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股权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巨大抛盘,来袭!
券商中国· 2025-04-21 19:33
高校抛售危机 - 耶鲁大学正寻求大规模出售私募股权投资组合 规模高达60亿美元 占其414亿美元捐赠基金的15% 为该校首次在二级市场抛售 [1][2] - 哈佛大学面临免税地位取消风险 可能被迫出售流动性资产如股票 并发行更多债务 其520亿美元捐赠基金中40%配置于私募股权 流动性受限 [2] - 普林斯顿等大学陆续发行债券 显示美国教育捐赠基金体系普遍面临流动性压力 常青藤投资模式正被颠覆 [3] 投资模式变革 - 耶鲁模式将另类资产配置比例推升至70%以上 依赖永久资本 免税待遇和政治中立性三大支柱 特朗普政府的税务威胁直接冲击该模式 [4][5] - 自1950年代哈佛调整资产配置以来 顶尖学府形成以私募股权为核心 高度依赖税收优惠和长期持有的独特模式 当前政治风险迫使机构重新评估 [3][4] 市场连锁反应 - 黑石 阿波罗等私募巨头股价年内下跌超20% 哈佛耶鲁抛售可能引发恶性循环 封闭式基金交易陷入冰封 [7] - 全美大学捐赠基金共持有约5000亿美元私募股权资产 其中40%为低流动性资产 若持续抛售可能冲击市场 [8] - 欧洲私募股权协会警告北美教育基金抛售恐冲击新兴市场资产价格 亚洲主权财富基金加强风险审查 [8] 估值体系重构 - 顶级机构折价出售优质资产将导致估值体系重构 新债王冈拉克警告危机堪比2008年次贷风险 [7] -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折价加剧可能影响VC/PE融资能力 教育机构支持的科技孵化器和早期基金面临抽资风险 [7] - 美国股指期货全线杀跌 市场担忧特朗普关税政策和美联储独立性 机构投资人可能进入防御模式 [7][8] 全球性影响 - 美元指数暴跌 高盛报告指出美元被高估20% 关税政策破坏强势美元支柱 类似"英国脱欧"式对抗 [1] - 欧元区投资者抛售美国股票 但外国投资者尚未大规模净抛售美国国债 市场波动性加剧 [1][8]
LP催了:赶紧把钱投出去
投资界· 2025-04-21 15:59
投资人苦恼:有钱但投不出去 - 大多数投资机构投资数量相比上一年同期下降约10%,VC机构出手节奏趋缓 [7] - 资金和资源加速向少量项目集聚,高估值与泡沫论此起彼伏,部分投资机构表示"难以下手" [7] - 市场上有限的资金都扎堆在相同的赛道里,平庸的项目看不上,好项目又轮不到,部分项目估值变形直接pass [7] - 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历历在目,加上退出的不确定性,LP投资人信心不足,各方资金都很谨慎 [7] - 地缘政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投资人的决策,部分面向欧美市场的项目无奈搁置观望 [7] - 眼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瞄准未来进行更大胆的投资,一些投资机构陷入钱在手不投贬值和投出去亏钱的矛盾里 [7] - 很多同行面临有钱没处投的处境,看不到好项目,有账上几个亿买理财的例子 [7] LP考核投资进度 - 政府LP要求GP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关心资金是否能够真正投到创新项目上去 [8] - 90%的政府LP诉求是尽快投资,设下"今年必须投多少"的考核目标 [8] - 资金使用率越高意味着GP把更多的钱投在项目上,多投项目多创造收益 [8] - 资金使用率越低,则可能意味着GP管理费收得越多,但没有尽职免责 [8] - 政府投资基金会要求子基金在三年内全部投完并汇报指标,未完成将发函催促投资 [8] - 若资金仍未使用,可能会触发减资、扣管理费等动作 [8] 管理费压力与创收KPI - 一级市场管理费呈现两个极端,有些GP管理费太低不足以支撑运营成本,有些不太作为的GP却靠着管理费过得有声有色 [8] - 管理费不超过实缴金额的1.5%,有的甚至降到了1% [9] - 投不出、募不动、也退不了,LP持续性出资成为GP普遍头痛的问题 [9] - 有些投资机构的管理费已不够日常开支,有基金账上只剩200万 [9] - 活跃在前端的投资人开始肩负起机构的创收,有的投资经理自掏腰包凑跟投,有的投资机构干起FA的活儿转收中介费 [9] - 纯国资机构直言管理费覆盖不住成本,每个人都背了创收的指标 [9] GP调整策略 - 部分GP放弃做大规模,退回募来的资金 [10] - 运营基金的能力与环境、机遇等都有很大关系,对行业保持敬畏之心决定放弃但不后悔 [10] - 今年仍在募新的基金,但把基金规模缩小 [10] - GP主动缩减基金规模,向LP退回部分或全部资金,被认为是穿越寒冬的一种策略 [10] - 基金规模过大对民营机构存在挑战,需要往中型规模转型 [10] - 必须去面对IPO停滞的前提下仍要出手的现实 [10] 典型案例 - 某国资PE拿了长三角某地政府10亿级别的资金,因基金2年没有投项目,该政府LP决定终止出资 [11] - 北京一家硬科技VC基金向LP call款失败,理由是投资不达标 [11] - 有国资LP约定管理费按实缴或实投规模拨付,未完成投资指标、返投要求等则需将部分管理费退还给LP [11]
85后女性GP,主导募了一支人民币基金
投中网· 2025-04-21 11:37
