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燃料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销量不足万辆,氢燃料电池企业集体自救
虎嗅· 2025-08-26 13:28
市场规模与销量表现 - 2024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仅7075辆 市场规模不足万辆级别 远低于纯电动汽车数百万辆年销量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212辆 较2025年5万辆规划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3] -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同比下滑5.4% 2025年上半年销量1965辆 同比2024年上半年2512辆下降21.8% [4][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有96家燃料电池系统厂商提供配套 合并母公司后为62家 较2023年增加8家 [7] - 行业集中度较高 TOP10厂商份额73.2% 但超80%厂商配套数量不足100台 [7] - 头部企业如亿华通 重塑能源 国鸿氢能均面临增收不增利或营收利润双下滑局面 [8] 企业财务状况 - 亿华通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54.21% 归母净利润暴跌87.68% 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 [10] - 2025年第一季度亿华通营收1052.63万元 净亏损9300.8万元 亏损额达收入的近9倍 [11] - 重塑能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1.07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9.9% 毛利为-0.135亿元 由正转负 [13] - 重塑能源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9510万元现金净流入 在行业中较为罕见 [14] 市场特征与瓶颈 - 应用场景集中于商用车领域 如城市公交 市政环卫 物流重卡 高度依赖地方政府示范项目和补贴 [19] - 市场呈现地域分散 订单分散和应用场景分散特征 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 [19][20][2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加氢站仅约500座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3] - 氢能全生命周期效率低于纯电动路线 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昂 单站投资额800-1500万元 [25][26] 政策环境变化 - 2025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收官之年 补贴政策逐步退坡 [15][31] - 政策从购置补贴转变为对示范城市群的积分奖励 考核指标包括车辆推广数量 加氢站建设等多维度 [31] - 补贴兑现与城市群综合表现挂钩 回款周期和确定性大大降低 [32] 企业战略转型 - 头部企业向氢能产业链上游延伸 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100%股权 形成制-储-运-加-研-用全链条 [36] - 重塑能源提出"电-氢-电"模式 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氢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37][38] - 企业积极布局电解槽市场 进军海外欧洲 日本 韩国等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地区 [38][39] - 拓展非车用应用场景 包括固定式发电 工程机械 轨道交通和船舶等领域 [40][41][42]
国鸿氢能(09663)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1.84亿元,同比收窄13.2%
智通财经· 2025-08-25 21:15
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5888.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84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3.2% [1] - 每股基本亏损0.36元人民币 [1] 行业状况 - 氢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1] - 行业正经历从政策示范驱动型向场景商业化驱动型转变的适应性调整 [1] - 短期内市场销量承压,对市场推广及项目落地节奏产生影响 [1] 产品定价 - 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下跌 [1]
国鸿氢能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1.84亿元,同比收窄13.2%
智通财经· 2025-08-25 21:15
财务表现 - 收入5888.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84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3.2% [1] - 每股基本亏损0.36元人民币 [1] 收入下降原因 - 氢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1] - 行业正经历从政策示范驱动型向场景商业化驱动型转变的适应性调整 [1] - 短期内市场销量承压,影响市场推广及项目落地节奏 [1] - 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下跌 [1] 行业状况 - 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 [1] - 行业正经历发展模式转变的适应性调整期 [1]
武汉西南崛起“千亿大道”
