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
搜索文档
八亿时空:夯实液晶主业 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20:15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形成显示用液晶材料、聚合物分散液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聚酰亚胺、光刻胶材料等多元业务布局 [1] - 公司深耕液晶主业同时积极布局高端材料等新兴业务以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1] - 子公司上海八亿时空引进战略投资方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形成战略入股加业务合作关系 厦门恒坤持有11.11%股权比例 [2] 光刻胶树脂技术突破 - 建成国内首条百吨级KrF光刻胶树脂高自动化柔性量产双产线 [1] - 光刻胶树脂技术壁垒高 难点在于树脂材料的分子量分散度和纯度 [2] - 研发团队在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工艺控制、纯化技术等关键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 性能参数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具备KrF光刻胶用树脂全系列研发生产能力 与多家头部光刻胶厂家合作开发多款高性能树脂 [3] 产能与收入规划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光刻胶树脂实现千万元级别收入规模 [3] - 项目达产后预计营收规模超亿元 [3] - 计划未来五年具备年产200吨至300吨光刻胶树脂生产能力 [3] 市场应用拓展 - 车载显示成为重点拓展领域 已通过多家客户测试且两款材料实现销售 [4][5] - 开发应用于天窗智能调光的染料液晶并进入高端市场 [5] - 将液晶材料、OLED材料应用到TV、Notebook等显示领域产品 [5] 研发与产业链合作 - 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并自主培养专业光刻胶树脂研发团队 [2] - 研发项目从立项到商品化销售需2年以上周期 覆盖现有产品及技术创新 [5] - 与厦门恒坤形成产业链合作 后者拥有高端光刻胶生产基地且为国内多家12英寸晶圆厂材料供应商 [2] 行业背景 - 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增加 光刻胶作为芯片制造核心材料 其上游光刻胶树脂约九成依赖进口 [2] -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对液晶需求大 车载液晶对温控要求高 [4]
天岳先进:研发投入增长34.94% 多维布局夯实全球碳化硅衬底龙头地位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0: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94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8.02万元 [1] - 衬底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公司为提升市场占有率及下游应用渗透率主动调整定价策略 [1] - 研发费用7584.67万元 同比增长34.94% 主要用于大尺寸衬底技术攻关及AR眼镜等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1] 技术研发 - 实现2英寸至8英寸碳化硅衬底商业化落地 为行业首批推出12英寸衬底的企业之一 [1] - 大尺寸衬底技术领域实现多项从0到1突破 研发投入助力构筑技术护城河 [1] - 高研发投入保障高品质衬底大批量稳定交付 支持技术快速迭代的行业特性 [1] 产能建设 - 济南工厂通过工艺优化持续提升产能 上海临港工厂2024年年中提前达成30万片/年导电型衬底产能目标 [2] - 截至2025年6月底两大基地合计设计产能突破40万片 目前正推进上海二阶段产能提升计划 [2] 客户合作 - 与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中超过半数建立业务合作 合作深度持续提升 [2] - 2025年8月与东芝电子元件达成基本协议 围绕SiC功率半导体特性提升与品质改善开展合作 [2] - 与舜宇奥来达成战略合作 整合材料优势与光学技术专长 共同推动碳化硅衬底在光学领域应用落地 [2] 战略布局 - 2025年8月20日H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推进全球化战略关键步骤 [3] - H股上市加快海外业务布局 完善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3] - 紧抓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产业机遇 以港股上市构建全球化资本及营销网络 [3] 行业前景 - 碳化硅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绿色低碳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1][3] -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 市场需求随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持续释放 [3] 新兴应用 - 积极布局碳化硅衬底新兴应用场景 在光学领域与全球头部厂商合作并获得多个订单 [2] - 拓展AR眼镜等新兴应用领域 研发投入支持多领域技术攻关 [1]
上海合晶(688584.SH):上半年净利润5971.12万元 同比增长23.86%
格隆汇APP· 2025-08-29 18:06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62508.36万元 同比增长15.26%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971.12万元 同比增长23.86% [1] 业绩驱动因素 - 行业景气度回升带动下游客户库存回归合理水平 [1] - 产品销量增加且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1] - 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下游需求回暖 [1] - 外延片需求重回增长态势 [1] 产品战略进展 - 12英寸大尺寸硅片研发与建厂扩产积极推进 [1] - 12英寸55nm CIS外延片实现量产 [1] - 12英寸28nm P/P-外延片进入研发阶段 [1] - 12英寸客户需求增加带动销量提升 [1] - 8英寸产品差异化策略推动功率器件领域高端国产化替代 [1]
中原证券:新材料板块或迎来景气周期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0:13
