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6
搜索文档
理想辅助驾驶产品经理在俄罗斯说开车了解城市一定要有辅助驾驶
理想TOP2· 2025-10-20 20:18
理想汽车全球化战略 - 公司出海首站落地中亚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零售中心开业 并计划于2025年11月在哈萨克斯坦再开设两家门店 [14] - 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头部经销商合作 采用授权经销商模式销售L9、L7、L6车型 并提供官方质保与售后服务 [14] - 公司将2025年定为全球化元年 已在德国和美国设立研发中心 计划从2026年起新车将进行全球适配 后续重点拓展市场包括中东、中亚和欧洲 [14] 海外辅助驾驶技术进展 - 公司辅助驾驶产品经理在俄罗斯发布微博 其发布的汽车HUD界面UI与理想汽车界面高度相似 合情推理公司在俄罗斯进行了辅助驾驶测试 [13][17] - 结合产品经理在莫斯科的活动及微博内容 合情推理公司已开始初步测试海外市场的辅助驾驶功能 [17] - 产品经理明确提及通过开车了解城市时一定要有辅助驾驶 暗示了辅助驾驶技术在其海外行程中的实际应用 [4]
“6.8亿年薪”又把李想推到了风口上
华尔街见闻· 2025-10-15 17:59
文章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以近6.8亿港元总薪酬位列2024年港股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首,但其薪酬主要由股权激励相关的股份支付费用构成,并非直接现金收益 [2][3] - 理想汽车2023年完成50万台交付量,触发了《首席执行官奖励》股权激励计划的首批归属条件,导致公司确认了6.36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3][4] - 理想汽车当前面临增长挑战,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24%,市占率下降,公司亟需在纯电市场和AI战略上找到新的增长点以稳定股价并实现长期目标 [5] 高管薪酬与股权激励 - 李想2024年总薪酬约6.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39亿元),其中年薪为266.5万元,股份支付费用为6.36亿元 [2][3] - 针对李想的《首席执行官奖励》计划授予1.086亿股B类普通股期权,分6批次归属,首批归属条件为任意12个月内交付量超50万台 [3][4] - 李想行权需按14.63美元/股(或29.26美元/ADS)的价格出资,而截至10月14日理想汽车股价为22.79美元/ADS,行权将产生账面亏损 [4] - 理想汽车其他高管薪酬亦较高,总裁马东辉年收入4027万元,CFO李铁年收入3916万元 [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理想汽车2023年汽车交付量为50万台,达成了股权激励的首批考核目标 [2][4] - 2025年上半年,理想汽车总销量同比下滑24%,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同比增长,被鸿蒙智行反超 [5] - 理想L7/L8/L9在高端市场的整体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32%下滑至26%,入门车型L6成为销售主力,占比超4成 [5] 行业竞争与公司战略 - 理想汽车原有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和增程式技术优势被同行复制,公司成为“同质化”竞争的受害者 [5] - 公司未来增长依赖于在纯电市场找到新增长点,i系列车型和AI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 [5] - 公司长期目标需实现累计交付量达到300万台,以解锁股权激励的全部批次 [4][5]
9月新势力销量:理想同比下滑37%,老车型增长乏力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榜迎来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4万辆[3][8] - 按单品牌销量,前三格局为“零鹏问”:零跑交付66,657辆(同比97%),小鹏交付41,581辆(同比95%),问界交付40,619辆(同比14%)[3][4] - 小米汽车月交付首次超4万辆,环比增长33%,排名跻身前四;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3][5][8]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3][6][7]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9月交付66,657辆,同比翻倍,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车型[9][11][13] - 小鹏9月交付41,581辆,首次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95%,成绩依靠“5年0息0首付”等大力促销政策以及MONA M03车型交付超1万台拉动[15]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其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将决定其天花板;小鹏则需平衡销量增长与盈利能力,并依靠年底的大增程车打开20万以上市场[13][15]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9月交付40,619辆,销量主力为M9和M8两款高端车型,贡献近八成销量,在30万元以上价位形成势力范围[16] - 