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化成文旅“破圈”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7
京津冀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京津冀地区通过老字号联展和非遗美食文化盛宴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三地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建设,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形态和产品创新[1] 数字技术应用与突破 - 加强数字文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文化企业研发Web3.0、AI、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1] - 在虚拟现实博物馆、沉浸式剧场、元宇宙乐园等新型文化业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1] 数字服务能力提升 - 京津冀依托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天津算力交易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服务能力[2] - 2024年三地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7%,带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2] 数字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京津冀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约1.6万亿元,在文化企业整体营收中占比较高[2] - 通过"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激发区域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促进企业成长[2] 产业发展挑战 - 三地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不均衡,数字基建水平差异较大[2] - 产业集聚集中于大城市核心区域,偏远城区或乡村发展有限[2] 未来发展方向 - 规划组建国家级数字文化技术高精尖创研中心,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专家库[3] - 培育沉浸式空间、超高清视听、智慧文博等主流数字文化新业态[3] - 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首钢园等科技园区打造示范产业新场景[3] -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协同效率[4]
重新定义“看”的方式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5
超高清产业发展现状 - 全国首个4K超高清卫视频道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并覆盖全国,标志着我国超高清端到端贯通发展进入整体升级、规模见效的新阶段 [1] - 我国超高清产业规模逼近5万亿元,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区域协同纵深推进、技术标准引领全球 [1] - 超高清具有超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高量化精度等技术特性,从5个维度综合提升视觉体验 [1] 超高清技术应用场景 - 国家大剧院首创"第二现场"模式,通过8K直播话剧《林则徐》,全国25家剧院同步放映 [2] - 8K内窥镜与8K外科显微镜的应用使得腹腔手术等操作更为精准安全 [2] - 上海市部署的超高清安防系统在夜间能清晰识别百米外车牌,准确率达99.7% [2] 超高清产业政策支持 - 央视及北京、上海、广东3地,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6省市卫视超高清频道陆续开播 [2] - 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B站、咪咕6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超高清节目占比超过40% [2] - 构建出"1+3+6+6"的发展格局 [2] 超高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实施高清超高清设备更新提升行动,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扩容改造 [3] - 力争今年底基本告别全国IPTV标清频道 [3] - 重点在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领域推广超高清典型应用案例 [3] - 探索"超高清+AI/VR"融合场景,加快发展商业航天,部署"千帆星座" [3]
拓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7-15 06:0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挑战 - 当前存在"四不"难题:对接环节不协同导致"不能转" 评价环节不精准导致"不好转" 激励环节不到位导致"不想转" 教育环节不配套导致"不协同" [1] 科技创新新范式探索 - 推进基础研究"1820"策源行动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赋予科研自主权 [2] - 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 建设三个基础研究中心 实施40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2] - 出台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制度建设实施意见 用好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 [2] 科研攻坚新方式 - 建立全省科研任务统筹协调平台 优化"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机制 [2] - 促进"产学研用金"横向融通和"科学—技术—创新"纵向贯通 [2] - 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吸引外籍科学家合作 争取央地协同科技项目试点 [2] - 推广"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前沿技术产业化支持模式 [2] 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 建立"孵化—转化—工程化—产业化"全链条贯通机制 [3] - 搭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推动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3] - 实施"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 完善"揭榜挂帅"分类激励 [3] 应用场景新模式 - 编制太空场景、超人场景、泛在智能物联场景等应用规划 [3] - 建立"社会需求+场景应用"牵引模式 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所 [3] - 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 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 [3] 产业创新布局 - 打造"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创新布局: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南京苏州主承载区 三大科创圈 [4] - 构建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 形成"五沿"融合新格局 [4] - 完善"1650"和"51010"产业集群体系 [4] 创新载体建设 - 培育100家"链主"企业 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5] - 建设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为核心的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矩阵 [6] - 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5] 产业升级路径 - 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7] -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7] - 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7] - 加快"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发展"数智云网链"数字产业 [7] 创新生态营造 - 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 发挥政府基金作用 [8] - 完善"1+5+13+N"营商环境制度体系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 [8] - 推进"一件事"全流程线上办理 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 [8]
为全球版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51
中国版权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 [1] - 数字化转型推动游戏、电影、潮玩等创意产品风靡国内外 [1] - 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步加大,对游戏等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 版权保护与创新案例 - 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赢得国内外青睐 [2] - 景德镇通过创新版权工作促进陶瓷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3] - VR影片《秦·兵马俑》将版权与数字技术融合,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已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申请专利 [6] 国际合作与输出 - "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版权已输出至法国、韩国、约旦和阿联酋等国家 [4]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习联合出版《中国读本》,从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4] - 中国艺术家创作的舞剧《天工开物》将在澳大利亚、希腊展开海外巡演 [6] 传统文化与现代版权融合 - 苗绣纹样成为时尚品牌设计灵感,陕西秦腔被改编为游戏原声 [7] - 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项目通过版权保护实现现代转化 [6] - 版权推动民间文艺从"博物馆里的标本"变为"市场中的活水" [7] 国际评价与认可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高度评价中国版权事业发展 [2] - 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称中国在利用知识产权推动国家发展方面树立典范 [3] - 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执行官认为中国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取得巨大进步 [3]
