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

搜索文档
生态重塑与制度革新:A股向上的核心引擎
期货日报网· 2025-08-08 07:48
中国"反内卷"行动与资本市场发展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中国在光伏、锂电、电动车等终端制造业推进"反内卷"行动,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导向,政策层面延续4月和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规范竞争秩序"和"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 [1] - 政策体系构建从产业端到资本市场,聚焦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实现资本与企业良性循环 [1] "反内卷"优化市场生态 - 破除市场分割需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减少同质化竞争 [2] - 规范竞争行为以法治手段治理无序竞争,如多晶硅行业通过自律与监管协同,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强化价格监测与合规审查,避免价格战恶性循环 [2] - 优化产业结构聚焦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为资本市场输送优质上市资源 [2] - 约束政府行为推动地方招商引资从"拼政策优惠"转向"拼营商环境",杜绝补贴恶性争夺项目的"内卷"倾向 [3] 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 - 吸引力聚焦资金端"进得来、留得住",通过提升回报稳定性吸引内外资入市,包括强化分红和回购机制、扩大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规模、优化QFII机制引入国际资本 [4] - 包容性聚焦企业端"融资有渠道",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覆盖多元融资需求,如科创板"1+6"政策设"科创成长层",创业板启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和红筹企业回归 [4] - 包容性与吸引力相互赋能,形成"企业成长—资本增值"正向循环,推动资本市场繁荣 [5] 制度端、资产端、资金端协同发力 - 制度端聚焦规则完善,健全稳市机制,增强市场监测监管与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 [7] - 资产端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落实"并购六条",严防利益输送与财务造假,夯实质量根基 [7] - 资金端以渠道畅通激活流动性,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深化公募基金改革,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良性循环 [7] - 三端协同形成闭环支撑,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6][7] 市场展望 - "反内卷"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企业盈利改善,增强市场投资价值 [8] - 中长期资金入市与外资流入形成流动性支撑,统一大市场建设与规范监管降低运行不确定性,夯实A股长期健康发展基础 [8]
以“法治利剑”斩断“内卷”链条
期货日报网· 2025-08-08 07:46
价格法修订背景 - 近年来钢铁、水泥、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生猪养殖行业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整体亏损,光伏组件"价格战"使企业利润率降至冰点,电动车市场部分品牌亏本销售抢占市场份额[1] - 恶性价格竞争损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削弱行业创新动力和国际竞争力[1] - 2025年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这是1998年实施27年来首次修订[1] 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政府定价从"定水平"转向"定机制",通过制定作价办法和规则强化公平竞争[2] - 明确将"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和"强制其他经营者低价倾销"列为不正当价格行为[2] - 新增数字经济领域禁止条款:禁止利用影响力强制捆绑销售,禁止利用数据算法从事不正当价格行为,针对平台经济"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乱象[3] - 完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歧视等行为的认定标准[3] 法律责任强化 - 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最高罚款从5000元提高至5万元[4] - 新增拒绝提供成本监审资料的法律责任[4] - 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修改为"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4] 恶性价格竞争影响 - 低价倾销导致外卖行业差评激增,菜品简配降质,出现高盐重油预制菜或食材新鲜度不足问题[5] - 制造业和服务业为维持低价竞争削减成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创新投入不足[5] - 形成"低质量—低价格—低利润—低创新"恶性循环,阻碍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升级[5] 政策意义 - 通过完善政府定价机制和强化成本监审,引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6] - 重塑市场逻辑,为企业保留合理利润空间,促进创新驱动发展[6]