基金募集与投资方向 - 零一创投完成新一期5亿人民币基金首关,获得多地国资、市场化母基金和上市公司支持 [3] - 新基金专注智能制造与跨境出海领域,投资轮次锚定天使轮到B轮,单笔金额500-5000万人民币 [3] - 投资策略坚持投早投小,通过投后商业化赋能和多元退出平衡DPI与收益确定性 [3] 双循环战略下的投资布局 - 智能制造板块聚焦机器人、具身智能等硬科技赛道,推动产业链数智化升级 [3] - 跨境出海板块依托中国优势供应链,输出智能化产品及运营经验,拓展国际市场 [3] 团队与基金表现 - 核心团队拥有20年创业及早期投资经验,中生代管理合伙人余璐为首支人民币基金主导者 [3] - 已管理5支基金,一期、二期美元基金DPI接近2倍 [3] 人民币基金策略调整 - 美元基因基金募集人民币需重新设计产品定位,以适应LP画像变化 [3] - 通过项目建立LP信任,针对上市公司、地方政府等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4] 代表案例与生态构建 - 已投案例包括货拉拉、海柔创新、XTransfer等,重点关注技术含量与产能结合的项目 [4] - 推动被投企业间及政企合作,构建"零一生态圈",已完成政府引导基金返投诉求 [4] 未来展望 - 看好中国创业公司在国际化科技竞赛中的竞争力,持续投资具备全球视野的团队 [4]
深圳证监局对前海鸿星(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及许明浪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快讯· 2025-04-18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前海鸿星(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因未按基金合同向部分投资者披露重要信息违反规定,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公司信息披露负责人许明浪也一并受监管 [1] 分组1 - 前海鸿星(深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未按基金合同向部分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资产负债及重大信息 [1] - 该公司违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 - 许明浪作为公司信息披露等工作负责人,未恪守相关行为规范一并受到监管 [1]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用长期主义 打造“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4-18 02:16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核心内涵 - 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本质是为科技产业服务的硬科技资本和创新资本 [1] - 耐心资本意味着长周期,大胆资本意味着愿意大投入并承担高风险,根本目的是追求高回报,这与硬科技的特点完美契合 [1]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来源与推动力 - 政府引导基金等国有资本已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重要的长钱提供者 [1] - 2024年,中国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合计对新募人民币基金的出资金额占比达到44.4% [1] - 2024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4.5% [1] - 国资LP的取向将直接影响GP的取向,有耐心的LP方有耐心的GP,有大胆的LP方有大胆的GP [2] - 对引导基金考核机制和出资机制进行松绑能更好地营造创新环境,包括提高失败容忍度、减轻短期考核压力、延长投资期限、提高出资比例等 [2] - 部分地区已出台条例,如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种子直投和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 [2] 退出机制的重要性与现状 - 创造强大财富效应和建立稳定退出预期的关键在于实现IPO常态化并构建完善退出机制 [2] - 退出渠道畅通是创新资本完成募投管退良好循环的基础,退出不确定性比退出难度更影响投资者信心 [2] - 2015至2024年,VC/PE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的总账面回报为53056亿元,对应的总投资额为13682亿元 [3] - 同期VC/PE总投资规模为136005亿元,粗略计算仅约10%的投资实现了IPO上市 [3] - 算上账面回报,通过IPO能收回39%的成本,但这仅是账面回报尚未通过减持落袋为安 [3] - 希望A股实行更包容的上市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并购、S基金、股权转让等多元化退出方式 [3] - 包容的上市制度必须辅以严格的退市制度 [3] 形成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生态系统 - 资本市场是形成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最终需根植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 [3] - 