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
icon
搜索文档
国庆假期消费市场观察:人气旺 活力足
新华网· 2025-10-08 15:24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黄庄村月饼企业负责人朱营超告诉记者,"我们研发了年轻人喜爱的口味,杨枝甘露,还有牛奶咖啡,红豆咖啡等。老 人爱吃的像木糖醇系列的,还有药食同源的,像大枣核桃,深受老年人的喜爱,轻油、轻糖。" 与此同时,"双节"叠加,高涨的出游热情在假期的欢乐时光中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长活力。 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商圈景区人气正旺,各地假日消费活力十足。 "双节"相遇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国庆假期重叠中秋佳节,带来了月饼消费旺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黄庄村的月饼集市,用油纸包裹的黄庄酥皮月饼深受食客喜 爱。 值得一提的是,"低糖""低脂""特色口味"等成为今年月饼市场的主要卖点。 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文创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在上海崇明,郊野乡村嘉年华满足游客多元消费需求;在广西桂林,民族特色风 情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根据交通运输部分析预测,中秋、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 右。 10月2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洛邑古城景区休闲游玩。新华社发(黄政伟 摄) 业态升级点燃消费活 ...
“大都市+特色小城”串联成线 外国游客“解锁”中国旅行新玩法
央视网· 2025-10-08 15:01
央视网消息:10月8日虽然已是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但是游客游玩的热度不减。这个假期,中国入境游持续升温,免签政策优化、数 字化服务升级及特色文旅体验成为主要推动力。据北京边检总站预测,北京首都、大兴两个空港口岸预计这个假期的出入境客流量将超过50万 人次,首都国际机场口岸日均4.6万人次,同比上升18%。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国庆假期出入境客流将超4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5%。海南美兰、 凤凰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将达到5.0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3%。 走得更远 外国游客开启"多城漫游"新玩法 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随着免签政策进一步便利化,加上国内强大的交通网络支撑,入境游也呈现出了新特点。外国 游客不再局限于"过境打卡",而是开启"多城漫游"模式,用更长的停留时间、更丰富的行程规划,解锁中国旅行新玩法。 而在更远的新疆喀什,也能见到不少千里迢迢赶来的外国游客。新疆太大,他们只能感叹旅程时间太短。记者注意到,远程客源国游客是 跨城游的主力军。由于单程飞行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游客更倾向于"一次来华、走得更远",多次 乘坐高铁穿梭于不同城市,将北上广等大都 ...
科技赋能“影视+文旅” 新质生产力催生“电影+”消费新生态
央视网· 2025-10-08 14:14
电影主题旅游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北京、安徽、四川等地推出多条电影主题旅游线路,"跟着电影去打卡"成为新风尚 [1] - 安徽马鞍山市借助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度,推出"李白文化寻踪线"等主题活动,搭建"影视+旅游"的桥梁 [5] - 湖北襄阳唐城景区作为300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推出"影视打卡地图"及旅拍服务,每年吸引游客量超200万人次 [15] 影视IP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新体验 - 全真XR体验项目《帝国密码——秦始皇陵》通过科学复原秦陵地宫,提供沉浸式体验,与秦兵马俑博物馆协同发展,释放"科技+文化"的融合消费潜力 [11] - 杭州西湖增设科技玩法,如10米×7米的西子魔盒通过双面裸眼3D展示西湖美景,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吸引万余名游客驻足观看 [13] - 电影《刺杀小说家2》大量依赖LED虚拟拍摄和AI驱动的面部捕捉技术,实现了高概念、强视效影片的诞生 [19] 新质生产力推动电影工业提质升级 - 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电影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动能,一批新型电影制作基地应运而生 [17] - 《哪吒之魔童闹海》集结全国超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制作人员,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并通过产业协同平台形成矩阵化执行体系 [21] - 北京怀柔影视基地采用LED虚拟拍摄系统,使《哪吒2》的外景拍摄效率提升60%以上 [21] 数字化电影制作基地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 - 青岛东方影都构建全流程数字化拍摄解决方案,其虚拟制片棚和穹顶光场扫描系统达到微米级精度,为《封神》系列完成前期预览与核心拍摄 [23] - 浙江德清AI虚拟影视基地拥有全球单体最大的LED虚拟影棚,并集成算力中心、数字资产库,形成集群化虚拟制片解决方案 [23] - 襄阳正构建从置景服务、群演供给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并与影视传媒公司联动形成差异化互补场景 [17] 地方政府积极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融合 - 安徽各地梳理掌握电影拍摄地、取景地和故事发生地等资源200余处,并按照每周平均2场的频率在红色景区放映优质电影 [7] - 襄阳将整合唐城、汉城、六零三、卫东厂等资源,促进演艺产业集聚,探索影视与旅游融合发展 [17]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等基地集聚了从IP孵化到技术落地的全链条企业,形成"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21]
