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电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塞北的风点亮湾区的灯”
中国发展网· 2025-09-02 11:50
能源供应与保障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五分之一 [3]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3]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等能源大动脉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成 每5辆车配置2个充电桩 [3] 绿色低碳转型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突破3亿千瓦 [4] -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预计超额完成20%目标 煤炭占比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4] - 全社会用电量中绿电占比达三分之一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41亿吨 [4] 电力市场建设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至23.8万亿千瓦时 占比从40%提升至60%以上 [7] - 形成"1+6"基础规则体系 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 售电公司可"一地注册全国共享" [6][7] - 电力市场注册主体达97万家 为2020年的5倍 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 [5][7] 科技创新突破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4]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等全球最大工程 油气开发突破万米深地和千米深海 [5] - 智能微电网和虚拟电厂快速发展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推进 [5] 用电结构变化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互联网服务用电量增长20.5% [8] - 今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8] - 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新增用电全部来自风电光伏 [8] 基础设施发展 - 充电基础设施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全球半数以上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行驶 [9] -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 通过绿证交易推动"开绿车用绿电" [9] - 开展车网互动试点 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电网削峰填谷 [9]
迎“风”而上 恒丰银行赋能风电装备制造
齐鲁晚报· 2025-08-31 09:04
项目概况 - 振江铸造启动年产20万吨风电核心零部件绿色智能铸造项目一期 总投资8.06亿元 规划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3]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3.5万吨大兆瓦级风机铸件产能 其中90%产品直接销往全球市场[3] - 项目为国内首个规模化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砂型模具的铸造基地 具有智能制造和绿色化特征[4] 技术优势 - 母公司振江新能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风电光伏设备零部件制造领域技术实力雄厚[3] - 3D打印技术大幅减少人工依赖 确保砂芯质量极致稳定 代表风电铸造领域绿色化智能化跃升[4] - 与西门子、通用电气、特变电工等全球知名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3] 资金支持 - 恒丰银行南通分行高效完成8000万元信贷资金投放 为省级重点项目提供金融支持[1][5] - 银行通过"一站式"审批绿色通道 将正常需2个月的评估流程压缩至3周完成[5] - 该笔资金成为银团中首个批复的授信 有效解决项目周期长、时间窗口紧的融资难题[5] 战略意义 - 项目助力海门港新区构建百亿级风电装备产业链 打造江苏新能源产业新高地[1][3] - 恒丰银行绿色信贷较年初增长近两成 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6] - 银行将ESG理念融入经营全流程 锚定节能减污降碳增绿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供给[6]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草原上的算力之城 看绿电如何“就地变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20:51
新能源发电与绿电产业 - 乌兰察布新能源发电量突破200亿度 在总发电量中占比超过50% [1] - 风机总装工厂落户四年后 周边风电企业从个位数增至十余家 工作人员数量增长3倍 [1] - 储能实验场配套新能源产业 现场整齐摆放十余个集装箱 [3] 算力产业发展 - 乌兰察布作为国家东数西算核心节点 已签约67个算力中心项目 [6] - 数据中心通过直连北京光纤实现4毫秒超低延时 [5] - 利用年均气温4.3℃的自然冷却条件 节能20%-30% [6] 绿电应用与产业转型 - 2024年已投运数据中心实现产值56亿元 同比增长43% [8] - 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项目正式投产 [8] - 绿色铁合金项目达32个 每个项目超60%电能来自本地绿电 [11] 区域绿电产业规模 - 内蒙古绿电外送量从300亿千瓦时提升至600亿千瓦时 [13] - 建成绿氢产能6万吨/年 接近全国总产能50% [13] - 批复39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 其中7个已建成 [13] 创新政策与项目 - 内蒙古率先提出绿电直连等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 [10] - 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建成 年产绿色氨32万吨 [13] - 绿色氢氨项目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40万吨 获全球首张可再生氨认证 [13]
大金重工斩获3亿海外运输船订单 半年净利增214%合同负债15.1亿
长江商报· 2025-08-28 07:53
