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
搜索文档
恒指公司:港股通年内净流入突破1万亿港元 今年有望创年度净流入总额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5:24
港股通资金流入表现 - 港股通年初至今录得10729亿港元资金净流入 较去年全年高33% 有望创年度净流入总额新高 [1][3] - 过去10年港股通资金流入由2014年131亿港元上升逾6倍至2024年8079亿港元 [3] - 今年有6个月份跻身单月净流入前十 8月单月净流入1122亿港元居有纪录以来第9高 [3] 南向交易市场参与度 - 今年首8个月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608亿港元 相当于市场整体24.5% 较2015年不足3%显著提升 [3] - 交易所买卖基金纳入互联互通带动南向交易ETF成交额创新高 [1] - 目前17只港股通合资格ETF中 追踪恒生指数系列的ETF达13只 [1] 资金流入持续性 - 香港股票市场已录得连续26个月资金净流入 [3] - 今年有7个交易日位处单日净流入前十之列 其中8月15日359亿港元为有纪录以来最高水平 [3] - 内地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已成为港股市场新势力 [3]
大行评级|高盛:上调香港交易所目标价至544港元 指市场低估南向交易活动
格隆汇· 2025-09-19 11:48
核心观点 - 高盛预测香港交易所第三季度投资收入约为上半年水平的一半 主要受HIBOR下降 外部投资组合缩减及保证金资金利率分享协议修订影响 [1] - 南向交易贡献总体日均成交额按年增长的30%至40% 将成为短期股价走势关键决定因素 [1] - 维持"买入"评级并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4%至544港元 相当于2026财年40倍市盈率 [1] 财务预测 - 预测10月至12月日均成交额约2600亿港元 每股盈利接近市场共识水平 [1] - 第三季度投资收入预计较上半年减少50% 反映5月至8月HIBOR下降的环境 [1] 南向交易分析 - 南向交易是本轮上升周期独特因素 对总体日均成交额贡献度显著提升 [1] - 市场可能存在对南向交易资金流向的短期不确定性 [1] - 长期看好南向交易因提供多元化投资标的 独特股票选择及估值折扣优势 [1] - 预计南向交易流量和参与度将在结构性基础上持续上升 [1]
市场严重低估了南向资金,高盛:港交所被低估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09:09
核心观点 - 高盛认为市场严重低估南向资金对港股成交量的结构性提振作用 港交所股价相对交易活动水平被明显低估 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524港元上调4%至544港元 [1][2][4] 南向资金影响 - 南向资金推动港股日均成交额创新高:9月达3180亿港元 远超8月2790亿港元和年初至今2540亿港元 [3] - 南向资金贡献港股总成交额同比增长30%-40% 其成交额占比攀升至约25% [3] - 南向资金推动港股市值实现约50%同比增长 且与整体市场换手率均达历史峰值 [3] - 南向资金流入被视为结构性长期趋势 源于内地资产多元化需求、港股稀缺标的和估值折价(更高股息收益率) [3]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2.63港元上调至12.97港元(上调3%) [5] - 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3.05港元上调至13.61港元(上调4%) [5] - 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3.96港元上调至14.45港元(上调4%) [5] 估值分析 - 采用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DDM) 维持2026年预测市盈率40倍 得出12个月目标价544港元 [4] - 当前远期市盈率略低于历史周期中位数 但盈利增长前景强劲 [7] - 成交量-股价回归模型显示 当前成交活跃度下理论股价应为590港元 存在巨大修复空间 [7]
新交所CEO罗文才: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08:41
新交所战略定位与愿景 - 新交所作为连接亚洲和世界、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关键桥梁[1] - 致力于支持中国概念相关产品的双向资本流动并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4] - 愿景是成为领先的国际交易所和全球投资者进入亚洲市场的最佳多元资产交易所[9] 中国企业上市支持措施 - 将二次上市框架适用范围扩大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企业[5] - IPO流程从提交申请到完成上市仅需6周至8周[5] - 上市前提供Pre-IPO基金支持 上市后提供研究报告和做市商计划[5] - 上市公司中约20%来自大中华地区 涵盖工业和消费等行业[6] 中新资本市场合作成果 - 沪新ETF互通机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产品[7] - 上交所与新交所联合推动5只ETF互通产品在两地上市[7] - 联合编制中证新交所亚洲新兴市场科技指数 聚焦互联网和半导体等领域[7] - 正联合开发聚焦亚洲核心主题及重点行业的相关指数[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实现上市以来最高收入与净利润[8] - 经调整后净利润6.095亿新元 同比增长15.9%[8] - 扣除交易费用后净收入12.982亿新元 同比增长11.7%[8] - 增长得益于股票、货币和大宗商品业务的全面增长[8] 技术创新应用 - 将AI技术应用于市场监管环节识别市场异常情况[10] - 在运营环节利用AI提升效率并增进客户互动[10] - AI正应用于外汇业务 这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10] - 交易所未来将成为汇聚洞察、智能与创新的平台[10] 市场生态建设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50亿新元证券市场发展计划[6] - 新加坡市场拥有广泛而多元化的国际投资者群体[6] - 新交所提供长期系统性的上市后价值增长支持[6] - 致力于构建更强大的合作生态系统提升国际化水平[4]
