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

搜索文档
特斯拉Robotaxi跟踪(一):首“秀”波澜不惊,长期优势明显
五矿证券· 2025-06-27 20: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看好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斯拉Robotaxi首次运营总体顺利但作秀明显,技术架构或为折中方案,FSD 14.0可能成下个里程碑,中短期对销量和供应链影响有限,运营端价值大且相对Waymo竞争优势明显 [2][3][4][13] 各部分总结 事件描述 - 6月22日,特斯拉在德州奥斯汀限定区域对20多位受邀用户开放有安全员的Robotaxi运营服务,为首次公开测试 [1] 事件点评 - 亮点表现为会车博弈拟人、夜间掉头自如、主摄像头带自清洁、可进入停车场复杂路面上下客 [2] - 缺少突破性进展,体现在运营范围局限、副驾有安全员、未搭载新硬件和FSD 14.0,软件基于FSD 13.2.9微调 [2] - 受邀对象主要为投资人和网红粉丝,对FSD能力边界有认知且对新技术容忍度高 [2] 技术架构 - 可能采用通用司机+本地知识层的折中方案,用低秩适配器技术叠加参数矩阵到基础模型并动态适配 [3] - 不能低估特斯拉模型泛化能力,此次针对奥斯汀优化或为保障首秀效果 [3] 里程碑预测 - 基于AI / HW 5.0硬件的FSD 14.0可能成为下个里程碑,其算力预计超2000TOPS,模型参数规模达数倍,具备长思维链推理能力 [3] 中短期影响 - 此次运营对特斯拉中短期销量和上游供应链影响有限 [4] - 最乐观情况下,2026年搭载HW5.0的Model Y大规模量产,Robotaxi广告效应带动北美年度销量不超10万台 [4] - 2026年底若Robotaxi进展顺利,2027年Cybercab销售规模可能在2万台左右,技术成熟前生产端规模对上游供应链影响有限 [4] 市场空间与竞争优势 - Robotaxi最大价值在运营端,仅美国市场空间超600亿美元,潜在市场包括网约车和Taxi市场 [13] - 特斯拉相对Waymo竞争优势体现在数据量、算力和算法迭代效率、单车制造和运营维护成本、潜在车队规模、运营范围等方面 [18]
特斯拉Robotaxi:一场万亿级的产业重塑,你看懂了多少?
36氪· 2025-06-27 19:50
特斯拉Robotaxi发展现状 - 特斯拉Robotaxi自2024年8月8日发布会后经历一年发展,从奥斯汀等试点城市的有限部署到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测试表现,包括复杂路况下的操作问题和与Waymo等竞争对手的街头对比 [1] - 市场情绪从最初的狂热转向对实际进展的深度质疑,焦点从概念普及转向技术落地和商业模式验证 [3] Robotaxi三大颠覆性想象 - **出行即服务(MaaS)终局**:特斯拉提出车辆闲时加入共享网络的去中心化运力平台模式,直接挑战Uber和传统出租车行业 [5] - **纯视觉技术路线**:特斯拉放弃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依赖摄像头与神经网络,潜在边际成本极低,具备全球快速扩张潜力 [5] - **资产价值重构**:Robotaxi可将车辆日均使用时间从1.5小时提升至16小时,汽车从消费品转变为生产资料,重塑汽车产业估值逻辑 [5] 技术路线挑战 - FSD V12的端到端AI技术尚未完全解决极端天气(暴雨、大雪)和模糊交通规则等长尾场景问题,奥斯汀测试仍依赖安全员和远程接管 [8] - L4到L5级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实际落地能力存疑 [8] 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特斯拉需平衡自营车队与私家车加盟模式,后者涉及责任认定、保险和维保等复杂问题 [8] - Waymo已在美国多地实现商业化运营,年收入近1亿美元,特斯拉需在对手已建立壁垒的市场中突破 [8] 产业链影响与配套需求 - 大规模部署将考验城市充电网络和数据中心承载力,保险行业需重构无人驾驶定价与理赔体系 [8] - 上游芯片(如英伟达)、传感器和摄像头供应商的竞争格局可能因技术路线差异而重塑 [8] 行业研究方法论 - 依赖公开信息难以解决核心问题,需通过一线工程师(如特斯拉FSD团队)或产业链专家(如英伟达自动驾驶科学家)获取内部视角 [9] - 案例显示,与AI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闭门交流能直接获取多模态模型演进路径等关键信息,显著提升研究效率 [28] 行业长期展望 - Robotaxi引发的产业变革将持续数十年,参与者需通过顶级专家网络获取前瞻洞察,而非被动接收信息 [29]
