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信
icon
搜索文档
高盛:2025科技泡沫破裂 25 周年:经验与教训报告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2025· 2025-04-11 01:04
科技泡沫历史回顾 - 1995年至2000年初纳斯达克指数飙升五倍 市盈率一度达到200倍 远超日本股市泡沫顶峰时日经指数70倍的市盈率 [2] - 1999年高通股价一年内上涨2619% 另有13只大盘股涨幅超过1000% 7只涨幅超过900% [2] - 2000年3月泡沫破灭后 纳斯达克指数一个月内损失34%价值 到2002年10月市场触底时已从最高点跌落近80% [3] - 泡沫破灭导致大量公司倒闭 世通公司破产创下当时历史上最大的股市失败案例 [3] 当前科技市场状况 - 2025年初"七巨头"综合预期市盈率远低于2000年泡沫时期水平 相对于标普500指数其他成分股的估值溢价达到近年最低点 [4][5] - "七巨头"过去十年盈利能力远远优于标普500指数其余公司 拥有强大技术壁垒和成熟商业模式 [8] - 2022年加息周期中 头部科技公司表现出比2000年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8] 当前科技市场风险 - "七巨头"市值在标普500指数中占据前所未有的权重 美国最大10家公司市值占全球股指总市值20%以上 [10][11] - 科技公司对AI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天文数字般资本 资本支出计划自疫情以来已翻倍 可能导致投资回报率被摊薄 [13] - 新竞争者不断涌现 可能利用开源模型等方式绕开现有巨头技术壁垒 [14][15] 科技投资策略 - 科技发展呈现周期性 需理解当前所处阶段及潜在驱动因素和风险点 [16] - 基本面分析是投资决策基石 需关注盈利能力、现金流、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及估值合理性 [16] - 多元化投资是应对不确定性有效手段 建议在科技板块内部和外部进行多元化配置 [16] - 需保持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创新趋势的敏锐洞察 [17]
高盛:2025科技泡沫破裂 25 周年:经验与教训报告
科技泡沫历史回顾 - 1995至2000年初纳斯达克指数五年内飙升五倍 市盈率一度达到200倍 远超日本股市泡沫顶峰时日经指数70倍市盈率 [3] - 1999年高通股价一年内上涨2619% 13只大盘股涨幅超1000% 7只涨幅超900% 英伟达2022-2024年1180%涨幅相形见绌 [3] - 2000年3月泡沫破裂后纳斯达克指数一个月内下跌34% 一年半内Priceline等公司股价暴跌80%-94% 2002年10月指数较峰值跌近80% [3][4] 当前科技巨头市场特征 - 2025年初"七巨头"(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Meta/特斯拉)预期市盈率远低于2000年水平 相对标普500估值溢价达近年最低点 [4][7] - "七巨头"过去十年盈利能力显著优于标普500其他成分股 拥有技术壁垒/成熟商业模式/健康现金流等基本面支撑 [7] - 2022年加息周期中头部科技公司展现抗风险能力 与2000年缺乏盈利的.com公司形成本质区别 [7] 潜在结构性风险 - "七巨头"市值占标普500权重创纪录 美国前10大公司市值占全球股指20%以上 市场集中度风险突出 [8] - AI领域资本支出自疫情以来翻倍 类似2000年电信基建过度投资风险(2005年美国85%宽带容量闲置) 回报率存疑 [10] - 新竞争者可能利用开源模型等技术突破现有壁垒 中国等地区企业或颠覆当前格局 [10] 投资策略建议 - 需识别科技发展周期性特征 关注AI/云计算/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核心创新领域 [11] - 基本面分析应聚焦盈利能力/现金流/资产负债表 避免宏大叙事驱动估值 [11] - 建议科技板块内部分散投资 同时跨行业跨地域配置以对冲集中度风险 [11] 行业研究资源 - "未来知识库"收录8000+篇前沿科技报告 每周更新超100篇 涵盖AI/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 [14][15] - 精选报告包括牛津AI安全研究/麦肯锡超级智能报告/斯坦福十大关键技术分析等权威文献 [15]
麦肯锡全球并购报告:并购浪潮终于到来?
