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搜索文档
「邪修」暑期档,没人买单了
36氪· 2025-08-28 08:09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07亿元 观影人次2.67亿 被称"口碑10年最佳"但票房乏力[5][13][36] - 尚无30亿元以上爆款电影 最高票房《南京照相馆》26.77亿元 《浪浪山小妖怪》11.37亿元[14] - 对比2023年暑期档票房超200亿元 2024年票房仅为去年一半[14][39] 影片质量与评分 - 5部国产电影豆瓣评分超8分 包括《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戏台》《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13] - 豆瓣评分影响力增强 平台对异常评分筛查更严格 部分影片开分时间延迟[42][44] - 对比2023年暑期档冠亚军《孤注一掷》6.8分和《消失的她》6.1分 今年影片评分显著提升但票房不匹配[14] 营销策略变化 - 片方采用"邪修"式营销 包括出尔反尔式定档 提前点映 密集路演等[5][20][26] - 大鹏为《年会不能停》路演超50场 《酱园弄·悬案》投入全明星阵容和女性议题营销但仅获3.75亿元票房[23][26] - 行业意识到靠营销卖烂片时代结束 内容过硬成为根本[36] 观众行为变化 - 观众更理性 追爆款趋势明显 可看可不看电影选择等待口碑[36][42] - 中年观众占比提升 《戏台》53.3%观众超40岁 《捕风追影》35岁以上观众超三成[33] - 电影不再是娱乐消费首选 观众考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44] 行业结构变化 - 营销预算向转化效果倾斜 网络电影市场萎缩导致从业者转向短剧赛道[38] - 存活营销公司需绑定头部资源或建立细分领域优势[38] - 行业从"百花齐放"走向"二八分化" 营销公司细分程度加深[38] 影片具体案例 - 《捕风追影》凭借"动作爽感"实现工作日逆袭 上映第3日以4000万元单日票房登顶[30] - 《浪浪山小妖怪》因营销争议导致退票潮 但预测票房从10亿元升至16亿元[28] - 《东极岛》以33.9%排片率开局 但最终进入4亿元票房保卫战[27]
中国电影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154.35%,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8 07:10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7.17亿元,同比下降19.13%,主要因进口影片票房低于上年同期及主投主控影片票房不及预期导致创作、发行业务收入下降 [1][7] - 归母净利润亏损1.1亿元,同比下降154.35%,单季度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038.66万元,同比下降71.38% [1] - 毛利率大幅下滑至5.44%,同比下降79.02%,净利率为-5.98%,同比下降166.65% [1][7]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达1.98亿元,占营收比11.55%,同比增11.25%,其中销售费用因业务宣传支出增加同比增17.52% [1][7] - 研发费用同比增37.22%,因加大电影相关技术研发投入 [7] - 营业成本同比增3.24%,主因主投主控影片成本增加 [7]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29元,同比骤降6538.61%,受影片票房结算周期影响导致本期结出片款高于上年同期 [1][7] - 货币资金63.43亿元,同比下降7.80%,应收账款9.17亿元,同比下降42.45%,但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高达653.13% [1][9] - 有息负债11.04亿元,同比激增104.86%,主因短期信用借款增加 [1][7] 投资收益与政府补助 - 投资收益同比增89.68%,因理财收益增加 [7] - 其他收益同比增115.67%,因收到政府补助增加 [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47.99%,因现金管理投入增加 [3] 业务模式与战略定位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营销驱动,需关注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9] - 更名为"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强化全产业链属性认知,聚焦电影主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10] - 历史ROIC中位数为10.71%,但去年ROIC仅1%,净利率3.72%,显示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不高 [8]
「长镜头」暑期档收官在即 单片票房“天花板”降至30亿元 高分电影频现含金量攀升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暑期档票房表现 - 截至8月27日18时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13.03亿元 与2024年暑期档116.43亿元仅差3.4亿元 [1] - 档期连续39天单日大盘破亿元 其中5个非工作日单日票房突破3亿元 [2] - 预计在七夕档加持下 本周六或更早可超过去年同期成绩 [2] 头部影片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以27.96亿元居票房榜首 预测总票房回调至30.06亿元 [5] -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3.22亿元 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冠军 且为首部破10亿元二维动画 [5] - 《长安的荔枝》票房6.77亿元 未达预期15-20亿元水平 但通过联名合作实现盈利 [5] - 《捕风追影》上映11天票房破6亿元 次周末出现逆跌现象 [3] 档期特征变化 - 档期呈现"低开高走"态势 前半程进口片占优 后半程国产片发力带动热度 [2] - 缺乏30亿元级现象级作品 几亿元量级影片即可跻身档期前列 [1][6] - 青年观众群体占比突出 