核心业务动态 - 与韩国船东签署首份市场化重型货物船舶建造合同 总金额3亿元人民币 计划2027年交付[1][2] - 船舶设计满足IMO Tier III排放标准 获韩国船级社认证 用于海上风电设备及海洋工程装备跨国运输[2] - 子公司盘锦大金承接该订单 标志公司在全球物流体系战略布局取得突破 获得国际船东认可[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41亿元 同比增长109.48%[5] - 归母净利润5.47亿元 同比增长214.32% 扣非归母净利润5.63亿元 同比增长250.48%[1][5] - 风电装备产品营收26.86亿元 同比增长119.52% 占总营收94.54% 毛利率25.53%[6] - 新能源发电营收1.25亿元 同比增长5.56% 毛利率73.94%[6] 海外业务拓展 - 2025年上半年出口营收22.43亿元 同比增长195.78% 占总营收比重78.95%[3] - 出口毛利率30.69% 同比提升3.10个百分点 较国内毛利率高11.99个百分点[3] - 海外海工累计签单金额近30亿元 在手订单超100亿元 覆盖欧洲北海及波罗的海风电项目[3] 战略发展举措 - 推动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 拓展远洋运输、船舶建造、风电母港运营等新增长曲线[3] - 合同负债金额15.1亿元 同比增长14.91% 支撑业绩持续增长[1][4] - 拟发行H股募资 用于全球海工技术研发、产能扩充、战略收购及新能源项目建设[4] 投资者回报 - 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每10股派现0.86元 合计5484.64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10.04%[1][6]
“双子星座”产学研用创新交流会在通辽举办
内蒙古日报· 2025-08-26 10:47
行业合作与科技创新 - 活动聚焦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牛肉食品加工、风电装备制造、中蒙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 [1] - 发布功能化学品高选择性高效生物合成、氨基酸及氨基酸衍生物工业菌种创制、粉煤灰基新型建材制备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 [1] - 江南大学与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职业学院达成战略合作 高校团队与通辽4家企业完成签约 [1] 区域协同发展 - 赤峰通辽"双子星座"人才合作驿站正式揭牌 科尔沁区肉牛深加工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 [1] - 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共享 参会规模达100人涵盖中国工程院、蒙古国科学院及多所高校专家 [1] - 蒙医药领域实现重大合作突破 内蒙古蒙医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与辽宁省蒙医医院、北京沐医科技签署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研发三方协议 [1]
产业转型发展势头正旺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44
内蒙古产业转型发展 - 内蒙古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澎湃 [1] - 2021年至2024年全区非煤产业年均增速8%以上,2024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2.4%,较2021年提高4.7个百分点 [4] - 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4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和14%,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4]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 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奶粉基地年产6万吨,奶酪基地年产20万吨 [1] - 伊利集团力争15万吨原制奶酪三期和6.3万吨奶粉三期项目投产,形成从草到奶再到奶酪的完整产业布局 [1] - 蒙草集团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300种、6.5万份,标本17万余份,土壤165万份,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品种 [2] 生态修复与草业创新 - 蒙草集团累计修复草原、矿山、沙地、盐碱地等生态类型近3300万亩 [2] - 集团联合百余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2] - 呼和浩特市通过多产业协同发力为全产业链注入动力,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等 [2]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包头市已投产风电装备企业44户,形成以明阳集团为链主企业的完整产业链 [3] - 2024年风电主机零部件配套率有望达到85%,正加快建设补链延链项目 [3] - 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为陕西等地10多个风电项目生产整机 [3] 清洁能源与零碳产业 - 鄂尔多斯市打造"风光氢储车"全链条产业集群,通过光伏治沙防止沙漠侵入黄河河道 [3] - 远景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项目实现100%绿电生产,依托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 [4] - 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碳达峰试点城市,以能源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3][4]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内蒙古做精农畜产品加工业,稳定能源资源供应保障,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4] -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向北开放桥头堡,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路径 [4]
风电装备制造如何转出绿色新动能?
人民网· 2025-08-25 10:59
组装车间内,一台8.5兆瓦的超大型陆上风机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检测,明阳陆上装备总部产业管理部总 监谢尧介绍,"'沙戈荒'地区环境复杂,严寒酷暑,常年沙尘暴频发,这对风电机组的设计精度、叶片 材料性能等都提出了严苛挑战。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型采用了先进的热管理技术和高效免维护滤沙系统, 从源头减少风沙对设备的损耗,搭配智能控制技术与智能传感器,实现机组的精准智能化运行。同时, 叶片设计上采用高效翼型与防沙石设计,进一步强化抗风沙能力,满发状态下1天的发电量即可满足约 1300个家庭1个月的用电需求。" 走进位于包头市的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数十支百米级风电叶片整齐排列,场面十分壮观,这些 叶片将应用于"三北"地区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支撑。 自2021年底落户包头以来,明阳陆上总部依托陆上大兆瓦风机整机生产、碳玻混合超大叶片生产、高压 级联储能生产、智能电气设备生产以及明阳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风光储氢研发院士工作站、国家级风 机整机及叶片试验检测认证中心等产业布局,形成了研发、制造、试验、检测认证"四位一体"的创新体 系。通过与包钢等本地龙头企业合作,目前已实现了85%的零部件属 ...
