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7:13
政策动态 - 四川省9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旨在构建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1] - 四川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规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建设回收利用区域中心 [1]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强调提升回收利用能力的重要性 [1] 市场现状 - 2024年底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02万辆,预计未来2-3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 [1]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领先 [1] -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部分流向无资质小作坊 [2] - 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2] 资源价值 - 退役电池回收可满足每年24%的锂、312%的钴、168%的镍需求 [2] - 回收利用对保障资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具价值的部分,被称为"心脏" [1] 监管措施 - 工信部召开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会议,强调全链条监督管理 [2] - 四川省工作方案旨在解决退役电池流入小作坊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2] - 将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打击非法拆解行为 [2] 产业发展 - 四川是全国锂矿储量最丰富的省份,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3] - 四川正在构建从锂矿开发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 [3] -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促进技术研发转化,建立良性循环产业生态 [3]
供需错配,行业寒冬延续!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困局待解
证券时报· 2025-05-28 08:0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尚未到来,但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已挤满大量提前布局的企业,行业面临退役量预判与实际需求偏差以及非正规回收渠道冲击的双重压力 [1] - 市场呈现典型的卖方特征和价格倒挂现象,整体盈利能力承压 [1] - 预期在4—5年后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有助于缓解供需错配压力,但行业发展仍需加强引导 [1] 供需错配问题 - 我国现存17.2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中,超六成企业于3年内成立,2025年新注册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15202家 [3]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白名单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为423.3万吨/年,但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只有65.4万吨,全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仅为15.5% [3] - 大部分消费者对电池续航衰减的容忍度较高,即使续航里程下降至80%甚至60%以下仍会继续使用,导致行业早期乐观预测的动力电池"退役潮"或延迟4—5年才会到来 [4] 企业经营困境 - 2025年上半年行业状况仍未有明显改善,多数企业依靠2022年的盈利维持基本运转,已几乎将此前的盈利消耗殆尽,部分企业亏损甚至过亿元 [4] - 退役电池收购价格居高不下,综合利用后的产品售价难以覆盖原材料成本,形成"面粉比面包贵"的价格倒挂现象 [6] - 无环评许可和安全生产资质的"小作坊"以更高回收报价"截胡"退役动力电池,迫使正规企业提高收购价格,进一步加剧成本倒挂 [7] 未来发展趋势 - 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突破400万吨,但考虑到产能扩张的影响,若未来行业发展仍无相应引导,行业供需失衡或将延续 [4] - 当碳酸锂价格跌破5万元/吨关口时,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发展逻辑将发生显著改变,企业将无法通过出售产品赚取差价,向主机厂、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收取综合利用服务费将成为主要盈利点 [7] - 国家正在加紧修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并将其升格为部门规章,预计相关文件或于年内推出 [9] 政策与规范 - 《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规范"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9] - 政策创新提出建设多个区域中心,有助于通过源头管控确保"退役"电池进入正规途径,并明确各行政单位、执法机构在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中的分工 [9] - 企业需要强化渠道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大浪淘沙中活下来,进而推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10]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困局待解 期待政策破冰
证券时报· 2025-05-28 01:5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预计延迟4-5年到来,导致行业供需错配加剧 [1][2][3]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仅65.4万吨,全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低至15.5% [2] - 现存17.2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中超六成成立于近3年,2025年新注册企业达15202家 [2] - 非正规回收渠道以高价"截胡"退役电池,迫使正规企业提高收购价,形成价格倒挂 [1][4] 企业经营压力 - 多数企业依赖2022年盈利维持运转,部分企业亏损超亿元 [3] - 退役电池收购价居高不下,综合利用产品售价难以覆盖成本,盈利困难 [4] - 碳酸锂价格若跌破5万元/吨关口,行业盈利模式或转向收取服务费 [5] 政策与行业规范 - 国家正修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拟升格为部门规章 [1][6] - 四川省率先出台省级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要求退役电池交售正规渠道 [6] - 政策将明确行政部门分工,破解"九龙治水"难题,推动良币驱逐劣币 [1][6] 未来发展趋势 - 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预计突破400万吨,但需警惕持续供需失衡 [3] - 行业或转向生产责任延伸制度,主机厂可能承担报废电池处理费用 [5] - 企业需强化渠道建设和技术创新以塑造核心竞争力 [6]
