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搜索文档
中关村小微企业科创支持项目今起申报
北京青年报· 2025-07-02 02:21
申报条件 - 申报企业需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硬科技领域 [1] - 企业需为2020年1月1日(含)以后注册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或已填报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的企业 [1] - 企业2024会计年度年末从业人员需在100人(含)以下,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含)以下 [1] - 注册成立时间为2023年1月1日(含)之前的企业,2024会计年度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量需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1] - 注册成立时间为2023年1月1日之后的企业,2024会计年度研发费用需达到100万元(含)以上 [1] - 企业和企业法人需无不良信用记录 [1] - 2023年、2024年内已获得该项目支持的企业不再纳入2025年项目支持 [1] 申报流程 - 企业需通过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进行线上申报,不接受线下申报 [2] - 申报企业需在申报本项目前,登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板块完成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评价并提交相关材料 [2] 监管要求 - 申报企业和法人需对填报的所有数据信息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 [2] - 2025年年底前将对拨款企业资格进行监督检查 [2] - 对于当年撤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而不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将按程序追回支持资金 [2]
中小微企业日,民营经济政策宣讲走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7 23:19
活动背景与目的 - 6月27日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当天,"小微,您好"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在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活动,重点面向医药健康领域小微企业宣传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 [1] - 活动由市工商联、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产业政策在民营小微企业落地生根 [1] - 首都民营经济政策宣讲服务团上月启动,此次走进昌平标志着其在宣传法律、服务政策落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3] 昌平区产业发展现状 - 昌平区重点打造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全区规模以上中小微型企业达2285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超过9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 企业案例与政策效果 - 诺诚健华从十几人小微企业成长为港沪两地上市的中型创新药企,企业高管强调政策支持对医药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3] - 北京出台的促进创新医药产业"32条"政策对创新药企发展产生显著助力 [3] - 华熙生物董事长通过分享自身经验,为小微企业如何用好政策提供实践参考 [3] 政策宣讲与服务方向 - 宣讲服务团通过创新方式讲述民企发展故事,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落地 [4] - 重点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3][4] - 市工商联呼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法治、诚信、清廉、责任型企业 [4]
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7月启幕,将采用“1+6+1+N”模式
北京商报· 2025-06-26 22:01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7月5日—7日在昌平区举办,采用"1+6+1+N"模式,包括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1场专题展览以及多场闭门研讨会、行业招商推介及投资考察活动 [1][3] - 本届论坛首次与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深度融合,形成"双会融合"模式,旨在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1][3] - 论坛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永久主题,已成功举办3届,累计开展上百场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吸引数万名嘉宾参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3] 论坛特点 - **双会融合**:联合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促进前沿科技创新理念与百强医药工业企业资源交融,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4] - **内容丰富**:汇聚国内百强医药工业企业、头部创新药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织政策解读、产业对接等活动,探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 [4] - **突出实效**: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AI+药械、合成生物、美丽健康等赛道,集中呈现昌平医药创新成果,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4] 行业背景与目标 -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驱动中国医药产业向创新化、高端化迈进 [5] - 论坛目标是通过学术与产业双向赋能,加速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推动北京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昌平建设国家级医药健康生态高地 [5][6] 核心举措 - **学术交流**:举办"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等专题论坛,探讨AI、RNA等前沿技术应用,设立中药产学研融合创新专场 [6] - **资源协同**:组织对外贸易座谈会、生物医药园区论坛,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开展精准招商、产融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6] - **政策导航**:围绕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与探讨,配套产业推介、实地考察,助力企业把握政策红利 [6] - **趋势洞察**:聚焦产业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主题发言、主旨报告、案例展示解析产业底层逻辑,激发创新动能 [6]
首次双会联动,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7月5日开幕