麦肯锡· 2025-04-09 15:52
并购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并购市场将进入上升轨道,交易回报有望显著提升 [1] - 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全球经济韧性增强,资本成本下降,估值回归正常水平 [2] - 企业资产负债表稳健,非金融企业闲置现金高达7.5万亿美元,积压需求待释放 [2] - 银行、生命科学、石油天然气、科技及先进制造等行业通过并购获取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2] 并购策略与回报 - 程序化并购策略(每年多次中小型收购)年超额股东总回报中位数达2.3%,回报最高且风险最低 [3] - 2024年全球并购交易额增长12%至3.4万亿美元,交易数量增长8%至7784宗,平均交易价值增长4%至4.43亿美元 [7] - 中型交易(10亿至100亿美元)占比从41%升至46%,成为最受青睐类型 [7] 私募股权作用 - 私募股权未投放资本达2万亿美元,2024年平均退出持有期创8.5年新高(较2007年4.1年翻倍) [4] - 2020-2023年美国私募基金资产增长34%至28万亿美元,基金数量增长60%至超10万只 [4] 行业表现 - 2024年并购最活跃的三大行业为能源与材料、TMT(电信/媒体/科技)及金融服务,合计占比60% [8] 区域市场动态 - **美洲**:2024年交易额增长12%至1.8万亿美元,交易量增长9%至2763宗,平均交易价值增至6.48亿美元 [10] - **欧非中东**:交易额增长15%至8.45亿美元,私募股权占比从25%升至29%,但交易额仍低于20年均值18% [11] - **亚太**:交易额增长10%至7970亿美元,中国并购活动减少45%,澳大利亚/新西兰因矿业交易成资本流入重点 [12] 未来并购能力建设 - AI可优化交易筛选,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潜在标的并加速决策 [15] - 小型并购可降低风险并提升灵活性,尤其在不确定性环境中 [16] - 强化尽职调查和协同效应挖掘(包括收入与组合协同)是价值创造关键 [17][18] - 整合阶段需平衡速度与业务连续性,利用AI优化优先级并保留关键人才 [20] 并购驱动转型 - 并购可作为企业深度转型催化剂,重塑市场结构或行业排位 [21]
逃避关税!巨额罚单,砸向科技巨头!
券商中国· 2025-03-26 07:22
三星在印度遭遇税务问题 - 印度政府要求三星及其7位高管补缴6.01亿美元税款和罚款,涉及电信设备进口关税逃避行为 [1][2] - 罚单金额占三星2023年印度净利润9.55亿美元的63% [2] - 争议焦点为"远程无线电头"组件分类,三星认为应免税,但印度海关认定其需缴纳10%-20%关税 [3][4] - 调查显示2018-2021年间三星进口价值7.84亿美元的该组件未缴关税 [4] 印度对外企监管动态 - 印度海关指控三星提交虚假文件清关,违反商业道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2] - 类似案例包括大众汽车因14亿美元进口退税争议与新德里陷入法律纠纷 [3] - 印度2021年启动调查,搜查三星孟买和古鲁格拉姆办公室并扣押文件设备 [3] 印度关税政策调整 - 印度拟取消6%数字税,该税主要影响谷歌、Meta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 [5] - 调整可能缓和美印贸易关系,双方目标2030年双边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 [5][6] - 印度考虑对价值230亿美元美国进口商品削减关税(当前税率5%-30%) [6] 三星应对措施 - 三星声明称遵守印度法律,正在评估法律选项以保护权益 [3] - 公司援引四位专家意见坚持组件应免税,但印度政府引用三星2020年信件作为反证 [4]
中国移动(00941) - 海外监管公告自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期间财务报表
2025-03-20 21:43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 負 責,對 其 準 確 性 或 完 整 性 亦 不 發 表 任 何 聲 明,並 明 確 表 示 概 不 就 因 本 公 告 全 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HINA MOBILE LIMITED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自2024年1月1日 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期間財務報表 本公告乃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本公司」)根 據《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證 券 上 市 規 則》第13.10B條 而 作 出。 茲提述本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刊登的《中 國 移 動 有 限 公 司 自2024年1月 1日 至2024年12月31日 止 期 間 財 務 報 表》,僅 供 參 考。 承董事會命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楊 杰 董事長 (根據公司條例在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941(港幣櫃台)及 80941(人民幣櫃台) 香 港,2025年3月20日 海外監管公告 前瞻性陳述 本 公 告 中 所 包 含 的 前 瞻 性 陳 述 不 構 成 亦 不 應 視 為 本 公 司 作 出 的 承 諾。這 ...
