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申报两年后福建德尔撤回IPO申请 估值170亿主营半导体新材料
经济观察网· 2025-08-25 11:07
公司IPO进程 - 公司及其保荐人于2025年8月22日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上交所终止审核[1] - 公司2023年6月申请沪主板IPO获受理 主营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1] - 2025年6月发布新招股书募资19.45亿元 较上一版缩水近10亿元 募资用途未变更[3] 公司业务定位 - 以无水氟化氢为起点 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包括含氟特种气体、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锂电材料等[1] - 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 开发进口替代产品 在含氟电子特气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1] - 2023年4月以170亿元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404位[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8亿元、14.18亿元和16.87亿元[2]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0.36亿元和0.86亿元 波动显著[2] - 业绩波动主因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等市场因素[2] 业务结构分析 -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 氟化工基础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2.81%、34.02%、39.33%和50.33%[2] - 同期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8.11%、39.73%、17.01%和4.28%[2] - 两项业务合计收入占比始终超过50% 先进制程业务收入占比较低[2] 行业竞争环境 - 氟化工行业面临产能扩张态势 新建产能投产导致竞争加剧[3] - 若产能增速超过下游需求 或无水氟化氢与六氟磷酸锂可能出现供过于求[3] - 产品价格下降或销售数量下滑风险持续存在[3] 战略发展方向 - 致力于产品结构升级 加强电子特气与超净高纯湿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2] - 以电子级氢氟酸、高性能蚀刻液为基础拓展泛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新增长极[1] - 实现氟化工与电子专用材料两大产业协同发展[1]
氟化工领涨!化工板块继续上攻,化工ETF(516020)盘中涨逾2%!机构:反内卷有望重塑中国化工行业
新浪基金· 2025-08-25 10:39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ETF(516020)场内价格涨幅一度达到2.13%,截至发稿时涨1.85% [1] - 氟化工、氯碱、磷肥及磷化工等细分领域个股涨幅领先,三美股份涨超8%,航锦科技涨超6%,巨化股份涨超5%,华鲁恒升、昊华科技、和邦生物等多股涨超3% [1] - 化工ETF实时交易价为0.716元,涨幅1.70%,成交量2896万份,IOPV(参考净值)为0.7161元 [2] 行业政策动向 - 我国拟对石油化工行业进行全面调整,包括淘汰小规模设施、升级改造老旧设施,投资转向新特材料领域 [2] - "反内卷"政策成为2025年或更长期重点,旨在治理内卷式竞争,控制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3] - 多部门政策落地后,化工行业落后产能有望出清,供给端竞争格局优化,产品进入有序竞争,盈利水平或修复 [3] 估值与配置机会 - 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19倍,处于近10年来33.73%分位点的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3] - 反内卷政策可能使全球化工行业产能扩张放缓,中国化工行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充沛,潜在股息率大幅提升,行业有望从"吞金兽"转向"摇钱树" [4] - 供给端变化将推动景气度止跌回升,化工标的兼具高弹性和高股息优势 [4] 投资工具与布局策略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覆盖化工各细分领域,近5成仓位集中于万华化学、盐湖股份等大市值龙头股,其余5成布局磷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龙头 [5]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化工ETF联接基金(A类012537/C类012538)布局化工板块 [5]
三美股份(603379):业绩符合预期,制冷剂景气持续向上,公司或充分受益全新双相冷板技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5 10:15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毛利率49.50%(同比提升22.59个百分点)[6] - 制冷剂行业景气持续向上,三代制冷剂价格大幅上涨,公司拥有121502吨配额,涨价弹性大[6] - 英伟达或采用全新双相冷板技术,R134a作为潜在冷却液有望受益,公司拥有R134a配额4.99万吨(国内占比24%)[6] - 公司积极布局氟化工产业链,投资建设四代制冷剂、环氧氯丙烷、PVDF等项目,完善一体化布局[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8.6%),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2%)[5]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59%,环比增长48%)[6]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增长62.6%),归母净利润22.12亿元(同比增长184.1%)[5]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为49.5%,预计2025年全年达48.6%,2027年进一步提升至58.8%[5] 制冷剂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制冷剂毛利13.21亿元(同比增长169%),毛利率54.59%(同比提升24.88个百分点)[6] - 2025年第二季度制冷剂销量3.49万吨(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29%),单价40318元/吨(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8%)[6] - 第三代制冷剂长协价持续上涨,Q3 R32报价5万元/吨(环比提升4000元/吨),R410A报价4.9万元/吨(环比提升2000元/吨)[6] - 公司独享R141b生产配额9157吨(2025年全部配额),R142b配额614吨(占总配额18%)[6] 新技术与产业布局 - 英伟达Rubin芯片可能采用双相冷板技术,R134a作为低沸点冷却液有望受益[6] - 公司投资21.90亿元建设氟化工一体化项目,包括30万吨/年烧碱装置、5万吨/年R152a、1.5万吨/年三氟乙酸等[6] - 另投资15.70亿元建设9万吨/年环氧氯丙烷、1万吨/年HFO-1234yf、2万吨/年PVDF项目[6] - 浙江三美5000吨/年FEP和5000吨/年PVDF项目处于设备安装阶段,9万吨AHF技改项目稳步推进[6]