问界新M7在9月下旬上市,市场看好其月销可能稳定在2万辆左右,以巩固30-40万元核心市场优势[17][18] - 小米汽车单月交付超4万台,环比增长33%,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积压订单压力巨大[20][22] - 小米9月遭遇涉及十余万辆车型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对品牌形象构成挑战,需平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2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多品牌战略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贡献总销量六成,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25][26]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萤火虫品牌基数仍较小[25][27]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整体第三季度交付93,211辆,小幅超出指引上限[29] - 理想面临老车型增长乏力问题,L6车型8月销量回落至1.1万辆;新车型i6虽有热度,但与L6存在内部竞争,真正反弹或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30][31][32][3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35]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代表其开始认真对待中国新能源市场,智能化追赶速度加快[35] - 800V、5C快充等过去的高端配置正快速下沉至平价款,技术迭代加速,对品牌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35] - 未来赢家需具备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靠技术打造差异化体验、以及通过多产品线或多品牌战略覆盖细分市场的能力[36]
理想可能发i6战报,可能不发
理想TOP2· 2025-09-30 13:01
理想汽车I6战报发布可能性分析 - 综合消息面与推理面 公司倾向于I6可能发布战报 且发布概率较大 [1][3] - 公司判断理想汽车可能发I6战报也可能不发 可能发的点是L6已发战报 可能不发的点是理想总体不倾向发战报 [1] 理想汽车经营策略与核心理念 - 公司分析认为理想汽车实际经营的核心锚点是其创始人李想以挑战成长极限为最终驱动力 其他经营策略可能变化 [4] - 理想汽车更长时间周期未必坚持移动的家或家用车理念 此次I6宣发已无小孩带娃元素 家用车定义从局限于12岁以下小孩变为更宽泛 [4] - 理想汽车经营策略被描述为以挑战成长极限为奖励函数的强化学习 会依据环境反馈进行调整 [4] 理想汽车战报发布行为模式 - 理想汽车倾向于不发布锁单或大定战报 原因包括全直营模式导致只能发布真实数据 以及早期大定数据不亮眼 发布效果不佳 [4] - 如果战报数据非常亮眼 公司认为理想汽车有可能发布 以带来相应好处 [4] I6与L6车型数据预期对比 - I6数据预期纸面上比L6好很多 L6为72小时1万台七天可退大定 但不能等比例类比 [5] - I6有很强的晚锁单和晚提车可能错过置换补贴及国补的预期 而L6没有此预期 [5]
理想i6今年保守产能4.5万~5万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16
理想i6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理想i6于9月26日正式上市,是公司旗下最小纯电车型,全系一款车型,售价24.98万元 [1] - 首销期(10月31日前)价格直减1万元至23.98万元,并标配后驱、空悬、VLA和冰箱,续航720公里 [1] - 车型长4.95米,轴距3米,空间超越特斯拉Model Y,且价格比Model Y便宜1.37万元 [1] - 公司采用新型发布方式,跳过小订阶段直接上市,用户有7天时间决定锁单 [1] 市场热度与初期销售表现 - 在官宣品牌代言人之前,全国关注i6的用户已超过10万名,是理想汽车热度攀升最高的车型 [1][3] - 内部消息称,i6上市初期的销量已超过当年L9首次上市的表现,外部用户和内部员工均在抢购 [2] - 公司销售体系目标是在10月底前消化掉i6今年的全部产能 [3] - 用户锁单后交付率能达到98%以上,因交付快且不刷单,跑单情况很少 [3] 产能规划与交付挑战 - 公司为i6预备的今年总产能预计在4.5万至5万台 [2] - 具体排产计划为:9月有现车7000台,10月产能爬坡至1.3万台,11月规划2.3万台,12月规划2.5万台 [2] - 交付的主要卡点在于供应端而非工厂,公司正积极争取更多产能以在年内完成更多交付 [2] - 内部对i6的长期目标是稳定后月销量达到9000至10000台 [5] 营销策略与销售执行 - i6的发布节奏推崇行稳致远,从预热到展车到店安排紧凑,市场声量顶点依赖后续订单滚动和及时交付 [4][5] - 公司要求一线销售在9月26日至10月8日上“通班”(早9:30至晚10点),以接住意向用户 [4] - 此种节奏下不会追求炸裂的大定数据海报,关键看订单平稳期的表现 [5] 产品战略调整与行业背景 - 公司原规划的i系列4款车型(i9, i8, i7, i6)中,i7已被砍掉,在30万元以下纯电市场仅保留i6一款车 [6][7] - 产品线调整于2024年9月敲定,核心原则是资源高度聚焦,源于对过去不成功发布会的复盘 [8][9] - 复盘结论为一次无法讲两个故事,同时发布多款产品会导致用户信息过载,因此选择先发i8和i6 [9] - 决策依据是价格战下消费者趋于保守,i6和i8覆盖的价格段人群规模更大,且纯电架构使i6可实现i7的空间 [10] - L6在近7个月内累计销量接近15万辆,公司希望i6能复刻其成功,为纯电业务打赢翻身仗 [5]
