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母机
icon
搜索文档
七大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新产品在武汉首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0:54
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动态 - 7月23日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湖北武汉启动 七大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新产品首次发布 [1] - 活动以"让工业母机创新产品进入百行万企"为永久主题 以"'工业母机+'共促应用发展新生态"为年度主题 [1] - 活动期间举办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整零对接 技术对接 产融对接等多项对接活动 [1]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10年将是我国智能数控机床发展关键期 主战场是高质量数控机床和产线 [1] - 人工智能将给工业母机带来历史性变革 下一阶段方向是智能数控机床 [1] - 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和制造优势 以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技术路径 [1] 湖北工业母机产业布局 - 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湖北)正式揭牌 将打造三款标志性产品 培育三家世界级企业 [2] - 湖北省工业母机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一批重大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2] - 湖北工业母机产业营业收入约500亿元 位居全国第五 [3] 企业动态 - 华中数控占据高中档国产数控系统大头 武重集团稳坐重型机床龙头 华工激光实现激光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 [2] - 三款"湖北造"世界级标志性工业母机产品首发 包括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智能数控系统等 [3] 产业规划 - 湖北组织完成武汉新城万亩工业母机产业园规划方案 打造"一中心、三片区" [3] - 推动总投资100亿元的武汉新隆泰工业母机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已与50余家企业达成入驻协议 [3] - 湖北将工业母机作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千亿产业之一 打造全国高端工业母机战略基地 [2]
【早报】治理“内卷式”竞争!价格法即将修订;商务部: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
财联社· 2025-07-25 07:00
宏观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资委要求优化国有资产增量投向,调整存量结构,抵制"内卷式"竞争,加强重组整合[1][7] - 商务部强调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已侦办多起案件并抓获犯罪嫌疑人[2][5] - 两部门拟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3][8] - 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方式[5] 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 - 欧盟通过总额930亿欧元的对美产品加征反制关税计划[4][6] - 中欧领导人会晤强调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抵制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3] 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 - 上海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加速商业化落地[4][9] 金融与乡村振兴 - 央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大粮食主产区信贷资源倾斜,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金融供给[7] 公募基金市场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4.39万亿元,货币基金规模缩水超1600亿元[9] 工业母机与人工智能 - 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2024年营收超1.5万亿元,未来十年将聚焦智能数控机床发展[25] 公司动态 战略合作与项目中标 - 亨通光电中标15.09亿元海洋能源项目[13] - 概伦电子与上海国投、上海芯合创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5] 控制权变更与并购 - 海伦钢琴公告崔永庆将取得公司控制权[13] - 元力股份拟收购同晟股份100%股权[14] - 时空科技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15] 风险事件 - 希荻微存在对子公司Zinitix失去控制的风险[11] - 先锋新材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12] - 中金黄金子公司内蒙古矿业已停产[16] - 富森美董事长刘兵被留置[17] 投资机会 钨产业链 - 钨精矿价格创历史新高,2025年行业供需缺口预计超4600吨,光伏钨丝、军工用钨及核聚变材料需求增长显著[20][21] 人形机器人 - 优必选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具备亚毫米级操作精度,耐久性超8万次[22] - 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可期[23] 卫星与航天 - 垣信卫星发布13.36亿元火箭发射服务招标,计划发射94颗卫星,民商火箭企业有望参与组网建设[24]
我国工业母机营收超1.5万亿元,下阶段主战场在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7-24 16:41
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产业营收超过1.5万亿元 [4] - 产业链涌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余家 [4] - 辽鲁、江浙、陕甘、粤鄂等地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4] 技术创新成果 - 华中数控推出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手机粗加工效率提升约10%,智能立式五轴加工中心精度提高到50% [5] - 华工科技发布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加工效率达国外同类产品200% [5] - 北京精雕五轴高速铣车复合加工系统实现纳米级表面加工,打破日德企业垄断 [5] - 铂力特S1300设备使材料利用率提升70%以上,制造周期缩短50%以上 [6] 行业现存挑战 - 国内70%高档数控系统依赖进口 [7] - 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支撑能力偏弱 [6] - 基础件和关键元器件、工业软件系统配套能力薄弱 [6]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突破高速高精、多轴复合、系统集成、智能升级四大领域 [9] - 人工智能赋能数控机床将成为主要技术路线 [9] - 建立"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格局 [10]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9] - 科创板"1+6"新政增强对工业母机等"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 [11] - 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工业母机行业贷款超200亿元 [11]