行业整体前景 - 新材料行业作为成长性行业 伴随制造业需求扩大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 未来将持续发展 [1] - 在国产替代推动和下游复苏背景下 国内新材料板块或将逐步放量迎来景气周期 [1] - 行业维持"强于大市"投资评级 [1] 半导体材料 - 2025年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99.1亿美元 同比增长19.6% 环比增长1.5% 连续第20个月同比增长 [1] - 中国半导体销售额172.4亿美元 同比增长13.1% 环比增长0.8% 同样连续20个月同比增长 [1] - 美国BIS修订《出口管理条例》 对"16nm/14nm节点"及以下工艺和集成电路加强审查 并将25个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2] - 美国政府实施更严格的AI芯片销售限制和EDA软件出口管制 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2] - 建议关注已进入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体系 在电子特气、光刻胶等技术难度大和国产化替代率低的细分领域具有市占率的专精特新企业 [2] 超硬材料 - 7月超硬材料及其制品出口1.51万吨 同比上涨2.29% 但出口额1.45亿美元同比下跌13.31% 出口单价9.58美元/千克同比下跌15.25% [3] - 超硬材料出口67.07吨同比下跌12.52% 出口额0.14亿美元同比下跌53.57% [3] - 超硬制品出口1.50万吨同比上涨2.37% 出口额1.31亿美元同比下跌4.74% [3] - 传统超硬材料和制品需求承压 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3] - 功能性金刚石在半导体、军工、光学应用显露出实用化趋势 产业化序幕拉开 [3] - 建议关注在热管理用金刚石、光学用金刚石领域进行布局、研发和生产的企业 [3] 特种气体 - 截至2025年8月27日 稀有气体价格小幅下跌:氦气614元/瓶(-3.07%) 氙气24500元/立方米(-3.56%) 氖气110元/立方米(0%) 氪气240元/立方米(0%) [4] - 2025年7月集成电路产量468.9亿块 同比增长15% 1-7月累计产量2945.5亿块同比增长10.4% 半导体行业继续向好 [4] - 2025年7月全国光纤光缆产量2088.4万芯千米同比减少8.5% 1-7月累计产量14621.1万芯千米同比下降3.8% 对氦气带动不足 [4]
8月基本金属价格多数上涨,新材料指数走势较强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9 09:40
新材料指数表现 - 截至8月27日新材料指数上涨12.30% 跑赢沪深300指数4.68个百分点 同期上证综指上涨6.36% 深证成指上涨11.67% 创业板指上涨16.96% [1][2] - 新材料指数涨跌幅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位列第5位 [1][2] - 新材料板块成交额达19461.53亿元 环比增长15.59% [1][2] 基本金属价格变动 - 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基本金属价格多数上涨 铜涨1.01% 铝涨1.00% 铅涨1.17% 锡涨1.69% 镍涨0.50% 锌跌0.22% [2] 半导体材料销售情况 - 2025年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99.1亿美元 同比增长19.6% 环比增长1.5% 连续20个月同比增长 [2] - 中国半导体销售额172.4亿美元 同比增长13.1% 环比增长0.8% 连续20个月同比增长 [2] 超硬材料进出口数据 - 7月超硬材料及其制品出口量1.51万吨 同比增长2.29% 出口额1.45亿美元 同比下降13.31% 出口单价9.58美元/千克 同比下降15.25% [3] - 超硬材料出口量67.07吨 同比下降12.52% 出口额0.14亿美元 同比下降53.57% [3] - 超硬制品出口量1.50万吨 同比增长2.37% 出口额1.31亿美元 同比下降4.74% [3] 特种气体价格走势 - 8月稀有气体价格小幅下跌 氦气614元/瓶(跌3.07%) 氙气24500元/立方米(跌3.56%) 氖气110元/立方米(持平) 氪气240元/立方米(持平) [3] 行业估值与评级 - 全部A股PE为17.06倍 新材料指数PE为28.22倍 处于2022年以来历史估值的99%分位 [4] - 制造业需求扩大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发展 下游复苏与国产替代将促进行业进入景气周期 维持"强于大市"投资评级 [4][5]
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7:35
公司治理修订 - 公司章程修订已完成2025年8月版本 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 - 公司全面修订管理制度以匹配新章程 提升规范运作水平[1] - 制度修订依据《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规[1] 日常关联交易调整 - 新增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额度 已通过董事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 无需股东大会批准[4] - 关联交易目的为保障半导体材料业务产能扩张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委托加工服务供应[4] - 新增交易同时满足先导科技集团设备采购需求 提升市场议价能力并建立战略储备应对供应链风险[4] 半导体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铋金属深加工及化合物产品业务实现产能与销量逐季攀升[4] - 铋金属应用于压敏电阻、陶瓷电容、TEC半导体制冷片、滤波器等半导体关键产品制造[6] - 铋基终端产品具备极低电阻特性 技术突破有望推动半导体制程向更先进节点发展[6] 历史交易情况 - 前次2025年度关联交易预计金额为102,626.00万元 涉及先导科技集团及其控制企业[6] - 前次交易于2025年4月经董事会审议 5月经股东大会批准完成程序[7] - 交易目的为支持铋业务及子公司凯世通、嘉芯半导体的日常经营需求[6]
沪硅产业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亏损3.67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1:44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 同比增长8.1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3.67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4.81亿元 [1] - 基本每股亏损0.133元 [1]
沪硅产业(688126.SH)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亏损3.67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1:33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 同比增长8.1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3.67亿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4.81亿元 [1] - 基本每股亏损0.133元 [1]