做多中国的本质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3] -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保护企业家信心是推动发展的核心要义 [3] -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自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及安全等方面的良好预期 [4] - 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源于法治社会和对民营经济坚定不移的支持 [4] - 实现股市长牛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核心密码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培育保护企业家精神,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4]
KKR成立一支新团队
投资界· 2025-04-17 14:56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风云变幻。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KKR在一份公告中提到,将在中东地区成立一支投资团队, 由KKR董事总经理J u li a n Ba rr a tt-Due领导。 作 为 全 球 最 大 的 另 类 资 产 管 理 公 司 之 一 , KKR 自 美 国 起 家 , 此 后 便 不 断 进 行 全 球 化 布 局。2 009年,KKR进军中东,在当地设立办事处,成立专用基础设施和能源投资平台。 除了与海湾数据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2 0 1 9年,KKR还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 司合作,共同创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管道项目,这也是全球领先投资机构与中东国家石 油 公 司 在 中 游 基 础 设 施 领 域 的 首 次 合 作 。 一 年 后 , KKR 还 通 过 飞 机 租 赁 投 资 平 台 Altit ude Air c r a ft Le a si n g 从阿提哈德航空收购了一批商用飞机,前者由KKR信贷和基 础设施基金成立。 颇 为 轰 动 的 还 有 今 年 初 , KKR 宣 布 将 收 购 中 东 数 据 中 心 企 ...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DAY1:金句爆棚!明日大咖来袭
投中网· 2025-04-16 21:34
行业重构与驱动力 - 行业正在经历深度重构 主要驱动力包括竞争加剧 市场积极变化 政策正面稳定 [4] 中美关系与内循环战略 - 面对关税战压力 需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 实现双循环和内循环战略 [6] 新质生产力与创投基金 - 新质生产力时代下 创投基金将成为金融服务体系核心 但需依托健全的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 [9] 企业竞争力要素 - 市场主体分化背景下 持续进步的企业需具备技术创新卓越 商业模式清晰 市场壁垒深厚 团队复合能力强等特质 [11] 长期主义新定义 - 长期主义的核心是守住核心能力并把握科技趋势 当前环境下企业需调整传统"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式 [13] 投资峰会信息 -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将于4月16-18日在北京举办 聚焦一级市场投资格局重塑与新机遇把握 [32] 资本动态 - 北京出现200亿规模超级IPO项目 [36]
SKP也要被卖了
虎嗅APP· 2025-04-04 11:24
核心交易动态 - 北京华联集团正洽谈将SKP运营业务出售给博裕资本,交易估值40-50亿美元,物业归属仍在讨论中[1] - 博裕资本对收购传闻不予置评[2]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至1.63万亿元,个人奢侈品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3] SKP商业价值 - 单日销售额曾破10亿纪录,选址聚焦核心城市高端商务区,客群为高收入人群[5] - 前身为新光天地,2007年由台湾新光三越与北京华联合资创立,开业时引入938个品牌(含90+顶级品牌,40%为北京首店)[6] - 2012年新光三越退出后,北京华联主导运营,2012-2014年销售额分别为65亿/72亿/75亿元,长期蝉联中国商场销售冠军[8] - 2024年销售额预计下滑17%至220亿元,被南京德基广场(245亿元)超越[9] 收购方战略布局 - 博裕资本管理规模近100亿美元,2024年完成14笔投资(科技/医药/消费领域)[12] - 近期地产领域动作:6.67亿元竞得金科服务1.08亿股(已为第一大股东),2017年15亿元投资万物云获25%股权[12][13] - 收购SKP被视为补全高端商业地产版图,打造"高端消费生态闭环"的关键举措[14] 行业对比案例 - 2023年阿里巴巴74亿元出售银泰商业给雅戈尔,名创优品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15] - 南京德基/杭州大厦/港汇恒隆/广州太古汇等重奢商业在百亿规模后仍保持稳定增长[15]