专家访谈汇总:美国制造业疲软,黄金将迎来大行情?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0 21:31
财政与债市 - 2025年财政赤字率预计较高 但政策效果需观察 重点关注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 [1] - 金融机构资产荒逻辑持续 信贷增速放缓 房地产市场疲软 权益市场波动 可能增加债券配置 [1] - 2024年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近100BP 债市经历超长牛市 [1] - 央行暂停国债净买入导致资金面紧张 债市调整开始 [1] - 市场对中美关系预期从担忧转为乐观 影响宏观经济前景 [1] - 负债稳定机构可延长久期提升收益 负债压力大机构建议聚焦中短期债券 [2] 电信运营商与新兴业务 - 2024年电信业务量同比增长10% 超服务业生产指数4.8个百分点 [1] - 新兴业务(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物联网)收入4348亿元 同比增长10.6% 占总收入25% 推动电信收入增长2.5个百分点 [1] 深海科技 - 2025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深海科技 显示国家战略重心转向 [2] - 深海科技涉及深潜装备 探测 资源开发 组网等领域 预计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2]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占GDP7.8% 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 - 水下攻防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军民融合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2] 黄金市场 - 2024年初至2025年3月14日沪金上涨41% 黄金股票指数上涨27% 黄金股表现滞后 [4] - 全球央行购金量连续三年超1000吨 远超2010-2021年平均水平 [4] - 预计2025年金矿企业产量增长17.37% 业绩将改善 [4] - 若沪金均价达650元/克 主要金矿企业PE将在10-15倍 [4] 人形机器人 - 执行器占人形机器人成本约55% [5] - 电驱动执行器因成本低 控制精度高成为主流方案 [5] - 2023年中国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1.80亿元 同比增长19.73% 协作机器人需求占70% [5] - 谐波减速器和精密行星减速器最适合人形机器人 满足小型化轻量化需求 [6] - 技术进步和产业链降本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申万期货早间评论-20250319
申银万国期货研究· 2025-03-19 08:4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 - 国家领导人强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1] - 英伟达CEO披露美国云服务四巨头2025年Blackwell芯片采购量达360万块(同比增177%),预计2028年数据中心资本支出突破1万亿美元[1] - 英伟达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推出汽车安全AI解决方案Halos,并与T-Mobile等电信公司合作开发6G AI网络[1] 贵金属市场动态 - COMEX黄金期货涨1.18%至3041.7美元/盎司,白银期货涨1%至34.65美元/盎司,黄金持续刷新新高[1][2] - 美国2月零售销售仅增0.2%(前值下调至-1.2%),叠加地缘冲突(俄乌、中东)及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推升避险需求[2] -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但若3月会议鸽派程度不及预期或引发衰退担忧,黄金站上3000美元后上行速度或放缓[2] 原油与能源市场 - SC原油夜盘跌0.76%,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国加征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扰动,俄乌冲突若提前结束或解除俄罗斯能源制裁[3][10] - 印尼计划将棕榈油出口专项税从3%-7.5%提高至4.5%-10%,马来西亚3月前15日棕榈油出口环比降7.9%[29] - 五部门推动绿证全国流通,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研究建立绿证价格指数[6] 股指与金融市场 - 美国三大股指下跌,中国IH/IF/IC/IM主力合约分别涨0.08%/0.24%/0.33%/0.37%,两市成交额1.56万亿元[3][8] - 融资余额单日增121.42亿元至1.93万亿元,科技股催化中国资产重估,股指波动率放大建议做多[8]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88%,央行净投放1156亿元,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9] 化工与金属板块 - 甲醇港口库存环比降7.88%至95.9万吨,装置开工率72%,短期偏多[11] - 铜价受电网投资高增长及新能源需求支撑,2025年预计轻微供大于求[19] - 碳酸锂3月供应过剩压力显现,库存环比增4198吨至12.36万吨,关注7.5万元/吨支撑位[23] 农产品与黑色系 - 巴西大豆收割率69.8%(同比快8.2个百分点),中国对加拿大加税提振菜粕价格但4月到港压力或显现[30] - 铁矿石港口库存去化加速,钢厂利润修复带动复产预期,但下半年全球发运增长或加剧供需失衡[24] - 生猪均价14.66元/公斤,二次育肥增加抑制近月价格,能繁母猪存栏恢复或致远期供应过剩[33] 航运与集运 - 红海地缘局势升温,胡塞武装与美军冲突升级,OA联盟4月新增AEU7航线或加剧运力过剩[38] - 船司4月运价提涨但联盟分化,06合约对应传统旺季转换期表现抗跌,关注后续停航空班调整[38]
从腾讯百度到车企券商,为何「万物」都想接入 DeepSeek?
声动活泼· 2025-03-14 13:45
根据国泰君安的研报,自从 DeepSeek 爆火之后,接入他们大模型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从 2 月初至 今,腾讯、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大厂,不仅在各自的云计算平台上线了 DeepSeek 模型。在直接面向用户的 业务上,即使这些巨头都拥有自己的大模型,但依然让旗下的部分应用接入了 DeepSeek。其中,包括月活 跃用户量达 13.8 亿的微信,以及曾因广告收入受影响、对 AI 搜索存在顾虑的百度。 除了互联网大厂,吉利、一汽大众等几十家车企、华为等主流手机厂商、三大电信运营商,也都在短时间 内完成了接入。甚至有些银行、券商、公募基金,以及国内部分地区的各类政府部门,也加入了这个行 列。比如,有些银行把 DeepSeek 应用到了面向用户的智能客服上。深圳、广州、呼和浩特、无锡等地的政 府,也宣布在政务系统中接入了 DeepSeek 模型,希望提升政务办公效率和群众办事体验。 那么,从汽车品牌到券商甚至政府,为什么大家纷纷都想要接入 DeepSeek? ▲ 近日,吉利汽车正式官宣其自研大模型与 DeepSeek 已完成深度融合。| 图源:吉利汽车集团微信公众号 财新的报道指出,腾讯等大厂积极接入 Deep ...
