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帮主郑重:中国船舶净利暴增109%!三张底牌曝光,散户操作盯紧两条线
搜狐财经· 2025-08-30 17:44
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营业收入突破403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38.14亿元增至+23.55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4] 增长驱动因素 - 高价民品船舶集中交付且建造成本管控得当,推动营业毛利显著提升 [3] - 中高端船舶订单占比超90%,绿色船舶占比超50% [3] - 联营企业利润贡献增加,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3] 订单与技术优势 - 手持民品船舶订单2334.87亿元,修船订单7.66亿元,海工装备订单36.99亿元,排产至2029年 [5] - 新接订单中LNG双燃料船、甲醇动力船等绿色船舶占全球70%市场份额 [6] - 上半年完成专利申请748项(发明专利711项),低温围护系统及AI结构自动拆建模技术突破 [8] - 军工业务毛利率25%-30%,LNG船单船毛利率超35%,技术溢价提升30% [8] 重组与规模效应 - 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总资产将突破4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7] - 手持订单全球占比提升至63%,成为全球最大船舶上市公司 [7] - 重组后预计年节约运营费用超20亿元 [10]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市盈率(TTM)32.48倍,市净率(LF)3.17倍,高于全球造船业均值25-28倍 [9] - 年内股价涨幅22%,当前股价37元附近 [1] - 机构目标价看高至41元,对应2025年市盈率22.9倍 [9]
每天读懂一家军工央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30 10:56
公司背景与规模 -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10月成立的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多次体制调整后于1982年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现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2] - 公司拥有超万亿元资产和近20万员工,具备全球领先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造船新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2] - 公司业务覆盖军工装备、民用船舶、高端船海装备及配套产品,并延伸至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2] 军工装备制造能力 - 公司承担中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包括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核潜艇、075型两栖攻击舰、055驱逐舰等核心装备 [4][6][8][10][12][14] - 公司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的完全自主化 [8] - 公司生产的055驱逐舰推动海军驱逐舰实现跨越式发展 [12] 民用船舶与海洋工程 - 公司成功交付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最多载客5246人),并完成第二艘邮轮"爱达·花城号"命名 [21] - 公司建造的24000箱级双燃料集装箱船可承载22万吨货物,采用绿色动力技术 [23] - 公司设计建造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深达11000米,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18] - 公司开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10909米深度,创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25] - 公司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具备双向破冰能力,可连续破除1.5米冰层 [27] 新兴技术与产业拓展 - 公司发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单缸功率达64500千瓦,甲醇替代率超9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5% [30] - 公司建成18兆瓦海上风电机电传动系统研发试验平台,支撑大兆瓦海上风电发展 [32] - 公司开发国内最大单体产氢量3000Nm³/h水电解制氢装备,推动绿氢规模化生产 [34] - 公司实现4N5级高纯海绵钛量产,钛铸件在船舶领域市占率超90%,并突破600℃高温钛合金工业化量产技术 [36] 行业地位与战略方向 - 公司作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培育了全球先进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3] - 公司集齐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三大造船工业"明珠",标志中国从造船大国向强国迈进 [21] - 公司以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为目标,聚焦主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 [37]
中国海防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9.64% [1] - 归母净利润9457.39万元,同比增长25.48% [1] - 第二季度营收8.74亿元,同比增长9.3%,但归母净利润6328.06万元,同比下降11.45% [1] - 扣非净利润8344.7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2.58% [1] - 净利率7.35%,同比微增0.49%,毛利率35.32%,同比下降3.12% [1] - 三费占营收比12.69%,同比下降24.04%,费用控制效果显著 [1]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21.93亿元,同比下降14.71% [1] - 应收账款42.75亿元,同比增长9.02%,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1874.94% [1][2] - 有息负债7.4亿元,同比增长9%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3元,同比大幅下降293.83% [1] - 每股净资产11.6元,同比增长1.17% [1] - 现金资产状况非常健康 [2] 投资回报与历史表现 - 2024年ROIC为2.72%,资本回报率不强 [1]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8.93%,投资回报一般 [1] - 历史最差年份2015年ROIC为-8.53%,投资回报极差 [1] - 上市以来28份年报中亏损2次,显示生意模式比较脆弱 [1] 机构持仓情况 - 长城久嘉创新成长混合A新进十大持仓,持有500万股,基金规模20.51亿元,近一年上涨103.41% [3] - 5只基金新进十大持仓,2只基金减仓,2只基金增仓 [3] - 基金经理尤国梁管理的主要基金持仓量最大 [3] 业绩预期与业务特点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3.24亿元,每股收益均值0.46元 [2]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2] - 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一般 [1]