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4:54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在2025年7月10日、7月11日和7月1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2][4] - 公司自查确认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无重大市场环境或行业政策调整 [5]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确认无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3][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36.11亿元(同比下降24.08%),净利润4086.29万元(同比下降75.15%)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加97.53%),净利润3608.63万元(同比下降22.22%) [2] - 截至2025年7月14日公司市盈率达173.17倍,显著高于行业分类"K70房地产业"的26.38倍 [2][9] 市场与信息披露 - 公司未发现可能影响股价的媒体报道、市场传闻或热点概念 [7] - 董事、监事及控股股东在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9] - 公司声明所有信息披露均以指定媒体为准,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11][12]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3:45
业绩预告情况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 00亿元到59 00亿元 同比增加20 95亿元到25 95亿元 同比增长63 39%到78 52% [5]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3 00亿元到58 00亿元 同比增加17 84亿元到22 84亿元 同比增长50 74%到64 96% [5] 上年同期业绩情况 - 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 05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 16亿元 [7] - 2024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 45元/股 [8] 业绩预增原因 - 内蒙古烯烃项目投产 烯烃产品产销量同比显著增加 [9] 业绩预告说明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4] - 本期业绩预告情况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6] - 预告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据 具体财务数据以正式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 [11]
市北高新: 市北高新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28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10日、11日、1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1][2] - 公司自查及控股股东书面征询核实后,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2] - 公司控股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3] 生产经营与重大事项 - 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生产成本和销售未出现大幅波动,内部秩序正常 [1]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确认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重大交易类事项等影响股价的敏感信息 [1] 市场传闻与参股情况 - 公司未开展"稳定币"相关业务,运营的市北高新园区也未涉及该产业 [2][3] - 公司参股上海浦江数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和上海数据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56%),但不参与其日常经营管理 [2][3] 财务数据与行业对比 - 截至2025年7月11日,公司A股市净率为1.67,所属行业"K70 房地产业"市净率未披露具体数值 [2]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2亿至1.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3亿至1.8亿元 [2][3] 信息披露与董事会声明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包括《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等及上交所网站 [4][5] - 董事会确认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前期披露信息无需更正或补充 [5]
市北高新: 市北高新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10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000万元至-12,000万元,将出现亏损 [1]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000万元至-13,000万元 [1]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2] 上年同期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度利润总额为-14,867.31万元 [1] - 2024年上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618.27万元 [1] - 2024年上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888.59万元 [1] - 2024年上半年度每股收益为-0.0727元 [1] 业绩预亏原因 - 业绩预亏主要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产业载体销售未达预期 [1]
电子城: 电子城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10
业绩预告情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00万元至-13,000万元,同比增亏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000万元至-16,000万元 [1]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45.42万元,扣非净利润为-5,056.36万元 [1][2] 业绩预亏原因 - 产业园区项目采取以价换量策略,销售业务毛利率下滑 [2] - 商业、办公产品投入运营后费用性支出增加 [2] - 本期交付的产业园区产品毛利率与去年同期存在差异 [2] - 行业面临存量大、去化周期长、价格下行压力 [2] 公司应对措施 - 加大产业园区项目招商力度,提升存量资产去化 [2] - 加快科技产业服务、信息与数字化服务等业务提质增效 [2] - 推进精细化经营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2] 历史财务数据 - 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262.03万元 [1] - 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04元 [2]
【金融一线调研】从“看行业”到“看转型”:银行重构农企信贷逻辑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23:52
天马科技鳗鱼产业链布局 - 公司从饲料生产扩展至鳗鱼全产业链,形成"以鳗业为核心,以食品为新蓝海,以饲料为主基石"的战略定位,建有福建福清白鸽山、广东台山两大万亩产业基地及多地工厂化养殖基地 [3] - 自主研发鳗鲡开口饵料打破日本技术垄断,科技元素体现在养殖模式创新和饲料研发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8.54亿元(同比降16.34%),扣非净利润985.3万元(同比增106.71%);2025年Q1营收14.96亿元(同比增9.88%),扣非净利润1596万元(同比增228.95%) [4] 金融机构对天马科技的支持 - 农行福建省分行授信从农业贷款扩大至4.17亿元,2024年签署1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一年将提供10亿元信用额度支持四大板块协同发展 [2][4] 春伦集团茶产业科技转型 - 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茉莉花茶产业升级,设立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拥有12项国家专利,与高校合作攻关标准化生产 [5] - 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茶园",传感器优化种植流程使产能提升30%以上,通过国际认证推行绿色制造并研发茶衍生品 [5] - "三茶"统筹策略包括:茶科技(大数据平台、电商直播)、茶文化(非遗工艺传承、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茶产业(带动10万亩茶园,农户收入占比85%) [6] 金融机构对春伦集团的支持 - 广发银行福州分行2周内发放1000万元"科技贷",累计贷款达3000万元,支持企业"产学研展商"一体化综合体建设 [6] - 公司投资10亿元打造综合体项目,集成茶研中心、电商基地等,预计2025年底投产后年增产值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