下跌,放量!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8:3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35%至26544.85点,成交额达4133.14亿港元,创4月8日以来新高 [2]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9%至6271.22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1.46%至9456.52点 [2] - 南向资金净买入62.88亿港元 [2] 重点指数及板块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逆势上涨0.54%至17442.48点,年初至今涨幅达102.32% [3] - 周期股全线下挫,大金融板块普遍下跌,香港交易所跌幅超3% [3] - 半导体与机器人产业链走强,华虹半导体涨幅超8%创阶段新高 [3] 个股成交表现 - 阿里巴巴-W成交额337.04亿港元居首,股价下跌1.98% [4][6] - 腾讯控股成交额194.33亿港元,股价下跌2.95%,公司于9月17日回购83.9万股 [4] - 中芯国际成交额172.35亿港元,股价上涨2.66% [4] 云计算与AI发展 - 阿里云最近两个季度营收增速分别达18%和26%,较2023财年4%和2024财年3%的增速显著提升 [7] -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产品负责人展望AI给云计算带来的发展空间 [12] 半导体行业动态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合计营收417.18亿美元,环比增长14.6% [11] - 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收同比增长23.14%,毛利率提升8个百分点至21.91% [13] - 华虹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9.09%,晶合集成营收同比增长18.21% [13] 异动个股分析 - 泡泡玛特逆市上涨4.62%至267.2港元,成交额60.74亿港元 [8]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认为供应增加将扩大客户基数并推动需求 [10] - 佳兆业资本暴涨174.19%至0.51港元,成交额1146.88万港元,公司拟转型资产代币化 [13]
李家超第四份施政报告:香港机遇大于挑战
36氪· 2025-09-18 09:56
施政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主轴环绕经济和民生,并提出短、中、长期政策 [1] - 强调北部都会区发展具有战略地位,占香港三分一的土地,政府对此发展"心急如焚" [1][4] - 政府致力于拼经济、谋发展,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基础 [2] 北部都会区发展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以简化行政流程并订立专项法例,取代原有的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 [5] - 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北都、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 [1][6] - 容许北都业权人主动交回政府计划征收的土地,以抵销其在北都新发展区原址换地或片区开发所须缴付的金额,此计划针对北都未来3年征收作私人发展的土地 [6] - 推出"按实补价"措施,容许业主初期仅需为至少60%楼面补地价,余下40%楼面可在10年内决定是否发展,先导计划为期3年 [7] - 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岭北发展区预留3幅土地供市区重建局筹建新楼,占地约4公顷,预计总楼面约18.6万平方米,估计2030年前落成 [7] - 展开凹头土地用途检讨,善用北环线发展潜力,将凹头站沙埔一带发展区由16公顷扩大至约30公顷,并由原定全数公营房屋改为私营房屋占较大比例 [8] 土地及房屋政策 - 保障市民基本住屋需求是施政首要任务,政府加速兴建公营房屋并推出"简约公屋" [2] - 以新思维利用新发展土地推动市区重建,容许重建项目未用尽的地积比率跨区转移,转移面积上限为接收地盘的30% [2] - 针对7个指定地区试行适度增加私人重建项目地积比,容许增加批准地积比率最多20%,目标针对楼龄超过50年、地盘面积至少700方米的项目 [3] - 政府希望私人楼宇市场平稳发展,不要"大上大落",并透过提供不同阶梯"上楼"照顾不同阶层市民 [3] 金融及投资措施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港交所已于9月初完成讨论文件,计划明年上半年咨询业界 [9] - 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将住宅成交门坎下调至3000万港元,截至8月底1900宗申请中共有800宗获批 [10] 市场反应 - 会德丰地产对施政报告一系列利好经济措施表示欢迎,相信有助经济市道及楼市持续复苏,并认为其于古洞站旁的项目将受惠于北都发展政策 [8]
李家超: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共建大湾区碳市场生态圈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5:54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李家超表示,港交所2022年推 出国际碳交易平台CoreClimate,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币结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台。未来会加强 与大湾区碳市场的试点合作,试验跨境交易结算路径,共建区内碳市场生态圈。香港亦会联同内地相关 监管部门和机构,研究国家参与国际碳市场的相关事宜,包括设定自愿碳信用标准和方法,以及碳减排 量的登记、交易、结算等。(人民财讯) (来源同花顺,以上信息为南都·湾财社AI大数据自动生成) ...
