得35项注册证 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 在21个国家推进约100项注册 [13] - 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 中国市场占全球15%-20% 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 中国市场占全球12%-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