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搜索文档
全球航空业ETF收跌超2%,领跌美股行业ETF
快讯· 2025-07-12 06:41
能源业ETF表现 - 能源业ETF收涨0.45%至89.13美元,成交量为1508.41万股,总规模达223.20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5.72% [1][2] - 盘后交易中,能源业ETF(XLE)微涨0.18%至89.29美元 [2] 可选消费ETF表现 - 可选消费ETF微涨0.03%至221.43美元,成交量为334.52万股,总规模为278.12亿美元,较前一日下降0.82% [1][2] - 盘后交易中,可选消费ETF(XLY)下跌0.19%至221.02美元 [2] 半导体ETF表现 - 半导体ETF微跌0.01%至287.49美元,成交量为567.59万股,总规模为33.98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18.71% [2] - 盘后交易中,半导体ETF(SMH)下跌0.08%至287.26美元 [2] 公用事业ETF表现 - 公用事业ETF下跌0.15%至82.45美元,成交量为1109.99万股,总规模为119.70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10.47% [2] - 盘后交易中,公用事业ETF(XLU)下跌0.12%至82.35美元 [2] 日常消费品ETF表现 - 日常消费品ETF下跌0.37%至80.81美元,成交量为1693.68万股,总规模为136.75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4.05% [2] - 盘后交易中,日常消费品ETF(XLP)微跌0.02%至80.79美元 [2] 全球科技股ETF表现 - 全球科技股ETF下跌0.40%至93.24美元,成交量为11.10万股,总规模为13.05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10.23% [2] - 盘后交易中,全球科技股ETF(IXN)大幅下跌3.21%至90.25美元 [2] 科技行业ETF表现 - 科技行业ETF下跌0.44%至255.85美元,成交量为461.89万股,总规模为813.75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10.41% [2] - 盘后交易中,科技行业ETF(XLK)微跌0.11%至255.58美元 [2] 网络股指数ETF表现 - 网络股指数ETF下跌0.73%至264.06美元,成交量为57.14万股,总规模为175.34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8.59% [2] - 盘后交易中,网络股指数ETF(FDN)价格持平 [2] 医疗业ETF表现 - 医疗业ETF下跌0.83%至135.19美元,成交量为1424.66万股,总规模为258.71亿美元,较前一日下降0.88% [2] - 盘后交易中,医疗业ETF(XLV)价格持平 [2] 银行业ETF表现 - 银行业ETF下跌1.04%至58.15美元,成交量为116.06万股,总规模为45.01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6.31% [1][2] - 盘后交易中,银行业ETF(KBE)上涨0.88%至58.66美元 [2] 金融业ETF表现 - 金融业ETF下跌1.04%至52.16美元,成交量为3028.93万股,总规模为580.56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8.69% [1][2] - 盘后交易中,金融业ETF(XLF)微涨0.12%至52.22美元 [2] 区域银行ETF表现 - 区域银行ETF下跌1.07%至62.89美元,成交量为1397.26万股,总规模为52.48亿美元,较前一日增长5.63% [1][2] - 盘后交易中,区域银行ETF(KRE)微跌0.02%至62.88美元 [2] 生物科技指数ETF表现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下跌1.54%至131.59美元,成交量为165.31万股,总规模为104.48亿美元,较前一日下降0.38% [1][2] - 盘后交易中,生物科技指数ETF(IBB)微涨0.24%至131.90美元 [2] 全球航空业ETF表现 - 全球航空业ETF大幅下跌2.26%至25.03美元,成交量为312.80万股,总规模为7884.45万美元,较前一日下降1.26% [1][2] - 盘后交易中,全球航空业ETF(JETS)下跌0.28%至24.96美元 [2]
让知识产权更好赋能东北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15
知识产权在东北地区的总体发展 - 东北三省一区有效发明专利达19.5万件 同比增长10.2% 有效注册商标216.1万件 同比增长7.7% [1] - 地理标志产品累计273个 地理标志商标注册556件 总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1] - 知识产权成为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机制 正转化为东北振兴新动能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知识产权作用 - 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乳业、草产业、新型储能等传统优势产业设立 推动专利成果在绿色制造、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中转化 [2] - 国家知识产权局派驻专员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核心技术攻关 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推动"沈飞""哈飞"等企业与高校军民技术转型 [2] - 辽宁、吉林等地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百余家专业机构提供专利代理、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支撑 - 东北布局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与快速维权中心 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6万件 较前一年显著增长 [3] - 冷凉气候与能源资源优势为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提供条件 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发展 [3]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中的知识产权应用 - 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等地理标志品牌成为全国性"农业名片" 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品牌建设与质量控制 [4] - 建成13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实施6项重点保护工程 推动地理标志向产业集群转化 [4] - 计划建设乳业、草产业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促进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 [4]
上海张江高科895先锋站·交叉科学论坛举办
经济日报· 2025-07-12 05:05
