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八马茶业携手美团公益 103座乡村儿童操场点亮童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1 17:36
公司公益行动 - 八马茶业联合美团、壹基金捐建武夷山首座乡村儿童操场,面积达405.8平方米,使用4368块蓝色悬浮地板拼接而成[1] - 公司通过美团平台每笔团购订单捐赠善款用于操场建设,截至2025年6月已累计建成103座乡村儿童操场,覆盖云南、福建、四川等核心茶产区[2] - 八马茶业成为美团乡村儿童操场计划中首个深度合作的原叶茶品牌[2] 公益项目成效 - 新建操场解决了原有草皮地雨天积水问题,获得幼儿园师生高度评价[7] - 美团乡村儿童操场计划已累计建成3426座,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85个乡镇,46.8万名乡村儿童受益[22] - 美团自主研发善款追踪系统,实现捐赠地板铺设位置可查询,提升公益透明度[22] 企业社会责任 - 公司连续5年保持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原产地纳税双第一,以诚信经营反哺乡土[11] - 连续6年在核心茶产区举办茶王赛事,累计投入超3600万元激励茶农制好茶[19] - 构建"茶产业协作体"助力广西西林红茶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获"粤桂扶贫协作先进民营企业"称号[19]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在云南推行"二采三留"保护性开采策略,降低古树资源耗损,维护生态平衡[21] - 打造"碳汇茶园"取得减碳成效,入选工信部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21] - 公益版图涵盖非遗传承、环境保护、助老助学、抗震救灾等多领域[16] 品牌合作与理念 - 八马"利他"价值观与美团公益理念深度契合,形成"以茶助跑"公益合力[13] - 公司表示将持续通过全国连锁店作为公益触点,推动乡村振兴[21] - 美团乐生活业务部负责人评价该合作是"对爱与未来的长期投资"[13]
陕西商南县:以“四个聚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奏响“四大名城”建设强音
环球网· 2025-06-20 13:55
生态茶城建设 - 商南县将茶旅融合作为首位产业 茶园总面积达29万亩 标准化茶园突破10万亩 [1] - 建成3个万亩茶旅融合产业园和2个市县茶博馆 带动2万余户群众增收 [1] - 25款茶产品入选全国五星级茶叶名录 商南茶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 并连续两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称号[1] 产业新城发展 - 引进浙江众成 海越能源 山东玉龙等上市公司 建成重点产业项目209个 总投资14003亿元 [2] - 梅花鹿养殖规模西北第一 三文鱼冷泉养殖规模陕西省第一 茶叶和高山有机蔬菜进入沪粤港澳市场 [2] - 钒氮合金等新材料和香菇菌棒远销 县域工业集中区晋升陕西省省级经开区 [2] - 形成新农业 新材料 大旅游 大健康四大产业链群 特色产业包括"一片叶 一条鱼 一棵树 一桌膳 一域游" [2] 旅游名城打造 - 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秦岭茶乡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 金丝峡5A景区焕新 西街3A景区和莲花湖风景区开放 [2] - 打造"一峡一湖一峰一道"精品旅游线路 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 - 金丝峡入选5A景区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获评国家气候标志"避暑旅游目的地" 商南县获评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 [2] 康养慢城推进 - 建成31个康养乡村和5个精品民宿集群 丹滨国际酒店和运通逸云酒店投入运营 [3] - 承办陕西省消防指战员康养活动 举办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分区赛和首届秦岭药膳产业发展大会 [3] - 金丝峡栗园山居 竹心沙获评商洛市级精品民宿 莫敖民宿获评特色民宿 [3] - 商南县入选秦岭美食地标城市 药膳品牌获全国"食养杯奖" 并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3]
共赴海博之约 续写茶香新篇——北京演播室与三家茶企开启战略合作
中国经济网· 2025-06-18 16:08