电池厂绑定新势力再+1,理想与欣旺达合资落定
高工锂电· 2025-09-25 18:20
合资公司成立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科技以50:50出资比例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与销售 [1] 合作背景与历程 - 双方自2017年开启合作 2022年理想汽车向欣旺达增资4亿元 以2.04亿元认缴出资额获得3.22%股权 成为客户兼股东 [3] - 截至2025年3月 理想跻身欣旺达前五大客户 贡献5.8%营收份额 L6/L7 Air/L8 Air等主力车型搭载欣旺达电池 [3] - 理想现有约40万辆车型搭载欣旺达电池 合资后采购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4] 战略诉求与行业逻辑 - 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30%-40% 理想作为年交付量突破140万辆的车企 需建立稳定供应体系 [3] - 欣旺达作为二线电池厂商 通过与头部车企深度绑定实现突围 对等持股模式使其从供应商升级为利润共享伙伴 [4] - "车企+电池厂"合资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 区别于消费电子行业 [4] 技术目标与产能规划 - 合资公司由理想主导产品、工艺及材料设计 目标2026年实现自研动力电池量产 [4] - 欣旺达与东风合资的东昱欣晟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2000万支电芯下线 [4] 合作模式优势与案例 - 合资模式可实现从用户需求出发共同定义产品 结合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5] - 欣旺达已与吉利、东风、理想形成多客户深度绑定矩阵 比亚迪与一汽、大众与国轩高科等案例印证行业趋势 [5] 风险与竞争平衡 - 深度绑定伴随风险共担 如理想纯电车型取消低配电池版本直接影响欣旺达短期订单 [5] - 理想同步与宁德时代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协议 约100万辆车型仍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体现供应链多元化策略 [5] 行业演进趋势 - 新能源产业链从零和博弈走向共生共赢 电池企业通过合资实现产能绑定与技术共创 [6] - 车企需在自主掌控核心技术与保持供应弹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6]
理想汽车-W(02015.HK):25Q2业绩符合预期 期待交付回升及I6上市
格隆汇· 2025-08-31 03:0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 同比下滑4.5% 环比增长16.7% [1] - 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 环比大幅增长69.6% [1] - 汽车业务营收289亿元 同比下滑4.7% 环比增长17% [1] - 汽车交付量11.1万台 同比增长2.3% 环比增长19.6% [1] - 平均销售单价27.2万元 同环比均下降0.7万元 [1] 盈利能力分析 - 汽车销售毛利率19.4%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 - 单车利润1万元 同比持平 环比增长0.3万元 [2] - 营业利润8.2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6.7% 环比增长204.4% [1] 成本费用控制 - 研发费用28亿元 同比下降7.2% 环比增长11.8% [2] -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27亿元 同比下降3.5% 环比增长7.4% [2] - 费用率环比优化明显 经营效率持续改善 [2] 现金流与资金状况 - 期末现金储备1069亿元 较Q1末减少38亿元 [2]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2] - 现金流流出主要因购买存货相应付款增加 [2] 业务发展动态 - L6车型销售占比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 - 提供3年0息金融方案 清老款库存终端折扣加大 [1] - MEGA 7月交付2816台 预计维持月交付3000台水平 [3] - i8已开启交付 预计9月底累计交付超8000台 [3] - 超充站达3028座 充电桩16671个 基建加速布局 [3] 未来业绩指引 - 2025Q3预计交付9.0-9.5万辆 收入248-262亿元 [3] - VLA智驾系统随i8交付 将重塑智驾产品体验 [3] - i6即将于9月上市 纯电系列有望开启产品大周期 [3] 组织架构调整 - 撤销"五大战区" 改为总部直接管理全国23区 [3] - 成立市场营销和销服运营两个新部门 [3] - 调整有望缩短决策链 提高渠道效率和用户运营能力 [3]
理想汽车 | 2025Q2:毛利保持韧性 VLA规模化部署在即【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30 22:56
