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磷酸铁锂电池:“半壁江山”到“独占鳌头”的嬗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动态 - 万润新能获宁德时代132.31万吨磷酸铁锂5年大单(2025-2030年),为行业最大单笔采购协议 [2] - 龙蟠科技与楚能新能源签订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协议(2025-2029年),预估金额超50亿元 [4] -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2025年70亿元正极材料采购上限协议 [4] - 丰元锂能与比亚迪签订2025-2028年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 [5] - 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签订5年磷酸铁锂电池供货协议(2026-2030年) [6] - 宁德时代与本田中国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合作 [6]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242.7万吨,同比增长48.2% [7] - 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占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74.6%(409GWh) [7] - 2025年1-4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升至81.4%(150GWh) [7]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92.5% [7]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出口133.7GWh(+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出口46.8GWh(+17.3%) [7] 技术发展 - 头部厂商推出超充型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倍率提升至10C/12C [8] -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续驶里程性能追赶三元锂电池 [8] - 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成本低于三元锂电池,为经济性首选 [9]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 [12] - 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装车验证 [12] 行业政策 - 新国标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实施,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13] - 新国标对高比能三元电芯影响大于磷酸铁锂电池 [14] - 超过80%企业具备新国标技术储备,但多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 [14] 市场前景 - 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优势显著,成为中低端电动车型主流选择 [8] - 磷酸铁锂电池在海外市场渗透率不足30%,有较大提升空间 [11] - 预计2030年国内高端三元锂电池占比将回升,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下降 [11] - 固态电池发展有望带动三元材料市场份额回升 [11]
今日新闻丨工信部:加大新车质量抽查监管力度!亿纬锂能计划赴港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6-10 23:59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从比往年更加严厉的措辞来看,今年的监督检查工作会重点针对用户关心的新车质量问题加强检查,以进一步监督车企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国家层面上回 应用户的关切属于是理所应当,也有利于行业的长期 健康发展。 2、 近日,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目前,亿纬锂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九, 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 根据官方公告的说法,此次港股上市是出于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 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的三重考量。 考虑到2009年亿纬锂能已在深圳科创板上市,此番二次上市的操作也和宁德时代如出 亿纬锂能计划赴港上市 工信部:加大新车质量抽查监管力度 ; 宝马可能在明年推出增程车; 一辙:就是为了推进海外电池工厂的建设,跟随中国电动车共赴海外。 《今日新闻》将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几条当日重磅新闻,并附上社长的简单评论。关注「电动车公社」,新能源圈大事小事 看我们就够啦~ 今日新闻要点: 1 、 工信部:加大新车质量抽查监管力度 6 月 9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 2025 年度道路机动 ...
宁德时代磷酸铁锂长协大单持续扩容 行业集中度再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6-10 21:40
