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清算

搜索文档
「改革创新」王永利:美元稳定币加快发展带来深刻警示
搜狐财经· 2025-06-26 00:42
加密资产与稳定币发展历程 - 比特币首次与法定货币兑换发生在2010年5月22日,兑换比率为1比特币=0.0025美元 [1] - 以太坊区块链2013年推出,改进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为权益证明法,并引入智能合约和ERC20协议标准 [1] - USDT于2015年2月上线,成为首个与美元1:1挂钩的稳定币,运行已超10年 [3] - 2018年USDC推出,旨在解决USDT储备透明度问题 [4] 加密资产与货币属性 - 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因总量锁定且价格波动剧烈,无法满足货币价值尺度要求,本质是新型资产而非货币 [2] - 法币稳定币具有货币属性,类似于金本位制纸币,但与法定货币支付清算体系存在差异 [4] - 稳定币运行完全绕开银行和SWIFT,形成全球化7x24小时支付清算体系 [5] 监管动态与市场影响 - 2025年美国通过《稳定币创新法案》,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生效,推动全球稳定币监管进程 [6] - 监管要求稳定币需足额法币储备、独立托管、禁止信贷投放和利息支付,强化支付功能弱化投资收益 [7] - 截至2025年4月,美元稳定币市值突破2400亿美元,占全球法币稳定币99%以上 [8] - 2024年稳定币结算量达27.6万亿美元,超越Visa和Mastercard规模 [8] 战略竞争与行业趋势 - 美国将加密资产挖矿和交易纳入国家战略,支持美元稳定币以增强国债需求和美元影响力 [9] - 美元稳定币发展催生NFT、RWA等数字资产通证化及DeFi生态扩张 [5] - 香港推动Web3.0和港币稳定币发展,监管法规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1] 技术演进与货币形态 - 货币形态必然向无形化、数字化发展,最终表现为智能账户或钱包 [10] - 数字人民币需突破M0定位,借鉴稳定币技术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以应对美元稳定币竞争 [11] - 中国在数字身份认证领域的突破可为数字货币发展提供差异化优势 [12] 行业参与者与创新 - Tether公司发行USDT,但储备透明度和监管问题长期存在争议 [3][4] - Circle与Coinbase合作推出USDC,强调合规性和透明度 [4] - 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加速布局稳定币领域,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5]
跨境支付通促内地与香港民生经济融合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6-23 01:27
跨境支付通上线核心影响 - 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正式上线,构建覆盖薪酬发放、留学缴费、医疗缴费等高频民生场景的跨境支付网络 [1] - 通过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与香港"转数快"系统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1] - 试点银行宣布免除手续费,降低居民跨境汇款成本 [1] 个人生活便利性提升 - 居民只需输入对方手机号码或银行账号即可完成跨境汇款操作,大幅简化流程 [1] - 支付基础设施直接对接显著缩短到账时间 [1] - 阶段性免费措施培育"跨境支付习惯"和"市场参与生态" [1] 两地经济融合促进 - 企业可通过系统直接跨境发放工资,促进人才交流与就业 [2] - 支持家长跨境缴纳学费和生活费,推动教育交流合作 [2] - 便利患者异地就医缴费,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2] 金融市场发展意义 - 支持人民币和港币跨境汇款,扩大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范围 [3] -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便捷渠道,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3] - 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 未来展望 - 系统将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资金汇聚香港 [3] - 持续完善将促进两地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 [3] - 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1][3]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和人民币国际化系列之三:从稳定币应用场景展望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2 22:11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探索稳定币支付和投资场景发展空间,基于中国大陆对数字人民币和数字资产的探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展望,指出稳定币在支付和投资场景有优势,数字人民币着眼国家战略,国内数字资产前景广阔,结合稳定币等有助于推进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 [4] 稳定币的支付场景 - 稳定币成交超 VISA、万事达,B2B 成支付主流场景,2024 年年成交金额达 15.6 万亿美元,是 VISA 的 119%、万事达的 200%,2025 年 2 月 B2B 支付金额 30 亿美元超 P2P 的 15 亿美元 [4][10] - 超 70%稳定币交易用于加密货币自动化交易,稳定币与比特币成交额相关性明显 [14] - 区块链网络稳定币支付以小额为主,多数低于 1000 美元,美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稳定币流动占比近全球 50% [20] - 稳定币在国际支付和跨境付款有成本和时间双重优势,能为发展中国家或银行服务不普及地区提供金融包容性机会 [23][24] - 多数国家对 Web3 支付要求牌照及反洗钱监管,美欧等发达国家认可并制定细则,以许可证和牌照制度为主流监管模式 [29] 稳定币的投资场景 RWA 的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 - RWA 可追溯到 2017 年,2018 - 2023 年相关项目、平台、金融机构不断探索,美欧也制定了监管框架 [32] - 稳定币是 RWA 成功案例之一,2025 年 6 月 14 日市值达 2380.3 亿美元,剔除稳定币后 RWA 主体资产为私人信贷和美国国债 [33] - RWA 比一般加密资产和传统资产有高流动性、易获信任等优势 [36] - 各国对 