财务表现 - 2025Q2单季营收302.5亿元,同比下降4.5%,环比上升16.7% [2][3] - 汽车业务收入288.9亿元,同比下降4.7%,环比上升17.0%,环比增长主要因交付量增加 [3] - 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0.8%,环比大幅上升68.0% [2] - non-GAAP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上升43.8% [2][5] - 汽车业务毛利率19.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5] - 汽车业务毛利56.1亿元,同比下降1.3%,环比上升15.1% [5] - 经营性利润8.3亿元,利润率2.7%,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 [5] - non-GAAP净利润率4.8%,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5] 销量与定价 - 2025Q2总交付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19.6% [2][3] - 平均售价(ASP)从2025Q1的26.6万元下降至26.0万元,主要因产品组合变化、利息补贴和销售激励增加 [3] - 销量结构:理想L6占比46.8%,L7占比23.8%,L8占比13.3%,L9占比13.0%,Mega占比3.1% [3] 业务细分 - 其他业务(含配套服务)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0.1%,环比增长9.0%,主要因汽车累计销量增加带动服务需求 [4] 费用与投入 - 研发费用28.1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上升11.8%,研发费用率9.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6] - 销售管理费用27.2亿元,同比下降3.5%,环比上升7.4%,费用率9.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零售中心覆盖151个城市共530家,售后维修中心覆盖222个城市共511家 [6] - 截至2025年7月20日,超充站达2,902座,充电桩15,945个,覆盖31个省份、255个城市 [7] 现金流 - 2025Q2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30亿元,自由现金流为-38亿元 [8] 未来展望 - 2025Q3预计交付量9.0万至9.5万辆,同比下降41.1%至37.8%,对应收入248亿元至262亿元,同比下降42.1%至38.8% [9] - 纯电SUV理想i6计划9月发布,定位中大型5座,起售价25万元,续航最高720km,搭载VLA大模型,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9] - VLA系统9月起覆盖所有增程车型AD Max版本,9月底推送完整版,11月有重要更新,预计2027年实现L4自动驾驶 [9]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1,272.1亿元,2026年1,780.4亿元,2027年2,009.5亿元 [10][1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0.5亿元,2026年114.1亿元,2027年145.5亿元 [10][12] - 对应2025年8月29日股价,PE估值分别为36倍、16倍、12倍 [10][12]
理想汽车-W(02015):25Q2业绩符合预期,期待交付回升及i6上市
国投证券· 2025-08-29 15:01
投资评级 - 买入-A评级,维持评级 [6] - 6个月目标价142.71港元,当前股价88.15港元(2025年8月28日) [6] - 总市值188,718.77百万港元,流通市值157,353.94百万港元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Q2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4.5%、环比+16.7% [1] - 净利润11亿元,同比-0.4%、环比+69.6% [1] - Non-GAAP净利润15亿元,同比-2.3%、环比+44.7% [1] - 营业利润8.27亿元,同比+76.7%、环比+204.4% [1] - 汽车业务营收289亿元,同比-4.7%、环比+17% [1] - 汽车交付量11.1万台,同比+2.3%、环比+19.6% [1] - 平均销售单价(ASP)27.2万元,同环比均下降0.7万元 [1] - 汽车销售毛利率19.4%,同比+0.7pct、环比-0.3pct [2] - 单车利润1万元,同比持平、环比增长0.3万元 [2] - 现金储备1069亿元,较Q1末减少38亿元 [4] - 自由现金流-38亿元(Q1为-25亿元),主要因购买存货付款增加 [4] 费用与经营效率 - 研发费用28亿元,同比-7.2%、环比+11.8% [3] -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27亿元,同比-3.5%、环比+7.4% [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主要因研发人员薪酬减少 [3] - 销售费用环比增加主要因市场推广活动增加 [3] 业务展望与战略布局 - 2025Q3交付指引9.0-9.5万辆,收入指引248-262亿元 [5] - 智驾进入第一梯队,VLA随i8开启交付,提升泛化性及人机交互体验 [5] - 纯电系列布局加速,超充站达3028座、充电桩16671个(截至7月底) [5] - MEGA 7月交付2816台,预计维持月交付约3000台 [5] - i8累计交付预计超8000台(截至9月底),冲刺1万台 [8] - i6将于9月上市 [8] - 销服体系调整:撤销"五大战区",总部直接管理全国23区,新设市场营销及销服运营部门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140、163亿元 [8] - 对应PE分别为28.3、14.0、12.0倍(当前市值) [8][9] - 基于26年20倍PE,目标价130.55元(折合142.71港元) [8]
招银国际每日投资策略-20250829
招银国际· 2025-08-29 11:35
