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平台
搜索文档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视频平台过暑假
36氪· 2025-07-02 18:49
教育行业趋势 - 线下教培机构收缩后,名师转向线上平台建立教育账号,成为学生学习辅助工具 [1] - 线上教育内容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帮助平台留存忠实用户群 [1] - 短视频平台如抖音、B站成为中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新选择,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 [14][16] 爱奇艺少儿业务 - 奇异果TV"少儿模式"成为家长安心选择,提供护眼功能和内容安全筛选 [3][5] - 平台上线BBC《与恐龙同行》等高质量纪录片,豆瓣评分9.1分,拓宽儿童探索边界 [7] - 2025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宣布儿童业务升级为少儿业务,发布11部重点片单 [5] B站教育生态 - B站UP主@火柴人AlanBecker创作的科普动画系列多次登上每周必看榜,YouTube粉丝量级达千万 [8] - 山东财经大学宋浩老师的数学课累计观看1.6亿次,评论286万条,覆盖约2860万学习者 [8] - 平台覆盖从K12到职业技能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如@一点老师(174万粉丝)的数学思维导图课程 [11][12] 抖音教育内容 - 同济大学退休教授@不刷题的吴姥姥以500万粉丝推广快乐物理学习方法,吸引中小学生超前学习 [16] - 教育团队"一数"入驻抖音后受追捧,以985名校师资和幽默讲解风格突破平台娱乐属性 [16] - 抖音精选推出高考专题,聚合100+高校、学霸和名师资源助力考生冲刺 [18] 家长行为洞察 - 海淀家长系统化利用B站教育资源,通过UP主课程实现暑假"弯道超车" [11] - 学霸家长更倾向选择可视化、AI动画等创新形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1] - 双职工家庭依赖爱奇艺少儿模式的安全内容解决假期带娃难题 [2][5]
B站发布最新用户数据,平均年龄26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8 21:02
用户数据与增长 - 平台15年以上老用户留存率达90%,用户整体平均年龄为26岁[1] - 一季度日活用户达1.07亿,月活用户达3.68亿[1] - 高校覆盖率超过70%,985大学覆盖率达82%[1] - 一年登录超过360天的用户达1600万(同比增长60%),每月登录30天的用户超2600万(同比增长30%)[1]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08分钟[1] 创作者生态 - 2024年平台获得收入的UP主超过310万[1] - UP主月人均商单量增长28%,月人均收入增长122%[1] 内容战略 - 坚持中长视频战略,认为高质量作品需要更长的篇幅呈现[2] - 平台核心发展动力是"兴趣",契合Z世代"悦己"消费观[2] - Z世代用户更倾向于中长视频消费,追求高质量信息获取[2]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第三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2.4亿元,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盈利[2] - 升级电商基础设施,将"B站工房"升级为"B站小店"[2] - UP主主页带货"橱窗"升级为"小店",支持直购和跳转外部平台[2]
《长安的荔枝》花式变现,数钱的是腾讯视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2 23:42