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3] 影片质量与口碑 - 多部影片获豆瓣高评分 《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均达8.7分 《浪浪山小妖怪》8.5分 《捕风追影》8.2分 [6] - 引进片《新·驯龙高手》评分8.3分 《F1:狂飙飞车》评分8.7分 [6] - 高评分与真实票房表现存在差异 点映评分可能存在营销操作 [7] 行业趋势观察 - 春节档仍保持最高票房含金量 暑期档对片方吸引力可能下降 [6] - 动作犯罪类型片丰富市场供给 但警匪题材存在内容同质化问题 [3] - 影片通过联名合作和网络版权等多元化方式实现盈利 [5]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 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行业趋势 - "票根经济"成为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通过一张门票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支撑"票根经济"爆发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 [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体育赛事经济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2] - 第九轮苏超现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 31-45岁群体占比51.5% [3] - 苏超外地观众留宿率超50%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24小时以上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 [3] - 91.8%观众知晓景点免费和消费折扣优惠 95.9%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花费普遍1000-2000元 [4]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存在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 [4] - 湖南村BA8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 [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在线观看2735万人次 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4] 演艺经济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8]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 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营收环比增75% [8] - 飞猪报告显示暑期"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趋势强劲 热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8]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 [9] 影视文旅联动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 [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暑假期间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43% 旅游订单同比增超40% [9]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天 西安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 [11]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28家文旅企业提供特惠礼包 [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内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增长近16% [10]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 [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6]
已超去年同期水平 2025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113.45亿
央视新闻· 2025-08-28 01:17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13.45亿 超2024年同期水平 [1] - 观影人次破3亿 超2024年暑期档成绩 [3] 头部影片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票房破28亿 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6] -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突破13亿 位列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第八名 刷新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6] 影片类型分布 - 暑期档影片涵盖历史、动画、喜剧、悬疑等多元类型 [6] - 历史题材影片《731》《生还》《营救飞虎》将于9月陆续上映 [8] 重点影片详情 - 《731》9月18日上映 以抗日战争时期哈尔滨细菌战研究为背景 [10] - 《生还》展现1938-1945年东北抗联战斗历程 采用东三省全域实景拍摄 [10] - 中国首部8K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9月5日上映 预售于8月26日开启 [11] 特殊档期影片 - 七夕档期(8月29日)将上映爱情片《7天》《有朵云像你》 [14]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34