RWA 监管政策差异大,未来监管将呈现“严准入、强透明、促创新”特点 [37][38] RWA 的现实应用:债券代币化基金的发展 - RWA 发行涉及链上链下操作,国债代币化可提升流动性、降低成本、增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心 [41][43][44] - 贝莱德代币化基金 BUIDL 是重要案例,自 2024 年 3 月推出后规模持续增长,截至 2025 年 6 月 17 日过去 90 天资金流入超 16 亿美元 [47][48] - 美国国债代币化基金中贝莱德 BUIDL 占主体,美国是发行主体;法国是国债代币化最积极的欧洲国家,截至 2025 年 6 月 16 日基金规模达 2.0 亿美元 [51][53] - 中国香港多次发行代币化绿色债券,金管局推出资助计划,公布 Ensemble 项目介绍代币化资产案例 [53][55][56] 展望未来,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带给中国的机遇 数字资产有望赋能中国实体经济 - 2024 年末马陆葡萄数据资产项目是中国特色 RWA 体制重要尝试,可盘活资源、提升经营效率、促进数字经济增长 [59][60] - 预计到 2030 年 RWA 市场规模达 5 万亿 - 16 万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逐年增长,RWA 探索有望成新增长动力 [64] 数字人民币和稳定币的对比未来发展路线展望 - 数字人民币和稳定币在发行主体、信用背书、发展进度、对金融稳定影响等方面存在不同 [68] - 数字人民币系统架构为“一币、两库、三中心”,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支付优势 [70][71] - 数字人民币支付有小额匿名大额追踪等优势,稳定币有脱离支付额度监管等优势 [74] - 中国数字人民币由央行主导,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海外稳定币由私营机构推动,发展节奏快、应用创新多 [78] 数字资产 + 数字货币有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 - 人民币在双边支付比例超美元,但全球支付比例低,原因包括汇兑监管和计价资产流通阻碍 [80] - 2024 年中国制造业美元计价增加值占全球 31.6%,但人民币支付比例未匹配,大量未上市优质资产价值待发掘 [86][88] - 数字金融可实现投资者“投小投早”,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中国特色数字资产获认可将提升数字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话语权 [89]
网联清算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支付清算体 连接超3000家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
快讯· 2025-06-20 19:51
网联平台发展情况 - 网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支付清算体[1] - 2024年网联平台共处理支付交易超1万亿笔,处理交易金额520万亿元[1] - 2025年除夕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达11万笔/秒,创历史新高[1] 平台运营表现 - 平台系统成功率、资金清算准确率和及时率、核心应用系统可用性连年保持在100%[1]
去年网联清算平台处理支付超万亿笔,金额达520万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6-18 21:29
行业地位与规模 - 网联清算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支付清算体 [1] - 2024年平台处理支付交易超1万亿笔,金额达520万亿元 [1] - 2025年除夕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峰值达11万笔/秒创历史新高 [1] - 系统成功率、资金清算准确率和及时率、核心应用系统可用性连续多年保持100% [1] 技术能力与效率提升 - 全行业联合压测系统成功率从95.27%跃升至99.99%以上 [1] - 商业银行高并发处理能力提升超40% [1] - 全链路平均耗时降低30% [1] - 构建"三地六中心"分布式云计算架构,系统处理能力超30万笔/秒 [3] - 交易平均耗时200毫秒,并打造五层容灾体系 [3] - 建成应用研发运维一体化数字平台保障业务连续性 [3]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平台连接超3000家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 [2] - 2025年1月-5月农村金融机构日均交易量达1.75亿笔,同比增长12.87% [2] - 服务农信用户1.90亿人,同比增长5.06% [2] - 推出"便捷签约""一键清障"等创新产品优化支付体验 [2] - 截至2025年5月国库业务累计交易7751.27万笔,金额达1822.15亿元 [2] 跨境支付与对外开放 - 2019-2025年5月"外包内用""外卡内绑"业务总交易3.79亿笔,金额604.39亿元 [2] - 2025年5月两项业务日均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85倍和1.35倍 [2] - 与万事达卡合资设立万事网联推动支付清算市场多元化 [2] 风险防控能力 - 组建专业反诈队伍、构建行业反诈系统 [1] - 创建风险信息共享机制运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 [1] - 实现风险信息高效共享与精准拦截推动"无感"反诈落地 [1]
网联清算公司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3:41
公司业务规模与能力 - 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支付清算体,2024年共处理支付交易超1万亿笔,交易金额520万亿元 [1] - 2025年除夕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达11万笔/秒创历史新高,系统成功率、资金清算准确率和及时率、核心应用系统可用性连年保持100% [1] - 搭建金融业首个"三地六中心"分布式云计算架构,系统处理能力超过30万笔/秒,交易平均耗时缩短至200毫秒 [3] 行业协同发展 - 会同成员机构提升行业峰值保障能力,2024年以来全行业联合压测系统成功率从95.27%提升至99.99%以上 [2] - 商业银行应对高并发的处理能力提高超过40%,全链路平均耗时降低30% [2] - 已连接超3000家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覆盖各类银行和支付主体 [2] 农村金融服务 - 2025年1-5月平台处理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日均交易量1.75亿笔,同比提升12.87% [2] - 服务农信用户1.90亿人,同比提升5.06% [2] 跨境支付业务 - 2019年以来开展跨境业务,推出"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两大创新产品 [2] - 2019-2025年5月两项业务总交易笔数3.79亿笔,总交易金额604.39亿元 [3] - 2025年5月两项业务日均交易达121.93万笔、1.69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倍和1.35倍 [3]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做好支付清算业务连续性保障的提示
