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服务
搜索文档
What Expedia's Q3 Results Reveal About Its Market Momentum
Forbes· 2025-11-07 23:00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 推动股价在盘后交易中飙升近15% 并在次日盘前交易中涨幅扩大至约17% [2] - 业绩强劲源于预订量增长 价格韧性以及乐观前景 [2] 运营数据与业务量 - 第三季度预订客房夜数达108.2亿间夜 同比增长11% 平均每日房价为209美元 [5] - 总毛预订额达到307亿美元 其中住宿预订额为227亿美元 非住宿业务(如机票、租车和体验活动)预订额为80亿美元 [5] - 机票销售量达到1440万张 显示国际和商务旅行强劲复苏 [5] 商业模式与结构变化 - 商家模式成为主导 预订额达189亿美元 超过代理模式的119亿美元 此模式赋予公司更强的定价控制力和更高的单笔交易利润率 [6] - B2B业务预订额增长至94亿美元 约占公司总预订额的31% 凸显其作为其他品牌和忠诚度计划后台服务商的角色日益重要 [6]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旅游需求持续旺盛 尽管成本上升 旅行者支出意愿依然强劲 [5] - 来自Booking Holdings和谷歌旅行生态系统的竞争持续给营销支出和盈利能力带来压力 [6] - 公司当前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将巨大的业务量转化为可持续且高利润的收益 而非需求问题 [7]
有哪些途径可以方便地投诉企业?这几个方式最常用
新浪财经· 2025-11-07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者在多种消费场景中遇到问题时存在多种正规有效的投诉渠道 [1] - 根据具体问题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投诉渠道是解决消费纠纷的关键 [13] - 有效利用投诉工具能推动企业服务改善并解决大多数消费纠纷 [14][15] 企业或平台自身的客服体系 - 企业或平台内部客服是处理消费纠纷最直接和高效的起点 [2] - 简单的退款、换货和补偿类问题通常在此阶段即可解决 [3] - 互联网服务和线下消费均可通过App内置入口或全国客服热线进行投诉 [10] 各类官方投诉渠道 - 全国12315平台覆盖最广,适用于商品质量、合同争议和价格问题等消费投诉 [5] - 通信行业问题可向工信部12300投诉,交通运输行业问题可向12328反映 [6][7] - 行业监管部门如教育局、银保监会和文旅部门负责处理特定专业场景的投诉 [8] - 官方渠道正规权威,适合处理金额较大或涉及违法违规的投诉,但响应周期相对较长 [8] 互联网第三方投诉平台 - 黑猫投诉作为社会化投诉平台,具有流程简单、公开透明和反馈速度快的特点 [9] - 投诉内容公开展示促使企业主动联系消费者处理问题,对拖延退款等情况特别有效 [11] - 平台的红黑榜功能根据投诉量、回复率等指标展示企业服务表现,供消费者参考 [11] 消费者协会等调解机构 - 消费者协会作为中立调解机构,适用于双方有沟通意愿但无法达成一致的纠纷 [12] - 该方式适合处理小额服务纠纷、收费争议和退费拖延等问题 [13] 公安或法律途径 - 当企业行为涉嫌欺诈、恶意卷款等越界行为时,消费者可直接报警 [13] - 法律途径如律师函、仲裁和法院诉讼适用于金额较大或企业长期拒绝处理的纠纷 [13]
日本都市青年流行不买车,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7 16:18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都市青年群体中“弃购选租”正成为主流出行选择,这反映了消费观念从物质占有向价值体验的转变,并重塑了城市交通生态和汽车消费市场 [2][4][11] 租车潮流普及程度 - 在东京首都圈,高达80%的驾驶者曾体验过租车服务,远超日本全国72%的平均水平,其中25%的人群已成为“租车族” [3] - 租车在23-35岁青年群体中已从补充选项升级为核心出行方案,“租车取代买车”成为代际共识 [4] 多元化租车场景驱动需求 - 旅行接驳是重要租车场景,占比高达38%,尤其在机场或车站租车开启旅程 [4] - 搬家场景在日本东北地区使用率较高,临时商务、社交聚会等弹性场景也在不断扩容 [4][5] - 行业推出“租车+咖啡+露营装备”等复合业态,租车融入休闲生活方式,实现“场景适配型”用车体验 [5] 经济因素驱动“弃购选租” - 私家车新车年均养护费(保险、年检、停车)超50万日元,对青年群体构成持续高额支出 [6] - 租车模式经济优势明显,短期租赁日均成本约3000日元,长期租赁(含维保)月均10-20万日元,费用灵活可控且规避车辆折旧风险 [6] 消费观念转变 - 仅18%的日本青年认同“有车代表成功”,超60%的年轻人认为“租车可满足多样化需求,无需为低频使用付费” [7] - 32%的年轻受访者表示“愿将购车款用于体验型消费”,如动漫、电竞、露营等新兴消费领域抢占了年轻人预算 [7] 行业成熟度与创新服务模式 - 租车公司在交通枢纽布局大量网点,配合24小时自助取还系统及“跨区域还车”服务,极大提升便利性 [8] - 行业从“卖产品”思维向构建“运营生态”模式转变,将租车与景点门票、设备租赁等服务融合,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 [9] - “会员制”弹性套餐的推出实现了从“单次交易”到“持续服务”的转变,费用透明可控 [10] 政策引导与行业启示 - 日本的“租车消费税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用户租车成本,引导消费者选择租车 [10] - 可探索建立灵活的“拥车成本”调节机制,如差异化停车费政策、阶梯式车险制度,以优化城市交通资源配置 [10]