李家超:港交所将吸引更多东南亚发行人在港第二上市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4:49
李家超:港交所将吸引更多东南亚发行人在港第二上市 中新网香港9月17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上午在特区立法会宣读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 他表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易所深化合作,吸引更多东南 亚地区发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并鼓励更多资产公司在当地发行产品便利配置香港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9月17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步入特区立法会,准备宣读2025年施政报告。 中新网记者 陈 永诺 摄 谈及推动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相关举措时,李家超表示,香港会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 设立办事处。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一带一路"办公室会协调香港公营机构和学院,培训来自共 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人士,并为香港专业服务业争取更多机会配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 商业项目。 他强调,特区政府环境保护 ...
李家超:香港将与大湾区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等新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2:04
香港与大湾区交易所合作 - 香港将与大湾区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等新业务 [1] - 港交所作为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控股股东将继续加强两地合作发展大豆离岸现货市场 [1] - 港交所碳市场Core Climate将与大湾区试点碳市场研究试验跨境交易结算 [1]
香港交易所(0388.HK):港交所8月跟踪 海外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港股ADT延续强劲表现
格隆汇· 2025-09-16 03:50
业务表现 - 港股整体上涨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增长25.0%和27.0% [1] - 港交所月度日均成交额达2791亿港元 环比增长6.2% 同比增长192.1% [1] - 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3228亿港元 环比增长45.2% 同比增长204.9% [1] - 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1552亿港元 环比增长7.4% 同比增长448.3% [1] - 期货日均成交量62.7万张 环比增长9.6% 同比增长5.3% [1] - 期权日均成交量96.2万张 环比增长2.1% 同比增长34.5% [1] - 牛熊证及衍生权证日均成交额175亿港元 环比增长11.9% 同比增长58.6% [1] - LME日均成交张数69.8万张 环比下降0.3% 同比增长2.4% [1] - 港股IPO规模54亿港元 环比下降73% 同比增长189% [2] - 新上市衍生权证941个 环比增长11% 同比增长75% [2] - 新上市牛熊证2386个 环比增长5% 同比增长40% [2] 利率环境 - HIBOR 6个月利率3.27% 环比上升1.00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 [2] - HIBOR 1个月利率3.30% 环比上升2.26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2] - HIBOR隔夜利率4.00% 环比上升3.82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0.58个百分点 [2] - 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4.33% 环比持平 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 [2] 宏观环境 - 中国8月制造业PMI为49.40% 环比提升0.10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49.5% 环比提升0.10个百分点 [3] - 新出口订单指数47.2% 环比提升0.10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生产指数50.8% 环比提升0.30个百分点 [3] - 美国失业率4.30%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3] - 美国CPI同比增速2.90%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3] - 市场预期2025年9月降息25个基点 全年降息75个基点 [3] 估值预测 - 公司市盈率37.02倍 处于2016年以来52%历史分位 [4]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303/332/356亿港元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94/206/223亿港元 [4] - 对应市盈率估值分别为29.3/27.7/25.4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