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下沉、出海、卷技术,国产手术机器人等待价值回归
钛媒体APP· 2025-08-27 17:49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手术机器人技术从科幻场景快速照进现实 以达芬奇系统为代表让微创方法实施复杂外科手术成为可能[1][3] - 直觉外科公司长期垄断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 占据约60%份额 其达芬奇系统构建了技术与商业壁垒[3][5] -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达38.4亿美元 增速高达44.3% 市场处于爆发前夜[9] 国产企业崛起与技术进步 - 国产手术机器人价格仅为达芬奇三分之一左右 以价格优势切入市场[7] - 国内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 2020-2022年行业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7][8] - 国产企业通过差异化创新构建竞争力 如图迈机器人新增力反馈技术 雅客智慧推出自主式口腔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系统[19] 资本市场表现与融资环境 - 天智航2020年科创板上市首日暴涨超十倍 股价一度突破140元 但目前已回落至20.43元左右[11] - 2024年手术机器人赛道融资明显遇冷 全年仅完成9笔融资 较往年火热场面大幅降温[13] - 资本市场对亏损容忍度降低 投资者更注重确定性 成功融资企业均取得确定性进展如海外订单或临床试验完成[13] 商业化挑战与瓶颈 - 医院采购流程漫长 需跨年度立项申报 显著拉长企业销售周期[15] - 机器人手术开机费1万-4万元 总费用较传统手术高2万-5万元 患者自费比例超70% 医保覆盖有限[16] - 培训周期需3-6个月 基层医生年手术量低于50例 全国仅12家三甲医院获批国家级培训中心[16] -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机制尚未明确 影响医院推进机器人手术的积极性[16] 市场策略调整与出海进展 - 企业转向基层医疗市场下沉 2025年1-5月国产手术机器人中标量同比增长82.9% 县级医院新增装机量大幅提升[20] - 政策推动设备下沉 国家卫健委简化审批流程 扩大配置证覆盖范围 重点向中西部及基层医疗机构倾斜[20] - 出海成为重要增长路径 微创机器人2024年营收2.57亿元同比增长146% 国际市场取得超20台商业化订单[23] - 精锋医疗全球累计订单突破70台 海外订单超30台进入近20个国家 完成规模化出海跨越[23]
新增多位分享嘉宾!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8-24 08:1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日期为2025年9月5日至6日 [2] - 活动地点位于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2] - 主办单位包括MedRobot、机器人大讲堂、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2] 专科手术机器人应用 - 聚焦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等专科的临床应用 [2] -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分享《智能手术,未来已来》 [3] - 直观复星探讨达芬奇与ion的技术进化 [3] - 元化智能展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从创新到实践 [3] - 深圳鑫君特探索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智能化自主执行上的进展 [3] - 史赛克分享机器人关节置换由精准植入到功能焕新 [3]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讨论儿科胸外科机器人使用经验 [3] -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分析骨关节自动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3]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化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操作 [3] - 多通道术中协同及质控机器人系统赋能临床学科建设 [3] 医工交叉与研发创新 - 强调动物实验和跨学科合作在手术机器人产业化中的关键作用 [6]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探讨医学动物实验的重要性 [7] - 浙江省人民医院疝外科主任参与分享 [7]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讨论相关主题 [7] - 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探索肿瘤微创介入机器人临床应用 [7] 前沿技术与创新 - 人工智能、柔性机器人和全景感知技术重塑手术室 [7]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分享医疗机器人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 [7] -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参与技术讨论 [7] 供应链创新 - 供应链是手术机器人产业化的基石,首次引入系统级创新案例 [7] - ATI中国区总经理分享从精准定位到智能全景感知的平台化思路 [8] 市场与商业模式 - 探讨手术机器人租赁和服务化等商业模式推动应用落地 [8] - 中关村租赁副总经理分享手术机器人租赁落地案例 [8] 深度出海专题 - 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处于出海关键节点,邀请国际高管团队分享经验 [8] - VentureBlick创始人探讨中国医疗的下一站不只是出海 [9] - 分析国际市场对中国高端技术的接受度及企业如何跨越研发、监管等壁垒 [11] 深度智能外科专题 - 首次引入咨询级深度讲座,全面呈现外科从物理世界跨入数字世界的路径 [10] - 分析国内外微创外科AI现状,包括2024年和2025年SRS手术机器人大会上的趋势变化 [12] - 探讨外科数据科学的挑战与机遇 [12] 圆桌论坛 - 聚焦临床医生、资本与产业的多方对话,引入跨界嘉宾组合 [10] - 已确认嘉宾包括美敦力中国基金合伙人、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专家 [12] 合作伙伴 - 活动合作伙伴包括艾瑞迈迪、通和立泰、思哲睿智能医疗、Cornerstone Robotics、康诺思腾等企业 [13][18][21][23]
传中国手术机械人公司精锋医疗秘密申请在港上市 集资约1.5亿至2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8-22 14:43
上市计划与财务信息 - 公司已秘密申请在香港上市 计划最早于2024年上市 目标集资额约1.5亿至2亿美元 [1] - 公司已委任广发证券及摩根士丹利负责本次IPO事宜 但IPO规模及时间等细节仍有待确定 [1] - 公司在2021年12月完成交叉轮融资后 估值突破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6亿元) [1] - 公司曾于2022年及2023年申请在香港上市 [1]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由两位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的联培博士毕业生王建辰 高元倩创建 [1] - 公司是中国首间及全球第二间同时具备多孔 单孔及支气管镜手术机械人产品的公司 [1]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CP1000 [1] - MP1000在2021年12月完成了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 并于2022年1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注册申请 [1] - MP1000的临床试验由知名院士牵头 展示了出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截至2023年8月 MP1000已获批用于全科室应用 [1]
议程更新!2025第三届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8-19 11:59
会议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3] - 会议包含专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医工交叉与研发创新、前沿技术与创新、供应链创新等模块的深度主题分享[3][4][5] - 今年新增两个深度分享环节,建议参会者预留两天时间全程参与[2][3] 参会厂商及机构 - 腔镜机器人领域确认参会厂商包括微创机器人、思哲睿智能医疗、康诺思腾[7] - 骨科机器人领域确认参会厂商包括元化智能、罗森博特、鑫君特[7] - 专科领域参会厂商还包括衔微医疗(眼科)、中科鸿泰(血管介入)[7] - 供应链厂商涵盖图格医疗(内窥镜)、思灵机器人(机械臂)、艾瑞迈迪(定位设备)、艾目易(光学定位)、坤维科技(力传感器)、非夕科技(机器人平台)、良医(手术器械)、伯禄韬精工(精密传送带)[7] - 专业服务机构通和立泰确认参会[7][14] 会议议程亮点 - 专科手术机器人应用模块将探讨智能手术发展趋势、医工交叉创新、腔镜前沿技术、骨科智能化自主执行等话题[4][5] - 医工交叉与研发创新模块聚焦医学动物实验产业化作用、肿瘤微创介入临床探索等方向[5] - 前沿技术创新模块涵盖手术室AI技术、医疗机器人智能化创新、消化道早癌诊疗柔性机器人等关键技术[5] - 特别设置90分钟专题讲座探讨国内外微创外科AI现状及发展趋势[5] - 包含60分钟以上深度分享环节"中国医疗的下一站,不只是出海",探讨医疗机器人出海机遇与挑战[5] 行业生态参与 - 会议吸引多方参与,包括美敦力中国基金合伙人、中信建投证券医疗器械首席分析师等投资机构代表[6] - 临床专家参与度高,涵盖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专家[5] - 学术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5]
22亿美金,强生再度重押肿瘤手术机器人
36氪· 2025-08-11 10:51
收购事件概述 - 由K5 Global、强生旗下风投JJDC、Bezos Expeditions和Wellington Management等机构组成的财团以22.5亿美元收购HistoSonics多数股权 [1] - 此前美敦力、GE医疗等巨头组成的财团曾报价25亿美元 [1] - 强生通过此次收购进一步布局手术机器人领域,2019年曾以34亿美元现金加23.