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

搜索文档
机动车环境监管将优化,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
第一财经· 2025-05-08 09:43
机动车污染现状 - 全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氮氧化物总排放量的34%以上 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1][2] - 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 其中汽车3.53亿辆 9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2] 监管政策与措施 - 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 对总质量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达标者可免于上线检验 [2] - 将货车抽查纳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计划 重点检查"三不两改一黑"问题 [2] - 利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筛查高排放车辆 逾期未维修治理车辆在年度排放检验中重点查验 [3] - 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准入管理 建立严重违法机构退出机制 [5] - 完善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制度 鼓励生产企业主动召回存在设计、生产缺陷的车辆 [6] 技术应用与地方实践 - 广东省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柴油车遥感监测覆盖率60%以上 [6] - 新疆优化汽油车遥感检测标准 连续两次超标即可判定不合格 [6] - 江苏省宿迁市要求遥感监测超标车辆须在30日内维修并复检 [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4年机动车维修行业质量信誉考核显示 1244家企业不合格(B级)占比大 [7][8] - 江苏省汽车维修消费调查显示 2024年涉及维修消费舆情信息达47104条 存在价格宰客、过度维修等问题 [8] 数据共享与系统建设 - 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共享 提升数智化监管能力水平 [1] - 完善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系统 实现机动车行政检查和处罚记录信息全国互联互认 [8]
机动车检测造假,东莞一检测公司收费120元被罚1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15:55
行业监管动态 -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3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 其中2家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1家已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1][4] - 信用中国(广东·东莞)显示2024年已有20多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因弄虚作假被通报处罚 多家公司被罚没40余万元[4] -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六部门自2023年9月起实施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 并印发机动车排放检验专项实施方案[5] 典型处罚案例 - 东莞市中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因对排放黑烟车辆出具虚假合格报告 被没收违法所得120元并处10万元罚款 该处罚金额已按道歉承诺从轻标准减半[1][2][3] - 东莞市康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分别被罚没14.024万元、12.51万元和10.005万元 均为2023年媒体暗访涉及的检测站[5] - 石排恩畅、上底等多家检测公司因数据造假被罚没超40万元 涉及2024年通报案件[4] 执法技术手段 - 监管部门通过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网络系统远程调阅硬盘录像和中控室视频 发现中元公司对粤BQOK30车辆排放黑烟却出具合格报告的违法行为[2] - 专项整治中采用非现场执法手段 派专人实时远程监控检验机构 并组织行业专家对线索分析研判[5] 企业整改情况 - 中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在2024年3月12日公开道歉声明中承认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承诺遵守生态环境法规[3] - 监管部门鼓励未涉刑检验机构主动投案 作为专项整治的配套措施[5]
安车检测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3.05%,净利润暴跌263.73%
搜狐财经· 2025-04-24 08:3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48亿元 同比下降3.05% [1] - 归属净利润-2.13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263.73% [1] - 扣非净利润-2.51亿元 同比下降121.96% [1] 政策影响 - 十年内机动车仅需检测一次的政策导致检测需求锐减 [4] - 以旧换新政策提高老旧车辆淘汰率 进一步降低检测频次需求 [4] - 并购检测站业务未达预期 商誉减值加剧财务压力 [4] 业务战略 - 推进"检测入口+生态衍生"多元化战略 布局保险代理/二手车交易/动力电池检测等业务 [5] - 研发互联网平台"马蹄智检"和二手车平台"马蹄易车" 但未有效转化为收益 [5] - 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显示多元化战略短期未达预期 [5] 行业展望 -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和车龄延长有望推动检测量恢复增长 [6] - 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 调整策略应对挑战 [6] - 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是应对行业变革的关键 [6]
排放检验造假!江门20余家机动车检测公司被罚63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2 13:15
行业监管动态 -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自2024年底至2025年4月对超20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处以罚款,总额超630万元,单家最高罚46.25万元,最低1.2125万元 [1] - 违规行为包括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涉及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等区域 [1] - 专项整治覆盖全市117家检验机构和19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站,18家机构因弄虚作假被立案调查 [2] 典型案例分析 - 鹤山市盛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使用OBD故障码屏蔽器帮助26辆车通过检测,被罚46.25万元并退还检测费用 [1] - 执法部门通过"大数据+线索"筛查锁定可疑机构,3家涉嫌犯罪的检测机构被公安部门收网,扣押OBD模拟器等作案工具 [3] 政策法规更新 - 生态环境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意见》,明确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情节严重"的5种情形,包括涉及10辆以上车辆或造成重大环境影响 [4] - 对情节严重者,生态环境部门将严格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将取消其检验资格 [4] 执法行动成效 - 江门市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强化震慑效应,推动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行业环境 [3] - 2024年10月启动专项整治方案,统筹推进排查并深入挖掘违法行为线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