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武汉成功举行 设立产融对接专场
证券日报网· 2025-07-24 15:10
工业母机行业政策与活动 - 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在武汉举行 永久主题为"让工业母机创新产品进入百行万企" 年度主题为"'工业母机+'共促应用发展新生态" [1] - 湖北省副省长强调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心脏" 直接决定国家整体装备和工业水平 成为世界科技竞争关键领域 [1] - 工信部实施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成立工业母机投资基金 出台增值税加计抵减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1] 新技术新产品发布 - 七大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首发 包括华中数控"华中10型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世界首台嵌入AI芯片和AI大模型) [2] - 华工科技发布"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 武汉重机推出"高端复合加工设备-CHX5240i" [2] - 科德数控展示"KMF120五轴联动万能铣车" 北京精雕推出"五轴高速铣车复合加工中心JDMR800_MT" [2] - 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发布"新一代高精度龙门五面体加工设备GMC-wsμ" 西安铂力特推出"BLT-S1300金属增材制造设备" [2] 产融对接与资本支持 - 活动设置产融对接专场 探讨"耐心资本"与特色融资模式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2] - 上交所解读科创板"1+6"新政 增强对工业母机等"硬科技"企业包容性 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机制 [2] - 中咨资本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耐心资本"持续投入 通过政策性资金 产业基金 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提供资金保障 [3] - 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工业母机行业贷款超200亿元 重点支持秦川机床等企业研发与产能建设 [3] 企业表态与行业展望 - 华中数控等企业代表表示将长期致力于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 推动产融合作 [3] - 多家机构分享创新融资实践 包括产业链融资模式 研发专项贷款 投贷联动协同 [3] - 产融对接专场展现耐心资本与特色融资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需强化政策 资本与企业协同 [4]
我国工业母机营收超1.5万亿元,下阶段主战场在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7-24 13:03
人工智能与工业母机融合 - 人工智能将给工业母机带来历史性变革,未来十年是智能数控机床发展的关键期,主战场是高质量数控机床和产线 [1] - 人工智能赋能数控机床可增强感知、决策、学习认知能力,形成竞争新优势 [7] - 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对工业母机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产业升级 [1][7] 行业规模与现状 - 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2024年营收超1.5万亿元,产业链韧性提升 [3] - 行业涌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余家,形成辽鲁、江浙等多地产业集群 [3] - 国内70%高档数控系统依赖进口,存在高端市场竞争力弱、基础件配套能力不足等"大而不强"问题 [6][7]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华中数控推出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提升加工效率10%,精度达50% [5] - 华工科技发布国内首台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装备,加工效率达国外同类产品的200% [5] - 北京精雕五轴高速铣车复合加工系统实现纳米级表面效果,打破日德垄断 [5] - 铂力特S1300设备提升材料利用率70%以上,制造周期缩短50%以上 [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工业母机发展体制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迭代升级 [7][8] - 科创板"1+6"新政增强对工业母机企业的包容性,优化融资机制 [8] - 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工业母机贷款超200亿元,未来将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9] - 中咨资本建议通过产业基金、超长期国债等"耐心资本"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8] 产需对接与市场拓展 - "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已促成近百个项目签约,覆盖减材/等材/增材制造三大类及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端 [4] - 活动计划持续至2027年,推动工业母机从"能用"向"好用"升级 [4] - 行业将构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体系,加速国产化迭代 [8]
“工业母机+”向新行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7-24 12:04
工业母机产业政策与活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 活动将持续三年至2027年底[1] - 活动覆盖减材制造 等材制造 增材制造三大类 涉及140余家国内重点企业200余项创新产品[1] - 需求端涵盖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船舶等行业[1] 工业母机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工业母机向高端化 智能化 复合化快速发展[3] - 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带来新需求[3] - 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发展智能机床[11] 产业对接与技术突破 - 两年来组织20余场对接活动 签约落地近百个合作项目[5] - 华工激光成功研发国内首台"复杂曲面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 应用于C919发动机加工[6] - 湖北搭建产业链协同研发机制 三款"湖北造"世界级标志性工业母机产品亮相国际机床展[10] 产业链建设与企业发展 - 支持重点用户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担任"双链主" 带动主机与零部件迭代提升[11] - 工业母机领域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余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30余家[13] - 湖北将工业母机产业作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千亿产业[10] 产业协同模式 - 推广"共同攻关 共同提升 共同受益"模式 加速国产工业母机应用迭代[13] - 华工激光联动核心部件企业和高校开展产业协同攻关[8] - 推动应用企业开放场景 促进技术突破[13]
国产工业母机如何“弯道超车”?AI大模型或成新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1:24