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收购Auris Health [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HIFU)与机器人平台结合,提升肿瘤消融精准性 [4] - Edison平台通过集成机械臂、超声探头等实现实时成像和精准控制 [8][9] - 技术可应用于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疾病 [4] 技术原理与优势 - 利用超声波方向性、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精准破坏病变组织 [6] - 通过诱发"气泡云"产生冲击波和微射流机械性破坏细胞 [6] - 与传统HIFU技术相比宣称可避免热损伤 [6] 临床数据表现 - 临床试验覆盖47例患者,90%一年后实现局部肿瘤控制 [10] - 已有2000多名患者在美国50多个中心接受治疗 [10] - Edison系统2023年获FDA批准用于肝癌治疗 [5][7] 市场潜力 - 2021年国内肿瘤消融手术量超30万台 [1] - 全球肿瘤介入消融手术量更大,且在甲状腺结节等良性疾病中增长迅速 [1] -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国内肿瘤消融中占比不足30%,射频和微波消融占70%以上 [5] 商业化进展 - 计划2024年底前再安装50台设备 [10] - 与GE医疗签署分销协议,将Edison平台与GE超声系统绑定 [5] - 国内企业如海扶医疗、奥达智声等也在开发相关技术 [7][10] 行业发展挑战 - 需要更多高级别临床证据验证技术有效性 [11] - 技术推广面临标准落地、支付体系和临床培训等挑战 [11] - 商业化运作、医保支付和后续体系建设是主要难点 [11]
预报名有福利!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8-09 23:53
会议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以"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化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5] - 会议不仅是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展示平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 [5] - 活动将于2025年9月5日-6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7] 参会厂商 - 已确认参会厂商包括微创机器人、思哲睿、康诺思腾(腔镜机器人),元化智能、罗森博特、鑫君特(骨科机器人),衔微医疗(眼科机器人)等 [2] - 供应链厂商包括图格医疗、思灵机器人、艾瑞迈迪等精密加工和技术支持企业 [2] 会议议程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核心架构趋势、AI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术中导航影像控制的"中台化"演进 [10] - 细分领域包括神外/泌尿/骨科/胸外/眼科等术种的机器人进化逻辑 [16]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 - 分析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路径的全球市场对比、医院采购决策从"设备"到"系统"的评估逻辑 [10] - 探讨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的机器人普惠路径、融资困境与突围方法 [10]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路径 - 研究欧美/东南亚/中东市场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差异、国产机器人实现FDA/CE/NMPA多地认证的策略 [10] - 分享中国企业构建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实战经验 [11] 供应链与生态体系 - 讨论从减速器、电机到编码器的国产核心部件机会与瓶颈、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 [16] - 探索培训系统、维修体系、远程支持等生态价值的边界 [16] 行业资源 - 中国已上市产品包括精锋/图迈/康多等腔镜机器人,锟铻/罗森万相/MAKO等骨科机器人,PANVIS-A/R-ONE等血管介入机器人 [21][22] - 行业头部企业涵盖微创机器人(综合)、精锋医疗(腔镜)、罗森博特(骨科)、爱博合创(血管介入)等 [22]
中国手术机器人里程碑式突破!Science子刊:全球首例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9 18:02
中国团队AI自主手术突破 - 中国团队在具身智能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首次证明AI在活体动物动态环境中自主完成精准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将手术机器人自主性推向新高度[1] - 香港中文大学和康诺思腾联合团队创造三个世界第一:全球首例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首次完成多任务手术自动化的活体动物验证、首个实现通用多任务自动化的AI手术机器人系统[1] - 研究团队在活猪身上成功完成纱布抓取、血管夹闭、软组织牵引等多项手术辅助任务,全程仅靠视觉反馈无额外传感器[2] VPPV框架技术细节 - 港中文团队开发VPPV框架,通过视觉解析、感知回归、策略学习、视觉伺服控制四个模块有机结合,实现AI从仿真环境到真实手术的零样本迁移[3] - 系统通过视觉基础模型提取高层语义信息,将复杂手术场景抽象为机器人能理解的状态表示,巧妙绕过仿真与现实视觉差异[3] - 在体外实验中,系统在猪胃组织上完成5项手术辅助任务,内窥镜相机操控成功率95%,针头抓取83%,纱布拾取91%,软组织牵引91%,血管夹闭87%[3] 活体试验表现 - 在30公斤活猪身上验证,纱布被血液浸染后拾取成功率83%,软组织牵引面对呼吸运动成功率77%,最具挑战性的血管夹闭任务成功率67%[4] - 系统推理速度达到实时水平,目标分割40毫秒,深度估计300毫秒,策略预测仅需7毫秒[6] SurRoL开源平台 - 