福建德尔撤回沪主板IPO 原计划募资逾1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7:12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 公司专注于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公司是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含氟电子特种气体产品线覆盖行业主流产品 是国内少数掌握从氟化氢制备到废气回收服务全流程的专业制造商之一 [4] - 含氟特气产品实际产销数量在国内同行厂家中最为齐全 [4] - 国内率先实现电子级三氟化氯规模化生产 代表国内含氟电子特种气体领域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最高成就之一 [4] - 新能源锂电材料方面六氟磷酸锂当前年产能5475吨 在建年产能10000吨全部投产后将提升行业地位 [4] - 湿电子化学品方面是国内少数能生产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半导体级湿电子化学品及TFT功能型混配试剂的企业之一 [5] - 具备G5级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氨水、电子级双氧水和G4级电子级BOE/SIO蚀刻液生产能力 产品品质达国内同类先进水平 [5] 研发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获得国内发明专利305项 国外发明专利6项 [5]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 行业标准1项 团体标准9项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实现营收16.98亿元、14.18亿元和16.87亿元 [5]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为2.21亿元、1.19亿元和1.31亿元 [5] 上市进程 - 2023年6月沪主板IPO获受理 原计划募资19.45亿元 [6] - 募资计划投向年产20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项目、含氟半导体材料项目和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项目(二期) [6] - 2023年7月被审核问询 今年2月披露问询回复 [6] - 2024年8月22日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上交所终止发行上市审核 [1]
IPO周报:业绩周期波动大,福建德尔撤单后何去何从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4 17:03
公司IPO审核状态 - 福建德尔科技于8月18日-8月24日期间终止沪市IPO审核 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1] - 公司于2023年6月获受理 审核进展缓慢 成为继6月20日青岛海湾化学后近两个月首单沪市撤回企业[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营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含氟新材料[1] - 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新能源、特高压电力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1] - 2022年新能源电池材料(六氟磷酸锂)占主营业务收入39.73% 毛利占比59.88%[2] - 2023-2024年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六氟磷酸锂收入占比降至17.01%和12.28% 毛利占比降至15.20%和4.19%[2] - 氟化工基础材料收入占比从2022年34.02%提升至2024年42.96% 特种气体从21.45%提升至32.52%[2] 财务表现分析 - 2023年营业收入14.18亿元同比下滑16.52% 2024年回升至16.87亿元[1][4] - 扣非归母净利润2022年1.84亿元 2023年骤降79.72%至3573.55万元 2024年回升至8618万元[1][4] - 毛利率从2022年29.75%降至2023年16.79%和2024年16.04%[4] - 应收账款从2022年2.50亿元增至2024年4.53亿元 周转率从6.71次降至3.99次[4] - 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4.33次提升至2024年7.19次[4]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4.50%升至2024年28.81%[4] 募投项目变更 - 原计划融资30亿元用于7个项目 包括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3] - 修订后融资额缩减至19.45亿元 项目减至3个 全部聚焦半导体新材料[3] - 保留项目包括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含氟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级电子材料二期[3] 业绩波动原因 - 2023年业绩下滑主因新能源产品受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 产品价格大幅下跌[2] - 六氟磷酸锂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最终应用于动力及储能锂电池[2] 历史财务数据 - 2020-2022年营业收入从4.44亿元增长至16.98亿元[1][5] - 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亏损1032.88万元改善至2022年盈利1.76亿元[5]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0年3.45%降至2022年1.8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20年-8021万元改善至2022年3.53亿元[5]
