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动力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次来和中断了几年又来的跨国企业,到进博会上图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25
进博会参展品牌战略 - 壳子特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计划继续新增线下门店并拓展旅行箱等新品类,同时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3][4] - 索尼重新恢复参展后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升级到300平方米,汇集消费电子、动画、影视、音乐等多个业务板块 [5] - 索诺瓦计划携全球首创"太极2.0"人工智能助听器参展,中国业务占全球近10%,预计未来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7] 品牌本土化与市场拓展 - 立邦去年参展促成16场签约达千万级意向金额,今年将展示低空经济、AI智能化制造等五大场景解决方案 [8][9] - 地中海邮轮将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MSC荣耀号母港航线及环球航线,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9] - inne品牌与中国医院及权威机构合作进行临床研究,从成分、剂型等多方面调整以适应本土需求 [10] 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 士卓曼亚洲首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投产,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预计年收入14亿元 [13] - 立邦天津汽车涂料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3.3万吨,为全球最大 [14] - 攀时临港三期工厂预计进博会前试生产,中国市场需求呈现三位数增长 [14] 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 瓦锡兰齐耀双燃料发动机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在上海,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0% [16] - 攀时将50%三期产线用于生产全新产品,持续引入先进技术本土化生产 [14] - 索尼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技术体验空间,实现多元IP与前沿技术融合 [5]
第一次来和中断了几年又来的跨国企业,到进博会上图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7 21:47
进博会平台价值 - 进博会作为国际品牌"破圈"、连通政府及产业链的综合平台,吸引新老展商更替与品牌更新[1] - 壳子特玩首次参展,将展示前沿设计与环保理念产品,设置个性化定制工坊[3] - 索尼重新参展后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增至300平方米,整合多业务板块打造沉浸式体验[4][5] 品牌战略与市场布局 - 壳子特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计划新增线下门店并拓展旅行箱等新品类[3] - 索诺瓦中国业务占全球近10%,预计保持两位数增长,计划引入新产品及产线推进本土化[6] - 立邦去年进博会达成千万级签约,船舶涂料已商用,今年将展示系统性场景解决方案[6][7] 本土化与产能扩张 - 瑞士士卓曼亚洲首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投产,总投资12亿元,预计年收入14亿元[11] - 攀时中国半导体业务三位数增长,三期工厂试生产,50%产线用于新产品[12] - 瓦锡兰齐耀上海工厂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至2028年,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0%[12] 行业趋势与技术融合 - 索诺瓦将展示全球首创AI助听器,立邦涂料应用于无人机降温减震技术[6][7] - 索尼整合动画、影视、音乐等IP与技术,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体验[5] - 地中海邮轮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航线,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7]
中国动力: 中国动力董事会议事规则(2025年7月修订)
证券之星· 2025-07-16 00:15
董事会组成与职责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独立董事,设董事长1人,可设副董事长,均由全体董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3] - 董事会下设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科技五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且决议需经董事会审议生效 [5][11] - 董事长职权包括主持股东会/董事会会议、检查决议执行情况及行使董事会授予的其他权力 [4] 专门委员会职能 - 战略委员会负责研究ESG管理、重大投融资及资本运作方案,并监督实施情况 [6] - 科技委员会主导制定中长期科技战略、年度科研计划及重大科研项目投资建议 [10]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董事及高管薪酬方案、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并监督执行 [9] 会议召开与表决机制 - 董事会定期会议每年召开2次,临时会议需在董事长接到提议后10日内召集 [13][16] - 会议表决采用实名书面方式,决议需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担保事项需出席董事三分之二同意 [27][29] - 关联交易中关联董事需回避表决,无关联董事不足3人时提交股东会审议 [30][15] 决议执行与信息披露 - 董事会秘书负责会议记录保存10年,并在会后2个工作日内向交易所备案及公告 [36][41][50] - 独立董事意见分歧时需分别披露,重大事项执行情况需由指定董事向董事会报告 [49][48] - 决议公告前参会人员需保密,董事长需督促决议落实并在后续会议通报进展 [39][40] 特殊程序规定 - 利润分配决议可先要求会计师出具审计草案,通过后再补充正式报告 [32] - 议案被否决后1个月内不得重复审议,暂缓表决需明确再次提交条件 [33][34] - 非现场会议可通过视频/电话召开,需计算有效表决票数确认出席人数 [24]
以数观势丨从近岸到深海 海洋经济动能澎湃
新华社· 2025-07-08 16:11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1] -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31.0,同比增长1.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在海洋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 [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全球航运业加速转型,船舶动力企业构建多燃料类型、全功率段产品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动力装备高端化 [1] - 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联合之江实验室研发全球首个深海海山数字化智能系统,填补深海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空白 [3] 海洋旅游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同比增长9.2% [2] - 沿海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14%,亲海空间品质提升带动市场持续升温 [1] - 大连金石滩推出低空游览和共享无人机项目,打造"海滩、海上、海底、海天一体"四维业态 [2] 科技创新与突破 - 深海科技取得突破,数字化智能系统推动深海发展进入数智化时代 [3] -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1]