港中文团队历时5年开发开源手术具身智能模拟器SurRoL,已成为手术机器人领域基础设施,被全球多个研究机构采用,谷歌学术引用超100篇[2][7] - SurRoL支持软体组织仿真、人机交互和内置强化学习库,是一个完整的手术机器人学习生态系统[7] - 团队开发3D高斯泼溅场景重建技术,5分钟内可生成高度逼真虚拟手术环境,极大降低仿真环境构建成本[12] AI辅助手术培训 - AI辅助训练使新手完成手术训练任务速度快近一倍,8名无经验研究生经15分钟训练后,AI辅助组完成任务平均时间10.5秒,自主练习组20.2秒[10] - 系统将强化学习预测轨迹转化为触觉反馈,能根据不同手术场景动态生成最优路径,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个性化指导[8][10] 未来应用前景 - "监督自主性"操作模式可能成为未来手术室标准配置,医生标记安全区域后AI接管特定任务,提供稳定精确的辅助[13][14] - 技术突破使县级医院年轻医生在AI协助下也能完成高难度手术,让高品质医疗惠及大众[15] - 研究为手术机器人从遥控操作向智能辅助转变奠定基础,可能成为该领域的"ChatGPT时刻"[14]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8-08)
金十数据· 2025-08-08 20:38
美联储政策调整 - 摩根大通将美联储2025年降息预期从一次25个基点调整为三次,每次25个基点,预计政策利率降至3.5% [1] - 美联储领导层可能因米兰提名而变动,或引发更深层次机构改革 [1] - 荷兰国际银行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降息三次,2026年初降息两次 [2] 黄金市场 - 荷兰国际银行将2025年黄金均价预期从3128美元/盎司上调至3250美元/盎司,因避险需求增加和央行购买强劲 [2] - 中金公司持续看好黄金珠宝行业投资机会,认为创新品牌更具潜力 [4][5] 英国央行政策 - 德国商业银行认为英国央行将保持谨慎,因通胀可能升至4%且利率制定者意见不一 [3] 贸易与美元 - 三菱日联指出美国贸易不确定性升高对美元构成不利影响,就业市场可能受冲击 [6] - 道明证券称市场更关注关税对经济数据的影响而非公告本身,对极端威胁持怀疑态度 [7] 全球股市 - 摩根大通上调标普500指数目标,年底看6350-6450点,12个月看6650-6750点,看好科技和金融板块 [8] 美国通胀 - 中金公司预测美国CPI环比将在1-2个月内迎来上行拐点,同比上行周期或持续一年 [9] 行业投资机会 - 中信建投认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已至,设备环节将最先受益 [10] - 中信建投指出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将推动板块beta上行,利好30万元价位品牌 [11] - 方正证券看好脑机接口和手术机器人加速落地,预计2030年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超700亿元 [12] - 中信证券认为香港房地产市场新周期已开启,住宅和商业地产将依次受益 [13] - 中信证券预计稀土产业链业绩将逐季提升,因需求增长和价格稳中有进 [14][15] - 华泰证券认为二季度可能形成煤炭龙头业绩底,供需收紧支撑煤价反弹 [16] - 华泰证券指出石油化工行业供给侧将加快调整,大宗化工品盈利或改善 [17] AI与科技 - 中信证券估算2025/2026年全球AI CAPEX增速分别为64%/50%,推荐GPU、存储等子板块 [18]
超160亿收购!肿瘤介入公司跻身独角兽
思宇MedTech· 2025-08-08 12:30
交易概况 - 2025年8月7日HistoSonics完成控股权转让交易 估值22.5亿美元(约160亿元人民币) 由K5 Global、Bezos Expeditions与Wellington Management等财团收购[2] - 交易后公司保持私有化运营 现有管理团队继续主导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Blue留任推进商业化[3] - 该估值使公司成为美国中西部最大医疗科技交易之一 密歇根州新晋独角兽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3] 核心技术优势 - Edison系统是全球首个获FDA De Novo许可的组织声波治疗平台 采用非热、非毒、非切口的机械性破坏原理[6][7] - 通过高振幅聚焦超声波产生"气泡云"实现亚细胞级组织破坏 由机器人手臂控制结合CT与实时超声成像引导[6][7] - 相比热消融/放疗/化疗具备无热损伤、机械性清除、无创操作三大技术优势 特别适用于手术可达性差的复杂肿瘤[12][13] 商业化进展 - 当前适应症覆盖肝脏肿瘤治疗 已启动肾脏肿瘤(HOPE4KIDNEY)和胰腺肿瘤(GANNON)临床试验 规划拓展至前列腺癌及良性疾病[7] - 美国市场部署超50家医疗中心 累计治疗超2000名患者 2025年底前计划新增50套系统[8] - 2025年收入预计突破1亿美元 2026年预计增至2亿美元 临床接受度与市场渗透快速提升[11] 战略发展路径 - 管理层拒绝美敦力/GE医疗/强生等战略收购意向 选择财团控股保持独立发展 类比Intuitive Surgical延后IPO以获取更大估值空间[9] - 近期启动英国剑桥大学医院欧洲首个治疗中心 计划进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高端市场[14] - 美国高盛蓝十字蓝盾已在四州开放商业保险支付 覆盖超700万人口 正推动纳入按效果付费及DRG医保系统[14][15] 行业地位与前景 - 组织声波治疗代表新类别非侵入性治疗路径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Profound Medical/Insightec等 但无同类机械性破坏技术系统[13] - 公司定位从技术公司转向重构外科治疗范式的产业平台 技术机制已通过临床验证 产业化抓地力显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