还有一年半,美国网约车司机将感受Robotaxi冲击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8:11
美国网约车市场与Robotaxi竞争格局 - 美国网约车市场正面临Robotaxi的潜在威胁,预计2027年Robotaxi的大规模部署将对传统网约车行业构成实质性冲击 [1] - 每11000辆Robotaxi投入运营可夺取美国网约车10%的城市-机场市场份额,达到20%和50%的市场份额分别需要22000辆和55400辆Robotaxi [1] - 2027年被视为Robotaxi对网约车市场带来"轻微"冲击的起点,网约车司机和平台盈利模式将面临挑战 [1] 网约车市场渗透率与增长潜力 - 美国网约车在个人出行市场的渗透率不足2%,2026年预计个人车辆出行达1454亿次,网约车出行仅占29.1亿次 [2] - 2025年Uber美国出行预计完成17亿次行程(占比1.2%),Lyft预计完成8.4亿次(占比0.6%),两大平台每日合计完成约710万次行程 [3] - 网约车行程高度集中在前20大城市,贡献了Uber和Lyft总预订量的80% [9] Robotaxi运营现状与市场集中度 - Waymo在加州运营超过730辆捷豹I-PACE,占其全球车队的一半,2025年3月创下70.8万次行程的月度新高,环比增长14% [4] - Waymo车辆平均每天完成约24次行程,但仅运营13小时,峰值利用率可达36次/天 [8] - Robotaxi瞄准的市场高度集中,旧金山市中心7×7英里的运营区域加上机场占据了该地区总行程的40% [8] Robotaxi经济性与成本挑战 - Waymo的盈亏平衡定价高达每次行程32美元,远超当前收费,目前可能每次行程亏损约12美元 [8] - 采用成本为3万美元的"理想化"Robotaxi车型可将盈亏平衡定价降至每次15.88美元,显著改善经济性 [19] - Waymo的捷豹I-PACE单车成本超过20万美元,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自动驾驶技术 [19] Robotaxi扩张瓶颈与未来展望 - 车辆供应是Robotaxi增长的最大瓶颈,Waymo计划2026年增加2000辆捷豹I-PACE,但2027年前不会有额外车辆供应 [18] - 特斯拉在奥斯汀推出Robotaxi服务,计划几个月内增至1000辆,但面临技术、基础设施和产能等多重瓶颈 [18] - 2027年Robotaxi车队规模预计占Uber和Lyft在美国城市/机场总行程的约4% [13]
特斯拉Robotaxi正式接客:30元低价试水,安全员严密监督
观察者网· 2025-06-25 15:22
特斯拉Robotaxi运营启动 - 公司Robotaxi服务于6月22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启动运营[1] - 首批运营车队由35辆Model Y组成,服务区域限于奥斯汀南部小范围,运营时间为早6点至晚12点[3] - 服务采用统一收费4.2美元/单(约合人民币30元),目前仅通过邀请制向20名媒体和网红开放[3][9] 运营安全措施 - 每辆车配备人类安全员,云端设有实时监控室由工程师全程监督[9][11][15] - 禁止搭载18岁以下乘客,乘客需在后排屏幕点击"开始行程"按钮启动服务[9][12] - 车辆具备主动避让应急车辆功能,如让行救护车[21] 用户体验与技术表现 - 乘客可通过App调节空调、座椅,后排屏幕提供流媒体内容[12][14] - 多数体验者给予正面评价,认为行驶平稳流畅[16][19] - 出现个别导航失误案例,如路口错误选择直行路线[23] 技术路线与成本优势 - 采用纯视觉方案,仅配置9颗摄像头,单车FSD成本2360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26][28] - 