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江苏耐福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5 07:11
公司成立信息 - 江苏耐福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南文光,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增材制造、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新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域 [1] 业务范围 - 增材制造相关业务包括增材制造装备制造、3D打印服务、增材制造装备销售 [1] - 金属加工业务包括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金属切削机床制造、金属切削加工服务 [1] - 汽车相关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 [1] - 新材料业务包括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 [1] - 技术服务业务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科技中介服务 [1] - 销售业务涵盖机械零件、工业机器人、金属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等 [1] - 其他业务包括机械设备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销售代理等 [1]
锦富技术股价下跌4.12% 新设智能制造公司布局机器人业务
金融界· 2025-08-15 01:1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4日收盘 锦富技术股价报5 3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4 12% 成交额3 43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光电显示薄膜器件 智能检测装备及智能制造等领域 [1] - 近年来逐步向高毛利制造业务转型 并积极布局机器人相关产业 [1] 业务拓展 - 全资设立苏州锦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研发 工业机器人制造等 [1] - 新设子公司旨在整合智能制造平台 延伸机器人业务 并推动车载车身零配件智能制造 [1] - 控股子公司迈致科技正与国内外机器人厂商合作开发检测方案 并推进警用机器人二次开发项目 [1] 资金流向 - 8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637 81万元 [2]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2016 67万元 [2]
突如袭来!深圳,这18个人正在影响中国商界!
搜狐财经· 2025-08-15 00:28
榜单概况 - 《财富》(中文版)发布"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其中10位来自深圳最具影响力商界精英,8位来自最具潜力商界精英 [1][5] - 上榜企业集中在科技创新行业,包括人工智能、大健康、绿色科技、新消费、智能制造等领域 [5] - 榜单分为两部分: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最具影响力年轻领导者)和中国40岁以下最具潜力商界精英榜(最具潜力创新者) [5] 深圳上榜企业及行业分布 最具影响力商界精英 - **影像科技**:影石创新(刘靖康,33岁),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76%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6][8] - **智能制造**:富士康科技集团(史喆,35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提升制造效率 [6][10] - **机器人**:越疆科技(刘培超,39岁),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协作机器人公司,覆盖15个行业200多个场景 [6][12] - **医疗科技**:英美达(白晓淞,38岁),国内首家成功研发超声小探头企业,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6][15] - **智能驾驶**:佑驾创新(刘国清,38岁),全栈自研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4年登陆港交所 [6][17] - **AI应用**:像素绽放(赵充,39岁),推出AiPPT.com,20个月获2000万全球用户 [6][19] - **农业科技**:前海粤十(陈彬彬,38岁),冷链数字化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24年交易额超350亿元 [6][21] - **工业软件**:中科时代(马君,38岁),国内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赛道占有率第一 [6][23] - **工业自动化**:不停科技(陈锐,34岁),数字厨房整体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 [6][26] - **投资**:三塔资本(何元翔,39岁),聚焦大中华区TMT及消费行业投资 [6][29] 最具潜力商界精英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自变量机器人(王潜,36岁),聚焦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 [29][30]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汉阳科技(黄阳,36岁),全球消费类机器人众筹金额最高公司 [29][32][33] - **智能制造**:思谋科技(刘枢,32岁),工业智能体全球领军企业,服务全球300家头部企业 [29][34] - **智能制造**:安思疆(李安,34岁),高性能3D及AI视觉感知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 [29][36] - **智能制造**:帝尔博格(张本,39岁),重型工业智能制造领域,聚焦智能化机器人 [29][37] - **绿色科技**:欣界能源(陈霖,36岁),锂金属固态电池研发与生产,2024年实现全球首次全场景飞行验证 [29][38] - **投资领域**:倚锋资本(朱湃,33岁),专注于全球生物医药VC/PE投资 [29][40] - **新消费与综合**:优优互联(熊丽平,37岁),新消费领域创新企业 [29][41] 行业趋势与技术创新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包括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实验效率提升数百倍、柔性生产实现等 [1][4] - 数字原生与智能原生夹层时代的创新者,连接不同文化、行业、价值观 [2] - 创新发生在边界地带,年轻创新者善于在不确定中寻找机会 [3] - 榜单企业代表中国商业变化,正在影响世界 [5]
华工科技(000988.SZ):上半年净利润9.11亿元 同比增长45%
格隆汇APP· 2025-08-14 20:51
公司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 29亿元 同比增长45%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 11亿元 同比增长45% [1] 业务战略 - 公司聚焦"感知 联接 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 [1] - 面向国内 国际两大市场布局 [1] -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数字赋能两大赛道 [1] 发展举措 - 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1] - 打造专精特新产品 [1] -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1]