小吉他拨动大产业 打造产业转移的荆州样本|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9 00:38
文章核心观点 - 荆州市松滋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链式招商 在1年内快速打造出全国领先的吉他制造产业集群 并成功实现从资源枯竭城市向多元化工业体系的转型 [1][3][5] 吉他产业发展现状 - 松滋文化创新产业园已投产7家吉他生产企业 4家正在装修 吸引全球高端制琴大师亚伯拉罕携家人定居并设立工作室 [1][3] - 链主企业桐馨乐器将总部及生产车间迁至松滋不足两年 拥有100多位20年制琴经验的老师傅 多数具备国际交流学习经历 [1] - 桐馨乐器自主研发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保持车间湿度45%和温度22-30度以确保吉他生产参数稳定 [1] - 公司吉他产品80%销往海外市场 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定制款售价高达数十万元/把 [2] - 桐馨乐器2023年回迁首年即创造产值1.5亿元 2024年预计产值达3.5亿元 [2] - 园区产品远销近20个国家 2024年预计产值8-10亿元 3年内有望达20亿元 满园后产值可达50亿元并带动近万人就业 [3] 城市产业转型战略 - 松滋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 曾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和30万亩农作物减产 [4][5] - 城市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 建成"一区三园"工业平台 包含城东工业园(劳动密集型产业)、临港工业园(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和刘家场工业园(钙产品加工) [5] - 2024年松滋GDP达557.3亿元(荆州市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523.32亿元(同比增长11.4%) 2024年上半年GDP达266.01亿元(蝉联荆州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8% [5][6] - 以吉他制造为牵引 构建"产、学、研、游、购、娱"一体发展的吉他文旅生态 目标建设"中国吉他之乡"和世界高端吉他制造基地 [3] 区域产业承接规划 - 荆州市成为湖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先导科技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80亿元 带动超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6] - 岑晟电子创新产业园聚集66家企业(36家为返乡创业企业) 涵盖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领域 恩普能源技术公司从落地到投产仅用45天 [6] - 荆州提出"23515"现代产业体系:2个两千亿级(智能装备/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5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纺织服装/医药健康等)和15条重点产业链 [7] - 依托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优质岸线 建立严格环保准入机制 优先引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项目 [7]
安集科技20250828
2025-08-28 23:15
行业与公司 - 安集科技专注于半导体材料领域 主要产品包括全品类抛光液 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 电镀液及添加剂 广泛应用于半导体IC制造及先进封装领域[2] - 公司坚持"立足中国 服务全球"战略 在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新进入的日本市场均取得显著进展[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抛光液业务增长近40% 但毛利率有所下降 主要由于新产品推出 规模效应增加以及主动让利等因素综合影响[4][3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6%至17% 研发人员占比达53% 延续过去五年高投入趋势[2][9][24] - 公司自2004年成立后前12年处于亏损状态 但仍将60%资金投入研发 2016年开始盈利后研发投入比例保持在20%左右[2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在全球化学机械抛光业市场份额超过10%[2][13] - 功能性湿电子刻蚀清洗液在中国市场占有超过30%份额 整个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组合占全球市场超过4%份额[4][15] - 开发出二氧化铈硅溶胶和钨抛光液 应用于成熟及先进制程[2][10] - 电镀液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晶圆级封装 并加强本地供应链实现本地化[11][16] - 先进封装领域与全球领先设备公司和晶圆厂合作积累十多年经验 与几乎所有需要抛光液的企业合作[29][31] **供应链与研发策略** - 通过自主研发二氧化锆和二氧化铈抛光液实现量产 与合资公司合作生产二氧化硅硅溶胶 提高原材料自给率[2][3][7] - 采取两项磨料研究策略:深入研究核心原材料研发生产能力 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生产[32] - 研发体系包括内部团队建设和外部资源借用 通过平台化研发推动技术突破[23] **市场拓展与客户** - 新客户和新订单主要来自国内新建Fab厂 先进封装封测厂以及部分海外客户[4][18] - 出海战略重要方向 在台湾地区建立实验室进行应用相关研发 按计划招聘核心人员并扩大团队[27][28] - 部分台湾客户因地缘政治存在顾虑 但公司仍与客户进行项目探讨和验证 未受明显负面影响[29] **产能与基础设施建设** - 在奉贤化工区建设第三个制造基地 预计2026年完工 宁波生产基地进行第二期厂房施工以提升制造能力[3] - 宁波线后续发展节奏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未来稳态毛利率水平将有所提升[34] **合规与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遵守合规合法底线和商业道德 对灰色地带零容忍 财务数据透明干净 选择全球知名审计公司进行审计[21] - 将合规和技术视为信仰 技术是前进加速器 合规则是刹车[26] 其他重要内容 - 预测到2029年三大业务板块将从当前约40亿美元扩展到超过60亿美元[17] - 电镀液及添加剂业务发展需要较长时间 预计两三年内不会达到上亿量级规模[20] - 先进封装大部分仍使用原有材料 但也有一些新材料正在探索中[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