新京报· 2025-06-26 21:44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于7月5日至7日举办,采用"1+6+1+N"模式,包括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1场专题展览及多场闭门研讨会等活动 [1] - 论坛联合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与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共同举办,实现双会联动 [1][5] - 论坛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主题,已成功举办3届,累计开展上百场平行论坛及配套活动,吸引数万名嘉宾参与 [4]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 - 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1.06万亿元,实现万亿级跃升 [2] - 医药工业规上企业436家,完成产值约18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 [2] - 北京市拥有12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2] 创新成果与重大项目 - 2024年北京市获批4款创新药、7款创新医疗器械,累计获批79个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近25%) [2] - 爱博诺德的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打破进口垄断 [2] - 建成标准厂房超300万平方米,2024年供应超500亩工业用地,设立200亿元市级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 [2] 数智化转型进展 - 北京市建成2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GE医疗北京基地成为国内医疗装备领域首个"灯塔工厂" [3] - 获批48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33个手术机器人,27个项目入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优胜单位(均居全国首位) [3] 昌平区产业布局与增长 - 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速8.14%,2024年达1040亿元(同比增长14.3%) [7] - 累计获批11个1类创新药、32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市超40%、全国近10%) [7] - 诞生泽布替尼(中国首款"十亿美元分子"新药)和奥布替尼("国内十亿分子"新药) [7] 产业空间规划 - 昌平区布局"一核、一带、三片区",包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核)、前沿技术产业带、医疗器械片区、美丽经济片区及合成生物制造片区 [7] - 国际医疗器械城建设中,重点打造"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展示国产替代高端医疗装备 [8] 论坛特色与目标 - 聚焦前沿技术、医疗器械、AI+药械、合成生物、美丽健康等赛道,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5][6] - 推动学术与产业双向赋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5]
金华四平共筑南北对口合作新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6-22 10:20
产业合作模式升级 - 金华与四平对口合作从单一产业扩展到全产业链融合 通过"拱e拱"追溯系统实现猪肉养殖、运输、检疫全流程可溯源 [1] - "浙肉吉养"模式带动四平生猪销路 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相关企业年产值达9亿元 带动就业超300人 [1] - 两地合作涵盖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等环节 浙江企业投资10亿元在梨树县建立全产业链项目 [1] 农产品销售成果 - 四平138款农特产品通过金华渠道销售 包括大米、鲜食玉米等10多个品类 达成销售意向约100万公斤 [2] - 2024年四平大米、猪肉、鸡肉在浙江销售额突破1.86亿元 鲜食玉米销量超600吨 2024年计划翻倍增长 [2] - 通过"四平米·香八婺"等推介活动 推动"浙粮吉供""浙粮吉储"合作模式 [2] 产业项目进展 - 年产3000吨猪肉深加工项目进入试运营 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转向系统项目已投产 [2] - 四平(梨树)吉浙产业园累计入驻20家企业 重点培育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健康产业 [2] - 2024年双方签订13个框架协议 开展20余次对接交流活动 [3] 跨区域经济协同 - 四平年出栏生猪超600万头 金华作为"火腿之乡"需求量大 形成产业互补优势 [1] - 合作延伸至疗休养、劳务、文旅等领域 推动项目从清单转向实施 [3]
北京市工商联支持服务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新华网· 2025-06-17 10:59
会议背景 - 北京市工商联举办支持服务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1]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燕瑛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1][3] -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严卫群主持会议 [1] 产业专委会成立 - 北京市工商联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4个产业专委会和投融资专委会 [3] - 产业专委会和投融资专委会将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3] - 专委会将聚焦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支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专委会职能与目标 - 专委会需立足功能定位,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3] - 通过惠企政策直达、技术研发支持等方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 加强与政府对接,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3] 政策与合作协议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宣讲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政策举措 [4] - 北京市工商联与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签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协议 [4] - 北京市工商联与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战略协议 [4] 参会情况 - 全国工商联、北京市相关部门、各区工商联、专委会成员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 [4]
重点产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降七成
搜狐财经· 2025-06-17 04:16
政策核心内容 - 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重点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八大重点领域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预计贴息期内融资成本下降超七成 [1] - 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八大领域,覆盖基础研究、原创性科技攻关、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 [2] - 政策适用于设备采购金额达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可为单独设备购置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设备购置部分 [3] 支持领域 - 八大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社会投资公共服务、文化旅游与消费场所改造升级、农业 [2] - 具体覆盖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商业航天、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智慧交通等新基建 [2] 贴息政策细节 -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5个百分点的贴息,贷款实际利率低于2.5%的按实际利率安排,贴息期限2年 [3] - 以5年期以上LPR 3.5%测算,贴息期内融资成本可下降超七成 [3] - 示例:某算力平台项目贷款9.6亿元,利率2.66%,贴息后实际利率0.16%;某水电机组项目贷款5000万元,利率2.34%,贴息后为无息贷款 [3] 申报流程 - 政策实行即申即享,取消集中征集环节,企业可随时申报,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4] - 项目单位向所在区发改委报送材料,符合要求的由市发改委批复并下达资金 [4] - 鼓励企业尽早申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4]