行业动态 - 上海张江高科举办"交叉融合促发展齐聚张江话前沿"论坛暨产业分享会 聚焦生物医药与核药领域创新 [1] - 生物医药被列为上海及浦东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核药因精准靶向肿瘤细胞特性成为治疗升级方向 [1] 产业生态建设 - 张江高科通过"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模式打破边界 实现技术协同、空间聚集、制度突破和资本联动四大机制 [1] - 核药企业晶核生物选择落地张江 因其在政策监管、产业链完整度和人才储备方面具备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 [1] 企业实践案例 - 晶核生物医药科技作为核药领域创业公司 依托张江生态圈加速技术转化 [1] - 上海百拓斯生物科技通过"Ai张江"APP实现高效园区管理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1] 活动背景 - 论坛由上海市侨联及浦东侨联指导 张江高科主办 张江浩珩投资管理公司承办 凸显政企协同创新模式 [1]
国资委:推动国资加快向战新产业集中
中国证券报· 2025-07-12 04:50
国资央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1] - 国有资本将加快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1][2] - 中央企业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基础研究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11万亿元,占比接近30% [2] - 中央企业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速度明显加快 [2] 未来产业布局与机制创新 - 中央企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累计成立未来产业相关企业79家 [2] - 对承担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企业或项目,可设置亏损豁免期 [3] - 未来产业发展突出大工程带动、场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12 03:22
权益分派方案 - 每股现金红利0.8元,以总股本127,082,805股为基数,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01,666,244元 [2][4] - 分配方案经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实施日期为2025年5月22日 [2][7] - 分派对象为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 [3] 分配实施办法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股东可在红利发放日领取 [4] - 杭州艾旭控股有限公司、凌世生、丽水创圣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姜学英的现金红利由公司自行派发 [5] 税收政策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过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持股1年以内暂不扣税,转让时按持股期限补缴(1个月内税负20%,1个月至1年税负10%) [8] -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个人股东解禁前股息红利按10%税率扣税,税后每股0.72元 [9]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企业所得税,税后每股0.72元 [9] - 香港市场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0.72元 [10] - 其他机构投资者和法人股东自行申报所得税,税前每股0.8元 [10] 咨询方式 - 权益分派相关问题可通过公司证券部联系,电话0571-85391552 [10]
寻找自然资源可持续的答案,新京报小记者们走进合成生物科学馆
新京报· 2025-07-12 01:26
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 生物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合成生物技术阶段,通过设计改造微生物定向发酵实现"细胞工厂"生产[3] - 当前技术路径需以玉米、小麦等高产农作物作为发酵原料,经过基因改造、中试验证和生产发酵三阶段[4] - 华熙生物已建立完整的合成生物技术展示体系,包括科学馆和"细胞工厂"模型等实体展示[3][4]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 未来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所需物质[4] - 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获取燕窝酸、红景天苷等稀缺物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4] - 潜在应用包括食品改良(如草莓味香蕉)和濒危物种复活(如猛犸象)等领域[5][7] 合成生物技术商业化进展 - 华熙生物研发团队已具备基因编辑和细胞改造的技术能力[4] - 公司当前研发重点聚焦于可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方向[9] - 通过科普活动培育潜在人才,推动行业长期发展[9] 合成生物技术行业意义 - 该技术可解决资源短缺(石油依存度73%)、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1][3] - 代表生物科技从自然发酵(第一代)到定向发酵(第二代)再到合成生物(第三代)的演进[3] - 行业处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过渡阶段,部分应用已具备商业化条件[4][7]
深圳先进院与道生生物共建天然色素生物合成“创新联合体”团队 用合成生物为世界增添光彩
深圳商报· 2025-07-12 01:06
在传统染料行业,化学靛蓝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用生物合成靛蓝成为一条新路径。这是4月13日在 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拍摄的牛仔裙,作品将贵州传统蜡染的靛蓝、苗绣的图腾转化为国际设计语言,形成 独特的美学。新华社发 在传统染料行业,化学靛蓝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诸多环境与安全隐患。化学靛蓝 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含有苯胺、N-甲基苯胺等有毒物质的废水,这些废水若未经妥善处 理直接排放,会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用生物合成靛蓝逐渐成为获取天然色素的一条新路径。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 称"深圳先进院")与道生生物(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建天然色素生物合成"创新联 合体"团队,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天然色素染料及天然药物。目前,该创新联合体正在聚焦黑色素的 生物合成,已完成代谢通路的构建。 科研者与创业者的 "合成之路" 2019年,博士毕业两年后的陈明海来到深圳,成为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并从事生物分 子、合成生物应用等领域研究。彼时,在湖南的袁小黎正从事板蓝根种植的农业项目,他在板蓝根种植 中发现了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价值。然而,袁小黎发现,通过农业种 ...