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北京演播室与日春、郑福馨、春伦三家茶企举行"共赴海博之约续写茶香新篇"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以媒体赋能茶企为核心,推动福建茶文化全球传播[1] - 合作通过整合传播资源与茶企匠心品质,助力闽茶品牌拓展市场[1] - 北京演播室将以"海博Tv"为载体,依托媒体资源为茶企开辟销路,搭建茶企与消费者沟通桥梁[1] 合作茶企特色 - 日春茶业传承三百年铁观音制作技艺,以"茶人匠心"理念精耕每道工序,现场展示"从采摘到杯盏"全流程匠心[1][2] - 郑福馨为百年品牌,历经四代传承,展示非遗制茶技艺,通过历史影像与技艺表演呈现传统茶文化当代传承[1][2] - 春伦集团以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闻名,演绎"窨得茉莉无上味"的闽地茶文化风情,现场表演"堂前冲泡—玉蝴蝶"[1][2] 活动内容与行业评价 - 三家茶企通过宣传片与茶艺展示阐述品牌特色,分别表演西施茶礼、岩茶品鉴、茉莉花茶冲泡[1][2] - 北京演播室推介海博Tv平台优势,邀请各界人士感受闽茶韵味[2] - 行业代表盛赞福建茶"以匠心品质与文化底蕴具备走向全国实力",媒体赋能将加速这一进程[1] 未来规划 - 签约是闽茶"走出去"的关键起点,未来将联合更多茶企构建"茶文化传播+产业赋能"生态体系[2] - 合作旨在让福建茶不仅是饮品,更成为文化IP[2]
碧生源赵一弘:更健康更年轻,传统茶产业加速进入健康新赛道
行业里程碑与转型趋势 - 中国保健协会茶产业与健康分会正式成立,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当选首任会长,标志着茶产业与健康领域深度融合[1] - 茶产业从"饮品"向"健康解决方案"转型,从"传统文化符号"向"国潮消费新宠"蜕变,形成"更健康更年轻"的行业共识[1] - 分会在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上获"优秀参展企业"称号,为传统茶产业注入发展动力[1] 茶产业的健康价值基础 - 茶叶天然成分(茶多酚、蛋白质、生物碱)构成健康属性核心,茶多酚抗氧化能力显著,儿茶素对器官肿瘤有预防抑制作用[2] - 黑木耳多糖与茶多酚协同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推动茶从传统饮品升级为功能性健康产品[2] - 中药与茶结合开创"茶剂型"保健路径,如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碧生源常润茶专为肺癌康复患者设计[3] - 中国已发掘110多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支撑"中药材+茶叶"创新模式发展[3] 茶文化的精神与商业价值 - 泡茶仪式感、品茶专注度及茶香愉悦感构成精神疗愈价值,契合年轻人追求的"情绪价值"[3] - 茶文化赋予产业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超越物质属性成为精神寄托[3] 企业战略升级与产品创新 - 碧生源品牌定位从"功能茶专家"升级为"体重管理、肠道管理等综合健康管理专家",构建"产品+服务"生态[4] - 打造覆盖"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药品"的全品类矩阵,纵向深耕功能(如常菁茶、纤纤茶),横向拓展场景(如红糖姜茶、OTC药品)[5] - 通过私域社群和专业咨询服务实现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的跨越[4] 渠道变革与营销创新 - 线下覆盖29万家药店,线上快速入驻阿里、京东并跻身医药保健品前列,同步深耕抖音、快手直播电商[6] - 启动集团合伙人改制,构建"职业经理人+合伙人"共生模式激活营销系统[6] 行业发展驱动力 - 消费端对"健康"与"国潮"的双重需求创造市场空间,政策端大健康产业扶持推动规范化,技术端茶叶活性成分研究释放功能性价值[7] - 碧生源通过品牌升级、产品创新、营销变革探索"健康+年轻"的产业破圈路径[7]
破解融资难题 稠州银行金融“活水”助力民企枝繁叶茂
搜狐财经· 2025-06-06 19:02
公司战略定位 -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定位为服务民营企业的城商行,坚守金融本源,全力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健康发展[1] - 公司以物理网点为基础,聚焦区域特色产业链上下游和集群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金融服务[2] - 作为民营经济"同盟军",公司致力于优化投融资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金融支撑[9] 区域产业集群服务案例 - 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推出"信用+狮岭皮具"区域品牌项目,将集体商标无形资产转化为可量化授信额度,解决轻资产皮具企业融资难题[4] - 稠州银行上海分行针对酒水行业回款快、淡旺季明显特征,设计专项集群准入方案,累计出账超2000万元[4] - 丽水松阳支行推出茶产业金融产品,覆盖产业链上下游400多户茶农,产业贷款余额达6000多万元[5] 授信审批创新 - 应用数智化手段优化中小微企业授信审批流程,缩短决策链条[6] - 推出"凡荣快贷"子系列,通过PAD现场办贷实现"当天申请、次日放款",如宁波分行为二手房租赁商户发放30万元信用贷款[6] - 福州分行"浙闪贷"产品10分钟内为瓷砖个体户发放20万元救急资金,解决抵押物少难题[6] 特殊场景融资解决方案 - 龙泉驿稠州村镇银行通过专项研讨和客户画像分析,为成立未满两年的石材加工企业发放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较客户预期提前2天[7] - 杭州分行为专精特新电器公司设计"流动资金贷款+出口应收账款池"方案,获批2.5亿元授信额度(含2000万出口池融资),业务落地仅1个月[9]
2025麦肯锡报告:中国茶的消费市场在这里!