新中有你丨“包你满意”助力产业焕新
中国经济网· 2025-08-25 09:44
稀土永磁电机产业 - 卧龙电驱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从开工到全面投产仅历时9个月 建设速度显著 [3] - 采用自主研发超导技术、绝缘技术和低噪声低振动技术 实现稀土永磁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 [3] - 永磁半直驱电机较传统电机重量减轻40% 设备启动扭矩提升30%以上 节能20%以上 [4] 碳纤维材料产业 - 光威集团攻克碳纤维原材料"卡脖子"难题 其内蒙古项目一期于2024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 [6] - 政府提供"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和"保姆式"服务 审批手续大幅提速 并专门修建工业蒸汽管线 [6] - 打破国外垄断后高端钓鱼竿等商品价格下降 两条生产线将于今年全面运行 [6]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 包头市已集聚29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本地配套率持续提升 [8] - 明阳集团作为链主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石拐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实现5倍以上跃升 突破118亿元 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二以上 [8] - 石拐区以明阳基地为龙头引入30家企业 其中12家已投产 覆盖整机、叶片、智能电气等核心部件 [8] 产业集群建设 - 包头市加快建设"3+5+N"重点产业集群 推动稀土、晶硅光伏、风电装备三大旗帜型产业提级增效 [8] - 近期风电产业链建设大会签署7家配套企业投资协议 总投资额突破33亿元 [8]
首台套风电机组下线!巴彦淖尔高端智造零碳产业园启新程
内蒙古日报· 2025-08-22 23:36
项目概况 - 巴彦淖尔高端智造零碳产业园首台套11MW风电机组正式下线 [1] - 产业园由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联合内部产业集团及合作方共同投资建设 分两期推进 [3] - 首期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 2023年8月逐步投产 [3] 产能规划 - 项目全部投产后具备年产200套高端大型风电整机能力 [3] - 同步形成年产300套大型风电驱动链制造能力 [3] - 配套年产500台风电高端电控系统产能 [3] - 二期规划建设风电发电机和风电叶片等复合材料循环再造项目 [3] - 二期将拓展光能 储能 氢能等核心部件制造产业 [3] 经济效益 - 一期风电整机满产后年产值达10亿元 [5] - 预计年税收贡献2500万元 [5] - 直接拉动当地就业100余人 [5] 战略意义 - 提高全市上下游企业产能利用率 [5] - 引领风电装备产业链延链 补链 强链 [5] - 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市场竞争力 [5] - 促进巴彦淖尔市风光资源综合利用 [5] -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5] 区域产业生态 - 巴彦淖尔市为国内风光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 [7] - 已集聚发电机 齿轮箱 轴承 铸件等高价值配套产业 [7] - 形成电池片 光伏玻璃 逆变器等配套产业集群 [7] 招商成果 - 7家企业与临河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9] - 签约项目涵盖风电实验风场 装配式混塔领域 [9] - 协议包含新能源调相机 风电控制系统等核心产业 [9]
“山东造”大风车转出百亿大产业!海上“电风扇”半数来自这座城
齐鲁晚报· 2025-08-20 11:25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配套率超过50% 涵盖主机 塔筒 单桩 海缆等核心设备生产[1] - 基地内海力风电生产1400吨单桩产品 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三期项目推进海上升压站模块生产[1] - 豪迈集团第三期年产1.5万吨高端海工油气特材管路项目于2024年7月投产 实现连续三年三投[1] - 产业集群集聚100余家企业 构建上游风场开发 中游装备制造 下游施工运维的全产业链模式[2] 产业规模与目标 - 乳山海上风电年产值预计2024年底突破150亿元[2] - 新能源产业2024年产值达112亿元 未来5年目标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4] - 已引进风电装备制造项目36个 拉动光伏 抽水蓄能 氢能等多领域协同发展[4] 战略布局与招商成果 - 乳山2021年跻身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布局四大功能片区[3] - 引进远景零碳产业园和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整机制造龙头项目[3] - 系统梳理15条产业链144家上下游企业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3] - 推动渔光互补 抽水蓄能 绿电制氢等未来产业 创建省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