速递|AI搜索独角兽Perplexity推出AI手机售价数百美金,与德国电信运营商合作
Z Potentials· 2025-03-04 13:33
图片来源: Deutsche Telekom 今年在巴塞罗那的 MWC 上,有一家运营商宣布与顶级 AI 公司合作打造智能手机。而现在,德国电信 Deutsche Telekom ( DT )宣布正在构建一款" AI Phone "。 这是一款与 Perplexity 以及 Picsart 等公司紧密合作打造的低成本手机,同时推出了一款名为" Magenta AI "的新 AI 助手应用。 DT 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该设备,并于 2026 年开始以低于 1000 美元的价格销售。一位发言人告诉 TechCrunch ,最初它将瞄准欧洲市场。 "我们正在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负责电信技术和创新的 DT 董事会成员 Claudia Nemat 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她迅速补充道,公司并不构建基础 的大型语言模型,"但我们开发 AI 代理。" Perplexity ——这家来自硅谷的初创公司,据报道目前估值约为 90 亿美元——被宣传为在手机开发中扮演关键角色。这标志着这家以生成式 AI 搜索引擎闻 名的初创公司正在采取措施创造更多"主动型"产品。 "它将开始为你做事,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它将能够为你预订航班 ...
中金:A股港股比较新范式
中金点睛· 2025-03-03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与港股比较或进入新范式,需考虑内资对港股定价影响力上升及投资者在两地市场决策更灵活自由等因素,短期AH价差有收窄空间、港股上涨弹性或好于A股,中期需观察估值和优势产业景气度变化 [2][39] 本轮港股跑赢A股市场的不同特征 - 2024年初以来AH溢价趋势性回落,恒生沪深股通AH溢价指数从2024年2月的161附近下行至130附近,本轮价差收敛主要集中在红利低波和信息技术板块 [5] - 历史上港股跑赢依赖“内部经济强,外部美元弱”,但2024年以来国内经济低通胀、企业盈利下滑,美联储降息慢、美元偏强,内外部环境对港股大幅跑赢解释力度有限 [6][8] 内资影响力上升成为影响A股与港股比较的重要结构性因素 - 近年内资对A股及港股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外资影响边际略减弱,境外资金在A股持股市值从2021年末的3.9万亿元降至2024年底的2.9万亿元,持股占比从10%降至7.5%,海外主动基金对港股低配约1.1个百分点 [11] - 同期南向资金持续加大港股配置力度,2024年成交净买入744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前两月净流入2615亿元,交易额占港股主板平均突破30%,持股占比达10.9%,主动型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从2024年初的8.3%提升至12.7%,配置偏好为高股息红利资产和“软创新”等稀缺板块 [13] - 被动资金和个人投资者再度活跃成为A股重要增量资金来源,主动偏股型基金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从7.9%降至4.9%,股票ETF规模扩张,个人投资者入市积极性上升,两融交易活跃,融资余额相比去年9月低点增长超5000亿元 [19] 资金面结构变化的原因 - 港股“软创新”行业占比较高,龙头公司受益AI产业趋势,港股“软创新”行业恒生指数权重占比达32.5%,2024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型公募对稀缺产业龙头配置占比达61.7% [21] - 从估值和股东回报角度,港股具备吸引力,当前恒生指数与沪深300市盈率TTM分别为10.0x和12.6x,港股红利标的股息率高出A股1.7个百分点,科技龙头ROE高于10%且估值有吸引力,还积极开展股票回购 [23] - 制度层面不断优化有利于资金南下,如互联互通ETF、港币 - 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优化“A+H”上市规则等 [26] - 内资对港股影响力上升对冲主动外资阶段性流出影响,当前恒生指数与标普500相关系数降至2000年以来最低,与沪深300相关性处于历史高位 [28] 未来A股和港股之间比较的新变化 - 外部因素对港股影响仍大于A股,但外部因素平稳时港股对内资配置吸引力提升 [31] - AH溢价水平仍有望趋势性收窄,重视港股红利、科技和高价差板块的价差收敛机会 [32] - A股定价相比以往需更多考虑投资者结构变化,个人投资者入市使主动型机构持股占比阶段性下降,换手率中枢抬升 [35] - 港股定价相比以往可能需更多考虑预期因素,节奏变化频率或上升 [38] - 当前外资对中国市场整体偏低配,未来需关注外资回流潜力对两地市场的差异影响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