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 2025-07-22 08:00
政策护航:海洋旅游迎来发展黄金期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和1.1万多个海岛,为海洋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既能提供庞大消费市场,又能生产从冲浪板到邮轮的完整海洋旅游装备产业链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6135亿元,增速达9.2% [3]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多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海洋旅游发展 [4] 百舸争流:多元业态丰富产品供给 - 蓝梦邮轮创新推出33晚超长航线"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途经10国15港,开创国内母港超长航线先河 [6] - 2023年邮轮市场复苏显著,日本韩国等传统线路回暖,东南亚和极地线路恢复,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7] - 海岛游呈现两极分化:三亚等传统目的地通过演唱会、体育赛事升级体验,东山岛等小众海岛借社交媒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7] - 海洋旅游呈现"海洋+"融合趋势,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等跨界融合形成新产品体系 [8] 破浪而行:挖掘"蓝色经济"消费潜力 - 蓝梦邮轮暑期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超110%,亲子客群占比近半,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10] - 释放消费潜力需聚焦"海洋+"模式:包括海洋+活动(海赛、海展等)、海洋+文化(建筑、军事等文化开发)、海洋+低空(直升机、水上飞机等项目) [10] - 连云港等城市通过"苏超"赛事联动赶海体验、渔盐文化游等,形成主题化滨海旅游产品链 [8][10]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7-22 03:07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 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和"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9% 其中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 同比增长9.2% [3] - 多地出台针对性政策 如浙江舟山发布《关于支持现代海洋旅游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福建厦门印发《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3] 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 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 1.1万多个海岛 为海洋旅游发展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2]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既能提供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 又能生产制造从冲浪板到邮轮的海洋旅游装备 [2] - 海洋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 [2]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蓝梦邮轮推出"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33晚长歌行"超长航线 途经10个国家和地区15个港口 开创国内母港超长邮轮航线先河 [5][6] - 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投运 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推动邮轮旅游客群结构年轻化 [6] - 暑期蓝梦之歌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达110%以上 亲子客群占比近半 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8] 业态多元化趋势 - 主题邮轮游 小众海岛游 海上运动 海洋研学旅行等新业态竞相涌现 [7] - 传统海岛如海南三亚加速迭代 引进演唱会 音乐节及体育赛事 小众海岛如漳州东山岛 舟山枸杞岛借助社交媒体成为新选择 [7] - 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 体育产业 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连云港结合"苏超"开发渔盐文化体验游 海岛海鲜寻味游等产品 [7] 消费潜力挖掘方向 - 通过"海洋+活动"组织海赛 海会 海展 海钓等 形成规模效应和知名度 [8] - 通过"海洋+文化"开发滨海建筑文化 服装文化 祭祀文化 军事文化等潜在旅游产品 [8] - 通过"海洋+低空"发展直升机 水上飞机 热气球等高端项目 [8]
广东:海洋旅游“潮”起来
广东海岛旅游发展 - 广东发布10条海岛旅游主题线路,包括"大陆极南海角探秘之旅""生态双岛渔港之旅""疍家风情赶海之旅"等,展现多元魅力 [1] - 广东省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4100千米(全国首位),拥有海岛1963个(90%为无居民海岛) [1]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2.0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5、地区生产总值1/7,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27% [1] 海洋文旅融合举措 - 广东开展水下文物普查,完成"南澳二号"沉船水下考古项目,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与港澳举办海丝系列展览 [2] - 2021年成立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2025年提出深度开发海洋海岛旅游资源,建设滨海旅游新高地 [2] - 广东省拥有滨海旅游A级景区42家,海洋主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6家,海洋主题国家级公园9个 [2] 交通与旅游联动 - 以广东城际轨道网开通、滨海旅游公路建设为契机,打造省级滨海旅游精品线路 [2] - 2025年举办"两车北上 滨海探粤"自驾游活动,吸引港澳车友参与 [2] 邮轮游艇产业发展 - 制定《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东省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3] - 推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成为大湾区邮轮消费新标杆、全国示范引领地 [3] 海洋旅游经济数据 - 2024年广东省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19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0% [3] - 