Oric Pharmaceuticals, Inc. (ORIC) is a Great Momentum Stock: Should You Buy?
ZACKS· 2025-07-12 01:01
Momentum investing is all about the idea of following a stock's recent trend, which can be in either direction. In the "long context," investors will essentially be "buying high, but hoping to sell even higher." And for investors following this methodology, taking advantage of trends in a stock's price is key; once a stock establishes a course, it is more than likely to continue moving in that direction. The goal is that once a stock heads down a fixed path, it will lead to timely and profitable trades.Even ...
奥精医疗: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关于奥精医疗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12 00:13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关于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意见书 致: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公司")委托,指派律师见证公司 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以下简称"本次股东大会")。本所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 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 《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以下简称"《股东会规则》")、《律师事务所从事 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奥精医疗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本次股东大会 的相关事项进行见证并出具法律意见。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本所律师审查了公司本次股东大会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本所律师出具本法律意见书基于公司向本所律师提供的一切原始材料、副本、复 印件等材料、口头证言均是真实、准确、完整和有效的,不存在隐瞒记载、虚假 陈述或重大遗漏,有关文件的印章和签字均真实、有效,有关副本、复印件等材 料均与原始材料一致。 法律意见书 在本法律意见书中,本所律师仅对本次股东大会的召集、召开程序、出 ...
天大元英进院士团队:开发兆级别人类基因组DNA合成和跨物种转移新技术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1 23:57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 合成生物学使命为"合成生命和设计生命",2010年J Craig Venter研究所首次实现丝状支原体基因组的全化学合成并创造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细胞,证明生命可通过人工设计创造[1] - 高等生物基因组合成面临两大挑战:超过50%的复杂重复序列合成与组装困难,以及超大片段DNA跨物种转移技术瓶颈[1] SynNICE技术体系 - 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开发SynNICE技术,首次实现1 14Mb人类Y染色体AZFa区域(含69 38%高度重复序列)的精准合成组装,将DNA拆解为233个5 5kb片段分三步逐级拼接[3][5] - 创新性提出"酵母核载体"策略,通过NICE方法分离直径1微米的完整酵母细胞核,维持染色体高级结构并可冷冻保存6个月以上[5] - 实现合成基因组向小鼠早期胚胎的高效递送,首次观察到从头DNA甲基化建立模式,证实表观遗传修饰对调控基因转录的关键作用[3][5] 技术双重价值 - 揭示合成基因组在受体细胞中被识别和重塑的过程,为研究表观遗传修饰从头建立提供新手段[7] - 为染色体异常疾病治疗开辟新思路,未来有望发展染色体疾病创新治疗方案并推动临床转化[7][9] 专家评价与行业意义 - 该技术突破哺乳动物合成基因组学三大挑战:重复序列精准组装、跨物种递送效率、外源DNA表观重塑机制[13] - 酵母核载体系统具备可扩展性,可承载更大DNA片段,推动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合成发展[11] - 潜在应用包括降低猪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强度,使异种器官功能维持时间从2-3年延长至数十年[8][9]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四大应用领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