新华视点|科技、创新、绿色激发产业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6-20 14:53
健身器材产业集群 -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聚集2986家健身器材企业 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市场份额 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产业集群占地面积超500万平方米 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 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5% 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 智能化生产和智慧化管理提高效率 在研发生产及智能化应用方面不断突破 [1] - 宁津县举办健身器材展览会 300余家企业参展 展示4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 吸引1000余家国内外采购商 [1] 海水淡化产业 - 山东省已建成53处海水淡化工程 日产规模达86.7万吨 居全国前列 [3] - 滨州市无棣县采用双膜海水淡化技术 将海水净化为工业淡水 副产浓盐水实现高效利用 形成循环利用模式 [2] - 海水淡化解决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同时延伸出盐化工产业链 实现资源"吃干榨净" [2] 船舶动力装备 - 青岛船舶动力企业构建多燃料类型全功率段产品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动力装备高端化国际化 [3] - 中船发动机应用焊接自动化组装无人化技术 为21万吨级散货船建造氨燃料发动机 实现技术突破 [3] - 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商用船舶 近年来订单保持增长态势 [3]
中国动力2024年净利润大增78% 全球服务网络布局加速推进
全景网· 2025-05-21 08:2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6 97亿元 同比增长14 62% 归母净利润13 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8 43% [1] - 船海产业贡献显著 低速柴油机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马力 中速机接单量超1100台 [1] - 防务产业新接合同完成率超过120% 燃气动力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40MW级工业燃气轮机成功推向市场 包揽中海油全部6台套25MW燃气轮机订单 [1] 柴油机后服务市场布局 - 公司已初步搭建"1+8+20"的全球服务网络 包括1个上海服务中心 8个国内外服务站点 20家海外服务供应商 [2] - 2024年服务收入达15亿元 同比增长25% 计划新增北美 迪拜等站点 [2] - 预计到2027年后服务业务将成为公司除制造业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2] 业务结构与技术发展 - 业务覆盖燃气动力 蒸汽动力 柴油机动力 综合电力 化学动力 热气机动力以及核动力(设备)七大关键领域 [2] - 完成对中船柴油机的股权收购 强化柴油机业务产业链协同效应 [3] - 成功研发甲醇双燃料 氨燃料等低碳发动机 应对IMO减排要求 [3]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在全球船用柴油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 - 全球造船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绿色船舶转型趋势加速 [3] - 公司将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布局 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3]
中国动力单季扣非3.75亿增6倍 五年研发费85亿筑牢技术护城河
长江商报· 2025-04-29 07:45
文章核心观点 造船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中国动力作为中国船舶动力行业龙头业绩高增,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积极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巩固全球船舶动力领域领先地位 [1][4][5] 行业情况 - 2024年以来全球船舶业呈现高景气发展态势,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市场的55.7%、74.1%和63.1%,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1]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97亿元,同比增长14.62%;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增长78.43%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23.11亿元,同比增长7.98%;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348.96%;扣非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600.41% [1][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2.08亿元,同比增长14.8% [3] 公司业务 - 公司前身为风帆股份,2016年更名后逐步整合集团内动力资产,形成完整动力产业链 [2] - 2024年10月公司拟收购中船柴油机16.51%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提升至68.37%,补足柴油机业务产业链短板 [3] 公司研发 - 2020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8.15亿元、14.70亿元、16.76亿元、21.09亿元、24.43亿元,五年累计达85.13亿元 [1][4] - 公司构建“军用技术民用化”创新体系,在绿色能源、智能控制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4] - 公司积极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巨头建立合作,2024年双燃料发动机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 [5] - 公司持续深化低碳零碳燃料主机技术研发,构建“绿色动力 + 智能系统”双轮驱动竞争壁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