中船防务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01.73亿元,同比增长16.54% [1] - 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258.46%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65.31亿元,同比增长10.29%,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160.07% [1] - 毛利率9.38%,同比增长26.21%,净利率5.92%,同比增长179.64% [1] - 扣非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长274.66% [1] - 每股收益0.37元,同比增长258.42%,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08元,同比增长127.55% [1]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163.81亿元,同比增长40.59% [1] - 应收账款19.35亿元,同比增长2.67% [1] - 有息负债59.86亿元,同比增长4.82% [1] - 每股净资产12.52元,同比减少3.76% [1] - 现金资产状况非常健康 [2] 成本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03亿元,三费占营收比1.99%,同比增长20.92% [1] 投资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0.85%,资本回报率不强 [1] - 2024年净利率2.43%,产品附加值不高 [1]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0.84%,投资回报较弱 [1] - 2018年ROIC为-7.55%,投资回报极差 [1] 现金流状况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80.26% [3]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比例为5.11% [3] 应收账款质量 - 应收账款/利润比例达512.77% [3] 业绩预期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9.41亿元,每股收益均值0.67元 [3] 机构持仓情况 - 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A持有392.36万股,为最大持仓基金,规模7.57亿元 [4] - 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等9只基金新进十大持仓 [4] - 万家智造优势混合A持仓99.48万股保持不变 [4]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2]
亚光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44.33%,短期债务压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30 06: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11亿元,同比下降8.35%,归母净利润-4200.9万元,同比下降44.33%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48亿元,同比下降26.13%,归母净利润-1486.57万元,同比上升10.35% [1] - 毛利率25.66%,同比下降17.34%,净利率-6.57%,同比下降124.42% [1] - 三费占营收比28.46%,同比增8.32%,每股收益-0.04元,同比下降33.33%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4元,同比下降1637.28%,流动比率0.96 [1] - 货币资金2.72亿元,同比增34.63%,应收账款15.5亿元,同比下降12.48% [1] - 有息负债18.18亿元,同比增3.13%,每股净资产1.5元,同比下降37.86% [1] 业务结构 - 军品业务毛利率呈梯度分布:组件与模块产品毛利率约20%,半导体分立器件毛利率超40%,芯片产品毛利率达60%以上 [9] - 军品业务下游应用领域营收结构:雷达占比30%,弹载15%-20%,卫星通讯与电子对抗各占10-15% [12] - 公司主要产能优先满足军品订单生产,目前民品布局较少 [13] 战略调整与订单情况 - 船舶业务进行战略调整,放弃低毛利船型市场,整体业务量收缩,重点研发新能源船艇与无人艇技术 [8] - 2025年5月与3家特殊机构客户签订备产协议3.96亿元,订单形势较去年同期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 [7][11] - 卫星应用领域为增量业务,国内规划超万颗卫星星座计划,预计作为微波组件与模块核心配套商业务将大幅提升 [14][15] 成本与减值管理 - 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军方审价机制常态化管理影响,存在结构性降价压力 [9] - 采取技术创新降本、集中采购、优化财务结构、精简管理流程等措施对冲价格调整影响 [9] - 2021-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较多,船舶板块计提减值8.22亿元,电子板块计提商誉减值16.4亿元 [10][11] - 2024年变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增加计提0.41亿元,但客户信用资质优良,坏账风险可控 [11] 现金流与融资状况 - 当前现金流压力较大,主要原因包括电子产线改造扩建、境外船舶订单垫资较多、军工行业回款周期长 [7] - 采取措施缓解资金压力:与金融机构协商续贷与新增授信、加快盘活船艇存量资产、加大应收账款催收、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7] - 货币资金/总资产仅为5.5%,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13.9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1.35% [4] - 财务费用/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587.91%,有息资产负债率36.48% [4] 管理层与激励 - 董事长被留置,目前由总经理胡代荣主持全面生产经营工作,其他高管分工协助电子板块、船舶板块及管理事务 [5][6] - 2025年无新股权激励计划安排,但未来将根据发展阶段适时推出新激励方案 [6] - 公司2020年和2022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第一期业绩目标达成 [6] 历史表现与行业特性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2.28%,2022年ROIC为-19.18%,上市以来亏损年份4次 [3] - 军工行业普遍采用"逐级结算"模式,回款周期较长,公司作为上游配套供应商应收账款周期相对较长 [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5:4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9,223,540.80元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4,289,798,246.31元 [10] - 报告期内计提减值准备总额1.44亿元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1.21亿元 其他资产减值准备0.18亿元 应收款项坏账准备0.05亿元 [14][18][19][20]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161元(含税) [4][8][10] - 以报告期末总股本2,252,861,845股计算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83,856,055.17元(含税) [4][10][35] - 分配预案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 尚需提交股东会批准 [9][11][39] 重大资产重组进展 - 