富瑞:降小米集团-W目标价至69.8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07 16:41
智能手机业务 - 2025年第二季全球智能手机需求疲软 仅美国市场出现部分提前需求[1] - 安卓设备库存高企 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和印度情况尤为严重[1] - 小米智能手机收入预测下调约5% 毛利率预测下调0.5%至11.8%[1] - 长期智能手机毛利率预测略微下调至12%以下 反映对全球需求和竞争格局的悲观看法[1] 电动车业务 - 第二季电动车交付量维持8.1万辆预测 毛利率按季上升至23.9%[1] - SU7 Ultra车型交付占比提升带动产品组合改善[1] - 第二座电动车工厂尚未开始商业化生产 但投入营运后将能迅速提升产能[1] - SU7和YU7车型等待时间较长 显示需求保持强劲[1] 行业环境 - 投资者对中国汽车行业情绪转为谨慎 因其他本地品牌新车型需求低于预期[1] - 智能手机行业面临全球性需求挑战 安卓阵营库存压力显著[1]
潮汕农村修车匠,干出120亿电动车龙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4:40
公司概况 - 台铃电动车年营收达120亿元,4年内销售额从30亿增长至120亿元 [1][18] - 公司由孙家三兄弟和姚立于2003年联合创办,孙木楚持股28%为实际控制人 [19][20] - 业务覆盖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等,拥有10大智造基地,年产能超1500万台 [21] 营销策略 - 公司打造老板IP"台铃阿楚",通过骑行活动进行品牌宣传,账号已积累10万粉丝 [3][5] - 签约王一博作为代言人,并建立从总部到经销商的抖音账号矩阵进行全天直播带货 [3][6] - 抖音平台月销售额达1亿元,直播间累计交易额2388万元 [6][6] - 设有"总裁有问必答"栏目,直接收集用户反馈改进产品 [9] 产品与技术 - 累计获得1000多项专利,起草"跑得远"行业标准(1度电行驶75公里以上) [10][10] - 重点研发长续航技术,包括省电电机、长续航电池和省电轮胎,单次充电可行驶100多公里 [10][11] - 推出Tai-Link智能驾驶系统,整合多种解锁方式,并与华为鸿蒙智联技术合作 [12][13][14] - 都市漫骑系列产品配备美妆镜和宠物箱等差异化设计 [12] 行业竞争 - 1-6月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占有率12.6%排名第三,销量同比增长11.9% [10][21] - 面临雅迪、爱玛等头部品牌和九号公司等新锐品牌的竞争 [10] - 行业竞争焦点集中在长续航和智能化两个方向 [10] 战略合作 - 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进行智能化合作 [14] - 与比亚迪合作电池技术,与中科华芯合作电动车智能化 [16] - 保持开放合作态度,与多个领军品牌保持技术交流 [15]
大行评级丨招银国际:预计小米Q2收入/经调整净利略低于市场预期
格隆汇· 2025-08-07 13:25
目标价调整 - 招银国际略微上调小米目标价0.1% 从65.91港元升至66港元 [1] - 重申"买入"评级 [1] 季度业绩预测 - 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2% 达到1170亿元人民币 [1] - 经调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66% 达到103亿元人民币 [1] - 业绩表现略低于市场预期 [1] 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稳健的智能手机业务表现 [1] - 强劲的电动车需求推动 [1] - 中国补贴政策下IoT业务表现强劲 [1] - 各业务板块毛利率保持稳定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2027财年调整后净利预测上调6-11% [1] - 上调反映电动车业务和IoT增长势头增强 [1]
帮主郑重:特朗普100%芯片关税要来了?苹果砸6000亿背后藏着什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07 12:55
不过,这事儿对其他科技公司可就不那么友好了。像微软、亚马逊这些依赖进口芯片的企业,可能得重新考虑供应链布局。特别是英伟达,虽然黄仁勋 之前和特朗普会面争取到了H20芯片对华销售的许可,但这次关税计划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全球布局,还得再观察观察。 各位老铁们,大新闻来了!最近美股市场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特朗普又双叒叕放大招,这次直接瞄准了芯片和半导体行业。听说他打算对进口芯片征 收100%的关税,这消息一出来,整个科技圈都炸开了锅。不过呢,有一家公司却偷偷笑出了声,那就是苹果。就在大家都在担心关税冲击的时候,苹果 突然宣布要在美国本土再砸1000亿美元搞制造业,未来四年总投资直接干到6000亿!这波操作直接让苹果股价当天暴涨,把美股三大指数都带飞了。 咱先说说特朗普这关税计划。他这次是铁了心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特别是芯片这种战略物资。按照他的说法,只要你在美国生产,或者承诺在美国生 产,就能豁免关税。这招够狠啊,直接逼着企业把生产线搬回来。不过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细节,特朗普前脚刚宣布关税计划,后脚就和苹果CEO库克 在白宫宣布了这笔1000亿美元的投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苹果这是提前和白宫打好了招呼,用真金白银换来 ...