搜狐财经· 2025-06-06 13:51
中国消费市场新常态下的茶产业变革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市场进入"新常态"阶段,呈现增速放缓但韧性十足的特点,茶产业随之发生结构性变革 [1][6] - 消费者信心趋于稳定但群体分化明显,农村市场潜力释放而一二线城市高收入群体信心回落 [11][14][15] - 消费决策更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功能性茶饮、茶文旅等硬需求领域将迎来增长 [19][22] 消费趋势对茶行业的影响 趋势一:消费韧性显现 - 2025年年度总消费额预计增长2.3%,与2024年2.4%的预期基本持平,显示消费韧性 [6] - 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由-0.5%回升至0.0%,表明消费收缩趋势止稳 [6] - 茶行业应聚焦"质价比"突围,强化茶叶品质、产地溯源与制作工艺等核心价值 [8] - 健康属性成为关键突破口,茶叶与健康生活的天然契合度可拓展消费群体 [10] 趋势二:消费群体分化 - 农村高收入年轻群体乐观度显著提升:农村高收入者(>7.6K)乐观比例同比上升11%-19% [14] - 一线城市高收入X世代(42-57岁)乐观比例下降14个百分点,婴儿潮一代(58-65岁)下降18个百分点 [17] - 下沉市场策略见效:蜜雪冰城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成功抢占三四线市场空白 [14] - 针对不同群体需差异化策略:下沉市场侧重质优价平产品,谨慎客群强调健康属性与价值平衡 [18] 趋势三:价值消费崛起 - 教育、健康服务、医疗和旅游成为消费增长重点领域,增长率达5%-7.2% [21] - 功能性茶饮迎来机遇:助眠茶、减脂茶等拼配中草药的养生茶产品需求上升 [22] - 茶文旅融合加速:茶艺培训、茶山研学、茶道课程等沉浸式体验服务潜力巨大 [22] - 行业进入"价值深耕"阶段,需重构产品价值、场景体验与品牌内涵 [25] 数据亮点 - 年龄分层差异:Z世代(18-25岁)消费意愿降幅最小(-5%),显著优于婴儿潮一代(-4%)[12] - 城市级别差异:三线城市消费信心最强(79%乐观比例),一线城市降幅最大(-7%)[12] - 收入分层差异:农村高收入群体(>7.6K)消费意愿增幅达14%,远超低收入群体(1%)[14][12]
金融“活水”润出英德茶香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5 19:53
茶产业不仅是英德市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柱,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邮储银行清远市分行助力"企业+兜底贷款担保+农户"的联农 带农机制,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收入实现了增收。数据显示,当前英德红茶产业已带动15万人就业。截至2025年3月,邮 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已为英德红茶产业链发放贷款1.81亿元,惠及茶农百余户。 转自:新华财经 广东清远英德市,被誉为"世界红茶之乡"。近年来,英德红茶已形成年创汇超千万美元、出口70余国的产业格局,2025年品牌价值达 51.78亿元并跃居全国红茶类第一。今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将英德红茶列入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品 牌。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地方特色产业,通过一系列组合拳, 为以英德红茶为代表的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注入动能,助力清远市打造英德红茶百亿级产业集群。 5月的茶园风景如画 创新金融模式,精准滴灌红茶产业链 走进英德市区西郊2公里的茶趣园景区,千亩茶园与青山绿树相映成趣。这片由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州红公 司")承包的茶园,在过去十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背后离不 ...