磷酸铁锂行业现状 - 磷酸铁锂产量持续增长 5月份产量28.79万吨 环比增加7.15% 预计6月份产量29.46万吨 [2] - 行业面临冰火两重天 部分企业终止扩产项目 同时大订单产能持续扩容 [2] -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快速增长 2025年4月装车量44.8GWh 占总装车量82.8% 同比增长75.9% [4]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技术迭代需求明确 重点转向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 密度大于2.5-2.6g/cm³ [5] - 宁德时代持续锁定上游产能 与江西升华签署协议锁定2025-2029年产能 支持36万吨/年产能建设 [3] - 宁德时代与湖北万润签署协议 约定2025-2030年供应132.31万吨产品 [3]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提高 市场份额向具备高压密磷酸铁锂供应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5] - 部分企业终止扩产项目 如中核钛白终止年产50万吨磷酸铁项目 因需求增速放缓 [5] - 头部厂商通过长协合同保证技术领先和产能利用 如宁德时代与多家龙头厂商签署协议 [3][4] 行业挑战 - 快速降本成为企业主要挑战 需在新技术迭代同时实现成本下降 [2] - 低端产能面临出清 高端产品成为破局关键 [5] - 短期价格弱势运行 后续可能还有下跌空间 [5]
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285.1GWh,蜂巢能源增速最快
高工锂电· 2025-06-10 20:09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 2025年1-4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39万辆,同比增长29% [3] - 同期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85.1GWh,同比增长36%,中国占比60.9% [3][4] -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幅达63%,主要受中国市场需求带动 [4] 动力电池装机量细分数据 - 乘用车是动力电池主要应用领域,装机量达250GWh,客车和专用车分别为52.8GWh和2.3GWh [7][8] -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150.3GWh,三元电池133.6GWh,其他类型仅1.2GWh [9] - 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173.59GWh),远超第二名的美国(38.38GWh) [11] 产业链企业动态 - 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速达68%,为前十企业中最高 [4] - 科达利专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制造,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及便携式设备电池 [16] - 科达利在国内重点锂电区域完成华南、华东制造基地全覆盖 [14]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召开,主题聚焦产业链重整与全场景应用 [2]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7月举行,探讨AI+新材料对能源变革的影响 [2]
宁德时代/比亚迪参与!深圳重卡换电标准制定启动
起点锂电· 2025-06-10 18:23
新能源重卡换电行业动态 - 山西省发布国内首个新能源重卡底盘式换电站地方标准《纯电动底盘式换电载货汽车换电站建设指南》,将于7月10日实施[6] - 深圳市计划2026年12月31日前制定底盘式重卡换电系统互换性技术要求和换电站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2] - 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牵头深圳地方标准制定,参与方包括比亚迪锂电池、盛弘电气等产业链企业[2][3] 龙头企业布局 - 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时代骐骥在重庆、成都、德阳、宣城设立4家子公司,加速全国布局[5] -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75重卡换电标准电池及全场景底盘换电解决方案,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物流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5]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预测未来3年国内重卡电动化渗透率将达50%[3] - 时代骐骥已与北汽福田、一汽、宇通等11家头部车企达成合作,业务覆盖广东、山西、山东等地[4] 技术发展趋势 - 底盘式换电解决方案通过电池包置底设计降低重心,提升行驶稳定性,支持模块化组合满足不同场景需求[4] - 宁德时代联合交通部公路院开展换电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等合作[6] - 行业正通过多维度努力构建完善的换电生态体系[6] 电池技术革新 - 沧州中孚新能源研发"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实现传统产线无缝兼容[9] - 该技术将液态电解质固载率降至临界安全阈值,同步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9] - 技术具备四大优势:无感化产线适配、化学稳定、原生阻燃、高延展性[10][11]
肖成伟: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1:48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00万辆,中国占70%市场份额,连续10年全球第一 [5]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1400~1600万辆,2024年动力电池配套量约0.5TWh占全球60%~70%份额 [5] - 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十中中国企业占六席,培育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世界级企业 [5]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路径 - 技术路线从液态磷酸铁锂/三元锂→固液混合→全固态电池发展,形态以方形和大圆柱(46系列)为主 [6] - 