8大领域仪器厂商注意:北京市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6-13 10:12
政策核心内容 - 北京市推出重点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预计获支持项目融资成本下降超70% [1][2] - 政策覆盖科技创新与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8大领域,涉及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23个子领域 [1][7][17][20][22] - 贴息标准为最高不超过2.5个百分点,期限2年,设备采购金额需达500万元及以上 [2][7] 支持领域详情 科技创新与研发 - 基础研究、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 [17][18] - 责任部门包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涵盖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汽车、人工智能等7个子领域 [20] - 智能制造装备与服务、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纳入支持范围 [20] 未来产业 - 支持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商业航天等11项前沿技术 [22][23] - 包括具身智能、6G、脑机接口等突破性方向 [22][23] 两业融合 - 重点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等5类场景 [25] - 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融合被单独列出 [25] 政策实施机制 - 采用"即申即享"模式,取消集中申报环节,有效期至2027年底 [2][16] - 项目需提交贷款合同、设备采购合同等5类材料,由区发改委初审后报市发改委 [9] - 贴息资金按付息凭证分批下达,列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12] 行业分工管理 - 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覆盖数据中心、智慧交通等3类项目 [27][28] - 社会投资公共服务领域包含教育、养老等7个子项,由教委、卫健委等多部门协同 [29][30] - 农业领域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导,地区处负责协调 [33][34]
从砍树卖钱到育林挣钱,吉林省探索“生态+”致富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6-11 07:35
吉林省生态经济发展 - 吉林省通过"生态+"创新实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形成保护与发展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 [1][2] -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地表水国考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89% 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7.30 [2] - 全方位畅通"两山"转化渠道 推动生态与农业/文旅/工业/体育深度融合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人参及林下经济产业 - 抚松县人参产业实现品牌化发展 种植加工规范化使"园参"品质提升/农残降低 销售价格显著提高 [1] - 通化县红松产业进入盛果期 预计年产松子超100万斤 销售额超千万元 林药间作面积达2000亩 参籽单价约130元/斤 [4] - 抚松县作为长白山林下参核心产区 培育壮大医药健康/绿色食品产业 加快生态产业化进程 [4] 森林生态经济体系 - 通化市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修复 带动林下经济/红松产业 实现从"砍树卖钱"到"育林挣钱"的转型 [4] - 全省发展森林康养/栖息/旅游等新业态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5] - 长白山区域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 野生东北虎重现 中华秋沙鸭种群扩大 珍稀植物群落加速恢复 [7] 生态文旅产业升级 - 长白山年接待游客341万人次 打造四季全系列生态旅游产品 包括山/水/林/泽/雪等主题 [6][7] - 旅游产品深度融入"天人合一"生态文化 从观光游览升级为文化体验型消费 [7] - 生态保护成效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重释放 [7][8]
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大兴赛区启幕
北京晚报· 2025-06-10 18:35
大赛概况 - 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大兴赛区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举行,同步启动首届"新国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1] - 大赛吸引来自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55个创业项目、13150名创业人才参赛,首次实现参赛项目和人数"双破万" [5] - 未来六天将有来自全球的近400个医药健康/医疗器械赛道项目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同场竞技 [15] 大兴区产业优势 - 大兴区聚焦生命健康、临空产业、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要素导入 [3] -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形成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三大支柱产业及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医美、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五大潜力赛道的"3+5"产业集群 [9] - 大兴区拥有两省市"双自贸"政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综合保税区政策、中关村政策"五重"政策叠加优势 [9] 人才与政策支持 - 大兴区构建了500亿规模的产业管理基金,包含100亿规模的发展引导基金、25亿规模的人才科创和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9] - 大兴区创新构建"三层三类八领域"人才政策体系,推出"招落服"一体化服务 [9] - "新国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聚焦医药健康、氢能、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赛道,构建"赛事+政策+创投+落地"全链条服务体系 [13] 成功案例 - 北京微链道爱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参加HICOOL大赛获奖落地大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11] - 北京意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参赛HICOOL获奖后,在大兴临空区建成北京市首个保税研发洁净产线 [11] 产业生态 -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汇聚了12家国家级大院大所、国家药监局直属6大中心、120余个创新服务平台、800家落地企业 [9] - 大兴区已连续四年承办HICOOL医药健康赛道,与HICOOL相向而行、互促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