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潮玩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为何供给总是跟不上
第一财经· 2025-07-13 12:19
泡泡玛特产能与市场供需矛盾 - 公司旗下IP Labubu在2024年营收暴增726.6%,占公司总营收23.3%,成为潮玩市场黑马 [1] - 产品供不应求导致消费者抢购甚至引发门店冲突,二手市场溢价数倍 [1] - 外界质疑公司是否在有意控制产量以维持稀缺性而非真正扩产 [1] 行业对泡泡玛特营销策略的分析 - 玩具行业人士认为公司深谙"饥饿营销"之道,通过控制产量维持IP价值,避免短期扩产后因IP热度消退导致成本压力 [1] - 东莞玩具工厂透露Labubu为代工生产,公司仅拥有版权,其销售策略存在刻意限制供应以保持稀缺性的嫌疑 [1] - 行业人士指出若产品过于易得会降低市场价值,保持购买难度可维持高价值感和独特性 [2] 泡泡玛特的产能应对措施 - 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远超线性供应链体系的承载能力,导致连续预测偏差 [2] - 已采取全面扩产措施,包括推迟部分新品上市、重新分配现有产品线产能,并在四大区分批开启预售 [2] - 公司称此举旨在让消费者在合理周期内购买产品,同时抑制二级市场投机炒作 [2] 行业对产能潜力的评估 - 广东制造业人士表示国内工厂完全具备大规模生产Labubu的能力,但公司未充分释放订单需求 [2] - 行业推测公司可能通过维持供不应求状态提升产品热度和品牌地位,而非技术性产能不足 [2]
每天摸过1500个Labubu脸蛋的家庭女工,日薪50元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3 11:34
潮玩产业链分析 - Labubu系列潮玩初代产品在拍卖市场拍出108万天价 多个国家门店出现抢购现象 高仿品市场价达千元[8] - 东莞集中全国85%潮玩产能 拥有4000多家玩具生产企业和1500家配套企业 2020年超30家代工厂为泡泡玛特供货[16] - 小型搪胶厂Labubu同尺寸搪胶脸报价5元/个 配毛绒身体后单价超15元 明确拒绝仿制订单[17] 生产环节分工与成本 - 家庭作坊式生产环节中 老年女工"削裙边"工序单件报酬仅0.035元 日处理1500件收入约50元[8][11] - 中型工厂B厂单件潮玩需经至少10道工序 包括上色 喷油 影印等 技术工人月薪达万元[19] - 娃衣生产链中 缝制工序分包至广西等地 复杂款式批发价15-30元 电商零售价达工厂价2-3倍[21][22] 市场供需动态 - Labubu系列在618期间大规模补货后 二手平台价格普遍下跌50%[23] - 东莞同时成为正版和"祖国版"Labubu的主要供应地 仿制品流通活跃[16] - 娃衣工厂近期Labubu款式订单激增 样衣款式达20余种[22] 劳动力结构特征 - 临深片区搪胶厂工人以50-60岁为主 女性负责手工工序月收入5000-6000元 男性技术工月入超万元[17] - 河南周口家庭女工缝制娃衣单件收入约0.35元 日产量近千件时月收入可达7000元[22] - 老年劳动力普遍缺乏IP认知 对最终产品流向和溢价无概念[9][13]
泡泡玛特选择题:全仓Labubu还是产品线齐头并进?