相比Waymo方案(单车超10万美元/71.8万人民币)具有显著成本优势[24][26] - 硬件与量产车基本一致,利于技术大规模普及[28] 监管环境与扩张计划 - 得州新法案要求9月1日起自动驾驶运营需州政府许可[28][29] - 加州仅获测试许可证,禁止无人驾驶商业运营[29] - 计划未来数月投入1000辆Robotaxi,扩展至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城市[29] 行业专家观点 - 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下可能存在感知局限[28] - 专家指出公司尚未证明系统在所有条件下的可靠性[28] - 监管许可存在被撤回风险,尤其在加州和得州[29]
马斯克把Robotaxi捧上天,这里是不看好的5大理由
搜狐财经· 2025-06-25 11:51
行业观点分歧 - 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米奇卡不看好Robotaxi商业前景 认为其成本高 市场规模有限 且低利润模式不可持续 [2][3] -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认为Robotaxi是小趋势 个人化才是大趋势 [3] - 特斯拉加入Robotaxi赛道后引发行业扎堆现象 [4] 特斯拉Robotaxi试运营细节 - 6月22日在德州奥斯汀启动试运行 初期投放10-20辆Model Y(另有说法称35辆)配备FSD系统 配备安全员 [5] - 服务采取邀请制 运营时间为6:00-24:00 覆盖南科罗拉多河至Zilker公园区域 单程统一定价4.20美元 [6] - 用户需步行至上车点 车内摄像头未全面开放 但紧急情况下可远程人工干预 [6] - 试运行反馈显示存在导航延迟 路线误判等问题 NHTSA已介入调查 [7] 特斯拉战略规划 - 计划数月内部署1000辆 2025年底扩展至25个美国城市 与Waymo直接竞争 [8] - 2026年支持车主共享车辆加入网络 2026-2027年推出无方向盘车型Cybercab和Robovan [9][10] - 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 未使用激光雷达或高精地图 [7][11] 市场竞争格局 - Waymo已在5个城市商业化运营1500辆车 每周完成25万次收费出行 技术更成熟 [12] - 滴滴低调研发L4 Robotaxi 新车型配备激光雷达 GPU算力超2000TOPS 传感器能力翻倍 [26] 资本市场反应 - 试运行当天特斯拉股价上涨8% 目标股价上调至500美元 市值预期达2万亿美元 [13] - 分析师预测2029年Robotaxi业务估值或达1万亿美元 运营成本0.40美元/英里显著低于传统网约车 [14] - 摩根士丹利认为FSD+Robotaxi估值接近公司当前总估值一半 [15] - UBS等机构认为估值已充分反映 技术政策障碍仍存 [16] 监管环境分析 - 德州政策宽松允许L4测试 但2025年9月将引入更严格监管要求 [20] - 加州监管严格 特斯拉未获商业牌照 Waymo/Cruise已合规运营 [21][22] - 联邦层面缺乏统一法规 NHTSA通过个案调查监管 [22] - 量产无方向盘车型需向NHTSA申请豁免 [23] 技术配套体系 - 开发自动化清洁系统 包括车辆自清洁 运营中心机械臂清洁机器人 及车内紫外线杀菌 [24][25] - 清洁流程平均耗时5分钟 目标实现零人工干预 [25]
特斯拉Robotaxi首秀翻车:逆行急刹吓哭网友
虎嗅APP· 2025-06-24 22:31