美国“蔚小理”,还没熬出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07 12:09
美国造车新势力现状 - 美国三家电动车新贵Rivian、Lucid和Fisker面临严峻挑战,其中Fisker已破产清算,Rivian和Lucid也步履维艰 [6] - 行业面临宏观政策摇摆、消费疲软、成本高企和交付周期拉长等系统性挑战 [6] - 中国新势力迈向盈利转型,而美国同行陷入生存困境 [6] Rivian现状与战略 - 2025年Q2净亏损11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单车成本持续上升 [8] - 全年调整后EBITDA亏损预期从17-19亿美元上调至20-22.5亿美元 [8] - 政策红利消退导致排放积分收入从3亿美元预期下调至1.6亿美元 [8] - 关税和供应链问题使单车成本增加数千美元 [8] - Q2产量5979辆同比下降,交付量10661辆略有反弹 [9] - 战略重心押注2026年上市的R2 SUV车型,售价4.5-5万美元 [9][10] - R2制造成本为R1车型一半,扩建工厂年产能将达21.5万辆 [11] - 与大众达成58亿美元技术合作,首笔10亿美元已到账 [12] - 截至Q2持有现金48.1亿美元,但烧钱速度仍快 [12] Lucid困境与转型 - 2025年Q2营收2.59亿美元不及预期的2.799亿美元,调整后每股亏损0.24美元 [16] - 全年产量预期从2万辆下调至1.8-2万辆 [16] - 超豪华定位难以为继,供应链成本增加数千美元 [17] - 转型策略包括:与Uber和Nuro合作开发Robotaxi,计划2026年部署2万辆 [19] - 计划推出5万美元中型电动车,但尚无明确时间表 [21] - 面临转型挑战,商业模型缺乏短期支撑点 [23] Fisker破产案例 - 2024年6月申请破产,10月获法院批准清算 [26] - 剩余车辆大幅折价出售,Ocean SUV原价3.8-8万美元现仅售1.65-2.3万美元 [28] - 产品问题频发,售后体系缺失,用户面临"孤岛式生存" [29][30] - 破产主因包括资金链断裂、产品缺陷、合作伙伴退出和政策支持断档 [31] 行业深层问题 - 政策红利减弱、融资窗口收窄、技术路径难以突围 [31] - 高成本、低规模、产业协同弱成为新势力普遍难题 [32] - 行业进入分水岭,可持续商业模型成为关键 [33] - 电动车创业难度加大,存活时间成为竞争要素 [34]
大行评级|杰富瑞:下调小米目标价至69.85港元 智能手机需求疲弱或拖累第二季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8-07 12:04
智能手机业务 - 全球智能手机需求疲软 除美国市场出现部分提前需求 [1] - 安卓设备库存高企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和印度 [1] - 小米智能手机收入预测下调约5% 毛利率预测下调0.5%至11.8% [1] - 智能手机长期毛利率预测略微下调至12%以下 [1] 电动车业务 - 电动车交付进展顺利 维持第二季交付量为8.1万辆 [1] - 毛利率因产品组合改善而上升 按季上升至23.9% [1] - SU7 Ultra车型交付占比提升 [1] - 第二座电动车工厂尚未开始商业化生产 但能迅速提升产能 [1] - SU7和YU7车型等待时间依然较长 [1] 行业环境 - 投资者对中国汽车行业情绪变得更为谨慎 [1] - 其他本地品牌新推出的车型需求低于预期 [1]
大行评级丨大和:降小米(1810.HK)目标价至72港元,Q2智能手机出货量及毛利率或低于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8-07 11:41
大和发表报告,预计小米-W(1810.HK)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略低于先前预测,主要受印度市 场同比下降25%的拖累。尽管小米全球市场份额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15%的历史新高,但这以毛利率 下降为代价。该行预测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1126亿元人民币,略低于市场预期;调整后净利润 为102亿元人民币,符合市场预期。同时,该行下调2025年下半年IoT收入预测,以反映国家补贴政策的 调整。 受618购物节强劲表现推动(总商品交易额达3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大和维持小米2025年第二 季度IoT收入预测为36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比增长35%,毛利率为22.5%。然而,受国家补贴政策调 整导致去年高基数影响,该行下调2025年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收入增速预测5个百分点至25%及20%。 智能家电出货量增加亦推高物流成本。互联网服务收入预计维持9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77%。 受益于 SU7 Ultra交付,大和预计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电动车交付量达8.2万台,平均售价升至24.2万元人民 币,毛利率改善至25%,电动车业务亏损进一步收窄。YU7已于7月启动交付,二期工厂预计于9月 ...
大行评级|花旗:维持小米“买入”评级 相信第二季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格隆汇· 2025-08-07 10:39
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总收入及物联网与电动车业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但受第一季高基数影响呈现季节性回落 [1] - 第二季调整后净利润达104亿元 按年增长68% 按季下降3% [1] - 净利润按季下滑主要由于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和毛利率下降 以及营运开支增加 [1] 业务预测调整 - 花旗下调公司2025至202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200万部 [1] - 同步下调智能手机毛利率预测0.5个百分点 [1] - 对电动车业务维持原有预测不变 预期平均售价与毛利率的上升趋势将持续 [1] 业务基本面 - 尽管市场担忧价格竞争及补贴效应减弱 公司IoT业务基本面保持稳健 [1] - 电动车业务存在第二阶段产能爬坡的疑虑 [1] 投资评级与催化剂 - 花旗将目标价微调至69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 短期催化剂包括第三季业绩指引 电动车二期产能扩张 小米16系列发布及新款电动车上市 [1] - 公司长期增长逻辑未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