沈阳这里连续六天,全国第一!大东区政协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工作!|栋察楼市早报(10.8)
搜狐财经· 2025-10-08 13:41
核心观点 - 沈阳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消费市场表现强劲,客流和消费额显著增长,展现出假日经济的活力 [1][3] - 体验式消费、餐饮住宿和零售商场是推动消费的主要动力 [5][7][9] - 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专项行动积极提振消费,服务业持续增长 [11][12][13] 零售商业表现 - 沈阳中街大悦城客流指数从10月1日至6日连续六天位居全国重点购物中心首位 [5] - 10月6日下午,中街大悦城客流指数达到52.79,较平日增长112.49% [6] - 苏宁易购推出国庆家电“超级补”活动,带动门店客流增长46% [6] - 商场通过满减、折扣、积分兑换等促销活动激发消费热情 [6] - 家电卖场通过以旧换新补贴、企业折扣、门店优惠叠加复合优惠提振销售 [6] 餐饮与住宿消费 - 西塔街区的餐饮门店在扫街飙升榜前10位中占据6家 [7] - 西塔的火炉巷黑牛店烤肉、枣玛露脊骨汤搜索导航数据增长超过100% [7] - 就餐高峰时段,西塔街餐饮门店普遍需要排队,个别门店排队时长达两到三小时 [8] - 10月3日,亚朵集团沈阳区域40家门店全部满房,香格里拉、今旅等高星酒店也出现满房 [8] 体验式消费与新业态 - 德氏制冰厂等地点通过场景化、情感化、互动化的消费模式吸引游客 [9] - 老北市景区推出76米长龙共绘中国梦活动,结合舞龙体验吸引游客参与 [11] - “沈阳之夜”大型夜游灯会、篝火晚会、非遗表演等活动提升游客体验 [11] - 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推出沉浸式实景解谜游戏《百年密件》,创新文旅融合模式 [20] 文旅活动与博物馆夜经济 - 辽宁省博物馆、沈阳博物馆等9家重点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至21时,开启“博物馆奇妙夜” [15] - 中秋当日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0.55%,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1.28% [21] - 假期前六日,全省9家一级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同比增长21.16% [21] - 博物馆夜间活动包括互动竞答、公开课、京剧快闪等,丰富游客体验 [18][19] 政府政策与服务业发展 - 大东区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连续1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12] - 大东区开展“大东真欢乐-乐享新‘机’遇”等主题促消费活动,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 - 京东MALL以旧换新销售额排名全市第一,沈阳大悦城客流量全国领先 [13] - 政府计划深化产业体系构建,推动服务业融合升级,拓展银发、亲子等潜力市场 [13] 交通与基础设施支持 - 沈阳地铁6500余名员工坚守岗位,保障假期出行安全 [21] - 地铁通过精准客流预判、运力调配、安全巡检和服务优化支持假日经济 [22] - 地铁在146座车站悬挂国旗,布置节日打卡点,并开展特色主题活动营造节日氛围 [23]
入目成画 “五花山”成为黑龙江秋季旅游新IP
新华社· 2025-10-08 13:33
金秋时节,黑龙江省多地漫山遍野已换上"五彩盛装","追秋之旅""湖光秋韵""北极寻秋"等十大主 题线路掀起秋日旅游热潮。黑龙江正以独特的秋日盛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文旅体验,迎接八方 来客。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钟华介绍,自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实施以来,黑龙江聚焦游客多 样化需求,开展"清凉龙江"精品线路升级、"欢腾龙江"文旅融合赋能、"满意龙江"旅游服务提质等"十 大专项行动",推动旅游市场红红火火。 游客郑女士从上海自驾到哈尔滨,又沿着"最美G331公路"一路向北。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天台山 景区,黄、绿、青、赤、橙等色彩交织而成的"五花山色"尽收眼底,宛如一幅天然油画。"早就听说大 兴安岭的秋天美,没想到美得如此震撼!"她感叹道。 当落日余晖为"五花山"的层林镀上金边,漫山的红松、白桦、樟子松在秋风中舒展。"五花山"这一 秋季旅游新IP,正为黑龙江文旅注入新活力。 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黑龙江"五花山"的观赏季,此时的黑龙江大地,是一幅浓墨重彩的"五花 山色"画卷——伊春市铁力市桃源湖景区,大雁在"五花山"的环抱下飞过;位于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的黑 龙江仙洞山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梅 ...
