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货物
搜索文档
23股获券商买入评级,中宠股份目标涨幅达40.3%
第一财经· 2025-10-14 08:34
券商买入评级概览 - 10月13日共有23只个股获券商买入评级 [1] - 其中4只个股公布了目标价格 [1] - 18只个股评级维持不变,5只个股为首次评级 [1] 目标涨幅排名 - 中宠股份目标涨幅最高,达40.3% [1] - 沪光股份目标涨幅排名第二,达33.69% [1] - 安孚科技目标涨幅排名第三,达24.74% [1] 个股关注度 - 中宠股份获2家券商给予评级,是唯一获多家券商关注的个股 [1] 行业分布 - 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买入评级个股数量最多,有8只 [1] - 资本货物行业买入评级个股数量次之,有4只 [1]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买入评级个股数量为3只 [1]
深耕债券融资,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23:14
债券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与规模 - 债券市场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手棋,需利用其核心枢纽作用,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1] - 工业领域债券融资总额绝对值10年复合增速达17.9%,其占比提升10.71个百分点至75.95% [2] - 信息技术行业债券融资总额排名提升2名至2024年的第8位,新兴行业资本市场融资额度近十年大幅增长 [2] 债券融资的独特优势 - 债券融资具有成本优势,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可获得比银行贷款更低的融资成本 [3] - 债券融资规模较大、期限灵活,可满足企业大规模资本支出需求,并根据财务状况选择不同期限产品 [3] - 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融资不稀释企业所有权,且融资成本通常更低,流程更简单,发行周期较短 [4] - 与银行贷款相比,债券融资可突破规模限制,在市场利率较低时成本通常更低,并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4] 债券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创新 - 债券产品多元化,包括一般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项目收益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和永续债等 [5] - 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推出绿色债券、双创债券等专项产品 [6] - 券商推动“一体化”服务模式,打破部门壁垒,提供财务顾问、信用评级等跨部门综合服务方案 [6] 券商提升债券融资服务的关键路径 - 券商需丰富产品体系,配合落地债券“科技板”,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及专项产品 [7] - 需加强专业化投研水平,提供深度市场分析和企业研究,并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8] - 需优化跨部门协作,利用数字化平台提高效率,并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以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 [8] - 应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协助企业获得国际信用评级、发行外币债券,并利用全球网络提升国际知名度 [9] 债券市场未来展望 - 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健全将持续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以突破融资瓶颈 [9] - 券商服务将持续升级,提供更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 [9] - 债券市场与券商的协同发展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新质生产力领域,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9]
28股获券商买入评级,旗滨集团目标涨幅达80.7%
新浪财经· 2025-10-13 08:35
券商买入评级概览 - 10月10日共有28只个股获券商买入评级 [1] - 其中3只个股公布了目标价格 [1] - 25只个股评级维持不变,3只个股为首次评级 [1] 目标涨幅领先个股 - 旗滨集团目标涨幅达80.7% [1] - 珂玛科技目标涨幅达44.2% [1] - 桂冠电力目标涨幅达16.36% [1] 获买入评级行业分布 - 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买入评级个股数量最多,有9只 [1] - 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买入评级个股有5只 [1] - 资本货物行业买入评级个股有3只 [1]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10-13 06:39
中国并购市场整体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披露5,870起并购事件,同比微增0.51%,交易规模约14,981亿元,同比下降约2.61% [2][3] - 百亿元规模以上的重大并购事件共19起,其中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00%股权以1,159.67亿元的交易规模位居榜首 [2] - 从并购规模分布看,交易金额在10亿元到100亿元的事件占比最高,为总体交易金额的37.95%,大于100亿元的事件占比为36.78% [14] 地区与行业分布 - 上海地区并购交易规模以3,859亿元排名第一,但同比下降43.98%,北京以2,895亿元位列第二,同比下降52.96%,浙江以2,736亿元排名第三,同比上升31.48% [6] -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成为并购最活跃领域,交易规模达1,95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76.29%,材料行业和资本货物行业分别以1,627亿元和1,438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8] - 协议收购是主要的并购方式,规模达7,103亿元,占总规模的45.34%,增资和外部吸收合并分别以1,830亿元和1,597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10] 并购目的与重大交易 - 战略合作是首要并购目的,规模为2,614亿元,占总规模的17.14%,横向整合和资产调整分别以2,180亿元和1,089亿元紧随其后 [13] - 前三大并购交易包括: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159.67亿元)、新奥股份子公司收购新奥能源65.89%股权(552.97亿元)、大连万达商管出售48家万达广场(500.00亿元) [2][18][20][21][25] 财务顾问机构排名 - 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金公司以2,410.04亿元交易规模位居财务顾问榜首,中信证券和中邮证券分别以2,400.85亿元和1,163.67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31] - 