“人山人海”中呈现哪些特点
金融时报· 2025-10-15 09:25
假期旅游总体规模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增加1.23亿人次 [1] - 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增加1081.89亿元 [1] 出行方式特征 - 自驾出行是主要方式,自驾出行人数同比增长7.1%,占人员流动总量的79.8% [2] - 公路非营业性出行量增速最快,占所有出行方式的80%左右 [2] - 租车平台数据显示,适合多人出游的SUV、商务车车型订单同比增长1.6倍,有儿童座椅的租车订单同比增长1.7倍 [2] 跨境旅游趋势 - 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634.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0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5% [3] - 内地居民出入境916.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2%,外国人出入境14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6% [3] - 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8% [3] - 出境游签证服务预订同比增长近30%,中国游客目的地超过3000个城市,比今年“五一”假期增加近1200个城市 [3] 消费行为变化 - 假期折算人均花费为911元,较2024年的916元减少5元 [4] - 假期日均旅游收入同比有所减少,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 [4] - 国内非一线城市高品质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90% [4]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4] 零售消费亮点 - 受以旧换新补贴影响,智能家电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14% [5] - 有机食品和中国文化相关的“国潮”服装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和14% [5] - 主要零售商和餐馆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7% [5] 其他行业表现 - 餐饮与零售消费温和增长,隐含趋势强于7至8月的餐饮增速 [6] - 电影票房表现相对平淡,弱于同期 [6] - 节假日数据呈现规律,春节和中秋国庆等大假期出现较强的虹吸效应 [6]
大数据观察丨租车自驾游 消费新需求
人民日报· 2025-10-11 11:04
假期出行数据与租车市场热度 - 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4.33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人数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 [1] - 假期全国汽车租赁行业日均租车65万辆,高峰期单日租车超70万辆,租车出行量同比增长18% [1] - 租车自驾游已成为假期出行的重要方式 [1] 租车市场需求特征 - 消费者租车的主要驱动力已从商务需求转向休闲需求,以旅游为目的的订单量约占总订单量的55% [4] - 18至35岁人群成为租车出行主力军,在消费者中占比约60% [4] - 用户平均租期明显延长,多天长租订单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今年以来神州租车用户总数同比增长近20%,年轻用户占比居高的同时银发族也踊跃加入 [4] 租车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 - 公众出行需求更倾向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租车自驾以其灵活便捷的特征受到欢迎 [5] - 城市运力与综合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让“高铁/民航+落地租”模式快速推广 [6] - 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经济较活跃的县级城市均有租车服务网点,大部分民航机场和高铁站有网点入驻 [6] - 哈啰租车服务网点已超10万个,服务覆盖全国95%以上的机场和高铁站 [6] 行业服务能力提升 - APP上的“一键租车”功能逐渐取代繁琐手续,VR看车、自助取还、电子合同等技术应用提升价格透明度与服务效率 [7] - 异地还车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重点企业可提供全国范围的异地还车服务 [7] - 与芝麻信用等平台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减轻用户押金顾虑 [8] -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需求预测,优化车辆调配和消费者取还车体验 [8]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鼓励租赁企业完善网点布局,科学投放车辆,构建异地还车服务网络,并强化汽车租赁与民航、铁路的衔接 [8] - 建立完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信用体系,加强企业服务质量监督,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9] - 督促租赁企业严格把关车辆技术性能,引导企业与汽车救援服务公司、4S店等加强合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9] - 促进汽车租赁与汽车产业、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汽车租赁市场 [9]