核心观点 - AI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上升,英伟达业绩表现强劲,需求依然强劲[2] - 继续看好AI产业链受益者,维持对中际旭创和生益科技的买入评级[2] - 全球主要股市表现分化,港股下跌而A股先跌后涨,美股上涨[2][4] 行业与公司业绩表现 - 英伟达2026财年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56%,环比增6%,高于彭博预期1%[2] - 英伟达非GAAP毛利率72.7%,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预计年底达75%[2] - 英伟达二季度净利润258亿美元,同比增52%,环比增30%[2] - 英伟达指引三季度营收540亿美元(不含H20),环比增16%,高于一致预期1%[2] - 理想汽车2Q25收入同比下降4.5%至30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20.1%[5] - 理想汽车2Q25净利润同比下滑1%至11亿元人民币,低于预期21%[5] - 敏实集团1H25收入12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1%,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20%[7] - 敏实集团毛利率同比微降0.2个百分点至28.3%,费用率收窄1.3个百分点[7] - 携程2Q25总营收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6%,高于预期1%[9] - 携程non-GAAP营业利润47亿元人民币,高于招银国际预期7%[9] - 商汤1H25总营收同比增36%至23.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亏损收窄50%至11.6亿元[10] - 宝尊2Q25总营收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6.8%,non-GAAP净亏损1800万元人民币[10] - 信达生物1H25收入5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51%,产品销售收入52.3亿元,同比增37%[11] - 信达生物非IFRS净利润12.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至86.8%[11] - 巨子生物1H25收入3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2.5%,毛利率81.7%[15] - 达势股份25财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27%至2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飙504%至6600万元[21] - 海底捞25财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4%至20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降14%至17.6亿元[24] - 安踏25财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4%至38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降9%至70亿元[27] 公司展望与策略 - 理想汽车预计通过激进定价优先保障i6销量,4Q25销量有望重获增长[6] - 理想汽车预计2025-27年销量分别为44万/63万/82万台,毛利率19.7%/18.7%/18.7%[6] - 敏实集团预计FY26/FY27收入增速维持在12%/13%,新业务或带来业绩弹性[7] - 敏实集团预计FY25-27净利润同比增15%/15%/19%至27亿/31亿/37亿元人民币[8] - 携程预计旅游需求仍具韧性,海外扩张进展顺利,上调盈利预测3%-5%[9] - 商汤预计2H25总营收维持25%同比增速,FY25/26经调整净亏损预测调整为22.9亿/6.0亿元[10] - 信达生物IBI363加速迈入全球III期临床,战略布局ADC管线[12][13] - 巨子生物预计2025年下半年总收入同比增21.4%,达人直播复苏[15][17] - 达势股份预计一线城市同店销售保持正增长,非线城市经营利润率更高[18][19] - 海底捞预计25财年下半年翻台率改善,门店数实现中个位数增长[22] - 安踏调整25财年零售增长目标,安踏由高单位数下调至中单位数,FILA维持中单位数[25] - 安踏其他品牌由30%以上上调至40%以上,FILA改革进展积极[26] 市场与行业动态 - 港股下跌,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与必选消费领跌,能源、电信服务与金融收涨[4] - A股先跌后涨,通信、电子与国防军工涨幅居前,煤炭、农业与纺织服装下跌[4] - 美股上涨,通讯服务、能源与信息技术领涨,公用事业、必选消费与医疗保健下跌[4] - 日本央行官员称经济环境更有利于加息,市场对10月末之前加息概率预期为60%[4] - 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官员认为通胀风险大致平衡,预计2026年初整体通胀降至1.5%[4] - 欧盟提出立法提案,取消美国部分工业品关税,推动美国对欧汽车关税降至15%[4] - 美联储下任主席热门人选沃勒支持9月降息25基点,未来3-6个月可能继续降息[4] - 中国部分光伏玻璃企业考虑上调9月新单报价,库存天数明显下降[4] - 浦发银行表示未来1-2年银行业净息差可能触底反弹[4] - 中央汇金上半年除买入宽基指数ETF外,还加仓白酒和化工ETF[4] - A股新发基金规模持续上升,多只绩优基金发布限购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