特斯拉Robotaxi首秀表现 - 首日运营出现多起技术故障,包括误入逆行道、紧急刹停、无视限速标志等[1][31][39][40] - 测试车辆在左转时出现犹豫并误入逆行车道,虽未造成事故但存在安全隐患[32][33] - 系统对限速标志识别存在缺陷,多次出现超速行驶情况[39][40] - 车辆在无人情况下突然刹停,两次均发生在靠近警车时[34][37] 运营数据与测试环境 - 首日完成112次行程,总里程499英里,平均每次行程4.5英里[11] - 测试范围被限制在奥斯汀南部特定区域,单次收费4.2美元[22] - 测试行程普遍较短,直播显示最短仅3分钟[23] - 所有测试车辆配备安全员,需全程按住紧急按钮[5][6] 用户体验问题 - 系统分配上车点不合理,有用户需步行400米才能到达指定位置[24][25] - 服务启动延迟约2小时,用户等待时间较长[24][25] - 用户无法手动更改上车点,只能接受系统指定位置[28] - 测试者多为特斯拉忠实粉丝及网红,专程前往奥斯汀参加活动[21] 行业影响与监管动态 - 项目标志着公司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16] - 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已介入调查违规行为[41][42] - 若问题持续未解决,可能导致服务被暂停[43] - 测试视频显示系统在简单路况下仍存在基础性缺陷[37][38] 技术亮点与局限性 - 系统展示出为紧急车辆让路等场景应对能力[17] - 安全员配置表明公司对FSD系统尚未完全信任[7] - 地理围栏技术限制了测试范围,降低复杂场景风险[22]
坐上马斯克的Robotaxi,是什么体验
创业邦· 2025-06-24 17:52
特斯拉Robotaxi试运营启动 - 特斯拉Robotaxi于6月22日开始试运营,初期共有35辆Model Y投入服务[4][5] - 乘客需通过Tesla Robotaxi App叫车,测试期统一收费4.2美元/单(约30元人民币)[6][28] - 服务范围限定在奥斯汀市区约77平方公里区域,运营时间为早6点至午夜12点[39][38] 运营模式与技术特点 - 车辆采用无驾驶员设计,但副驾配备安全员,后台设有远程监控系统可随时接管车辆[35] - 车内配备"Robotaxi中心"显示屏,提供路线导航、娱乐功能及空调调节等功能[24][26] - 采用纯视觉方案,相比Waymo等方案节省硬件成本,据称整车成本仅为Waymo的1/7[56][57] 用户体验与市场反馈 - 初期仅邀请20-30名投资者、媒体及网红体验,有狂热粉丝一天内搭乘11次[33][9] - 用户反馈行驶流畅度优于Waymo,但存在路口识别失败等场景问题[46][47] - 车内隐私保护措施包括默认关闭摄像头/麦克风,仅紧急情况下激活[41] 商业前景与战略意义 - 标志着特斯拉十年自动驾驶研发成果落地,可能开启业务爆发式增长[54][55] - 商业模式允许未来私人车主将FSD车辆接入运营网络,实现车队指数级扩张[58][60] - 公司预测该业务运营利润率可达70%以上,潜在市值增长5-10万亿美元[61]
马斯克的下一个万亿赛道?瑞银详解Robotaxi商业模式
硬AI· 2025-06-23 23:37
核心观点 - 瑞银预测到2040年特斯拉在美国的Robotaxi网络有望扩展至230万辆车的规模,年收入或将达到2030亿美元,贡献高达860亿美元的税后营业利润 [1][2][5][7] - 特斯拉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其成为目前唯一能将"车+软件+网络平台"三者统一打包的企业 [1][2][10] - 瑞银为特斯拉网络业务赋予3500亿美元估值,将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15美元,但维持"卖出"评级 [3][19] 2030亿美元的潜力市场 - 到2040年特斯拉Robotaxi车队可能达到230万辆,其中40%为自营车辆,60%为外部"贡献"车辆 [5][7] - 按每辆车每天行驶8小时、时速25英里计算,Robotaxi年均运营里程可达49000英里 [7] - 预计总年营收可达2030亿美元,自营车队贡献1430亿美元,贡献车队贡献约600亿美元(按30%平台抽成计) [7] - 整体毛利率高达72%,净利润率为42% [7] 全产业链一体化 - 特斯拉拥有自主研发FSD系统、整车制造能力和运营平台,构建"自动驾驶闭环" [10] - 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使公司能同时受益于整车销售利润、FSD软件订阅收入和Robotaxi平台抽成收入 [10][17] - 可以通过平台机制动态调节供给,规避资源闲置风险 [12] 成本精算 - 以2040年为例,特斯拉每英里总成本约为0.86美元 [14] - 成本构成包括:保险费用0.30美元、车辆折旧0.10美元、维护和清洁0.18美元、充电费用0.12美元、停车与注册等其他费用0.16美元 [18] - 在3美元/英里的收费水平下,单位毛利率将超过70% [14] 盈利能力与估值分析 - Tesla Network业务预计2027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30年实现扭亏为盈 [16] - 2040年预计实现税后营业利润86亿美元,毛利率72%,EBIT利润率55% [16] - 贡献车队部分利润率高达92%,成为重要现金流来源 [16] - Tesla Network业务估值3500亿美元,相当于每股99美元,占当前股价321.87美元的31% [19]
马斯克的下一个万亿赛道?瑞银详解Robotaxi商业模式
华尔街见闻· 2025-06-23 17:38
特斯拉Robotaxi服务推出 - 特斯拉在奥斯汀推出首个Robotaxi服务,目前仅配备10辆车,运营时间限制在上午6点至午夜12点,且只在地理围栏区域内运行 [1] - 车辆仍配备安全员和远程操作员,统一收费4.20美元 [1] - 特斯拉自主研发FSD系统,拥有整车制造能力和运营平台,是目前唯一能将"车+软件+网络平台"三者统一打包的企业 [1][11] Robotaxi市场潜力 - 瑞银预计到2040年,特斯拉在美国的Robotaxi网络有望扩展至230万辆车的规模 [1][3] - 年收入或将达到2030亿美元,为公司贡献高达860亿美元的税后营业利润 [1] - 其中自营车队贡献1430亿美元,贡献车队贡献约600亿美元(按30%平台抽成计) [5] - 整体毛利率高达72%,净利润率为42% [5] 特斯拉垂直整合优势 - 特斯拉拥有垂直整合能力,能同时受益于整车销售利润、FSD软件订阅收入和Robotaxi平台抽成收入 [11][19] - 通过平台机制动态调节供给,规避单一模式下高低峰波动带来的资源闲置风险 [15] - 相较于Waymo、Mobileye等竞争者,特斯拉的结构性优势明显 [11] Robotaxi运营成本与盈利能力 - 特斯拉每英里总成本约为0.86美元,包括保险0.30美元、车辆折旧0.10美元、维护和清洁0.18美元、充电0.12美元等 [16][19] - 在保持3美元/英里的收费水平下,单位毛利率将超过70% [16] - 预计2027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30年实现扭亏为盈,2040年实现税后营业利润86亿美元 [17] 估值分析 - 瑞银为Tesla Network业务赋予3500亿美元估值,相当于每股99美元 [1][17] - 特斯拉目前股价为321.87美元,Robotaxi业务理论上已占当前估值的31% [17] - 瑞银将特斯拉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15美元,但仍维持"卖出"评级 [1]
【特稿】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美国得州试上路
新华社· 2025-06-23 15:35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行 - 特斯拉首次试运行无人驾驶出租车有偿服务 约1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特定区域运营 车费统一为每趟4.2美元 [1] - 试乘用户通过特斯拉叫车软件下单 只能在软件显示范围内选择目的地 车型为最新款Model Y 副驾驶座配备安全员监控行驶 [1] - 试运行期间避开恶劣天气和复杂路况 不搭载18岁以下乘客 服务对象为受邀网红和投资人 [1] - 马斯克预计测试将快速扩展至其他城市 明年上路规模可达数十万辆 [1] 行业专家观点 - 晨星分析师预计无人驾驶出租车全面普及需等到2028年 目前测试阶段仍需较长时间 [2] -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认为行业发展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当前测试仅是"开始阶段的结束"而非"完成阶段的开始" [2] - 专家指出特斯拉及其竞争者如Waymo需要多年时间才能全面发展出成熟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