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190Wh/kg,体积能量密度400Wh/L [6] - 固液混合电池热失控温度250~260℃,全固态电池可达300℃,显著提升安全性 [8] - 蔚来ET7搭载360Wh/kg固液混合电池实现1000公里续航 [8]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固态电池成本为液态电池5~10倍,预计2027年百辆级示范,2030年千辆级应用,2035年大规模推广 [9] - 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固态电池有望率先产业化,可沿用现有产线 [9] - 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为120℃6小时加热失重率≤1%,部分企业已达千分之五水平 [10] 新型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 钠离子电池当前能量密度140~165Wh/kg,目标提升至200Wh/kg并进行固态化 [10] - 锂硫电池能量密度可达600Wh/kg,目前处于技术储备阶段 [10] - 正极材料向高镍/超高镍/富锂锰基发展,负极以硅碳/锂合金为主 [9]
金川集团发挥链主作用—— 链动上下游协同共赢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1
产业链协同与成本优势 - 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池生产成本比沿海地区低12%左右,主要得益于本地供应商门对门供货,原材料如铜箔、镍带、正极材料大部分来自金川集团 [1] - 金川集团作为甘肃省4个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链上10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协同联动提升产业链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1] 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 - 金川集团永昌铜业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实现不锈钢阴极板国产化,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打破进口依赖 [2] - 通过联合酒钢集团、兰石集团、兰州理工大学等产业链相关方协同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板 [2] - 2023年建成甘肃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4N5无氧铜、6N5高纯镍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满足重离子加速器、芯片制备需求 [3] 高端材料与产能扩张 - 金川集团与兰石集团合作的1万吨镍基合金项目采用"轻资产+高品质+低成本"模式,达产后将年产高温耐蚀合金、纯镍等产品1万吨 [3] - 镍合金公司"手撕镍"厚度达0.05毫米(行业主流0.077毫米)、宽度350毫米(行业50-100毫米),每吨价格比普通电解镍高10万元 [6] - 铜箔项目一期年产1万吨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月产能900吨,产品应用于锂电池、5G基站等领域 [7] 资源循环与产业集群 -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2023年一季度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7.3% [4] - 甘肃佰利联化学项目年消纳金川集团副产硫酸150万吨、废电石渣100万吨,2023年第一阶段达产,2024年前4月精制合成金红石产量72864吨(同比+11.52%) [4] - 金川集团40%铜、60%钴、33%铂族金属转化为深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占比超50% [7] 产业链延伸与布局 - 构建"金川熔炼—兰石锻造—酒钢轧制"协同生产模式,推动大卷重纯镍带研发,打破进口依赖 [6] - 铜产品已形成7大类近20种,覆盖采矿选矿到高端深加工完整产业链 [7] - 未来重点完善镍铜钴产业链闭环,深耕新能源电池领域,强化纵向延伸与横向协同 [7]
磷酸铁锂的反攻
远川研究所· 2025-06-09 21:04
磷酸铁锂电池发展历程 -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从2019年32%回升至2021年72%,2024年1-4月国内装机份额超80%[4][7][22][27] - 技术路线经历"十城千辆"政策扶持(2009-2014)→三元锂主导(2016-2020)→刀片电池反攻(2020年后)三个阶段[10][19][24][25] -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CTP技术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0%,使磷酸铁锂体积能量密度达230Wh/L[25][26] 技术特性对比 - 磷酸铁锂优势:成本低30-40%、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三元锂优势:能量密度高50-100%(2019年达200Wh/kg)[16][26] - 磷酸铁锂通过高压密技术突破理论极限,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190Wh/kg[29] - 增程车电池容量从10kWh提升至50kWh,推动磷酸铁锂在混动领域渗透[38][39][41] 市场格局演变 - 海外车企集体转向:特斯拉(2020)、大众(2022)、奔驰(2021)等均推出磷酸铁锂车型[45][46] - 韩国电池厂态度转变:LG新能源(2021)、SK On(2021)跟进研发,仅三星SDI坚持NCA路线[31][32] - 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占比超50%,海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42%[44] 产品应用趋势 - 高端车型出现"基础版磷酸铁锂+顶配三元锂"组合方案[44] - 电池包技术从CTM→CTP→CTC演进,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实现更高压实密度[29] - 性能车领域三元锂仍占优,如仰望U7的135.5kWh电池包重达903kg[44]
