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料

搜索文档
中泰期货晨会纪要-2025-04-01
中泰期货· 2025-04-01 11: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多个期货品种进行分析并给出投资建议,如股指期货考虑短空或套保,国债期货可波段操作,集运欧线主力合约空单择机止盈等,同时分析各品种行情波动原因及未来走势 [9][10][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宏观资讯 - 3月我国制造业、非制造业和综合PMI分别为50.5%、50.8%和51.4%,环比上升0.3、0.4和0.3个百分点 [7] - 特朗普将公布对等关税政策,考虑对进口产品征20%特别关税 [7] - 《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文章强调建成科技强国 [7] - 南京出台7条楼市新政 [7] - 1 - 3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8101亿元,同比降9.8%,3月单月同比降10.6% [7] - IMF总裁称全球经济展望或下调但无衰退迹象 [8] - 高盛将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由20%上调至35%,下调2025年GDP增长预期至1.5%,预计美联储今年降息三次 [8] 各期货品种分析 股指期货 - 策略考虑短空或套保,2月PMI环比回升斜率放缓,融资推动上涨但基本面配合乏力,宏观流动性不足,外部环境有不确定性 [9] 国债期货 - 债市或企稳可波段操作,央行资金投放价格偏贵,跨季资金价格或偏贵,股市偏弱支撑长债,关注美元指数 [10] 集运欧线 - 主力合约空单择机止盈,部分船司未挺价,4月运价预期震荡,下旬运力增加或施压,关注供需结构 [11] 棉花 - 国内棉价弱势震荡反弹,实际订单和需求堪忧,美棉种植面积预期下降提振棉价,关注国内政策和去库速度 [12][13] 白糖 - 糖价震荡偏强,阶段性供给充裕,产需缺口弥补不确定,关注3月产销数据和全球食糖供需格局 [14] 油脂油料 - 逢低做多豆粕远月合约,棕榈油短期震荡,豆粕远月受成本支撑,关注政策、天气和大豆到港 [15] 鸡蛋 - 建议05 - 07反弹做空,空7多9反套,现货下跌,后市供需或宽松,蛋鸡产能去化慢 [16] 苹果 - 轻仓逢低买入,现货坚挺,清明消费好,交割品成本高,产销区备货出货好 [17] 红枣 - 空单持有注意减仓风险,现货供应足,需求淡季,价格上行受限 [18] 生猪 - 近月合约偏空操作,现货价格弱,供应压力兑现,消费处淡季 [19] 原油 - 短期偏强,美伊局势和EIA数据影响,长期供应有压力,需求有不确定性,布伦特06合约76美元/桶有强压 [20] 燃料油 - 低硫燃料油震荡偏多,关注地缘风险和油价压力区,供应边际回落 [21] 塑料 - 价格震荡走弱,产量增量兑现,长期偏空,短期下跌空间不大,PP震荡区间下移,可考虑增持空单 [21] 甲醇 - 震荡偏弱,近端去库,远期进口增量多,下游利润偏差,可考虑偏空配置和PP - 3MA价差策略 [23] 烧碱 - 逢高做空09合约,液氯价格和仓单问题扰动近月,现货疲软,期货升水现货上行动力不足 [23] 纯碱玻璃 - 纯碱中长期弱势,短期空单可止盈,开工率提升,需求一般,面临累库压力;玻璃上涨空间有限,终端需求承接不足,产销分化 [25][26] 沥青 - 4月低产需求恢复,前期3400成底部,关注地缘风险,上方压力3650 - 3680,长期预估3450 - 3600 [27] 尿素 - 09合约震荡,现货价格未跌,工厂前期待发充足,下游需求阶段性走弱 [28] 合成胶 - 关注区间机会,下部有支撑,上部有压力,关注丁二烯需求和装置动态 [29] 铝和氧化铝 - 沪铝震荡偏弱,观望为主,受特朗普关税和库存去化影响;氧化铝底部宽幅震荡,可逢低卖出虚值看跌期权,供应过剩 [30][31] 碳酸锂 - 震荡偏空,价格符合开工条件,头部增产,供给过剩观点不变 [31] 工业硅多晶硅 - 工业硅反弹空,去库难形成持续预期,锚定弱现实定价;多晶硅震荡偏多,去库预期不改 [32] 螺矿 - 钢材震荡,可卖宽跨操作;铁矿逢高做空或卖宽跨操作,出口严查利空需求,成本回升,库销比正常略偏低 [33][34] 煤焦 - 短期震荡,未看到减产或进口量下降前不具备做多条件,需求有望改善但供应仍充裕 [34][35] 铁合金 - 双硅逢高偏空,锰硅受南非政策动态影响,港口到港量对锰硅利空,硅铁供需端边际走弱 [36]
盘后央行发布大消息,降准降息要来?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3-27 18:57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1.1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64亿 [1] - 化工股集体大涨,华尔泰等多股涨停,光刻机概念股走强,海立股份涨停,创新药概念股反弹,康弘药业涨停 [1] - 深海科技概念股集体大跌,大连重工等跌停,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下跌 [1][2] 货币政策动态 -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中国明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立场,将择机降准降息支持经济 [3] - 央行已连续多次降准降息,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应对全球供应链影响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3] 