按交易完成日统计,中信证券以2,248.34亿元排名第一,中信建投和东方证券分别以1,566.15亿元和1,055.92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32] - 在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中,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信证券、中邮证券、中金公司分别以1,782.80亿元、1,159.67亿元和685.14亿元位列前三 [34] 中介服务机构排名 - 律师事务所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国枫、中伦、金杜律师事务所分别以791.90亿元、696.11亿元和340.18亿元的交易规模排名前三 [37] -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天健、中喜、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以974.93亿元、561.29亿元和505.50亿元位列前三 [40] - 资产评估机构方面,按首次公告日统计,中联资产评估、中企华资产评估、立信资产评估分别以1,019.58亿元、974.05亿元和588.25亿元排名前三 [43]
杭氧股份(002430):跟踪点评:中标核聚变低温液氦测试系统项目;屡获新疆能源化工建设设备订单
海通证券· 2025-10-10 14:06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增持” [5] - 目标价格为30.99元,相较于当前价格26.80元存在约15.6%的上涨空间 [5][6] 核心观点与投资建议 - 报告维持公司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为1.07/1.22/1.39元 [11] - 基于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28.95倍,给予公司2025年29倍市盈率,从而得出目标价 [11] - 公司是国内空分设备龙头厂商,深度参与新疆能源化工建设,空分设备订单有望成为业绩增长支撑 [11] - 公司积极培育可控核聚变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深冷技术可拓展性强 [11] 业务进展与订单情况 - 公司中标合肥某单位核聚变低温液氦测试系统项目,标志着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11] - 中标的项目包含一套先进的氦液化装置,涉及极低温和高精度控制等关键技术 [11] - 前三季度公司在新疆区域相继签订多套空分设备供货合同,总制氧规模突破一百万方 [2][1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37.16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为9.22亿元,同比下降24.2% [3]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将增长16.9%至160.40亿元,归母净利润将增长13.4%至10.46亿元 [3]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持续保持约13.8%的复合增长率 [3] - 销售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20.9%稳定在2025年至2027年的19.8%左右 [12]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2024年的10.0%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10.9%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当前总市值为262.20亿元 [6] - 过去3个月股价绝对升幅为36%,过去12个月为26% [10] - 基于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当前市盈率为25.08倍 [3]
中国股票利好不断,外资爆买
证券时报· 2025-10-03 19:08
外资流入中国股市情况 - 2024年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约327亿元人民币),创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1][3] - 9月外资流入主要得益于被动型基金52亿美元的流入,主动型基金小幅流出6亿美元[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年内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达180亿美元(约1280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70亿美元的水平[1][3] - 超过90%的美国参与投资者计划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敞口,比例为2021年以来新高[3] - 汇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全球机构投资者看好A股市场前景,远高于6月调查时约1/3的比例[3] 国际机构对中国资产观点 - 高盛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1370点上调至1480点,意味着约10%上涨空间[4] - 高盛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及政策改革驱动下,对中国资产维持超配立场[4] - 瑞银认为中国流动性充裕和科技创新加速使得投资者情绪高涨,股市涨势尚未达到巅峰[4] - 瑞银指出家庭大量额外储蓄(占GDP的5%)逐渐流入市场,机器人等创新板块估值或迎来进一步重估[4] 半导体板块表现 - 9月外资主动经理增持最多的是半导体板块,减持最多的是保险、耐用消费品与服装[6] - 10月首个交易日港股半导体板块全线爆发,中芯国际大涨超12%,华虹半导体大涨超7%[6] - 10月3日港股主要指数调整背景下,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股价逆势走强,盘中均创历史新高[6] - 截至10月3日收盘,中芯国际年内涨幅扩大至185.8%,华虹半导体年内涨幅扩大至304.2%[6] - 外资对阿里巴巴、宁德时代和京东增持幅度最大,对腾讯控股、中国平安和泡泡玛特持仓减幅最大[6] 半导体行业驱动因素 - DeepSeek和智谱推出新一代大模型并宣布适配国内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厂商完成适配[6] - 存储芯片掀起涨价潮,在第一季度库存调整后行业已步入回暖通道[6] - 上游大厂产能迁移引发新一轮涨价行情[6] - 华鑫证券指出国产AI产业链从上游先进制程到先进封装已实现全产业链打通[7] - 中信证券认为下半年是国产科技行业技术发布、新品迭代密集周期,半导体、AI应用、AI算力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7] 半导体行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半导体行业(中信)实现营收3530.27亿元,同比增长13.34%[7] - 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归母净利润达247.15亿元,同比增长27.16%[7] - 银河证券认为10月机遇更多集中在科技成长领域,港股受益于独特的市场结构和外部流动性预期[7] - 10月是关键政策布局窗口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7] - 市场押注美联储10月再次降息,若兑现港股市场将直接受益[7]
9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46亿美元:买了啥?卖了啥?