工业母机智能化升级 - 国产工业母机面临"低端内卷、中端争夺、高端缺位"困境,AI融合成为破局关键 [1] - 中国在AI领域拥有开源大模型优势,正加速工业母机智能化升级,最新智能数控系统和机床已接入大模型 [1] - 未来十年是"智能数控机床"发展关键窗口期,需集中力量进行智能升级战略决战 [1] 智能数控系统突破 - 湖北发布世界首台集成AI芯片与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2] - 华中数控联合18家机床企业研制出首批20台智能数控机床工程样机 [2] - 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基于HCPS2.0架构,具备学习认知能力,实现从数字一代到智能一代的根本转变 [2][3] 技术应用创新 - 智能数控系统通过记录正样本数据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3] - 系统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具备自主产生知识的能力 [3] - 终端用户需配合投入资源共同研发,以优化智能机床性能 [4] 产业应用现状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国产机床金额占比从较低水平提升至近80% [4] - 国产机床仍存在精度稳定性不足和智能化研究欠缺等问题 [4] 政策支持方向 - 工信部将实施工业母机重大专项,支持用户与制造企业双"链主"模式 [6] - 构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体系 [6] - 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 [6] - 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国产工业母机迭代和产业融合 [6]
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高端工业母机新技术,产业升级路径明确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21:19
工业母机新技术发布 - 华中数控推出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该系统融合人工智能与数控技术 采用"一个智能底座 两条数字主线 三个功能子系统"架构 使机床具备感知 学习 互动能力 [1] - 该系统与创世纪合作提升手机粗加工效率10% 与江西佳时特联合研制智能立式五轴加工中心 精度提高50% 智能故障诊断模块达到三年工龄维修工程师水平 [1] - 华工科技发布国内首台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 采用全反射曲面三维共形扫描振镜技术和形状自适应激光空间扫描刻蚀技术 加工效率达国外同类产品200% [1] 工业母机应用与政策支持 - 新装备实现精度 效率 幅面三大突破 可应用于消费电子 汽车制造 光伏新能源 航空航天等领域任意材料曲面加工 [2] -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组织实施工业母机重大专项 支持重点用户和制造企业担任双链主 [2] - 构建先进产品研发体系 加强标准引领 支持企业建立"生产一代 研制一代 预研一代 探索一代"的研发格局 [2] 行业发展趋势与金融支持 - 人工智能将推动工业母机历史性变革 未来十年是智能数控机床发展关键期 主战场为高质量数控机床和产线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耐心资本"支持 可通过政策性资金 产业基金 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3] - 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工业母机行业贷款超200亿元 重点支持通用技术集团 秦川机床等企业 未来将深化产业链服务 [3]
沈阳制造攀“高”向“新”逐“绿”(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1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 北方重工设计制造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奋进号"创造单机掘进26521米纪录 [1] - 东软医疗研制全球首台0.235秒"超音速"宽体CT亮相国际展会 [1] - 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发我国首款四座电电混合动力飞机RX4M完成首飞 [1] - 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700多家 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20% [2] - 2024年沈阳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 千亿元级集群达5个 [2]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新松公司大负载机器人可扛起270公斤重物 动作精度达毫米级 产品出口40多国 [2] - 沈鼓集团应用工业互联网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 关键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3] - 北方重工通过生产大数据平台缩短制造周期30%以上 [3] - 2024年沈阳实施105个智能升级项目 新增23个智能工厂和30个数字化车间 [3] -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2.8%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1.5% [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东北制药实现全密闭生产环境 通过集气管网减少废气排放 [4] - 沈阳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74家 省级275家 [4] - 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4年间下降超15% [4] - 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 [4] - 科技型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 [4] 政策与产业体系构建 - 沈阳市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意见及10个专项规划 [2] - 沈大工业母机集群和沈阳航空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沈阳跻身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3]
临港试点金融租赁SPV扩围 纳入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等四个领域设备资产
解放日报· 2025-07-18 09:43
新政核心内容 - 临港新片区放宽金融租赁SPV租赁标的物范围至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四大领域,重点支持前沿产业[1] - 业务主体从临港本地金融租赁公司扩展至全国范围金融租赁公司在临港设立的SPV[1] - 金融租赁服务结合融资与融物功能,通过分期支付租金减轻企业现金流与资产负债压力[1] 行业应用案例 - 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昂贵设备(如光刻机售价1000万-1亿美元),租赁模式可缓解财务负担[1] - 2021年原SPV租赁物范围限定为飞机、船舶等传统设备,2023年6月首次扩围至集成电路和算力设备[2] 政策实施效果 - 试点启动后已有160余家金融租赁公司参与,其中超50%首次在临港设立SPV[2] - 6家金融租赁公司完成试点项目落地,覆盖新政四大领域,总资产规模近40亿元[2] 跨境金融创新 - 新政优化跨境服务机制,包括推进外币直接借款、便利对外债权登记、鼓励人民币跨境结算[2] - 预计将带动跨境租赁业务规模显著扩大,算力设备离岸租赁、新能源设备跨境租赁需求激增[3] 配套服务发展 - 临港将吸引法律、评估、税务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依托融资租赁一站式平台提供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