涨价概念主线 - 化工品涨价成为市场主线,双季戊四醇、环氧丙烷、萤石等价格普涨,部分产品年内涨幅超40% [5][7] - 硫磺价格同比上涨137%至2454元/吨,中毅达13天7板成为标杆,类比去年正丹股份炒作逻辑 [6][7][10] - PCB高度景气带动高端PCB油墨需求,双季戊四醇等化工品受益于国产算力供需缺口 [12] 细分化工品数据 - 甲酸涨幅12.7%,鲁西化工、巨化股份领涨 [15] - 制冷剂涨幅11.5%,三美股份、昊华科技等表现突出 [15] - 氯化钾涨幅9.8%,盐湖股份、亚钾国际等受关注 [15] - 尿素涨幅8.73%,云天化、华鲁恒升等涨幅显著 [15] 业绩预告行情 - 4月市场逻辑转向基本面驱动,半导体、医药、家电等行业业绩预期较好 [17][19] - 恒瑞医药拿下近20亿美元大单,创新药及"卖水人"产业链崛起 [20] - 15家公司已披露2025年Q1业绩预告,业绩预增且低位的个股将持续受资金青睐 [19] 资金动向 - 资金从AI、低空经济等短期无业绩板块撤离,转向有色铜金及涨价线避险 [8][9][13] - 高位题材股风险加剧,业绩支撑的蓝筹股更受青睐 [19]
盘后央行发布大消息,降准降息要来?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3-27 18:57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1.1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64亿 [1] - 化工股集体大涨,华尔泰等多股涨停,光刻机概念股震荡走强,海立股份涨停,创新药概念股反弹,康弘药业涨停 [1] - 深海科技概念股集体大跌,大连重工等跌停,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下跌 [1][2] 货币政策 -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全球供应链受影响,中国明确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择机降准降息 [3] 涨价概念 - 化工品价格普遍上涨,双季戊四醇、环氧丙烷、萤石、硫酸、氯化铵、溴素、磷化工、钛白粉等涨幅显著 [5] - 硫磺价格报价2454元/吨,同比涨幅近137%,部分产品年内涨价超40%创近年新高 [6][7] - 中毅达13天7板带动市场高度,资金因AI和低空经济短期无业绩转向涨价线避险 [7][8][11] - PCB高度景气带动高端PCB油墨需求,双季戊四醇等化工品受益 [10] 细分化工品数据 - 甲酸涨幅12.70%,鲁西化工、巨化股份相关 [13] - 制冷剂涨幅11.50%,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万华化学相关 [13] - 氯化钾相关企业包括盐湖股份、东方铁塔、藏格矿业 [13] - 磷酸涨幅9.30%,云天化、云图控股、华鲁恒升相关 [13] - 尿素相关企业包括远兴能源、华昌化工、龙佰集团 [13] 一季度业绩预告 - 4月市场逻辑转向基本面驱动,盈利预期成股价重要因素 [15] - 4月下旬需通过政策、经济数据、企业盈利三重验证确认全年主线 [17] - 15家公司披露2025年Q1业绩预告,半导体、医药、家电行业预期较好 [17] - 创新药领域恒瑞医药拿下近20亿美元大单,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崛起 [18]
【安迪苏(600299.SH)】蛋氨酸量价高增驱动24年盈利跃升,逆势扩产彰显成长韧性——2024年度报告点评(赵乃迪/蔡嘉豪)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06 17:2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8%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22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0259% [2] - Q4单季度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32%,环比下降49% [2] 蛋氨酸业务分析 - 2024年蛋氨酸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液体和固体蛋氨酸销量创历史新高 [3] - 公司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背景下实现毛利率逆势提升,展现成本转嫁能力和精益管理水平 [3] - 蛋氨酸价格止跌回暖,国内均价从年初上涨8%至21.35元/KG,龙头企业如安迪苏、新和成、赢创相继提价5%-15% [4] - 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蛋氨酸价格因海外停产供需改善上涨,2024年3月后因产能恢复价格下跌,近期提价反映供需逐步改善 [4] 维生素与特种产品业务 - 维生素业务2024年末迎来周期性拐点,价格修复行情初现 [3] - 特种产品板块在奶业市场波动中仍保持4%的稳健增长 [3] 行业竞争与产能扩张 - 蛋氨酸行业呈寡头垄断格局,主要企业包括赢创、安迪苏、诺伟斯、住友等 [5] - 公司蛋氨酸市占率从2012年23%提升至2023年28% [5] - 公司2023年8月决定在泉州投建15万吨固体蛋氨酸新产能,预计2027年投产,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和亚太市场份额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