快讯· 2025-06-16 17:17
支付清算业务连续性保障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提示要求各支付服务主体做好业务连续性保障工作 [1] - 重点保障"618"营销活动高峰期间支付业务平稳运行 [1] - 需提前应对汛期、台风等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断网断电、软硬件故障风险 [1] - 支付服务主体需高度重视支付清算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 [1] - 要求全力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工作 [1]
加强风险联防联控 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迎新规
证券日报· 2025-06-12 00:48
行业规范发布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和《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 - 截至6月11日已有超3.5万家收单外包机构完成备案,涉及聚合支付机构超740家 [1] - 两项规范作为《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配套自律规范,进一步明确外包机构备案、信息登记、风险信息共享与黑名单管理等具体内容 [2] 备案规范内容 - 《备案规范》共八章三十四条,包括总则、备案申请、备案信息审核与公示等内容 [2] - 阐明了制定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展业前提与备案原则 [2] - 明确了外包机构备案条件、备案信息及证明材料,备案信息审核内容、标准、时限等 [2] - 规定了已备案机构信息变更,合作信息、业务数据与评价信息报送要求 [2] 评价规范内容 - 《评价规范》共六章三十九条,包括总则、外包机构信息登记、外包机构风险信息管理等 [3] - 规定了持牌机构登记外包机构基本信息、合作信息等方面要求 [3] - 明确了外包机构风险类型、等级、信息共享及黑名单管理标准 [3] - 规定了自律评价规则、标准、基本流程以及结果运用等管理要求 [3] 行业影响 - 两项规范形成备案、评价、退出机制,明确外包机构从备案申请到取消备案的全周期规则 [3] - 通过备案淘汰机制和动态评价体系,倒逼外包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合规能力竞争" [3] - 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 - 持牌机构需登记外包机构基本信息、及时更新基础信息、登记高级管理人员信息 [4] 未来方向 - 协会将加强收单外包服务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管理 [4] - 《评价规范》对评分标准进行优化调整,评分分布更加科学合理 [5] - 评价结果将成为衡量外包机构的重要参考 [5] - 规范有利于提升支付服务水平和效率,防范收单业务风险 [5]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
北京商报· 2025-06-10 19:11
行业监管规范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和《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 [1] - 新规旨在规范支付外包服务行为 防范收单业务风险 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1] - 规范作为《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配套文件 明确外包机构备案 信息登记 风险信息共享与黑名单管理 自律评价的具体内容与操作流程 [2] 备案管理规范内容 - 《备案规范》共八章三十四条 涵盖总则 备案申请 备案信息审核与公示 备案信息管理 取消备案 异议处理 纪律与约束等内容 [1] - 规定外包机构备案条件 备案信息及证明材料 备案信息审核标准 时限 公示要求 以及不予备案的情形 [1] - 明确已备案机构信息变更要求 合作信息报送 业务数据与评价信息报送 自愿退出流程 协会取消备案情形及后续处置 [1] - 提出外包机构异议申诉和受理机制 包括申诉情形 时限与方式 [1] - 规定持牌机构与外包机构违规情形及相应管理措施 强调数据安全与保密管理要求 [1]
30种风险行为划定“警戒线” 收单外包服务市场加速洗牌
证券时报· 2025-06-10 02:01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与《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旨在整治违规转包、信息泄露等乱象 [2] - 新规明确"先备案后展业"要求,强化信息报送机制,要求外包机构定期提交关键业务数据 [7] - 新规细化30种风险行为清单,包括参与洗钱、伪造交易信息、频繁变更合作持牌机构等 [7] 市场乱象分析 - 收单外包市场存在POS机推销乱象,如"零费率"诱导、虚假商户注册、"切机"篡改数据等行为 [5] - 聚合支付服务商滥用技术手段拆分交易以规避监管,成为洗钱、套现的温床 [6]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外包机构通过转包分包、伪造资质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 [5][6] 监管措施与趋势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将推动外包机构备案全流程管理,加强持牌机构主体责任,加速违规机构市场退出 [8] - 2025年11月起施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行业监管持续细化 [10] - 新规配套2024年9月发布的《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监管体系 [10]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新规加速行业分化,合规能力强、技术领先的机构将主导市场,中小机构或因成本压力退出 [11] - 监管趋严推动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长期有利于支付生态安全高效演进 [11] - 行业协会通过黑名单、自律评价等机制提升市场透明度,优化支付服务水平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