第一财经· 2025-07-13 11:33
Labubu IP的爆发式增长 - Labubu在2024年营收暴增726.6%,占泡泡玛特总营收23.3% [1][2]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2024年总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占比从2023年的5.8%跃升至23.3% [15] - 消费者抢购Labubu引发门店冲突,二手市场溢价数倍 [2] 产能与供应问题 - Labubu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延迟发货问题涉及多个系列产品 [4] - 普通款Labubu搪胶毛绒玩具生产周期约2周,制作难度不高 [8] - 泡泡玛特表示需求远超预期,供应链体系难以承载"指数级增长"的需求 [11] - 公司已采取措施扩大产能,重新分配现有产品线产能,并在四大区分批开启预售 [12] 饥饿营销质疑 - 行业人士质疑泡泡玛特可能故意控制产量以维持稀缺性 [5] - 国内工厂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但泡泡玛特未充分扩产 [6] - 保持购买难度可维持产品独特地位和高价值感 [5] - 供不应求导致仿冒品充斥市场,给品牌带来伤害 [6] IP发展战略 - 泡泡玛特采取IP分级体系(S/A/B/C),根据等级调配资源 [15] - 公司追求各大IP齐头并进,避免单一IP过度占据市场份额 [16] - 历史上MOLLY IP占比从2017年的89.4%降至2022年的非首位 [14] - 平衡发展各IP可降低风险,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6] 生产制造挑战 - 泡泡玛特对工厂筛选严格,生产要求高于传统玩具 [10] - 扩产面临原材料限制、技术门槛和知识产权管控等挑战 [9] - 赣州工厂2024年新建项目计划年产200万件塑胶玩具和1000万件毛绒玩具 [10] - 工厂存在长期工缺口,近期在紧急招聘充棉工、手缝工等岗位 [10]
王宁对周杰伦可能有些误解
虎嗅APP· 2025-07-12 17:27
港股三姐妹的崛起 -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被称为"港股三姐妹",在资本市场拥有大量拥趸和概念股 [1] - 蜜雪冰城2025年3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后不到两个月股价翻番,上市全天成交额达43.3亿港元,市值超千亿港元 [4][10] - 泡泡玛特2020年底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2025年6月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 [4][9] - 老铺黄金2025年宣布要打造中国古法黄金第一品牌和世界黄金第一品牌 [4] 创始人与创业历程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毕业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广告学专业,2010年在中关村欧美汇开第一家潮流杂货店 [7]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和张红甫兄弟来自河南农村,最初创业资金是奶奶攒下的300元钱 [3][12] - 老铺黄金创始人徐高明曾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1995年创办旅游公司积累原始资本 [10] - 2012年泡泡玛特获得麦刚200万元天使投资 [1][9] - 2016年是三家公司关键转型年:泡泡玛特转向潮玩IP、蜜雪冰城解决内部管理问题、老铺黄金独立黄金业务 [13][16][18] 商业模式与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2016年签约设计师王信明获得Molly独家IP授权,7月推出首款molly星座系列盲盒天猫预售首日销售额逼近45万元 [13][14] - 蜜雪冰城2024年9月30日数据显示57.2%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场门店超2.3万家 [22] - 老铺黄金定位高端奢侈品市场,采用一口价策略,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 [18][22] - 泡泡玛特累计签约200多位全球顶尖设计师艺术家,建立多元化IP矩阵 [14] - 蜜雪冰城2018年推出品牌IP"雪王",同年开启全球化在越南河内开业 [18] 行业趋势与市场反应 - 新消费被定义为"精神甜品",提供情绪价值成为重要卖点 [4] - 泡泡玛特Labubu IP爆火,盗版产品出现在伦敦街头,验证成人玩具市场需求 [21] - 老铺黄金排队赠送依云矿泉水,强化高端品牌形象 [22] - 泡泡玛特2025年6月股价一度冲上283.4港元峰值,后一周内市值蒸发数百亿元 [23] - 三家公司都经历了从草根到成功的转变,符合市场对白手起家故事的期待 [3][12]
消费动机迭代释放新经济增长潜能 五大新消费赛道活力奔涌