经济动态点评:十一假期消费“打几星”?
民生证券· 2025-10-08 13:12
假期结构与消费趋势 - 2025年十一假期总天数达到创纪录的16天,通过“双节重合”和“灵活调休”实现[3] - 假期前3天全国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1%,占消费总额比例首次超过商品消费,达到53%[3] 政策与平台赋能 - 高德地图、小红书、美团等平台投入巨额补贴,如高德“每天分1亿红包”,助推服务消费增长[4] 出行模式变化 - 假期前6天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5.2%[4] - 公路客运量同比增幅超过铁路和民航,体现“高频近程”周边游趋势[4] - 假期前6日国际航班执飞班次同比增长11.7%,反映“低频远程”出境深度游需求上升[4] - 跨省或跨市游占比下降,因性价比优势减弱[5] 消费偏好转移 - 十一期间观影人次显著增加,而乘用车销量表现平淡[5] - 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平淡,但二手房成交量维持在历史同期较高水平[5]
一个IP带火一座城 科技赋能“影视+文旅”
央视新闻· 2025-10-08 10:41
国庆档票房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7亿元人民币 [1] “影视+文旅”融合新业态 - “一个IP带火一座城”的模式在北京、西安、浙江、湖北等地催生“观影+文旅”消费新模式 [1] - 全真XR体验项目《帝国密码——秦始皇陵》通过科技复原秦陵地宫,提供沉浸式体验,与秦兵马俑博物馆等景点形成“新三秦套餐” [2] - 杭州西湖作为多部电影取景地,国庆期间推出“西子魔盒”双面裸眼3D展示及“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等科技玩法,吸引大量游客 [2] - 湖北襄阳唐城景区作为300多部影视作品取景地,推出“影视打卡地图”及汉服旅拍服务,景区年游客量超200万人次 [3] 产业链发展与资源整合 - 襄阳唐城、汉城等影视基地与传媒公司联动,形成覆盖古装、年代、都市等题材的互补场景,提供从置景、群演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服务 [3] - 襄阳计划整合唐城、汉城、六零三、卫东厂等资源,促进演艺产业集聚,探索影视与旅游深度融合 [3]
跨区域流动量超12亿,家庭自驾、红色旅游与小城经济成主线
南方都市报· 2025-10-08 10:09
总体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全国文旅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假期前半程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2.5亿人次,同比增长5.7%,创历史同期新高 [1][2] - 假期首日(10月1日)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6亿人次,同比增长1.4% [1][2] - 旅游市场在超长假期和消费升级驱动下实现量价齐升,呈现出“小众化、深度化、体验化”的特征 [14] 交通出行结构 - 假期首日铁路客运量2313.2万人次,同比增长7.9%;水路客运量132.15万人次,增长20.5%;民航客运量247.49万人次,增长3.2% [2] - 假期前半程铁路客运量预计7878万人次,增长5.3%;水路客运量681万人次,增长11.7%;民航客运量962万人次,增长5% [2] - 公路出行占跨区域出行的主导地位,其中自驾出行比例高达八成 [4] 消费者画像与趋势 - 家庭亲子客群以52.4%的占比成为假期出游的主力军,家庭出行比例达43%,较去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 [2] - “一老一小”出行人群增幅明显,假期首日乘机用户中0-12岁儿童出行用户同比增长31%,60岁以上老年人增长33%,13-18岁青少年增幅最高达42% [2] - 00后年轻游客成为消费主力,推动市场从观光向沉浸式度假转型 [14] 新兴旅游模式 - “高铁/飞机+落地租车”的混合模式成为新趋势,租车订单同比增长85%,假期首日自驾游订单同比增长八成 [4] - 五个人以上组团自驾出行的订单占比近五分之一,七座SUV、商务车订单同比增长近九成,有宝宝座椅的租车订单增长1.2倍 [4] - “反向旅游”持续走热,用户入住了全国近2000个县城的酒店,阿尔山以340%的热度涨幅成为“反向出行”首选 [9] 主题旅游热点 - 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旅游成为亮点,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带动花江村红色文化遗址热度增长超过1000% [5] - 国庆首日,北京升旗仪式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2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搜索量分别增长8倍和2倍 [7] - 广东省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假期前四天接待游客115.7万人次,同比增长3.5% [7] 文化体验与融合 - 全国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1.2万场,包括300多场大型灯光秀和500多场非遗展示活动,文化体验已从“调味品”升级为“必备项目” [8] - 开封清明上河园非遗演艺狂欢节每日300场演出,带动景区热度上涨88% [8] - 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拉动目的地热度,北京因举办WTT中国大满贯赛等赛事,首钢园热度环比上涨460% [8] 区域市场表现 - 热门租车城市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成都、西宁、三亚、昆明等地,反映西北、西南等地域辽阔地区更依赖自驾出行 [5] - 九绵高速全线通车带动沿线景区热度飙升,江油李白纪念馆热度上涨483%,光雾山近一周热度环比增长175% [9] - 青海假期首日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0%,西宁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1% [9] 出境与入境旅游 - 国际航线恢复与签证政策优化带动出境游高峰,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目的地热度居前 [10] - 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境游增幅高于一线城市,显示出境游市场进一步下沉 [12] - 入境游呈现复苏态势,10月1日在国内乘机的外国旅客同比增长四成以上,飞往国内70个城市 [12]
左手摆摊,右手文旅,爆火的“鸡排哥”如何做到两手抓?