打通堵点卡点,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选股宝· 2025-05-27 23:16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强调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 [1] - 会议提出要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 紧盯电池生产 车辆报废 拆解利用等环节 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 [1] - 要加强行业能力建设 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 市场规模 - 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 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2] - 退役电池量以4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攀升 2025年退役电池规模将达173GWh [2][3] - 增长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与动力电池寿命周期性更替 2018年后首批动力电池已步入5-8年使用寿命临界点 [2] 企业布局 - 川能动力投建西南锂电池循环回收基地 覆盖拆解到资源回收全流程 [4] - 雄韬股份投资10亿元建设赤壁电池回收项目 覆盖铅酸与锂电池 [5]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异动拉升 福龙马午后涨停
快讯· 2025-05-27 13:09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召开第一次会议,部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会议 [1] 相关公司股价表现 - 福龙马午后涨停 [1] - 粤宏远A、德众汽车涨超5% [1] - 南都电源、北巴传媒、圣阳股份、启迪环境、国轩高科等跟涨 [1]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
快讯· 2025-05-26 21:33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 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召开第一次会议,部署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1] - 专班将按照《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要求推进工作 [1] - 会议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工作协同,确保任务落实落细 [1] 法规标准体系完善 - 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法规规章 [1] - 制修订锂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强制性标准 [1] - 通过法治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以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1] 全链条监督管理强化 - 重点监管电池生产、车辆报废、拆解利用等环节 [1] - 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 [1] - 依法查处非法拆解污染环境、无照经营等行为 [1] 行业能力建设 - 加大关键技术、工艺及装备的协同攻关和推广应用 [1] -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规范条件企业动态管理机制 [1] - 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
拆解千亿动力电池回收江湖|独家
24潮· 2025-05-22 06:46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70.34% [1] - 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41.83%较2019年120万辆增长837.50% [1] - 2019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约50亿元2024年将超过480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3] 政策驱动与技术标准 - 工信部修订《规范条件》将冶炼过程锂回收率由85%提高至90%新增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等技术指标 [1] - 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相关要求明确梯次利用电池不得用于电动自行车 [2] - 国务院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强调规模化退役阶段回收能力建设 [2] 行业规模预测 - 2024年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20.2GWh同比增长48.53%2025年回收市场规模可能达55.6GWh [6] - CABRCA预测2030年退役电池达148.7GWh中商产业研究院乐观预测380.3GWh [6] - 格林美预测2030年进入爆发性报废阶段2040年后循环回收将成为锂镍钴主流供应渠道 [6] 回收价值与方式 - 2030年可回收镍钴金属达当年使用量35%以上锂金属25%以上动力电池回收价值超千亿 [7] - 磷酸铁锂电池适合梯次利用(循环寿命3500次以上)三元电池因含镍钴锂更适合资源回收 [7][8] - 2040年可回收镍钴金属达55%以上锂金属45%以上2050年分别提升至70%和60% [7] 产业链竞争格局 - 2022年工信部认定回收服务网点14967个2021年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同比激增300%至2.74万家 [10] - 2023年企业注册量达4.62万家创历史新高但2024年减少6000家至4.02万家显示行业加速出清 [10][12] - 宁德时代具备27万吨年处理能力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3.8%邦普循环24年回收12.87万吨 [15] 领先企业动态 - 格林美2024年回收动力电池3.59万吨(4.31GWh)同比增长31%锂回收率超95%镍钴超99% [16] - 格林美规划2030年回收规模50万吨以上销售额100亿元以上其他金属回收1000万吨/年 [16] - 2024年成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标志国家队入场 [17]
碳路中国丨动力电池“退役潮”来袭,山西如何抢占千亿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05:06