“十一”自驾游报告:国内西部东北热度攀升,国际长线目的地增长显著丨新经济观察
新浪财经· 2025-10-10 23:25
行业总体趋势 - 中秋国庆假期公众出行主要方式为自驾,预计自驾出行达18.7亿人次,占出行总量近八成 [1] - 国庆期间国内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6.7%,出境自驾游需求同比增长11.6% [1] - 自驾游市场呈现蓬勃活力,消费者出行意愿强劲,国内外多条线路迎来客流高峰 [1] 国内自驾市场表现 - 国内自驾游出行时间同比去年增长近1天,人均租车花费同比增长超2成 [3] - 假期车辆使用需求集中导致租车价格普遍上涨,反映出游客愿意为高品质出行体验支付更高成本 [3] - 西部与东北地区成为中长线出行热门选择,热门自驾城市TOP10包括成都、广州、上海、西宁、哈尔滨等 [3] - 东北地区热度快速上升,以呼伦贝尔(海拉尔)为例,国庆期间租车价格环比节前一度上涨超过40% [4] - 广东游客跨省自驾钟爱“向北而行”,乌鲁木齐、喀什、呼伦贝尔成为最受欢迎三大目的地 [4] 出境自驾市场表现 - 出境自驾游平均用车时长增长7%,反映游客更倾向于利用长假进行深度体验 [4] - 热门自驾目的地前十名为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西班牙、加拿大、挪威、土耳其、法国、英国、泰国 [4] - 欧洲目的地保持强劲增长,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租车需求同比暴增210% [4] - 亚洲范围内马来西亚、阿曼、日本租车需求均同比增超100%,其中阿曼增幅超过180% [5] - 非洲方向南非自驾需求同比增长130%,埃及同比增长50%,纳米比亚同比增长44% [5] 用户群体特征 - 带娃自驾的家庭出游量同比增长15.7%,家庭单元成为核心增长点 [7] - 90后年轻父母在家庭出游潮中表现最为活跃,更重视亲子互动与体验式教育 [7] - 95后自驾游客同比增长23%,00后增速达到26%,年轻人成为旅游市场重要引擎 [8] - 55-64岁中老年自驾人群展现出强大出行意愿,同比增长18% [8]
租车自驾游 消费新需求
人民日报· 2025-10-10 09:03
行业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租车出行量同比增长18% [1] - 假期全国汽车租赁行业日均租车65万辆,高峰期单日租车超70万辆 [1] - 截至去年底,全国用于短期租赁的车辆约100万辆 [4] 市场需求特征 - 租车自驾游已成为假期出行的重要方式,自驾出行人数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左右 [1] - 消费者租车的主要驱动力已从商务需求转向休闲需求,以旅游为目的的订单量约占总订单量的55% [4] - 18至35岁人群成为租车出行主力军,在消费者中占比约60% [4] - 用户平均租期明显延长,多天长租订单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今年以来神州租车用户总数同比增长近20% [4] - 公众出行需求更倾向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租车自驾更好满足了沉浸式旅游需求 [5] 供给与服务能力 - 全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经济较活跃的县级城市均有租车服务网点,大部分民航机场和高铁站有租车服务网点入驻 [6] - 哈啰租车服务网点已超10万个,服务覆盖全国95%以上的机场和高铁站 [6] - “高铁/民航+落地租”模式得以快速推广,落地取车服务更加普及 [6] - “一键租车”、VR看车、自助取还、电子合同等技术应用提升了行业价格透明度、服务效率与便捷性 [7] - 重点企业可提供全国范围的异地还车服务 [7] 新兴增长动力 - “高铁+租车”方式流行,例如带动江苏泰州、淮安、无锡等城市实现70%以上的订单增长 [6] - 各地音乐节、演唱会等文旅项目火热,对当地租车订单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6] - 奔县游、乡村游日益出圈,为汽车租赁市场拓展了新空间 [6] - 银发族踊跃加入租车出行的行列 [4] 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将鼓励租赁企业完善网点布局,科学投放车辆,构建异地还车服务网络,并强化汽车租赁与民航、铁路的衔接 [8] - 将建立完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信用体系,加强企业服务质量监督 [9] - 将促进汽车租赁与汽车产业、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汽车租赁市场 [9]