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收购中船柴油机16.5136%股权 [6] - 2025年6月30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通知(上证上审(并购重组)〔2025〕44号) [6] - 截至报告披露日 交易相关方正在积极推进后续工作 [6] 募集资金管理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85,571.34万元 含利息收入净额43,705.96万元 [43][45] - 报告期内投入项目资金17,849.73万元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2,207.00万元 [42][45] - 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296,180.59万元 其中项目投入876,243.42万元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19,211.43万元 [42]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2018年变更募集资金投向326,000万元 占比24.36% 涉及调整实施主体 调减投入及终止项目 [49] - 2020年变更60,441万元 占比4.52% 包括调减投入 终止项目及新增银系列产品产能建设 [50] - 2024年调减募集资金使用金额71,673万元 占比5.36% 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51]
大船制造开出“数智航线”
新华日报· 2025-08-30 05:04
行业地位与增长态势 - 江苏船舶海工产业连续十多年全国第一 形成南通 扬州 靖江等重要造船基地 具有国际影响力[1] - 1—7月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14.6% 保持高速增长[1] - 2024年全省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 手持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47.36% 46.22% 46.94%[1] 行业发展瓶颈 - 造船业面临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且平均年龄偏大问题 对技能工人和年轻人吸引力不足[2] - 生产协调复杂 需协调多工种 多部门及不同场地 占用大量时间 产业链协同效率低[2] - 场地有限制约产能扩张 提升效率成为船厂迫在眉睫的问题[2] 智能化转型战略 - 江苏发布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3] - 全省高校及造船企业将"智改数转网联"纳入发展规划[3] - 通过三年努力目标降低切割 成形 焊接 涂装作业强度 减少作业人员 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5] 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效 - 钢材管理软件使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钢材库存从7.5-8万吨减少一半 释放资金压力 仅需2-3人管理[4] - 新时代造船信息化系统将库存周期从15天压缩至6天 周转速度从45天降至25天 中间产品制造效率提升30%[4] - API设计模块统一船舶设计软件接口 人力成本减少40% 故障率下降30%[6] - 智能化分段制造车间推动平面分段制作效率提高30%以上 成本进一步降低[6] 智能生产场景应用 -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智能管加工车间采用机械臂 AGV小车 智能流水线实现全程近无人操作 生产效率跨越式增长[5] - 新时代造船智能化分段制造车间通过门式起重机 平直分段线 智能焊接设备高效协作[6] - 江苏现代造船构建覆盖全场景的测试用例库 实现复杂逻辑零代码测试[6]
中国船舶: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02:35
公司治理 - 第九届第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 会议采用现场与通讯相结合方式[1] - 会议审议《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等文件[1]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工业占比98.48% 其他业务占比1.17% 其他行业占比0.29% 服务业占比0.07%[1] 行业动态 - 下半年国内首个A级车展开幕 近120个品牌、1600辆车参与 新能源领域竞争加剧[1]
中国动力: 中国动力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46
董事会会议基本情况 - 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18日发出 [1] - 应出席董事10名 实际出席10名 其中6名以通讯表决方式出席 会议由董事长李勇主持 高级管理人员列席 [1] - 会议召开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所有决议经审议一致通过 [1] 半年度报告及财务文件审议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 表决结果10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表决结果10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 - 审议通过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上半年风险评估报告 关联董事李勇 施俊 张鑫 桂文彬 付向昭回避表决 表决结果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2]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以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8161元(含税) [2] - 截至报告期末总股本2,252,861,845股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83,856,055.17元(含税) [2] - 如总股本变动将维持每股分红金额不变 相应调整分配总额 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 减值准备审议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计提减值准备议案 表决结果10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3]
中国船舶(600150.SH)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增长108.59%
智通财经网· 2025-08-30 01:3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03.25亿元 同比增长11.9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6亿元 同比增长108.5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91亿元 同比增长141.23% [1] - 基本每股收益0.659元 [1] 盈利能力提升原因 - 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 [1] - 建造成本管控得当 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1] - 参股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1] -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1] 行业与订单状况 - 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 - 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