票根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以门票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2] - 交通便捷性与互联网普及提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2] -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门票成为开启独特体验的钥匙[2]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表现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3]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4] -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65.9%表示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5] - 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5] - 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5]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6] 演艺经济乘数效应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9]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9]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总营收环比增长75%[9]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9]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10] - 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使大同成为暑期增速TOP3城市[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多地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门票可作旅游一卡通和优惠金钥匙[8] - 株洲案例显示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8] - 飞猪报告显示热门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8]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专属优惠 涉及28家文旅企业特惠礼包[10]
「长镜头」上半年净利增长371.55%,光线传媒告别“单片赌注”,《哪吒2》之后做起长线生意
华夏时报· 2025-08-27 16:50
核心观点 - 光线传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71.55%至22.29亿元,主要受益于《哪吒2》等高票房影片贡献,但电影行业存在票房热度与实际收益的显著差距 [2][3] - 公司正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通过衍生品业务和游戏布局平滑业绩波动,但转型成效仍需时间验证 [5][7] - 电影产业链收益分配模式导致出品方分得不足票房50%,爆款电影需分摊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多出品方投资模式进一步稀释单家收益 [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 [2][3] - 报告期内影片总票房约154.63亿元,其中《哪吒2》票房154.46亿元 [3] 电影业务动态 - 已上映影片包括《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 [3] - 定档影片《三国的星空》将于10月1日上映 [3] - 储备真人电影项目包括《"小"人物》《她的小梨涡》 [3] - 推进中动画项目包括《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 [3] - 动画团队规模超170人,预计明后年扩至300人以上,目标年产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3] IP运营转型 - 内部已组建两个IP运营团队,计划继续扩充团队规模 [5] - 衍生品业务覆盖超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核心围绕"哪吒"IP展开 [5] - 同步推进"大鱼海棠""张缤智和王焕君"等IP运营 [5] - 哪吒IP卡牌持续推新,二手市场出现按斤售卖现象(单价低至6.6元/斤),反映市场热度与过剩现状 [6] 游戏业务布局 - 与合作方共同组建游戏公司,团队规模超50人 [7] - 首款3A游戏已在制作中,公司具备视觉特效优势但缺乏玩家心理把握经验 [8] 行业特性分析 - 出品方与制片方分得票房收益不足总票房50% [4] - 多出品方投资模式成为行业趋势,虽分散风险但稀释单家收益 [4] - 爆款电影需承担高额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内容研发投入与产出存在时间差 [4] - IP衍生品业务需依赖持续爆款内容维持热度,否则面临影响力衰减风险 [7]
暑期档票房破百亿!无锡跻身全国20强
新华日报· 2025-08-27 14:53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电影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10亿元 [1] - 江苏省贡献超11亿元票房 [1] - 现象级电影《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超27亿元领跑暑期档 [1] 城市票房排名 - 无锡位列全国城市票房榜第18名 [1] - 无锡进入全国城市票房榜前20名与本地电影产业政策及市场联动密切相关 [2] 无锡地区热门影片数据 - 最受欢迎三部电影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 [1] - 场均上座率达60%-70% [1] - 《南京照相馆》在无锡地区票房超3100万元 [1] - 《东极岛》上映次日全国票房破亿元 [1] 影片成功因素分析 - 《南京照相馆》题材契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背景 [1] - 文艺表达方式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1] - 主创团队8月初在无锡路演拉动人气 [1] - 《浪浪山小妖怪》通过二维手绘制作和社会议题捕捉形成口碑传播 [1] - 《东极岛》路演产生良好虹吸效应 [1] 本地产业支持 - 《南京照相馆》由无锡立项出品 [2] - 《东极岛》在无锡开机并完成大量拍摄工作 [2] - 影院针对学生和"苏超"球迷推出促消费惠民活动 [2]