租车自驾游 消费新需求(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市场表现与规模 - 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4.33亿人次,自驾出行人数占出行总量八成左右 [2] - 假期全国汽车租赁行业日均租车65万辆,高峰期单日租车超70万辆,租车出行量同比增长18% [2] - 截至去年底,全国用于短期租赁的车辆规模约100万辆 [4] 用户需求特征 - 消费者租车主要驱动力从商务需求转向休闲需求,以旅游为目的的订单量约占总订单量的55% [5] - 18至35岁人群是租车出行主力军,在消费者中占比约60%,同时银发族用户也在增长 [5] - 用户平均租期明显延长,多天长租订单实现两位数增长,需求涵盖深度跨城游和短途周边游 [3] 行业驱动因素 - 公众出行需求更倾向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租车自驾以其灵活便捷特征受到欢迎 [6] - 音乐节、演唱会等文旅项目火热,以及奔县游、乡村游出圈,为租车市场拓展新空间 [6] - “高铁/民航+落地租”模式快速推广,大部分机场和高铁站有租车服务网点入驻 [7] 供给端服务升级 - 重点企业租车服务网点已超10万个,服务覆盖全国95%以上的机场和高铁站 [7] - “一键租车”、VR看车、自助取还、电子合同等技术应用提升价格透明度与服务效率 [7] - 异地还车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重点企业可提供全国范围的异地还车服务 [7] 政策与行业监管方向 - 交通运输部将鼓励租赁企业完善网点布局,构建异地还车服务网络,强化与民航、铁路的衔接 [9] - 未来将建立完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信用体系,加强企业服务质量监督,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10] - 将督促企业严格把关车辆技术性能,引导与救援公司、4S店合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0]
从“新增长点”“新高”透视国庆中秋假期出行火爆 交通网有力支撑假日经济“热”
央视网· 2025-10-10 00:08
跨区域人员流动总体情况 - 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3% [1] - 日均超过3亿人次的跨区域人员流动带动了餐饮、住宿、商贸等假日期间消费火爆 [15] 公路出行与自驾市场 - 假期期间22.4亿人次选择公路出行,其中自驾出行比例高达八成,日均达2.4亿人次 [2] - 租车出行同比增长18%,成为假日经济新的增长点 [2] - 全国各地共投入租赁车辆约100万辆,日均租出占比超过60% [4] - 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较平日增长约80% [4] 新能源汽车出行与充电需求 - 新能源车出行需求旺盛,日均出行量1250万辆,较平日增长70% [4] - 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次数共计516.9万次,充电量达到1.23亿千瓦时 [4] - 日均充电量1535.91万千瓦时,是今年平日的2.59倍,比今年"五一"假期增长23.61%,比去年国庆假期增长45.73%,创历史新高 [4][6] - 充电量排名前五的高速公路为长深高速、沈海高速、大广高速、京昆高速、京沪高速,充电量均超228万千瓦时 [8] - 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充电量均超530万千瓦时 [8] 铁路运输 - 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1.5亿人次,同比增长2.6% [10] - 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假期中有6天的旅客发送量超过1800万人次 [10] - 铁路出行十大热门区间包括沈阳至北京、南宁至广州、太原至北京等 [12] - 新投入运营的襄荆高铁、沈白高铁在华中和东北地区形成新的高铁旅游环线,带动沿线旅游客流井喷式增长 [12] 民航运输 - 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913.8万人次,日均239.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加3.5个百分点 [13] - 高峰日10月1日运输旅客247.49万人次,超过国庆假期历史峰值 [13] 新兴出行模式与消费趋势 - 城市群内部跨城串游成为新热点,高铁、民航加落地租车的需求激增 [4]
神州租车“双节”期间全国订单总量同比增长37%
证券日报网· 2025-10-09 20:42
公司运营表现 - 全国订单总量同比增长37% [1] - 出租率峰值达95%以上 为历年最高 [1] - 平均每天多出7200余台车在路上行驶 [1] - 352个城市出租率峰值超过85% [1] - 注册用户数同比上涨131% 实际下单用户数增长37% [1] - 新用户占比近40% 意味着每10个租车用户中就有4个是首次尝试 [1] 用户行为与市场趋势 - 用户平均订单租期超过4天 8天以上的订单租期上涨238% [2] - 用户自驾平均行驶里程达到462公里 800公里以上的订单数增长32% [2] - 90后用户以超过40%的订单占比成为自驾出行绝对主力 [3] - 05后用户增长255% 对新能能源车接受度突出 相关车型订单同比暴涨近6倍 [3] - 亲子家庭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30%以上 偏好大空间车型 [3] - 银发群体加入自驾大军 倾向于选择操作便捷、安全舒适的车型 [3] - 使用国际驾照的用户同比上涨 多选择广州、北京、上海等传统热门城市 [3] 产品与服务网络 - 跨城出行服务网络成熟 从传统热门城市群延伸至中原与西北方向城市带 [2] - 大环线自驾备受青睐 如青甘环线、乌兰布统大环线、新疆环线、川西环线等 [3] - 在海南落地L4级自动驾驶试点服务 吸引无驾照用户尝鲜体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