36氪· 2025-10-08 08:46
鸡排哥走红现象分析 - 江西景德镇炸鸡排摊主李俊永凭借脱口秀式销售和提供情绪价值在国庆前夕迅速走红,被称为鸡排哥 [1] - 走红原因包括风趣幽默的互动方式、食材新鲜品质过硬以及经营规则有趣,例如鸡排免费但塑料袋收费6元等创意规则 [1][4] - 社交平台掀起玩梗和二创热潮,网友制作学生版、打工人版等主题视频,进一步推动鸡排哥出圈 [1] 对当地文旅的短期带动效应 - 鸡排哥走红后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打卡,带动景德镇文旅爆发,国庆期间当地酒店入住量同比增长30%,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0% [3][10] - 平台上景德镇陶瓷搜索量激增400%,显示鸡排哥有效拉动当地文旅消费 [10] - 景德镇当地主动为鸡排哥安排固定摊位并成立专班维持秩序,体现高效运作能力 [3] 小吃摊网红化的发展路径 - 小吃摊网红化路径多样,或因价格便宜如拉面哥坚持3元一碗拉面走红,或因外形如粥饼伦酷似周杰伦出圈 [4] - 其他案例包括因温暖互动走红的肥娟小吃,以及网红转型摆摊的噗噗叽叽和狗头萝莉,通过反差吸引关注 [6] - 网红摊主后续发展路线包括挑战开连锁店铺、转型带货主播或拓展内容半径,但部分因高昂成本难以为继 [10] 素人网红对地方文旅的长期影响 - 素人网红如丁真曾带火理塘,理发师晓华爆火初期为怀化带来超30万人次客流,现场消费超3000万元,对全市消费贡献达1.8亿元 [14][17] - 但网红效应相对短暂,晓华理发店后期回归正常营业,对文旅的集群效应减弱 [19] - 地方文旅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通过系统性产业规划摆脱对个体网红的依赖 [19] 鸡排哥的运营与挑战 - 鸡排哥走红后带领家族裂变式出摊,统一工服塑造品牌,并被授予景德镇文旅推介官身份 [3][10] - 走红后出现争议如服务缩水、食品安全质疑以及黄牛代购等乱象,影响个人形象与口碑 [3] - 行业启示在于网红摊主需以独特风格满足猎奇心理,或通过正能量故事引发共鸣,找到个性化出路 [13]
电影消费“破圈”生长
经济日报· 2025-10-08 08:20
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7日12时05分,国庆档(10月1日至10月8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6亿元 [1] - 影片类型丰富,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1] - 《志愿军:浴血和平》市场表现良好,为整体票房走势提供重要支撑 [1] - 主旋律题材开创“家国叙事”商业类型片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1] “电影+文旅”融合发展 - 电影取景地旅游成为假期热点,例如重庆因《刺杀小说家2》取景而成为文旅热点,福建泉州因《浪浪人生》取景吸引游客 [2] - “电影+文旅”通过文化内涵挖掘和创新表达实现产业共赢,例如杭州举办融合电影、市集与青年文化的艺术盛宴 [2] - 电影成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 电影票根经济与消费延伸 - 电影票根成为连接“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通行证 [3] - 浙江省以电影票根串联美景与美食,江苏省部分影院推出“电影+民乐表演”“电影+非遗美食”活动,吉林省推出“跟着电影去旅游”惠民消费券活动 [3] - 政策推动“电影+”消费提质升级,国家电影局、商务部联合启动“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中国电影消费年”等活动 [3] 电影产业转型与政策支持 - 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4] - 需探索电影IP的多元化开发与新形态表达,巩固电影在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地位 [4] - 将“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赶大集”等“电影+”消费方式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