长江日报· 2025-08-21 08:28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左岸大道经开段沌口至大军山段全长22公里于8月20日全线贯通 成为城市交通主动脉和新千亿产业带 [1]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 - 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即将开学 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和3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包括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1] -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一期已建成启用 在新能源汽车 氢能 智能网联 船舶交通等领域与武汉经开区深度融合 [1] - 军山新城规划建设22公里环大学创新发展带 科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1] 制造业与供应链升级 - 湖北迈睿达供应链总部基地将打造国家级研发中心和智能物流机器人生产基地 [1] - 岚图云峰工厂安装1.6万吨超大压铸机产线 可使新能源汽车减重30%同时提高强度 [1] - 海珀特武汉研发中心推出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 续航超过1000公里 正进军海外市场 [1] 产业集群发展 - 左岸大道沿线布局氢能 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 建设大军山科创园和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 [2] - 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集聚企业400余家 涵盖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莲花跑车 博雷顿 开沃) 新能源企业(中创新航 雄韬氢雄 中原长江)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日本爱机 韩国浦项 广州福迪) [2] - 智汽园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工业产值增速达30% [2]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协同 -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四期新建6条生产线 规划年产能40万套动力电池PACK 2026年投产后产值超百亿元 [2] - 中创新航项目将带动林泉 凌云 亿森等10多家配套企业临近布局 [2] - 左岸大道贯通将加速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 促进武汉西南片区产业协同发展 [2]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绿色产业领跑全球
央视网· 2025-08-16 19:58
风电产业发展 - 风电运输线路从2015年14条线路扩展到2022年新增8个制造基地覆盖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 [3] - 目前近40%风电运输车辆活跃于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 [3]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25倍 2024年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5] 清洁能源投资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从十年前的25%提升至目前的33% [5] - 全球海上绿色船舶近80%来自中国 氢燃料电池全球占比达50% [10] - 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 [10] 绿色制造体系 - 全国建成近5000家绿色矿山 配备3000多个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山体监测 [7][8] - 6000多家绿色工厂支撑全国超过20%的制造业产值 [8] - 内蒙古矿区采用100辆电动无人矿卡使噪声显著降低 生态环境改善吸引野生动物回归 [8] 新能源基础设施 - 2015年京沪高速首次全线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024年充电网络覆盖几乎所有高速公路 [10]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5年增长超过60倍 [10] - 甘肃荒漠建成3万面镜面聚光装置实现光伏全天候发电 [5] 生态修复成效 - 库布齐沙漠从2022年荒芜状态转变为集中式光伏"蓝色海洋" [5] - 矿山持续十年声音监测数据显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7] - 绿色生产力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0]
“链”上山东
齐鲁晚报· 2025-08-12 13:38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通过实施"链长制"系统性重构产业治理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 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和抗风险能力 [10][15][20] - "链长制"以政府统筹和链主企业带动为核心 实现跨部门协同、要素重组和精准服务 形成全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22][23][32] - 产业链重构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焦点 山东通过补链强链拓链提升产业韧性 并在县域经济、营商环境等多维度产生积极影响 [12][38][45] 产业链全球重构背景 - 全球产业链正经历深刻重构 地缘冲突催生去风险化浪潮 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韧性优先 [12] - 技术封锁加剧供应链结构性调整 例如歌尔股份因境外客户暂停生产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年度营收减少不超过33亿元 [14] - 各国展开产业竞争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 欧盟投资430亿欧元打造本土半导体产业链 [14] 链长制制度创新 - 链长制是应对国际复杂环境的制度创新 政府与市场结合实现系统化产业治理 [15] - 山东2021年全面推行链长制 聚焦9大产业领域43条产业链 由省市区三级领导挂帅 [20] - 模式重构打破部门墙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实现政策在链上集聚、项目在链上推动、服务在链上展现 [22]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 山东炼油产能达2.1亿吨 占全国28% 但曾面临上游产能过剩、中游技术受制、下游品牌竞争力弱问题 [19][20] - 通过链长制重组化工产业 2024年行业营收超2.86万亿元 其中高端化工产品占比过半 [24] - 化工园区从199家压缩到84家 17家园区入选全国百强 数量居全国第一 [24] 链主企业生态引领 - 山东重工作为四大产业链链主 带动2500多家上下游企业发展 [27] - 潍柴通过技术帮扶和利益绑定带动链上企业 核心供应商70%合作超10年 30家配套企业营收翻番 [28][30] - 全省180多个链主覆盖19条标志性产业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万多家卡位入链 [32][35] 产业链协同成效 - 威海光威联合60多家规上企业 产品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和火箭 [36] - 太阳纸业跨界开发生物医药和食品领域 从木材提取木糖技术全国首创 [38] - 2024年19条省级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超3.6万家 实现营收近11万亿元 占全省九成以上 [38] 县域经济突破 - 宁津健身器材产业通过链长制整合 市场份额占国内70%、全球30% [40] - 建成百亿生态圈 实现硬件+内容+服务全流程生产 有效压降物流成本 [40] - 县域产业竞争力重塑 可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逆袭掌控 [38][40] 营商环境优化 - 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成为营商环境吸铁石 吸引安徽芜湖造船厂等外部企业落地 [42][43] - 烟台蓬莱港集聚海上风电四大核心部件 依托化工与海工双产业链优势 [44] - 链式服务实现产业聚变升级与环境引力双向增强 [45] 跨链融合发展 - 新能源为汽车产业链赋能 新材料提升高端装备精度 产业边界逐渐消融 [46] - 需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卡脖子技术 推进多链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48] - 链长制需持续迭代 实现链随产动、制因链优的共生共舞 [46][48]
重塑能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106.9百万元,同比下降约9.9%
金融界· 2025-08-08 23:0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106,948千元 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9.9% [1] - 期内亏损人民币352,201千元 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人民币3.86元 [1] - 毛利为负人民币13,455千元 [1] 业务亮点 - 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41.8% [1]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约360.3% [1] 资产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人民币4,610,107千元 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999,300千元 [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725,155千元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51,112千元 [1]
重塑能源(02570.HK)中期总收入约1.07亿元 同比减少约9.9%
格隆汇· 2025-08-08 21:49
业绩概览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07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9.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3.3亿元,较过往期间亏损人民币4.66亿元减少约28.7% [1] - 报告期间未宣派任何股息 [1] 收入结构 - 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约141.8%,达到人民币76.8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31.8百万元) [1] - 海外地区收入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约360.3% [1] - 收入减少主要由于零部件销售同比下降所致 [1] 业务表现 - 燃料电池系统收入增长明显,反映客户需求及订单较2024年同期有所提升 [1] - 收入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1]
Plug Power: Is Another Post-Earnings Drop For PLUG Stock Inbound?
Forbes· 2025-08-07 23:40
核心财务数据 - 公司预计2025年8月11日发布财报 市场预期营收1.58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亏损0.16美元 较去年同期1.43亿美元营收和0.34美元每股亏损有所改善 [2][3] - 过去十二个月营收6.42亿美元 但运营亏损达9.88亿美元 净亏损20亿美元 当前市值14亿美元 [4] - 历史数据显示财报后单日下跌概率达61% 中位数跌幅5.9% 最大单日跌幅达40.5% [2] 股价波动特征 - 过去五年18次财报发布中 出现11次负向单日回报 概率61% 正向回报仅39% [7] - 近期三年正向回报概率进一步下降至36% 正向回报中位数涨幅10% 负向回报中位数跌幅5.9% [7] - 存在短期与中期回报相关性策略 可通过1日与5日回报率关联性进行仓位布局 [8] 同业比较维度 - 同业公司财报表现可能影响股价反应 市场存在提前定价现象 [9] - 可比同业财报发布后的单日回报率可作为参考指标 [9]
氢蓝时代获评深圳瞪羚企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8-04 12:48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成功入选"深圳市瞪羚企业"名单,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成长、高潜力特征 [1] - 此前已获得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大湾区领航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认定 [1] - 此次获评瞪羚企业是对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潜力的权威认可 [1] 核心技术与发展战略 - 公司聚焦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1] - 率先突破"膜电极—电堆—燃电系统/储能系统"全链条技术瓶颈,构建行业领先的产品矩阵 [1] - 业务持续高速扩张,产品广泛应用于中重载商用车、船舶、无人机及发电和储能等领域 [1] 市场拓展与项目突破 - 上半年中标全球最大规模PEM氢燃料电池调峰发电项目 [1] - 中标国际首个核电领域氢能备用电源项目,开创"氢动力"和"氢发电"双轮驱动发展里程碑 [1] - 公司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以"瞪羚"般的跃升之势推进愿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