对话蜂巢能源杨红新:中国电池出海,已越过“卖货”的浅滩
南方都市报· 2025-06-09 20:49
行业现状与核心矛盾 -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万亿级市场空间正在展开,涵盖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 [2] - 产业链面临激烈价格战,电池包价格大幅下降,利润被极限压缩,行业从"现金牛"转为盈亏平衡状态 [2] - 技术参数出现"通货膨胀",充电倍率竞赛从6C飙升至12C,而用户实际需求如里程焦虑尚未解决 [2] - 未来技术被提前透支,"准固态""半固态"等概念涌现,但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面临重大技术挑战 [2] 技术战略与制造平台 - 企业应回归第一性原理,技术价值取决于能否以合理成本规模化解决产业痛点,而非营销噱头 [4] - 叠片工艺被视为下一代电池制造的必然选择,因其能解决全固态电池陶瓷电解质脆性和超充电池结构稳定性问题 [4][5] - 蜂巢能源重点投入第三代热复合叠片技术,通过隔膜裁断、单片检测等工艺打造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制造平台 [5] - 先进制造平台是技术产业化的关键,能快速将实验室样品转化为规模化、成本可控的商品 [5] 新兴市场与增长机会 - "越野新能源"成为万亿级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对"情绪价值"和城市使用经济性的双重需求 [7] - 全球化背景下HEV(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是中国车企拓展东南亚、南美等充电设施不足市场的关键武器 [7] - 商用车新能源化趋势明显,新能源商用车一季度同比增长170%,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推动市场切换 [8] 前沿技术商业化路径 - 固态电池面临工程和商业挑战,2030年成本可能仍是液态电池数倍,难以直接竞争主流家用车市场 [9] - 固态电池商业化应优先切入对成本不敏感但对重量、体积或安全性有极致要求的特殊领域,如低空飞行器和高端医疗设备 [9][10] - AI和人形机器人电池需求存在但产业规模小,需要柔性化生产模式匹配,传统电池厂面临转型挑战 [10] 企业战略与全球化竞争 - 企业需平衡"矛"(独门技术)与"盾"(平台化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或产品导致风险 [11][12] - 蜂巢能源采用模块化组合策略,通过平台化开发实现标准化与差异化的平衡,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 [12] - 全球化下半场考验"体系输出"和"价值输出"能力,需建立包含研发、制造、服务在内的完整海外体系并融入当地文化 [13]
以半固为阶 向全固而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31
固态电池行业现状 - 固态电池凭借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视为动力电池技术演进的"终极答案",但市场化仍面临重重阻碍[2] - 行业头部企业普遍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双线并进"战略布局,既推进商业化应用又探索技术边界[2][3] - 宁德时代凝聚态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同时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3] - 比亚迪60Ah全固态电池中试产品能量密度400Wh/kg,支持10分钟快充,循环寿命超1万次,计划2027年示范装车[4] - 国轩高科全固态试验线设计产能0.2GWh,良品率90%,G垣准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超300Wh/kg[4] - 亿纬锂能规划2026年推出高功率半固态产品,2028年推出480Wh/kg高比能产品[5] - 孚能科技第2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30Wh/kg,预计2025年量产,60Ah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同年交付[5]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固态电池存在6种技术路线(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但均未形成量产最优解[6] - 固固界面接触不佳导致阻抗高稳定性差,锂金属负极易生枝晶,硅基负极体积膨胀大[6] - 硫化物电解质中锗/铟等稀有元素使材料成本激增,生产线改动比例超60%[7] - 全固态电池单位生产成本高昂,良品率低严重阻碍大规模应用[7] - 产业链各环节存在薄弱点,实验室样品与量产性能差异大,循环寿命验证不足[7] 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 - 半固态电池保留5%-20%液态电解液,可沿用80%现有设备,成本仅增15%-20%[8] -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450Wh/kg,支持10分钟快充,宽温域性能稳定[8] - 单GWh投资额约30亿元,良品率超90%,显著优于全固态方案[8] - 东风E70/岚图追光/赛力斯SERES5等车型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9] - 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整包能量密度260Wh/kg,实测续驶超1000公里[9] - 预计2027年半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中采用率将超1%[9]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共识认为未来5年将是半固态电池主导市场的窗口期[8][12] - 半固态电池作为技术过渡方案可快速积累商业回报,同时为全固态研发争取时间[12] - 全固态电池需8-10年研发周期,其突破将彻底颠覆现有液态电池技术[6][12] - 中国企业在硫化物+卤化物复合路线取得进展,与国际技术代差逐步缩小[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