电影票房破 10亿元人民币,IP授权“火出圈”--“浪浪山小妖怪”何以“取真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14:22
核心观点 - 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突破10亿元人民币 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并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1] - 电影通过IP开发与超30家知名品牌合作 推出800多款授权衍生品及自研文创产品 拓展电影触达范围并激发多行业创新能力和消费动能 [1][4][6] 票房表现 - 截至8月18日累计票房破10亿元人民币 [1] - 上映首日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周边衍生品销售金额超700万元人民币 美罗城动漫主题影院单店文创周边销售金额达周末同期4倍 [5] 内容创作 - 电影为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 由上影集团旗下上美影和上影元等出品 [1] - 采用"去主角化"叙事方式 通过现代语境激活经典《西游记》题材 聚焦四个"无名小妖"的故事引发观众共鸣 [2] - 视觉呈现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光影空间感 形成"笔墨意镜"风格 [3] IP开发与商业化 - 与阿维塔 伊利 瑞幸等30多家知名品牌达成合作 产品覆盖汽车出行 餐饮茶饮 图书出版 卡牌潮玩等细分领域 [4] - 衍生品包括毛绒玩具 潮玩 文创等800多款 其中毛绒类产品最受欢迎 生活用品类如双面情绪抱枕和披风毯也受青睐 [4] - 推出《浪浪山小妖怪:妖你同行XR》游戏 剧情设定在电影高潮之后 拓展IP商业开发想象空间 [7] - 在影城推出"嘻游日"主题活动 打造沉浸体验式"浪浪山小宇宙" 探索IP撬动线下经济新模式 [6] 版权运营策略 - 挖掘电影与观众情感共鸣内容 如葫芦水壶 工牌卡套 双面情绪挂偶等产品 [7] - 尊重原创内容表达 从电影场景 角色性格 经典台词中寻找创意灵感 确保衍生品为故事有机延伸 [7] - 注重差异化与优势互补 在材质 功能 价格区间 目标人群上区分 实现产品形态和受众覆盖互补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IP商业化使电影影响力超越传统影迷圈层 触达更广泛消费群体 [6] - 参考迪士尼2024年品牌授权产品全球销售额达620亿美元案例 显示IP授权市场潜力 [8] - 上影集团未来将以全产业链优势通过"电影+"开拓更多"非票"收入比例 让IP价值在文旅 餐饮 零售等领域持续释放 [8]
电影宣发,为什么越来越抽象?
36氪· 2025-08-27 12:20
电影市场表现 - 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10天票房达6.6亿元 截至8月18日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 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1] - 影片凭借水墨画风和情感表达成为暑期档黑马 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并列国产动画力作 [1] 宣发事件影响 - 8月10日小红书"薯你最懂浪浪山"活动邀请傅首尔和苏敏作为嘉宾 其发言将电影温情主题强行关联女性议题引发争议 [2][4] - 傅首尔在映后分享中谈论离婚带娃经验 将"家庭温情"解读为"个体觉醒" 苏敏将"猪妈妈"形象与自己"逃离家庭"经历类比 [4] - 事件导致官微涌现"退票"评论 豆瓣评分从8.6分暴跌至7.8分(后回升至8.5分) 猫眼数据显示8月10日后票房增势明显趋缓 [7] 行业营销现象 - 电影宣发普遍存在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脱节现象 包括设置偏离主题的互动话题、加入网络热梗与主创尬舞等 [9] - 《茶啊二中》因"打工人边工作边看电影"短视频被质疑摆拍 《忠犬帕尔马》安排宠物狗观影制造"狗都看哭了"场面 [9] - 片方付费邀请群演在特定时段呈现飙泪等反应 费用为200-1000元/人 经剪辑加工后制成具有情绪冲击力的宣发物料 [13][14] 营销模式演变 - 2011年《失恋33天》以890万元投资获3.5亿元票房 通过微博制造话题开启互联网宣发热潮 [11] - 2017年《前任3》以5000万元宣发成本获19.42亿元票房 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情绪炸弹"引发二创热潮 [11] - 2015年票房过亿的75部电影中63部与微博合作 合作影片票房占全年总票房82% [19]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425.02亿元 较2023年下滑23% 低于10年前水平 国产影片425部 进口影片76部 [17] - 资本倾向"流量优先"策略 2014年起流量明星大规模进军影视行业 形成"大IP+流量明星=10亿票房"模式 [19] - 《上海堡垒》投资3.6亿元但豆瓣评分仅2.9分 票房1.2亿元 因经费过度倾向流量明星和宣传导致内容漏洞百出 [20] - 《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票房成功影片被批评"情绪大于故事" 过度依赖社会情绪营销 [20] 核心矛盾与趋势 - 电影路演核心价值在于真实记录观众反应 但名不副实的宣传易误导预期 如《一闪一闪亮星星》电影退票率达18.1% [16] - 行业存在"重营销、轻内容"痼疾 制作方压缩剧本开发等核心环节成本 导致内容空洞、表演苍白、叙事粗糙 [19][20] - 社交媒体使用户习惯不加判断接受信息 大多数观众难以识别摆拍物料 部分影片甚至依靠"黑红也是红"逻辑获取流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