2024年广东省沿海城市接待游客7.3亿人次(同比+12.8%),旅游总收入0.95万亿元(同比+15.8%) [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央广网· 2025-07-08 17:0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呈现强劲发展态势[1] - 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1] -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4] 海洋装备与技术突破 - 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实现三项历史性突破(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1] - 该船舶每年可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670万棵树的碳汇效应[1]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23口井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1] - 通过自主技术攻关实现深水油气装备全链条能力提升[2] 海洋新能源发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LHD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稳定运行,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提高利用率[3] -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阵,聚焦规模化利用与场景拓展[3] - 推动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海洋能与海上生产活动融合[3] 区域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上线全国首家海洋蓝色金融平台,提供蓝色贷款、保险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4]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着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海上新广东"[4] - 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模式,建设海洋强省[3][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5] - 培育海洋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塑造发展新动能[5]
以数观势丨从近岸到深海 海洋经济动能澎湃
新华社· 2025-07-08 16:11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1] -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31.0,同比增长1.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在海洋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 [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全球航运业加速转型,船舶动力企业构建多燃料类型、全功率段产品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动力装备高端化 [1] - 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联合之江实验室研发全球首个深海海山数字化智能系统,填补深海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空白 [3] 海洋旅游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同比增长9.2% [2] - 沿海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14%,亲海空间品质提升带动市场持续升温 [1] - 大连金石滩推出低空游览和共享无人机项目,打造"海滩、海上、海底、海天一体"四维业态 [2] 科技创新与突破 - 深海科技取得突破,数字化智能系统推动深海发展进入数智化时代 [3] -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1]
每经热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谱写海洋强国建设新篇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6 16:30
海洋经济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系统部署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动能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显示国家高度重视 [1] - 会议指出发展路径需注重创新驱动 高效协同 产业更新 人海和谐 合作共赢 [1] 行业发展现状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 传统产业稳中有进 海洋旅游等新兴业态增长迅猛 [1] - 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全球海洋科技竞争激烈 涉及深海探测 新能源开发 生物医药 智能船舶等领域 [2] 科技创新方向 - 需加快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 -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海上风电领域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标准 发电效率并降低成本 [2] 产业协同发展 - 需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政策引导 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活力 [2] - 推动陆海统筹发展 融合海洋渔业与陆地食品加工等产业延伸产业链 [2] - 加快船舶工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优化海洋交通运输网络 [2] 新兴业态培育 -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 新能源 信息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2] - 海洋旅游等新兴业态已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 可持续发展路径 - 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环境质量 为海洋旅游等产业提供生态保障 [3] - 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3] - "蓝色GDP"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前海开辟海洋经济“新蓝海”
人民网· 2025-07-02 11:46