消费市场总体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消费作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作用显著 [1] - 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潮玩经济、茶饮消费、宠物经济、户外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崛起 [1] 潮玩经济 - 潮玩IP成为消费市场热搜焦点,如《哪吒2》周边、LABUBU、WAKUKU等 [2] - 潮玩产业2023年市场总价值600亿元,预计2026年达1101亿元,年增长率超20% [2]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毛绒品类收入增长1289% [2] - 国内潮玩相关企业现存2.23万家,2024年注册量9115家,同比增长30.18% [3] - 潮玩品牌占据商场一层核心位置,上海已有超350家潮玩及杂货品牌门店 [3] - 头部品牌采用"核心辐射、梯度扩张"策略,加速海外拓展 [3] 茶饮消费 - 2025年上半年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茶饮品牌密集上市 [4] - 蜜雪冰城港股首日市值超千亿港元,霸王茶姬美股首日大涨20.53% [4] - 茶饮品牌在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店铺面积占比1.5%~2.5% [5] - 茶饮品牌加速下沉,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分别为57.4%、51.4%、50.5% [5] - 蜜雪冰城海外覆盖12个国家,门店超5000家;喜茶在7个国家布局门店;霸王茶姬海外门店同店GMV增速46.9% [6] 宠物经济 - 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5928亿元,同比增长20.1%,预计2028年达1.15万亿元 [7] - 国内现存宠物经济相关企业457.75万家,2024年注册164.01万家 [7] - 2025年"6·18"期间,淘宝天猫宠物类目开售100分钟成交超去年首日全天,653个品牌成交翻倍 [8] - 京东宠物业务成交用户同比增长23%,500多个品牌成交额翻倍 [8] - 上海虹桥南丰城、南京景枫中心、广州无限极广场等探索宠物友好型商场,带动客流与销售额增长 [9] 户外经济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2亿,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增幅近40% [11] - 2025年一季度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5.4% [11] - 国际户外品牌加速在中国开设首店,如格里高利、GOREWEAR、霍伽、小鹰、Goldwin等 [11] 银发经济 - 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预计达3.7亿 [13] - 2024年康复护理、老年教育、医疗疗养等领域企业增速超30%,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增速24.4% [13] - 旅居康养参与人数从2017年5026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9662万人次,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3147亿元 [13] - 2019至2024年中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占比从34.5%升至38.4% [14] - 养老公寓在城市更新推动下迎来变革,新型养老中心不断涌现 [14]
千元还秒空的「电子核桃」,要做「男人的泡泡玛特」
36氪· 2025-07-11 21:48
行业概况 - EDC玩具(Every Day Carry)指可随身携带的把玩类小玩具,如推牌、指尖陀螺等,最初源于实用工具,后延伸至解压玩具领域 [4] - 淘宝天猫已为EDC设立独立类目,特批60天预售期(普通类目仅15天),2024年618期间类目成交额同比增长4倍 [4] - 行业呈现高溢价特征:基础款产品售价399元,限量款二手市场价格可达十几万元,部分单品溢价率达100%-200% [4][9][26] 核心公司分析(傲娇的老铁匠) - 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级别,爆款单品"巧克力"销量超6000件,单品销售额破200万元 [8] - 2024年5月新品"嘉年华系列Mega"售价1999-2799元,30分钟售罄,单日成交额250万元 [8] - 生产端采用重手工模式:工厂150名员工中40名为手工师傅,单机日产能仅6-8件,手工工序占比30% [28] - 核心竞争优势:自有工厂实现规模生产与品控,全国仅十余家EDC厂牌具备同等能力 [22] 用户画像与市场特征 - 淘宝数据显示超3万玩家年消费破万元,产品满足男性对金属/机械的偏好及解压需求 [5] - 二级市场高度活跃:原价8888元产品二手价达1.5-2万元,溢价率68%-125% [26] - 衍生改装产业兴起:定制改装服务价格200-300元,形成类似泡泡玛特"改娃"的细分市场 [27]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短视频平台推动破圈:2023-2024年抖音EDC相关搜索量指数级增长,单条展示10万元EDC玩具的视频获6万点赞 [21] - 男性消费力觉醒:类比泡泡玛特提供情绪价值,《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产品重塑男性消费认知 [24] - 盗版产品意外教育市场:39.9元盗版玩具带动正版搜索,原价399元正品转化率提升 [21] 行业挑战 - 产能与创意矛盾:手工生产导致交付周期长,新产品需重新产能爬坡 [28] - 材料与工艺门槛:采用不锈钢/铜/钛/锆等高价材料,部分技术对标精密腕表制作 [27] - 设计师主导的分散业态:多数从业者为兼职设计师,依赖微信群接龙预售,品控不稳定 [22]
首发经济“燃”动消费新引擎,三里屯累计引入300余家首店旗舰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1 18:23