强瑞技术(301128.SZ):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合伙企业
格隆汇APP· 2025-08-14 19:35
投资合作 - 公司于2025年8月14日签署《深圳卓源达瑞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之合伙协议》,参与投资该合伙企业基金份额 [1] - 合伙企业预计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8,701万元,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预计认缴出资800万元入伙,占合伙企业认缴出资总额的9.19435% [1] 投资方向 - 合伙企业专注于早中期投资,重点投资于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及先进制造领域 [1] - 优先支持智能制造技术协同的硬科技项目 [1]
兰剑智能:蒋霞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7:37
公司人事变动 - 兰剑智能副总经理蒋霞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2] - 因蒋霞离任 公司不再认定其为核心技术人员 [2]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智能制造占比92.93% 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服务占比6.95% 其他业务占比0.12% [2]
锦富技术新设立智能制造公司 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研发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4 14:11
公司动态 - 锦富技术全资设立苏州锦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 工业机器人制造 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 [1] - 设立新公司旨在整合智能制造平台 延伸机器人板块业务 同时发展传统检测业务和装备业务 以匹配车载车身零配件智能制造需求 [1] - 公司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并逐步从传统光电显示领域向高毛利制造业务转型 [1] 业务进展 - 锦富技术近期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 已实现机器人订单交付 包括来自美国波士顿某教育机器人公司的整线代工订单 产品正陆续交付 [1] - 控股子公司迈致科技深度参与该美国教育机器人公司产品的开发设计 依托光学视觉检测 智能测试等技术积累拓展机器人业务 [1] - 迈致科技业务布局涵盖核心部件检测 机器人二次开发 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组件柔性产线开发等领域 [1]
锦富技术全资设立智能制造公司 延伸机器人相关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10:05
公司战略布局 - 锦富技术全资设立子公司苏州锦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智能制造相关业务,包括车载车身零配件制造、机器人整线制造及检测装备制造 [1] - 设立智能制造公司旨在整合成智能制造平台,延伸机器人板块业务,同时发展传统检测业务和装备业务,更好匹配车载车身零配件智能制造 [1] - 公司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1] 机器人领域布局 - 控股子公司迈致科技曾为康宁、亚马逊等厂商定制自动化产线,具备工业产品加工经验 [2] - 迈致科技与上海某高校在工业自动化、多足机器人领域合作研发,积累丰富经验 [2] - 公司与头部机器人公司在工业化设计、批量生产、多场景二次开发、多模块检测等领域密切合作 [2] 机器人检测业务 - 机器人行业目前无标准检测流程,公司正与国内外头部机器人公司探讨检测标准 [2] - 迈致科技有博士团队在美国长期专注于检测业务开发,可定制完整机器人测试方案 [2] - 公司与国内外多家机器人厂商合作开发检测项目,预计2025年内将有订单落地 [2] 应用场景开发 - 公司与上海大学联合研发,针对机器狗进行二次开发,拟为上海特警大队开发防爆狗和警用巡逻狗 [2] - 防爆装置优化和升级工作有序开展 [2]
打造中德人才技术双向流动新通道 加速产业协同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2:58
核心观点 - 中德双方通过企业对接交流会建立合作平台 聚焦金融科技 网络安全 智能制造 绿色能源等战略性产业 探索创新要素融合与价值共创路径 [1][2] - 德方计划在中国设立分支平台 打造人才技术双向流动通道 中方提出共建交流平台 双向赋能企业海外发展 联合培育示范项目三项倡议 [1][2] 合作框架与机制 - 活动由德国中德共创中心与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率团参加 中方企业包括飞渡科技 凤凰卫视 微展世 德力光谱新能源等 [1] - 中德共创中心采用"教育+产业+投资"三位一体模式 形成从院校联合办学到企业联合培训再到产业共同孵化的闭环合作机制 [2] - 出海基地将深化平台服务功能 畅通官方合作渠道 护航两国企业实现技术共研 市场共拓 生态共建 [2] 产业聚焦领域 - 双方聚焦金融科技 网络安全 智能制造 绿色能源等战略性产业 [1] - 德国作为欧洲工业4.0引领者 其技术生态与市场价值是中国企业全球化重要支点 [1] - 北京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高地 在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德国数字化升级需求形成深度互补 [1] 具体合作举措 - 共建常态化专业化双向合作通道 定期开展供需对接 主题沙龙 项目路演等活动 [2] - 整合欧洲服务资源网络 为中国企业出海和外企来华投资提供一站式本地化服务 [2] - 探索在德国设立海外服务站 打造重点产业领域合作标杆案例并向欧洲更多国家推广复制 [2]
打造中德人才技术双向流动新通道,加速产业协同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0:22
针对中德未来合作,王艳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共建中德企业交流平台。出海基地携手中德共创中心打造 常态化、专业化双向合作通道,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定期开展供需对接、主题沙龙、 项目路演等活动,增进中德企业友好互信,加速双方产业协同合作。二是双向赋能企业海外发展。整合 出海基地与中德共创中心欧洲服务资源网络,为中国企业出海、外企来华投资提供一站式、本地化服 务,推动双方企业互进共赢。三是联合培育示范标杆项目。依托中德共创中心探索在德国设立海外服务 站,共同打造中德重点产业领域合作标杆案例,并面向欧洲更多国家进行推广复制。 胡允庆作为代表团团长对倡议深表认同,并表示,中心作为中德双向对接的实体平台,专注于"教育 +产业+投资"三位一体模式下的深度合作,已形成从"院校联合办学"到"企业联合培训",再到"产业共同 孵化"的闭环合作机制。未来计划在中国设立分支平台,打造中德人才技术双向流动的新通道。 德方企业代表在分享环节依次介绍了核心业务与对华合作愿景。中方企业代表同样展现出强劲合作意 愿。据了解,未来,出海基地也将深化平台服务功能,畅通官方合作渠道,护航两国企业实现技术共 研、市场共拓、生态共建。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