腾讯视频《长安的荔枝》商业变现分析 核心观点 - 腾讯视频通过热播剧《长安的荔枝》实现多元化商业变现,包括品牌广告投放、联名产品销售及农产品合作,展现强大资源整合能力 [1][2][4][5][6] - 视频行业下行周期中,腾讯凭借资金与IP优势进一步挤压影视公司议价权,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8][10][12][16][17] 招商与品牌合作 - 剧集吸引超30家头部品牌投放,涵盖乳业(伊利、蒙牛、飞鹤)、电商(天猫、唯品会)、快消(农夫山泉、奥利奥)及汽车(长安汽车)等多领域 [1][2] - 乳业竞争尤为激烈,伊利旗下舒化奶、安慕希等6个子品牌与蒙牛每日鲜语等同步投放,演员代言广告密集上线 [2] - 联名商品销售火爆:认养一头牛荔枝风味发酵乳首发日销量破10万瓶,瑞幸荔枝冰萃系列上线两天断货 [4] 产业链联动效应 - 剧集带动农产品销售,京东平台广东荔枝成交额同比激增560%,美团"广东荔枝"搜索量环比增长143% [6] - 茂名农文旅借势开展合作,实现跨产业资源整合 [5] 视频平台竞争格局 - 行业整体承压:爱奇艺Q1营收71.9亿元同比下滑9.4%,芒果传媒营收29亿元同比降12.76%,内容成本普遍收缩(爱奇艺内容成本降7%至37.9亿元) [9] - 腾讯视频逆势扩张:Q1营收达1800亿元,成立在线视频BU并升级管理架构,通过《玫瑰的故事》《繁花》等爆款巩固地位 [13][14][15] 影视公司生存现状 - 影视公司议价权丧失,被迫接受平台定制剧条款,包括服饰设计等细节权益被平台控制 [11] -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独立影视公司生存空间受挤压,未来或仅存少数头部企业 [16][17][18] 腾讯核心优势 - IP储备雄厚:阅文集团掌控《庆余年》《赘婿》等顶级IP资源 [12] - 全产业链布局:从内容制作到商业变现形成闭环,承制方留白影视仅获得有限收益 [7][12]
《长安的荔枝》经济学:腾讯视频疯狂带货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2 08:21
腾讯视频《长安的荔枝》招商表现 - 该剧投放品牌超30家,涵盖天猫、唯品会、脉动、海底捞、五粮春、奥利奥、长安汽车等头部广告主 [4] - 乳业品牌投放尤为密集,包括伊利旗下舒化奶、安慕希,蒙牛旗下每日鲜语,以及飞鹤、爱他美等婴配粉品牌 [4] - 联名产品销量表现突出:认养一头牛荔枝风味发酵乳首发日销量突破10万瓶,茉莉荔枝冰淇淋周销量超30万支,瑞幸荔枝冰萃系列上线两天断货 [6] 剧集对荔枝销售的带动效应 - 京东平台广东荔枝成交额同比增长560% [9] - 美团"广东荔枝"搜索量6月环比5月增长143% [9] - 茂名农文旅与剧集达成合作,推动区域农产品销售 [7] 视频平台与影视公司权力格局变化 - 腾讯视频作为出品方掌握核心变现权益,承制方留白影视处于被动地位 [10] - 行业下行压力显著:爱奇艺Q1营收71.9亿元同比下滑9.4%,芒果传媒营收29亿元同比下滑12.76% [11] - 平台削减内容成本,爱奇艺Q1内容成本同比减少7%至37.9亿元,影视公司议价权削弱 [12] 腾讯视频的行业竞争优势 - 依托阅文集团IP库储备,拥有《庆余年》《赘婿》等头部内容资源 [16] - Q1营收达1800亿元,远超爱奇艺71.9亿元,具备更强抗风险能力 [17] - 近期爆款剧《玫瑰的故事》《繁花》验证内容运营能力 [18] - 组织架构升级:成立在线视频BU执行委员会,孙忠怀升任董事长直接向任宇昕汇报 [19] 影视行业结构性变化 - 平台对项目控制深化至服饰设计等细节,影视公司创作空间受挤压 [13] - 行业可能向"少数独立大公司+平台主导"格局演变 [20] - 当前生态更利于腾讯等综合型巨头,中小影视公司生存压力加剧 [21]
B站推出动画短剧激励政策
快讯· 2025-06-19 17:24
B站动画短剧扶持政策 - 公司推出"觉醒计划"面向UP主、MCN及动画短剧相关公司 [1] - 政策提供30%至100%的制作成本覆盖 [1] - 最高分成比例达80%以激励内容创作 [1] 行业支持措施 - 扶持范围涵盖个体创作者(UP主)与机构(MCN/动画公司) [1] - 成本补贴与分成机制双重保障创作者收益 [1]
帮主郑重:中东火药桶炸崩美股,美联储前夜市场惊魂全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6-18 07:34