一级市场的割裂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03 17:10
一级市场现状 - 一级市场呈现"割裂感":一方面各地国资LP新设基金活跃,2024年新发起母基金125支,总规模7968亿元,覆盖25个省级行政区;另一方面GP募资困难,IR普遍反映资金到位延迟,活跃出资母基金稀缺 [2] - 私募股权市场显著收缩:2024年新设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4143只,同比下降44.1%;新备案募资总额4121.42亿元,同比减少近四成;创投基金单支平均规模降至1.338亿元,创十年新低 [2] - 母基金投资规模缩减:2024年中国母基金总投资规模6626亿元,较2023年10293亿元下降35.6% [2] 独角兽企业动态 - 中国新晋独角兽数量锐减:2024年仅新增18家,同比下降56.1%,为近十年最低水平;2016-2022年年均新增超60家,2021年峰值达140家 [2] - 融资环境恶化是主因:私募股权市场规模收缩直接影响独角兽企业成长,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专门追问该现象成因 [2] GP行业生态变化 - 管理人数量结构性调整:2024年新登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116家,同期注销928家,净减少810家;中基协新增"12个月无在管注销"机制加速行业出清 [3] - GP生存压力加剧:行业分化导致部分机构沦为"FA",丧失独立决策能力;为争取国资LP青睐,GP需强化产业资源协同能力、生态赋能体系建设 [3] - 从业人员面临转型:投资行业出现裁员、降薪潮,部分国企投资部门收缩,一级市场投资人预期断崖式下降 [3] 行业活动预告 - 全球母基金协会将于2025年4月9日在阿联酋发布2024全球最佳投资机构及投资环境城市榜单 [4]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即将举办,配套发布《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 [7]
创投月报 | 同创伟业:2亿种子基金落地深圳 近四成投向人工智能赛道
新浪证券· 2025-04-03 14:59
私募股权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3月新增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19家,同比激增111.1%,环比增长216.7%,创近12个月新高 [1]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351只,同比提升16.2%,环比增长20.6% [1] - 国内一级股权投资市场发生471起融资事件,同比提高27.3%,环比增长16.0%,披露总融资额约297.03亿元,环比大幅提升47.1% [1] - 平均单笔融资额约为6306.32万元,为2025年开年以来最高值 [1] 同创伟业概况 - 成立于2000年,管理资产规模超35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逾700家,其中120家已成功上市 [3] - 聚焦"大健康、大科技、大信息"等新兴产业 [3] - 2024年设立备案6只基金,注册出资额合计21.23亿元,其中安徽同创中小科转基金出资额达15亿元 [3] - 安徽同创中小科转基金重点关注前沿科技、"卡脖子"技术的国产替代、产业互联网等领域,财政放大倍数约为4倍 [3] 同创伟业募投动态 - 2025年首只基金为总规模2亿元的种子基金,紧扣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重点挖掘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壁垒的"硬核"项目 [4] - 2024年前三季度总营收3.66亿元,同比微增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不足5000万元,同比缩水68.3% [4] - 2025年第一季度股权投资事件14起,环比减少26.3%,但3月公开披露股权投资事件8起,同比激增166.7%,环比提升33.3% [4] - 早期阶段(种子轮、天使轮、A轮)项目占比40%,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占比接近四成 [7] 中科第五纪融资案例 - 中科第五纪完成种子+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力合资本、卓源亚洲等跟投,为近一个月内第二次融资 [12] - 公司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机器人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致力于研发具身世界物理底座和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 [13] - 首款产品为面向泛用工业场景的智身机器人,预计2025年5月落地,已与多家汽车厂和家电头部厂商对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