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年赚3600亿,曾毓群再登富豪榜,港股IPO能否续写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5-03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0日宁德时代获批在港交所上市步入“A+H”双融资平台新阶段,在领航者曾毓群带领下公司发展成绩耀眼,未来将继续稳守龙头地位并探索新领域,为全球新能源产业作贡献 [1][3][6]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曾毓群与陈棠华、梁少康共同创立新能源科技公司ATL,专注MP3和手机锂电池领域 [3] - 2011年曾毓群将动力电池核心团队剥离重组,创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 - 2018年宁德时代超越松下、比亚迪等成为全球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领头羊,并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5] - 2025年4月10日宁德时代宣布正式获批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3620.13亿元,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6.18%;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幅32.9% [3] 公司发展战略与应对危机举措 - 宁德时代选择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三元锂电池作为发展方向,使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5] - 面临外企准入限制放开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收紧压力,曾毓群多次会见马斯克,与特斯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化解危机 [5] 公司未来展望 - 二次上市完成后宁德时代将拥有更充足资金和资源,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6] - 曾毓群将带领公司继续稳守龙头地位,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和市场领域,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6]
瞭望新15年: 超快充爆发元年,安全标准何时升级
高工锂电· 2025-05-02 17:35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2010年"十城千辆"起步,实现从0到1、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深度变革等挑战,需应对新应用场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变化[3] 超快充技术发展现状 - 2025年被行业视为超快充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爆发元年",技术正通过产品、场景、产能及配套体系四个维度快速渗透[3][6] - 产品端: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增程版支持6C快充,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技术宣称峰值达10C,小鹏将5C快充下放至20万元以下车型[5][6] - 应用场景: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天行系列、弗迪动力刀片电池支持4C快充,华为联合企业将推出超20款4C超充重卡;eVTOL领域快充技术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需求[6][7] 快充技术产业链布局 - 材料端:宁德时代2024年启动超7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扩产,包括宜昌45万吨单体最大产能项目;负极材料扩产项目占锂电五大材料近半数[9] - 电池产能:台州弗迪新能源项目落地,规划22GWh年产能生产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刀片电池[9] - 基础设施:2024年新建充电桩中支持1000V高电压比例超80%,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推出兆瓦级"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10] 快充技术安全挑战与应对 - 物理风险:快充导致电池内部温度短时超60℃,热管理系统承压;电化学风险包括负极锂枝晶析出刺穿隔膜,频繁快充加速电池老化[12] - 政策规范:2025版动力电池新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要求电芯热失控后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并增加底部碰撞测试[13] - 技术解决方案:电芯层面采用磷酸铁锂正极、硅基负极优化电解体系;系统层面通过隔热材料(如二氧化硅气凝胶)、高效冷却设计(如CTP 3.0水冷板集成)实现热失控抑制;BMS系统实现±1.5℃温差控制[17][18][20]
深市龙头公司积极发挥“压舱石”作用 2024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8.24%
证券日报网· 2025-04-30 19:07
深市龙头公司表现 - 深市共有36家千亿元市值龙头公司,覆盖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 [1] - 2024年36家龙头公司合计营收4.56万亿元(同比+7.76%),占深市总营收21.93% [1] - 2024年36家龙头公司合计净利润4858.02亿元(同比+18.24%),占深市总净利润60.21% [1] 经营业绩分析 - 宁德时代2024年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15.01%),动力电池毛利率提升5.81个百分点至23.94%,储能电池毛利率提升8.19个百分点至26.84% [2] - 比亚迪2024年营收7771.02亿元(同比+29.02%),汽车业务收入6173.82亿元(同比+27.70%),手机部件业务收入1596.09亿元(同比+34.60%) [2] - 立讯精密通过垂直整合和跨学科技术布局,巩固OEM业务并拓展ODM业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3] 业绩驱动因素 - 销售规模扩张和毛利率提升是业绩增长核心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 [3] - 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龙头公司凭借品牌、技术、渠道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3] 投资者回报 - 中兴通讯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35%,近三年累计分红81亿元,平均分红占净利润比例31.4% [4] - 蓝思科技承诺通过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等多种形式持续回报股东 [4] - 2024年多家龙头公司实施股份回购,优化资本结构并提振市场信心 [5]
巨头退场!松下宣布关闭光伏业务部门
经济观察报· 2025-04-30 18:22