地缘政治影响 - 中东局势紧张导致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纳指跌近1% 标普和道指同步下跌 [3] - 航空股受重创 JetBlue跌近8% 美联航和达美航空跌超6% 航油成本占航空公司总成本35% 油价每涨10%将减少净利润15亿 [3] - 原油价格大幅上涨 WTI和布伦特原油均涨超4% 中东冲突直接影响供应 [5] 科技行业表现 - 特斯拉股价下跌近4% 苹果和微软同步下跌 英特尔逆势上涨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1.77% 禾赛因做空报告和客户流失暴跌超6% 理想汽车受销量下滑影响跌超4% [4] - 腾讯音乐和哔哩哔哩等互联网公司受SEC退市威胁和中美监管分歧拖累 [4] 大宗商品动态 - 黄金上周上涨4%后回调 花旗预测未来几季度金价或跌破3000美元 现货白银因工业需求上涨2.2% [5] - 原油价格受地缘冲突推动持续走强 短期供应风险加剧 [5] 债券市场反应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5.9个基点至4.3869% 2年期美债收益率波动明显 反映短期经济不确定性 [4]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关注鲍威尔对通胀的表态 鹰派信号可能引发美债收益率反弹 [5] 行业投资机会 - 消费必需品和公用事业等现金流稳定行业受地缘影响较小 科技股长期仍看好AI和新能源车领域 [5]
爱奇艺Q1财报发布:财务稳健增长,内容商业双开花
犀牛财经· 2025-05-26 13:52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营收71.9亿元,环比增长9%,会员服务收入44亿元,在线广告收入13.3亿元,内容发行收入6.3亿元,其他收入8.3亿元 [2]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运营利润4.6亿元,环比增长13%,运营利润率6% [2] - 会员服务收入环比增长7% [17] 业务亮点 - 长剧集云合总市占率持续领先,一季度TOP20剧集播放份额占比38% [9] - 微剧重度用户规模实现3倍增长,爱奇艺极速版微剧日均UV排名第一,日均时长排名第二 [8] - 国际版收入同比增长超30%,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0%,日均会员数创新高 [18] 内容表现 - 头部剧集《漂白》广告投放品牌数10个,广告数量43个,《白月梵星》品牌数22个,广告数量116个,《北上》品牌数25个,广告数量100个 [5] - 《漂白》热度值破万,《无忧渡》《白月梵星》热度值均突破9600 [9] - 储备作品包括悬疑剧《在人间》、现实题材《生万物》《高兴》、仙侠剧《临江仙》《书卷一梦》等 [11] 技术赋能 - AI广告投放平台"奇炬"带动广告投入产出比提升超20%,内容定向类广告占品牌广告收入超50% [6] - 借助AI技术和虚拟制作提升微短剧制作效率,推出跳看功能适配高效观看需求 [14] 生态布局 - 推出"百部港片计划"、"普法微剧万集计划",储备超15000部微剧 [12] - 首创"微剧春节档"上新28部精品微剧,通过微短剧盛典整合产业链资源 [14] - 启动"内容电商"布局,探索微剧竖屏沉浸场景与IP资源结合的商业变现 [18] 会员运营 - 推出黄金VIP会员亲情卡服务,分层运营基础会员与高端星钻会员 [15] - 通过加更礼、云包场、拼团等增值服务提升会员复购率与粘性 [16] 战略方向 - 长剧定盘、微剧破圈、技术赋能、生态扩容的多维战略推动立体生态闭环 [19] - 线下乐园布局拓展IP衍生场景,首个乐园将于扬州开业,第二乐园筹备中 [18]
B站靠游戏和AI翻身
华尔街见闻· 2025-05-26 11:45
核心观点 - B站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经调整净利润为正,盈利能力具备可持续性 [1]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净营业额达70.03亿元,同比增长24%,毛利润25.39亿元,同比增长58%,毛利率36.3%创历史新高 [1] - 广告和游戏业务是盈利增长关键,AI技术提升商业转化效率,用户消费力增强成为收入增长新驱动 [1][2][3] - 公司中长期目标将毛利率提升至40%-45%,维持15%-20%的运营利润率目标 [4] - AI时代下公司定位独特优势,拥有全球最大中文视频语料库 [5] 财务表现 - 2025年Q1净营业额70.03亿元(同比+24%),毛利润25.39亿元(同比+58%),毛利率36.3%(同比+8个百分点) [1] - 经调整净利润3.62亿元(非GAAP指标),连续三个季度为正 [1] - 广告收入19.98亿元(同比+20%),移动游戏收入17.31亿元(同比+76%),增值服务收入28.07亿元(同比+11%),IP衍生及其他收入4.67亿元(同比-4%) [2] 业务驱动因素 - 广告业务:效果类广告强劲增长,TOP5行业为游戏/网络服务/电商/家居家电/汽车,AI相关广告投放实现翻倍 [2] - 游戏业务:《三国:谋定天下》表现强劲,要求至少五年商业周期,同时运营《碧蓝航线》等游戏 [2][4] - 