深圳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亿元 占GDP比重14.7% [3] - 前海拥有68公里海岸线 600平方公里海域 13个海岛 6个港口码头 规划布局海洋新城 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3] - 前海聚焦发展海洋科技 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 与传统海洋城市差异化发展 [3] 海洋科技与航运创新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公司打造数字航运新生态 从数据 通讯 设备 软件等方面入手 开发海上"高德地图" [3] - 前海集聚招商工业 中集海工 亚太星通等行业龙头 落地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5] - 海洋新城谋划打造"海洋硅谷"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攻关 [5] 智慧港口建设 - 大铲湾码头实现智能闸口 AI堆场规划 无纸化物流预约 测试无人驾驶卡车 提高效率并节能减排 [5] - 大铲湾码头与高新企业探索合作空间 推动港口智慧化转型 [5] 海洋旅游消费 - 2024年蛇口邮轮母港接待旅客445万人次 其中邮轮旅客8.9万人次 同比增长323% [7] - 蛇口邮轮母港开通10余条境内航线及4条境外航线 推动海上观光 科普教育等特色项目 [7] - 深圳湾游艇会作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停泊港 已有259艘次港澳游艇往来 带动上下游约100家企业 [9]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前海提供人才 租房 科研等优惠补贴 并组织行业交流会促进企业合作 [4] - 深圳湾游艇会建成全国首个游艇水上保税港区 形成游艇及配套消费品服务体系 [9]
从“疍家渔乡”到“蓝色样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拥有1900平方千米海域和118千米海岸线,2018年被列为全国唯一少数民族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陵水以探索海洋旅游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为核心任务,推动海洋渔业现代化升级,打造可复制的"陵水方案" [3] - 分界洲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2024年科技艺术嘉年华吸引八方游客,塑造"文化出海第一城"形象 [6] 海洋旅游产业升级 - 2023年建成海南省首家海上共享渔庄和国内首个疍家文化博物馆,疍家渔排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 [5] - 推出疍家文化体验、生态垂钓、深海观光三大休闲渔船线路,2024年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名录 [5] - 环岛旅游公路通车串联资源,新增3家"三椰级"乡村旅游点,7个点位入选海南百大网红景点 [5] 深远海养殖转型 - 2020年划定1.2万亩深水网箱养殖区,实施转产渔民每户减免50亩海域使用金政策 [9] - 2024年布局3.4万亩"沿海深蓝渔业产业发展带",推进深水网箱、桁架养殖装备等项目建设 [9] - 黄鳍金枪鱼养殖技术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人工产卵重大突破 [9] 海洋生态保护 - 开展潟湖环境整治、"蓝色海湾"行动等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11] - 新增红树林6300亩,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榄李2000余株,修复海草床和珊瑚礁生态系统 [12] - 建立"湾长+河长+林长"联动机制,布设海上监测浮标实现常态化管理 [12]
“牛市旗手”大涨!行情或可期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8:09
海洋经济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 占全国总量1/5 连续30年领跑全国 [1] - 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加速建设 海洋旅游规模稳居榜首 [1] 消费品以旧换新 - 国家发改委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1] 银行业 - 全国性银行停售中长期大额存单 利率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已无明显优势 [1] - 金融机构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主动进行负债端改革 调整成本控制与流动性管理策略 [1] 英伟达 - 英伟达股价大涨4.3%至154.31美元 总市值约3.77万亿美元 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 [1] 券商板块 - 万得券商指数大涨5.52% 近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9.49% [2] - 券商板块常被看作"牛市旗手" 历史上每一轮牛市启动阶段几乎从不缺席 [2] 黄金市场 - 伦敦金从3400美元/盎司回调至3300美元/盎司附近 中东局势动荡期间未出现爆发式上涨 [2] - 当前黄金价格已充分定价各类影响因素 未来波动率有望逐步收敛 [2] 网文平台 - 头部网文平台通过版权入股、现金投资等方式参与短剧生产 热门短剧IP多源自网文IP [3] - 网文平台触及增量天花板 发展短剧成为拓展增量空间的最优选择 [3] 演唱会市场 - 北京鸟巢演唱会一票难求 观众从5月凤凰传奇到7月林俊杰抢票全部失败 [3] - 2023年演出市场复苏升温后 观众奔赴演唱会的热情不断攀升 [3]
广州:亲海风景线,打开城市“流量密码”
广州日报· 2025-06-23 14:42
广州海洋旅游发展现状 - 广州依托"三江汇聚 山海环抱"的地理优势 积淀丰富海洋文化遗产和景点 形成独特旅游资源 [2] - 南沙区已开通"海上看南沙"和"畅游伶仃洋"航线 截至2025年2月累计开航358次 接待游客15421人次 [2] - 南沙游艇会年接待能力1万-1.5万人 累计接待超10万人 开发帆船团建/研学旅游等衍生产品 [3] 邮轮产业布局与运营数据 - 爱达邮轮"地中海号"2024年以广州为母港运营 完成27个航次 接待10.75万人次 平均载客率74.3% 春节上座率超90% [3] - 第二艘国产邮轮"爱达·花城号"将于2026年底交付 以南沙为主要母港常态化运营 [4] - 单艘邮轮每航季创造超200个工作岗位 带动周边餐饮/酒店/交通消费 [4] 基础设施与行业标准 - 南沙游艇会获英国游艇码头协会"五金锚"最高认证 是华南规模最大/泊位最多/配套最强的游艇会 [5] - 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南沙湾国际游艇展已成行业金字招牌 [3] - "海上看南沙"航线升级2.0版本 新增轻餐饮/研学/团建等市场化服务 [5]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广州发布《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 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聚焦"游"等五大赛道 [7] - 2024年Q1全国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842亿元 同比增7.5% [7] - 市区联动招商邮轮公司 开发"邮轮+景区"组合产品 争取更多航线部署南沙 [8] 产业链协同效应 - 海洋旅游带动港口物流/餐饮住宿/交通出行等产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6] - 邮轮旅客流动推动周边餐厅/酒店/网约车等消费需求增长 [4] - 未来航线串联更多景点 形成水陆互动协同效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