茶香飘出新韵味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5
茶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茶叶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4年产量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30年增长 [1] - 预计2024年中国茶园面积突破5300万亩,总产值约3300亿元,全产业链规模达1.13万亿元 [1] - 北京国际茶业展展现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推动"三茶"统筹发展 [1] 产品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贵州铜仁贵茶公司研发抹茶产品,开发抹茶拿铁、瓶装饮料等,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2] - 铜仁市计划2026年抹茶基地达8万亩,引进培育5家企业,综合产值超17亿元 [2] - 张一元开设首家奶茶店,通过直播和线上线下协同拓展新零售网络 [2][3] 茶文化推广与跨界融合 - 泉州展区展示陶瓷茶罐、香器等文创产品,2024年茶产业链总产值突破460亿元 [4] - 政和县打造白茶特色小镇,涵盖研发、商贸、文旅康养集群 [5] - 北京西城区举办"茗香花韵"活动,结合非遗市集和国潮文创,推动"茶BA"等跨界项目 [6]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广西横州市搭建茉莉花"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数字茉莉"种植大棚优化生长环境 [7] - 吴裕泰推出茉莉花茶冰淇淋等衍生品,茶渣资源化利用开发面膜、服装等产品 [8] - 北京西城区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茶叶全流程溯源系统,马连道街区聚集1700余家茶企 [8]
国潮茶消费的破圈密码
国潮引领的茶消费变革 - 茶消费正经历由国潮引领的深度变革,消费者购买的是附着于茶叶的文化想象与情感价值而非茶叶本身 [1] - 茶产业需从"茶叶供应商"转型为"文化转译者",在符号解构、场景重构、价值再造三个维度完成系统升级 [1] - 创新模式包括"茶+文化+场景"结合,如浙江安吉白茶奶茶、茶咖新式茶饮,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宋代品茶场景,四川蜀南竹海古风直播等 [1] 符号解构与文化转译 - 需建立文化元素数据库,对茶诗词、茶器纹样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化拆解重组,如宋代茶百戏转化为拉花艺术,明清茶票开发成数字藏品 [2] - 蜀南竹海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精神转化为竹林直播间光影美学,南京雨花茶酥将茶道仪式感压缩进即食茶点 [2] - 杭州德寿宫通过点茶表演还原《梦华录》场景,抓住古风影视剧培育的文化认知基础 [2] 场景重构与体验升级 - 安吉茶园将茶山转化为可拍摄、可互动的立体剧场,铺设玻璃栈道打造"天空之镜"打卡点,运用AR技术让古茶树讲述故事 [2] - 杭州青藤茶馆推出"汉代下午茶"套餐,设计三层竹编食盒与汝窑色茶具,通过消费者自发传播实现场景价值裂变 [2] - 场景重构的核心是制造具象化记忆锚点,如采茶工服改造为汉服体验装,比传统广告更具说服力 [2] 价值链条生态闭环 - 需突破"农产品-饮品"线性思维,构建"文化体验-社交货币-衍生消费"闭环,如江苏溧水茶苗绿植提供"亲手培育东方美学"的养成乐趣 [3] - 茶食开发需把握"轻量化传统文化"趋势,将茶道精神融入即食产品设计,如雨花茶酥等跨界茶食 [3] - 当茶文化完成从"文化遗产"到"生活方式"转化,便能突破品类边界形成消费引力场,未来领军者需具备将《茶经》智慧转化为Z世代消费语言的能力 [3]
“赣南茶油”连续八年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百强
品牌价值提升 - "赣南茶油"在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55名,较去年上升8位 [1] - 该品牌自2016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已连续八年稳居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阵营 [1] - 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得益于赣州市践行"两山"理念,通过多维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品牌建设举措 - 赣州市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发力+文化赋能"的品牌建设体系 [1] - 在国家级媒体投放公益广告及品牌专刊,举办首届江西油茶文化节 [1] - 创新开展"一对一"重点城市推广,组织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举办推介会 [1] - 形成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 [1] 产业发展现状 - 赣州市油茶林总面积突破330万亩,建成全国规模领先的油茶种植基地 [1] - 培育68家油茶加工注册企业,其中13家深耕茶油精深加工,4家为规模以上企业 [1] - 2024年全市茶油年产量达5.16万吨,带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60亿元 [1]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深化"赣南茶油"地理标志运用,通过标准化生产、科技研发、三产融合等举措 [2] - 目标将油茶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的支柱型生态产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