搜狐财经· 2025-10-03 18:23
外资流入规模与趋势 - 9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达46亿美元,为自去年11月以来的单月最高水平 [1][3] - 被动型基金是流入主力,单月流入52亿美元,而主动型基金则小幅流出6亿美元 [3] - 截至9月底,今年以来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已达18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70亿美元 [3] 外资地域来源与类型 - 外资流入从7月中旬起由美国基金主导,至9月欧盟的被动型基金也开始跟进 [3] - 被动型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表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认可 [3] 行业配置动向 - 主动型基金增持最多的行业是资本货物和半导体 [3] - 主动型基金减持的行业包括保险、耐用消费品和服装 [3] 个股交易情况 - 主动型基金加仓的主要个股是阿里巴巴、宁德时代和京东 [3] - 主动型基金减仓的主要个股是腾讯、平安保险和泡泡玛特 [3] 市场信号与投资逻辑 - 被动基金持续进场和主动基金聚焦半导体等硬科技赛道,表明外资关注市场的真实需求和坚实基本面 [4] - 硬科技赛道被机构清晰认可,反映出长期投资逻辑 [4]
大摩:外资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46亿美元 主动基金增持半导体最多
智通财经· 2025-10-03 16:24
从行业来看,主动基金经理9月对资本货物和半导体行业增持幅度最大,对保险、耐用消费品及服装行 业减持幅度最大。在公司层面,阿里-W(09988)、宁德时代(300750)、京东-SW(09618)获最多增持;腾 讯(00700)等则被减持最多。 该行指,截至9月30日,年内外资被动基金累计流入达18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70亿美元。年内外 资主动基金累计流出120亿美元,较2024年的240亿美元明显放缓。年内外资长仓基金(包括被动和主动) 累计流入进一步改善至60亿美元,相较2024年170亿美元的净流出呈明显反转。 摩根士丹利发表中国市场报告表示,9月境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回升至46亿美元,为2024年11月以来单 月最高,主要受被动基金流入52亿美元推动,主动基金则流出6亿美元。环球基金和亚太(撇除日本)的 基金加仓,而新兴市场基金则减仓。中国A股零售(散户)投资者参与度提升,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增 长,但私募基金增长及外资被动流入则有所放缓。 ...
润泽科技(300442):AIDC业务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正在边际改善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2 21:1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投资评级为增持 [1][6][12] - 目标价格为74.18元 [1][6][12] 核心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82亿元、76.36亿元、91.09亿元,同比增长43.93%、21.55%、19.29% [4][1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4亿元、33.36亿元、40.50亿元,同比增长50.49%、23.82%、21.42% [4][12]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65元、2.04元、2.48元 [4][12] - 预计2025年动态市盈率为33.04倍,给予2025年动态45倍市盈率 [4][12][14] 中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96亿元,同比增长15.31% [1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82亿元,同比下降8.73% [12] - 归母净利润季度环比增长5.06%,显示边际改善 [12] 业务结构优化 - AIDC业务重心从引流相关业务全面转向智算服务 [12] - 2025年上半年智算服务收入占比已经较高,业务结构显著优化 [12] - 业务稳定性与盈利持续性大幅提升 [1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一线城市及周边土地和能耗限制更加严格,核心资源稀缺性提升 [12] - 非一线城市订单开始起量 [12] - 机柜功率指数级跳升,电力资源日趋紧张 [12] 资本运作与业务模式 - 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成功上市 [12] - REITs平台盘活存量优质资产,优化资本结构 [12] - 打通"重资产基础设施+轻资产运维服务"业务模式 [12] 财务指标与估值 - 当前股价54.46元,总市值890.06亿元 [7][12] - 2025年预计净资产收益率22.8%,销售毛利率50.3% [4][13]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87倍,公司估值33倍具有优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