金石资源(603505):2025H1营收大幅创新高 各项目进展较好 短期承压不改长期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8-24 08:3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7.26亿元,同比增长54.24%,创历史新高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24.74% [1] - Q2单季度营收8.67亿元,同比增长29.22%,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44.63% [1] 业务板块表现 - 金鄂博氟化工销售无水氟化氢9.58万吨,较2024H1的4.9万吨增加4.68万吨,AHF营收90,674.27万元,同比增长114.96% [1] - 国内单一矿山销量15.44万吨,同比减少0.45万吨,产销量及成本基本持平 [1][2] - 翔振矿业技改导致2025H1利润同比减少近2,000万元 [1] - 蒙古国项目归母净利润亏损1,704万元,其中汇兑损失644万元 [1] - 金石新材料和江西金岭因锂行业周期未复苏,2025H1归母净利润亏损2,754万元 [1] 项目进展 - 翔振技改项目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 [2] - 包头"选化一体"项目中包钢金石选矿生产萤石粉39万吨,金鄂博氟化工生产无水氟化氢10.3万吨 [3] - 包钢金石实现投资收益5,502.72万元,金鄂博氟化工实现利润11,751.62万元(归母5,993.33万元),"选化一体"项目合计贡献收益11,496.05万元 [3] - 蒙古国项目预处理原矿约20万吨,生产40%-45%品位萤石块矿近4万吨,计划10月底前启动单机试车并出产萤石精粉 [3] - 各项目进展符合规划进度,基本达到年初产量目标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98亿元、4.12亿元、6.65亿元(前值4.76亿元、6.97亿元、9.73亿元) [2] - 对应EPS分别为0.35元、0.48元、0.79元(前值0.79元、1.14元、1.61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4倍、35.0倍、21.2倍 [2]
三美股份(603379):制冷剂价格逐季提升 公司利润率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4 08: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8.5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22%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86亿元,同比增长163.61% [1] - 第二季度营收16.16亿元,同比增长49.36%,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58.98% [1] - 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49.50% [2] 制冷剂业务分析 - 氟制冷剂销量6.20万吨,同比下降6.20%,但销售均价达3.90万元/吨,同比大幅上涨56.53% [2] - 第二季度制冷剂销售均价4.03万元/吨,同比提升55.06%,环比提升7.82% [2] - 氟制冷剂毛利率提升至54.59% [2] - 公司在主流产品R32、R134a、R125分别拥有11.8%、24.0%、18.4%的全国生产配额,在发泡剂R141b拥有100%生产配额 [2] 行业供需与价格趋势 - R22报价达4-4.05万元/吨,受益高温旺季需求好转和供应约束 [3] - R32报价区间5.9-6万元/吨,预计后续仍将上行 [3] - R134a短期成交价稳定在5.0-5.1万元/吨,但企业报盘预期上涨 [3] - R227ea报价已至7.6万元/吨,受消防领域打假补库需求增加及开工不足影响 [3] - 第二代和第三代氟制冷剂配额制度持续实施,行业供需格局优化 [1] 产业链延伸与产能布局 - 福建东莹年产15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处于试生产及技改阶段 [4] - 浙江三美5000吨/年FEP、5000吨/年PVDF、年智能分装3500万瓶罐制冷剂项目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4] - 公司推进科创中心、催化剂项目、重庆嘉利合氟化工一体化项目等多个工程 [4] - 公司积极布局第四代制冷剂,切入新一代产品市场 [4]
三美股份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4 06:45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8.58%,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159.22%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49.36%,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58.98% [1] - 毛利率49.5%,同比增长83.96%,净利率34.96%,同比增长85.89% [1] - 每股收益1.63元,同比增长158.73%,每股净资产11.78元,同比增长16.67%,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55元,同比增长487.5% [1] 收入与成本结构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因氟制冷剂价格上涨 [12] - 营业成本下降4.25%,因部分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及产品销售数量减少 [13] - 三费总额1.07亿元,占营收比3.8%,同比增长142.49% [1]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应收款项增长71.75%,因销售单价上涨 [2] - 预付款项增长157.61%,因预付设计费、软件费及货款增加 [4] - 在建工程增长45.19%,因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及氟化工一体化等项目投资大幅增长 [5] - 应付票据增长116.67%,因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增加 [6] - 应付账款增长50.42%,因应付工程款、设备款及货款增加 [7]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487.5%,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 [1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13.12%,因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 [1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88.07%,因银行借款增加及收到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款 [19] 战略投资与资本运作 - 长期股权投资增长28.46%,因支付盛美锂电增资款、重庆新美合投资款及森田新材料投资收益增长 [5] - 递延收益增长119.98%,因收到政府补助增加 [11] - 实行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导致库存股减少49.96% [12] 业务评价与市场预期 - 公司去年ROIC为11.11%,净利率19.18%,产品或服务附加值高 [20]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0.8亿元,每股收益均值3.41元 [22] 机构持仓动态 - 易方达创新成长混合持有215.35万股但减仓,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A新进持有166.00万股,信澳周期动力混合A增仓至147.67万股 [23] - 易方达创新成长混合基金规模22.68亿元,近一年上涨69.46% [23]
福建德尔终止沪市主板IPO 原拟募19.45亿申万宏源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3 16:13
上市审核终止 - 上交所终止福建德尔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公司和保荐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2] - 审核终止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有关规定 [2] 公司业务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主要从事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赖宗明持股15.60%,未有单一股东持股50%以上或能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2] - 实际控制人为赖宗明、华祥斌、黄天梁,合计可支配公司35.06%的股份表决权,并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共同控制公司 [3] - 为保障决策稳定和避免僵局,实际控制人先后于2019年1月1日、2019年3月1日和2023年8月1日签署协议及补充协议,约定一致行动规则和分歧解决机制 [3][4] 原发行计划与募资用途 - 公司原计划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115,420,403股且不超过183,314,756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且不超过15% [4] - 原拟募资194,500.00万元,用于三个项目:年产20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0,171.00万元,募资投资29,500.00万元)、含氟半导体材料项目(总投资156,000.00万元,募资投资105,000.00万元)、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项目(二期)(总投资90,856.50万元,募资投资60,000.00万元) [4][5] - 三个项目总投资额合计277,027.50万元,募资投资额合计194,500.00万元 [5] 保荐机构信息 - 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保荐代表人为李志文、郭西波 [4]
拟募资近20亿,这家独角兽公司IPO终止!申报前估值175亿
搜狐财经· 2025-08-23 14:42
公司上市审核状态 - 上交所于8月22日终止福建德尔科技发行上市审核 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申请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主营业务为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2] - 2024年入选胡润百富全球独角兽榜 位列第422位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8亿元、14.18亿元和16.87亿元 [3][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1.19亿元和1.31亿元 [3][4] - 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0.36亿元和0.86亿元 [3][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81亿元 同比增长46.03% 扣非归母净利润3020.88万元 同比增长43.10% [4]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29.75%下降至2024年16.04% [4]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4.50%上升至2024年28.81% [4] 资产与运营效率 - 2024年资产总额68.57亿元 较2022年53.61亿元增长27.92% [4] - 应收账款从2022年2.50亿元增至2024年4.53亿元 1年内账龄比率超95% [4] -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6.71次下降至2024年3.99次 [4] - 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4.33次提升至2024年7.19次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1.66亿元 较2022年3.53亿元显著下降 [4] 股权融资与估值 - 2022年8月通过增资扩股融资近20亿元 投后估值达175亿元 [5] - 员工持股平台增资价格1.30元/股 其他股东增资价格17.09元/股 [5] - 公司无控股股东 第一大股东赖宗明持股15.60% [8] - 赖宗明、华祥斌、黄天梁三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35.06%表决权 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8] 上市标准与募投项目 - 公司选择沪主板第二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 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6亿元 [7] - 本次IPO募投项目包括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含氟半导体材料等3个项目 拟募集资金19.45亿元 [7][8] - 最初申报的募投项目还包括新能源材料、含氟新材料等 原计划募集资金30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