增值服务:直播及其他增值服务收入增长推动,充电计划相关收入同比+200% [2][4] - AI技术应用:AIGC广告覆盖30%效果广告消耗,多模态大模型提升用户理解能力 [3] 用户数据 - 日活用户1.067亿(同比+430万),月活用户3.68亿(环比+2800万) [3] - 用户平均年龄26岁,日均使用时长108分钟,月均付费用户3200万创历史新高 [3] - 广告行业结构变化:从美妆/食品饮料转向家居/汽车等高消费力行业 [4] 战略方向 - 内容多元化变现:粉丝充电计划验证用户付费意愿,高质量内容价值有望翻倍 [4][5] - AI时代定位:利用中文视频语料库优势,探索AI生成高质量内容的技术路径 [5][6] - 长期运营目标:游戏业务坚持长线运营策略,保持核心业务稳健增长 [4]
剧集云包场,利害难评
虎嗅· 2025-05-23 17:43
剧集云包场模式的市场表现 - 《折腰》腾讯视频热度值破3万,创2025开播剧集最快纪录[1] - 《藏海传》优酷热度破万,成为2024年以来最快破万剧集[1] - 两部剧通过云包场分别送出23万+和33万+平台会员[2] 云包场运作机制与行业规则 - 主创"包场赎罪"成为行业潜规则,播出数据不佳时需通过云包场完成拉新目标[3] - 开播初期云包场称为"助力",播出末期则被视为"赎罪"[4] - 制片公司被迫接受新规则,需尽早发起云包场[5] - 平台鼓励云包场推动流量明星制大剧战略,挤压腰部内容空间[9] 云包场的历史演变与商业逻辑 - 猫眼2021年首创电影云包场模式,2023年长视频平台引入剧集领域[11][12] - 剧集云包场精准满足播放数据、拉新成绩和宣传声量需求[13] - 每份赠送VIP均计入拉新成绩,社交平台扩散形成免费宣传效应[16][17] - 会员赠送活动可撬动10-100倍用户参与,提升平台日活和广告价值[20][21] 云包场的多方利益分配 - 平台获得拉新收益、日活增长和广告曝光率提升[22] - 制作方用部分收益换取数据表现,演员巩固流量价值[22] - 粉丝获得冲榜快感,路人观众免费观看剧集[22] - 模式规避平台直接收费引发的舆情风险[23] 云包场对行业体系的冲击 - 质疑平台热度评价体系含金量,观众区分真实热度与营销热度[26][29] - 社交媒体将"是否有云包场"作为判断剧集真实影响力的前提[30] - 威胁平台十年建立的会员付费观念,部分用户转向免费观看[33][34] - 微短剧的免费模式与云包场共同冲击长视频付费基础[35] 行业深层影响与发展困境 - 反映长剧集对流量明星的路径依赖,可能牺牲表演品质[37][38] - 短期是救命稻草,长期或引发热度体系信任危机和付费意识下降[39] - 制片方可能压缩制作成本来预留包场预算,存在反噬风险[39] - 体现长视频行业在短视频冲击下的生存焦虑与转型尝试[40]
爱奇艺已摘到了微短剧的果实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17:29
业绩表现 - 一季度总收入71.9亿元,同比下滑9%,环比增长9% [2] - Non-GAAP运营利润4.6亿元,同比下降58%,环比增长13% [2] - 会员服务收入环比增长7%至44亿元,同比下降8% [2] - 在线广告收入环比下降7%至13.3亿元,同比下降10% [2] - 内容发行收入环比增长53%至6.3亿元,同比下降32% [2] - 其他收入环比增长23.9%至8.3亿元,同比增长16% [2] 内容战略 - 长视频内容强势回归和微剧战略投入推动业绩环比增长 [2] - 长剧集总市占率保持行业第一,《漂白》成为一季度唯一热度值破万的爆款剧集 [4] - 2022-2023年累计12部剧集热度破万,2024年产出3部爆款但面临竞争压力 [4] - 国际版收入同比增长超30%,广告收入增长40%,日均会员数创新高 [7] - 海外最受欢迎大陆剧集Top10中占4席,《爱你》创国际版现偶剧收入新高 [7] 会员与商业化 - 一季度会员规模健康增长,家庭高端星钻会员和基础会员表现突出 [7] - 腾讯视频一季度日均付费会员1.17亿,为行业提供参照 [7] - 推出"微剧场"和"短剧场",计划每周更新3部新作 [8] - 与红果短剧合作遇挫但持续发力,春节期间上线28部精品微剧 [8] - 目前拥有超15000部微剧内容,免费与会员微剧各占一半 [8] - 微剧重度用户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增长3倍 [10] 新业务布局 - 宣布进军内容电商领域,提升免费微剧货币化能力 [11] - 计划利用IP、艺人资源和优质用户优势拓展电商业务 [11] - 电商战略旨在开拓会员和广告之外的新收入来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