动力电池退役潮与回收产业 - 中国首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正式到来 根据工信部规定 乘用车生产企业需为"三电"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2016年销售车辆将在2024年底迎来退役高峰 [1] - 动力电池退役催生千亿级新赛道 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达82万吨 2028年起将超400万吨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值预计超2800亿元 [4][6] - 中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17.2万家 近10年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山西等地区加速布局退役电池处理产业链 [2] 山西市场布局与案例 - 太原市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出租车纯电动化城市 2024年首批8000块出租车动力电池退役 迪诺思获得1.6亿元回收订单 [3] - 迪诺思选择吕梁建厂 看中当地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空白及优良营商环境 目标打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2] - 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 通过回收退役电池实现绿色转型 将发展新能源与资源再造相结合 [3] 回收技术路径与挑战 - 梯次利用是核心环节 容量衰减至80%以下的电池经测试分容后可应用于低速三轮车、农业机械、路灯等场景 [5][6] - 再生回收处理容量低于40%的电池 通过粉碎、分选提取正负极材料及铜铝等金属 采用湿法回收技术实现资源化 [6] - 行业面临碳酸锂再生料成本倒挂问题 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下游厂商倾向使用新料 挤压回收环节利润空间 [6] 政策与行业规范 - 工信部2018-2024年发布5批共156家"白名单"企业 推动合规回收企业发展 [6] - 中国出台《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建立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体系 [7] -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对碳排放、再生材料等提出严格要求 山西等地推出配套政策强化全过程监管 [7] 产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 未来几年将取决于产业链协同、标准完善和技术突破 [8] - 构建可循环、可持续、可盈利的闭环体系成为新能源行业关键课题 [8]
动力电池回收开启新纪元:“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共同打造循环经济“新范式”
智通财经网· 2025-05-13 14:28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战略布局 - 中国资环集团通过央地协同与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覆盖废钢、电子产品、废旧电池、有色金属、塑料等全领域的资源循环生态系统 [1] - 旗下中资环国际与晋景新能、邦普循环签署谅解备忘录,在锂电池领域搭建"资源+技术+渠道"完整生态闭环的战略性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 [1] - 此次合作成为循环经济领域"国家队"整合行业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新范式" [1] 中资环国际的战略定位 - 中资环国际是中国资环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业务支点,重点整合国内外再生资源供应链构建"再生战略物资资源池" [2] - 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衔接国际绿色标准,推动动力电池回收、生物基材料等核心技术的跨境研发与产业化落地 [2] - 需联合头部技术企业和领先渠道服务商破解行业分散、效率低等痛点问题 [2] 晋景新能的战略价值 - 晋景新能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是香港乃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链关键项目,设计产能可满足香港2035年电动车电池处理需求 [3] - 该设施预计2025年底试运营、2026年正式投产,将成为香港向"国际绿色科技枢纽"转型的标杆案例 [3] - 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超过70个服务网点及本地业务,是新能源企业出海和回收企业组建海外回收渠道的首选服务商 [4] 邦普循环的技术优势 - 作为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是全球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领域技术引领者 [5] - 拥有从电池回收到材料再生的闭环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定向循环DRT技术实现金属回收效率全球领先 [5] 三方合作意义 -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首次实现"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强强联合,形成"资源+技术+渠道"完整闭环生态 [6] - 标志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式迈入体系化、全链条竞争新阶段 [6] - 中国资环集团未来可能将此模式复制到废钢、电子产品、有色金属等其他循环经济领域 [6]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现里程碑式合作,晋景新能携两大巨头构建动力电池回收铁三角
格隆汇APP· 2025-05-09 22:39
战略合作核心 - 晋景新能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旗下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达成三方战略合作,聚焦政策研判、技术协同及海外网点建设[1][2] - 合作标志着中国电池回收产业首次形成"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的三角资源闭环,推动行业从零散竞争转向体系化作战[1][3] - 三方整合"资源协调-技术研发-全球网络"全链条能力,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2][3] 资源与技术协同 - 中资环国际背靠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提供政策解读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能力,强化晋景新能全球合规响应[2] - 邦普循环拥有全球首创"DRT定向循环"技术,正极材料碳减排近50%,其闭环技术体系可提升晋景新能回收效率与处理规模[2][5] - 晋景新能现有逆向供应链业务覆盖28国,合作后其回收网络将作为终端节点,形成"回收-处理-再利用"一体化模式[3][5]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潜力 - 动力电池需求预计以22.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退役电池量突破800GWh,回收市场空间显著[3] - 欧盟《新电池法》与中国新回收政策要求提高回收率,邦普循环的369项行业标准与4527项专利可快速适应各国合规[4][5] - 晋景新能逆向供应链业务2024年中期营收同比增长1.4倍至1.57亿港元,占比总营收63.4%,合作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改善盈利[5] 资本与产业联动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将强化海外研发与香港研究院协同,吸引全球电池人才,推动技术输出与知识产权合作[5][6] - 晋景新能可借助宁德时代品牌声势与资本关注,通过其海外工厂实现电池回收属地化闭环[6] - 邦普循环示范项目显示每回收10万吨电池减少150万吨原矿开采,环保效益或转化为碳关税豁免与绿色融资优势[5] 竞争壁垒与行业影响 - 合作使晋景新能构建"政策-技术-网络"三维护城河,覆盖28国的服务节点可承接合作伙伴海外产能需求[7] - 公司通过电池材料交易中心掌握定价话语权,率先从规模竞争转向体系化输出阶段[7] - 行业千亿级市场爆发前夜,晋景新能已锚定穿越周期的增长确定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