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从“小米SU7受调查被动召回”说开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08:49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召回11.7万辆SU7车型 核心问题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能力不足 需通过OTA升级提升可靠性[2] - 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 对应安全缺陷类别(S)和受调查影响召回类型(I) 系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2] 2025年上半年汽车召回整体情况 - 全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 涉及车辆528.06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34.59%和增长29.39%[3] - 传统燃油汽车实施召回56次/375.16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44.55%/增长101.10% 新能源汽车实施召回48次/152.90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0.00%/下降30.99%[4] - 从涉及总成看 转向系统缺陷引发召回数量最多达224.03万辆(占42.43%) 发动机缺陷104.98万辆(占19.88%) 制动系统缺陷74.54万辆(占14.12%)[4] 品牌属性召回差异 - 合资生产者召回36次/352.83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10.00%/增长114.70% 成为绝对主力[5] - 自主生产者召回10次/3.95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65.52%/85.27% 进口生产者召回41次/171.28万辆 同比分别下降35.94%/21.05%[5] 智能驾驶领域召回趋势 - 新能源汽车召回总数占比显著提升 智能驾驶领域召回事件成为焦点 2025年上半年召回量占总量近三成[7] - 特斯拉于1月24日召回120.68万辆车型 核心问题为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显著程度和范围不足[8]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显著提升 2025年1-7月相关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为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40个百分点[8] OTA升级与政策监管 - 2025年共发生5起OTA升级召回活动 涉及车辆166.75万辆 涉及小米汽车、奇瑞捷豹路虎、特斯拉等车企[11] - 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 要求企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 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13] -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 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12][13]
安徽为什么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3:46
还有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数字,都在讲述安徽"十四五"以来的蜕变故事。我们不禁追问:在短时间内, 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农业大省到"全国工业大省",安徽为什么行? 凭借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也是安徽在蜕变之路上展露出来最鲜明的气质。 ■记者观察 ◎胡尧 记者 林超 初秋,安徽合肥,已有些许凉意,但制造业的热度可谓"滚烫"。 为期4天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这里刚刚闭幕,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4246亿元。 继今年8月成功组织优强企业考察团安徽行一个多月后,上海证券报社再次组织80多家上市公司、优强 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赴皖,参加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并赴淮南市考察调研。 跟随优强企业考察团的脚步,透过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窗口,记者得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安徽制造业,感受 到的是喜人的安徽成果、惊人的安徽速度。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一隅,记者看到送餐机器人手端咖啡稳稳驶出,机械臂拨弄着电音吉他……如 今,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产自安徽。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一字排开……今年上半 年,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如期 ...
记者观察 | 安徽为什么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3:41
初秋,安徽合肥,已有些许凉意,但制造业的热度可谓"滚烫"。 跟随优强企业考察团的脚步,透过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窗口,记者得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安徽制造业,感受 到的是喜人的安徽成果、惊人的安徽速度。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一隅,记者看到送餐机器人手端咖啡稳稳驶出,机械臂拨弄着电音吉他……如 今,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产自安徽。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一字排开……今年上半 年,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凭借的是对科技创新的坚持,这也是安徽在赶超之路上最强劲的动力源。 为期4天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这里刚刚闭幕,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4246亿元。 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组织开展以"揭榜挂帅"机制为主的关键共性 技术攻关,在全国率先整合出台"三首"政策……一项项支持创新的政策为安徽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澎 湃动力,"创新之城"的印象已植根于坊间市民的心头。 继今年8月成功组织优强企业考察团安徽行一个多月后,上海证券报社再次组织80多家上市公司、优强 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赴皖,参加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并 ...
重庆璧山集中签约32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45.3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8:35
核心观点 - 重庆市璧山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总投资达145.3亿元 并启动产业创新综合体集群培育 [1] 签约项目概况 - 集中签约项目32个 [1] - 总投资金额达145.3亿元 [1] 投资领域分布 - 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 [1] - 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领域 [1] - 涵盖智能装备领域 [1] - 涵盖生物医药领域 [1] - 涵盖现代物流领域 [1] 产业创新综合体 - 同步启动多个产业创新综合体共建合作 [1] - 产业创新综合体集群培育启动 [1]
小米大规模召回,是什么信号
虎嗅APP· 2025-09-20 10:56
小米SU7召回事件分析 - 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900辆SU7标准版车型 占累计销量34.4% [2][6] - 召回范围涵盖2024年8月8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98,462辆后驱长续航智驾版 [4] - 召回通过OTA技术实施 用户需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版本 [4][6] 召回原因及处理方式 - 缺陷源于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4][6] - 召回措施为免费远程升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 无需硬件更换或到店维修 [4][6] - 投诉仅4次 无事故及人员伤亡报告 影响范围有限 [4] 行业监管趋势 - 监管部门加强智能网联汽车OTA管理 要求未经备案不得开展升级活动 [11] - 新规禁止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 小米此次召回或是新规下的示范案例 [11] - 组合驾驶辅助事故认定团体标准出台 明确事故责任判定规则和数据存储要求 [13] 技术标准升级 - L2级辅助驾驶强制性国家标准预计2026年1月实施 包含系统定义/试验方法/配套要求 [14][15][20] - 新标准增加施工区/纸箱/摩托车等试验场景 要求72小时起试验时长 [14][20] - 强制要求持续用户教育 对不安全操作实施系统使用限制 强化数据记录能力 [20] 行业影响 - 智能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发展 车企需加强技术安全与用户教育 [17] - OTA更新将更透明 可能伴随公开召回公告 促使企业谨慎部署智驾技术 [11][17] - 小米大规模召回仅是行业规范化进程的开端 [18]
2024年重庆市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9910.2亿元 同比增长6.1%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0:38