公司战略调整 - 松下集团宣布关闭太阳能及储能业务部门,结束40年探索,正式退出光伏制造赛道 [1] - 公司强调将继续履行产品保修义务,为现有客户及在建项目提供支持 [1] - 战略调整旨在优化业务结构,将资源集中于更具战略价值的核心业务 [1] 业务发展历程 - 松下光伏制造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代,2009年收购三洋电机推动HIT组件全球化 [1] - 2010年代在美国布法罗工厂启动本土化生产,并在日本、马来西亚设立组件制造基地 [1] - 2022年停止自主生产,将组件制造外包至第三方代工厂 [1] 行业竞争环境 -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大尺寸电池技术迫使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升级产线 [2] - 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均价跌至0.15美元/瓦,较2010年下降逾85% [2]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80%以上产能,日韩企业逐步退出中游制造 [3] 未来业务方向 - 松下未全面放弃能源业务,电池板块加速转向电动汽车领域 [3] - 公司选择退出制造端后,曾尝试专注产品设计与品牌运营但未能挽回颓势 [2] - 行业趋势显示企业正聚焦上游材料或下游应用技术 [3]
宁德时代成为首家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的企业
起点锂电· 2025-04-30 17:53
宁德时代通过新国标检测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通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检测的企业 检测范围涵盖电池单体与电池包 [2] - 送检产品为麒麟电池 检测报告由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 公司测试验证中心团队参与见证 [3] 新国标实施时间 - GB 38031-2025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 计划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3] 技术领先性认可 - 检测报告颁发验证了新国标有效性 同时表明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4] 市场应用规模 - 截至今年2月 全球超1800万辆汽车搭载公司电池 [7] 未来技术方向 - 公司将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热扩散 底部防护 快充安全等关键技术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7]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起点轻型动力电池及两轮车换电大会将于7月10-11日在无锡举办 [7] - 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技术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9]
国内首家通过!宁德时代获得两张动力蓄电池安全新国标检测报告【附宁德时代企业分析】
前瞻网· 2025-04-30 14:24
文章核心观点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龙头企业,技术领先且市场份额占比高,通过新国标检测彰显其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能力,未来将持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2][6][8] 分组1:宁德时代新国标检测情况 -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两张GB 38031 - 2025新国标检测报告,成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 [2] - 通过检测产品涵盖电池单体与电池包,采用麒麟电池,报告由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 [2] - 首份检测报告颁发验证标准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认可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技术领先能力 [2] 分组2:新国标相关情况 - 新国标GB 38031 - 2025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2] - 新国标是动力电池安全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池安全性能要求更严苛,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 [2] 分组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情况 - 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整车制造,下游是充电及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3] - 动力电池是产业链核心,其性能决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指标,关乎行驶安全 [3] 分组4:宁德时代市场地位情况 - 2024年1 - 11月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前三强中,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占比遥遥领先,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中,宁德时代以超33.5%市场份额高居榜首 [8] - 截至今年2月全球超1800万辆汽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市场对其产品高度认可与信赖 [2][8] 分组5:宁德时代生产规模情况 - 2021年动力电池PACK产业中,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量162.30GWh,同比增长213.87% [10][11] - 2021年锂电池材料产量23.38万吨,同比增长255.86% [10][11] 分组6:宁德时代研发投入情况 -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700亿元,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186亿元创历史新高 [11] 分组7:宁德时代产品优势情况 - 做强锂电池产业关键在于先进工艺装备,宁德时代抓住“快、精、特、新” [11] - “快”体现在研发速度与生产效率,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 [11] - “精”代表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各环节严格把关 [11] - 动力电池应用到全球90%以上主流车企,产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 [11] 分组8:宁德时代未来规划情况 - 未来将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多方面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2]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减亏 动力电池出口销量全国第三