三里屯太古里商圈发展现状 - 近十年累计引入300余家高品质首店和旗舰店,覆盖轻奢、潮牌等品类 [1] - 截至今年5月朝阳区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300余家,为全市最集中区域 [1][7] - 商圈定位潮流时尚年轻化,成为品牌开店首选,如泡泡玛特最早在此开设IP潮玩核心门店 [4][5] 首店经济典型案例分析 - 陶陶居北京首店采用岭南建筑风格,厨师团队来自广州,会员复购率超30% [3] - 法国皮具品牌GB DAVID华北首店销售表现优异,暑期常居全国门店销售榜首 [4] - 泡泡玛特门店经多次升级后面积扩大,划分IP主题区带动客流增长 [5] 税务支持政策成效 - 数电发票系统解决陶陶居开票额度不足问题,操作流程简化节省时间 [3] - "税务管家"服务提供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辅导,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7] - 90%以上业务实现网上办理,离境退税商店网络持续扩容并配备双语服务 [7] 品牌运营策略亮点 - 陶陶居通过税收优惠将资源投入选材和服务,复购率提升至30% [3] - GB DAVID利用北京首店开展新品首发活动,强化品牌影响力 [4] - 泡泡玛特通过门店空间改造增加互动体验区,提升品牌知名度 [5]
国泰海通证券吴信坤:港股下半年牛市可期 关注四类稀缺性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8:04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达2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为18.68%,显示出港股市场的韧性和科技板块的活力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超过7300亿港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 [1] - 一季度南下资金大规模流入港股达4400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超过7000亿港元 [2] 港股上涨原因 - 产业周期因素:AI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阶段,港股中拥有大量与AI应用、新消费相关的上市公司 [1] - 资金面因素:南下资金大规模流入,增量资金推动港股行情走强 [2] - 机构资金占比显著上升,约达七成,尤其是公募基金和险资的配置力度明显增强 [3] 港股稀缺性资产 - AI应用相关资产:港股科技板块中AI应用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过60% [3] - 新消费相关资产:港股消费板块中新消费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占比约60% [3] - 创新药板块:港股医药板块中创新药市值占比约40%到50% [4] - 红利类资产:股息率超5%的资产占市值43%,现金分红比例和估值吸引力高 [6] 科技资产重估趋势 -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行情目前只是一个开始,会持续下去 [5] - 外资系统性增配中国科技企业,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5] - 恒生科技指数PE仍处历史均值以下,估值具吸引力 [5] 投资逻辑变化 - 创新药投资逻辑从"概念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审批效率提升 [6] - 新消费从短期题材向长期结构性机会转变,聚焦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 [6] - 红利类资产股息率超5%的占市值43%,险资配置保守估计超千亿港元 [6] 下半年港股展望 - 港股下半年将延续牛市行情,历史上港股相对占优的阶段都呈现流动性充裕和产业周期加持 [7] - 南下资金流入持续、机构化程度提升,港股科技资产在AI产业周期下具更高关联度 [7] - 建议重点关注港股的"稀缺性资产",包括AI应用、创新药、新消费和红利类资产 [7]
英敏特高级副总裁徐如一:年轻人喜欢玩梗,品牌要开得起玩笑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7:19
品牌形象变化 - 过去两年中国消费者偏好从高冷严肃转向成熟可靠平易近人的品牌形象 [2] - 在不确定环境中,消费者更倾向与稳重亲民的品牌建立情感连接 [5] - 品牌需减少"英雄""颠覆"等激进叙事,强化贴近消费者的沟通方式 [5] 产品创新趋势 - 全球快消品创新多集中于新口味新包装等延伸性创新而非突破性创新 [4] - 中国品牌IP联名发展迅速,五年内达到与日本市场相当的成熟度 [4] - 日本方便面品牌通过盲盒和玄学营销突破工具属性,建立情感连接 [5] 存量市场竞争策略 - 品牌可通过社会化营销激发兴趣与情绪共鸣实现破局 [5] - 京东外卖案例显示品牌需快速响应网络梗文化增强互动性 [8] - 童趣消费跨越年龄层,主题公园41%游客为无儿童陪伴的成年人 [9] 新一代消费者洞察 - Alpha世代(0-15岁)具备超前消费认知,重视产品体验而非品牌标识 [9] - 该群体以情商和颜值定义受欢迎程度,颠覆传统成绩导向思维 [9] - 其消费行为呈现碎片化特征,在小场景中构建想象世界 [9] 创新方法论 - 情绪共鸣成为跨代际创新突破口,需把握长周期消费心态变化 [8] - 差异化需求挖掘应突破受众年龄限制,如童趣消费覆盖全年龄段 [8][9] - 泡泡玛特业绩印证非年轻群体对潮玩品类的接纳度提升 [9]
恒生指数收盘涨0.46%,医药股涨幅居前
快讯· 2025-07-11 16:17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 61% [1] 医药行业表现 - 医药股涨幅居前 凯莱英上涨约13% 药明康德上涨约10% [1] 新消费行业表现 - 新消费股下跌 老铺黄金下跌约11% 泡泡玛特下跌约4% 蜜雪集团下跌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