数字产业总体表现 - 2024年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达9910.2亿元 同比增长6.1%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1] 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展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覆盖西部10省市 解析量超426亿 接入企业4万家 [2] - 培育3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冶赛迪/忽米网/广域铭岛) [2] - 建成数字化车间1231个 智能工厂211个 未来工厂10个 [2] - 建成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2个 数量居西部第一 [2] - 发布30个工业智能体覆盖制造业"研产供销服"全流程环节 [2] 细分产业竞争力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1-7月产量58.6万辆 同比增长26.8% [3] - 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全球第一 AI电脑产量405.7万台 渗透率12.8% [3]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26.3万人 新增企业1.72万家 [3] - 盘活闲置楼宇375万平方米 培育国家重点软件企业4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软件企业27家 [3] - 软信产业1-7月主营业务收入2690.1亿元 同比增长19.4% 规模排名全国第八 [3] 战略发展路径 - 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 [1] - 通过"四侧协同"促进"四链融合" 服务"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 [1] - 依托数字底座和超大城市治理场景 聚焦育产业/建生态/抓创新/促融合发展主线 [3]
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发展提速 “一核多点”产业格局显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1:27
京津产业新城发展成果 - 京津产业新城在"十四五"期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1] - 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空间布局 一核为科创先导区 多点包括武清开发区等七个产业功能区 [3] - 2025年1-7月"一核多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7亿元 同比增长15.74% [3] - 规上工业总产值605.77亿元 增长9.83% 限上批零业销售额881.75亿元 增长18.17% [3] - 2024年以来累计落地项目1849个 其中北京项目402个 [3] 产业合作与项目建设 - 加强与北京经开区及高校院所合作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 - 拓展北京产业链合作 加快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 [3] - 新引进汽车配套企业5家 落地重点项目12个 [3] - 精准医疗科技产业园起步区改造完成 推动16家医科大学项目入驻 [4] - 麦格纳 中泽九州项目竣工 特变电工 天大合成生物制造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 [4]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打造"京津研发 武清转化"生态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4] - 北京化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4] - 宗申数引网投入运营 吸引中技所等机构落户 [4] - 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启用 实现全市"通智超"算力资源对接 [4] - 上架数据集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6大类产品 提供普惠一站式服务 [4]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度融入京津冀科技协同产业协作 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 [4] - 提速重点产业能级跃升 加快培育智能科技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4] - 推动产业链 创新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实现产业新城更高质量发展 [4]
统一代码关联2亿主体 成消费生态质量信用基石
新华财经· 2025-09-17 15:06
新华财经南京9月17日电(杨扬、于青)16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主办,国家市场监 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等承办的中国质量 (南京)大会"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专题会议在南京举行。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 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代码中心")副主任田昭莹围绕"统一代码服务质量信用协同发展新 格局"主题作报告。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据介绍,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的指导下,代码中心联合北京大学信用中心、中国汽研政 研咨询中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等机构,正在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质量、信用、品牌"协 同机制研究。基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践,研究提出了"质量信用品牌"的共生关系,即:市场效 率由信用记录、质量水平和品牌强度三者共同决定,三者具有催化、驱动和反哺机制。该研究不仅解读 了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逻辑,也为产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跃迁、提振消费信心提供 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据了解,代码中心已构建覆盖超2亿组织机构的大数据资源平台,推动数据从"身份标识"向"信用基 石"转型,目前统一代码已广泛 ...
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将于9月22日开幕 涵盖19场专项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1:34
论坛概况 - 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定于9月22日至9月24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 [1] - 论坛结构为“1+5+13”共19场专项活动 包括1场绿色产业博览会 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 13场平行论坛 [1] - 论坛宗旨是打造服务北京绿色发展的五大平台 包括政策成果发布 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发展赋能 国际合作交流 城市形象传播平台 [1] 绿色产业博览会 - 绿色产业博览会定于9月21日至25日举办 布局为“1+7+N” [2] - “1”为绿色发展会客厅 房山区 通州区等5家单位将召开5场活动进行区域产业推介 [2] - “7”为七大绿色产业方向 集中展示78家优秀企业 涵盖先进能源 合成生物制造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 [2] - “N”为多个互动体验区 邀请市民参与推动绿色生活实践 [2] 平行论坛与成果发布 - 13场平行论坛将围绕城市存量更新低碳路径 区域协同治理 智慧水处理技术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3] - 平行论坛将发布京津冀油区地热资源评价报告 “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2.0升级版等多项成果 [3] - 论坛将系统发布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重大成果 涵盖绿色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 [3] - 将举办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揭牌仪式 首批6项绿色技术交易现场签约 北京绿色交易所与15家合作伙伴签署框架协议 [3] 研究报告发布 - 论坛将发布《北京绿色经济发展蓝皮书(2025)》 构建城市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4]
重庆组织近20家企业参展服贸会
商务部网站· 2025-09-16 20:16
9月10日至14日,以"全球服务 互惠共享"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 在北京首钢园区举行,重庆组织近20家企业约80人的代表团参展,多维度展现重庆"服务贸易"的成绩。 据了解,本次服贸会上的重庆馆面积100平方米,整体设计通过科技感与巴渝文化的创新融合,以蓝白 主色调与地标剪影的设计语言,生动诠释重庆作为"国际贸易枢纽"的城市定位,展现重庆作为内陆开放 高地和国际服务枢纽的现代化形象。 近年来,重庆在服务贸易方面发展迅速,2024年全市服务进出口达533亿元,同比增长12.2%,总量位 居西部第三。在创新发展方面,重庆7个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数量居试点城市第二位,国家 级中医药和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实现零的突破,中医药产品已获127项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注册商标。 服务外包领域,16个示范区贡献全市85%以上离岸外包执行额。 在线下展厅,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芯片、中医药等20余件展品集中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