证券日报· 2025-04-30 13:1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减亏15.38亿元 [2] - 动力电池出口销量位居全国第三 [2] 技术研发进展 - SPS大软包产品正式量产,实现技术突破 [2] - 开发出超级快充铁锂体系,LFP电池具备超过6C快充能力、5000次以上循环寿命,适用于PHEV、BEV、储能领域,已通过国标认证并应用于部分项目 [2]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预计2025年量产 [3] - 第三代半固态电池(400Wh/kg)引入多项新技术,显著提升热稳定性及安全性,正在进行车规级认证及产业化开发 [3] 未来战略规划 - 2025年将围绕绿色出行、智慧储能、新兴业务三大条线,采用多种技术路线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3] - 在新兴业务领域,公司将推动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数据中心等前沿场景 [3]
宁德时代成为首家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的企业
鑫椤锂电· 2025-04-30 09:04
公司动态 - 宁德时代成为国内首家通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检测的企业,检测产品包括电池单体与电池包 [2] - 送检产品为麒麟电池,检测报告由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公司与该中心团队共同见证颁发仪式 [4] - 截至2025年2月,全球已有超1800万辆汽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6] 技术进展 - 新国标GB 38031-2025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首份检测报告验证了标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 - 公司将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在热扩散、底部防护、快充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6] 行业活动 - 鑫椤资讯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举办行业会议,主题未明确但涉及新能源领域 [9]
早报|辽宁辽阳火灾事故饭店经营者已被控制;海归商会让董明珠道歉;奈雪回应“喝奶茶就不要喝水”;张家界通报160名老人被扔服务区
虎嗅APP· 2025-04-30 07:56
大家早上好!这里是今天的早报,每天早上,我都会在这里跟你聊聊昨夜今晨发生了哪些大事儿。本栏目由虎嗅出品。 热点追踪 【辽宁辽阳火灾事故饭店经营者已被控制,善后处置全面展开】 据新华网,记者29日从辽宁省辽阳市委宣传部获悉,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一饭店发生火灾,共造成22人死亡、3人受伤。目前善后处置工作已全面展开, 饭店经营负责人已被警方控制,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辽宁省、辽阳市有关负责人在现场组织成立灭火搜救、伤员救治、善后处置等工作组,出动22辆消防车、85名消防员迅速扑灭现场明 火,争分夺秒开展搜救,及时疏散周边群众,调派省市专家全力救治伤员。 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结束,伤者生命体征平稳。相关后续工作仍在进行中。 【山西省海归商会发布声明:要求董明珠道歉】 据新浪财经,4月27日,山西省海外回国年轻一代企业家商会(山西省海归商会)发布声明。声明称,针对董明珠近期所发表的"绝不用海归派,海归 派里有间谍"的言论,提出严正抗议,并敦促董明珠纠正错误认知,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 声明称,董明珠将毫无根据的"间谍"猜测强加于整个海归群体,既缺乏数据支撑,更暴露对海外热情学子的偏见。"我们作为热情 ...
创新研发成势 上市公司显硬核担当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04:02
A股公司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2024年5304家A股公司研发支出合计超过1.67万亿元 [2] - 研发支出总额超过50亿元的公司有42家,超过100亿元的有23家 [2] - 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过30%的公司有125家,占比超过50%的有39家,占比超过100%的有11家 [2] - 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例超过5% [2] 行业研发投入趋势 - 制造业创新动能不断积蓄,向中高端价值链持续迈进,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态势明显 [2] - 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驾、AR/VR等新技术成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重点领域 [2] - 计算机、医药生物、汽车等行业以较高研发投入占比推动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 [7] 龙头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约542亿元,同比增长36%,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800亿元 [3] - 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投入186亿元,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拥有六大研发中心和2万名研发人员 [4] - 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央企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在200亿元至450亿元之间 [4] - 美的集团、京东方A、海康威视、海尔智家等链主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均超过100亿元 [4] 新兴产业研发动态 - 星环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0.65%,较上年增加20.77个百分点 [5] - 格科微2024年研发投入9.5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91% [5] - 韦尔股份2024年业绩同比大增近5倍,得益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5] - 美的集团旗下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已完成谐波减速机系列产品开发 [6] 高研发投入企业案例 - 格灵深瞳2024年研发投入1.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61.18% [7] - 恒瑞医药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9.40% [7]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专利授权同比增长5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