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曾毓群:希望宁德时代不再被视为一家锂电池公司
IPO早知道· 2025-04-22 10:35
公司研发投入与专利 - 公司10年间研发投入总计超过700亿,2024年达到近200亿的历史新高[6] - 公司成为海外申请专利数最多的中国企业[6] - 公司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0000人,21C创新实验室成为全球能源存储转化前沿技术研发高地[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三款动力电池产品及一款蓄电池产品[6] - 钠新电池作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为当前全球钠电最高[9] - 钠新电池在安全性上实现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的跨越式突破[9] - 骁遥双核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10]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成为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11] 市场表现与数据积累 - 公司2024年实现总营收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7] - 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达37.9%,稳居榜首[7] - 公司已服务超过1823万辆车,累计销往66个国家及地区[6] - 积累3000多亿公里的工况数据,构建行业最全面的真实场景数据库[6] 产品量产计划 - 钠新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首发落地巧克力换电车型[9] 战略定位与愿景 - 公司希望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开拓者,而非仅被定义为电池制造方[7] - 多核电池的本质意味着动力电池将从参数推动阶段进化到需求引领阶段[7] - 多核技术未来将应用于乘用车、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轮船等领域[9]
上海车展|12C超充、钠电池、双核电池……“宁王”要争的,不止于市场份额
观察者网· 2025-04-22 08:19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关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革命 的竞赛趋于白热化。 正值2025上海国际车展前夕,4月21日,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首发三款重要产品:第二代神行超 充电池、钠新电池和骁遥双核电池,引发行业的广泛讨论。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宁德时代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凭借领先于同行的市场份额、营收、利润和市值,在行业中 素有"宁王"之称。面对行业竞争的加剧,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痛点,宁德时代也借此机会再次向行业 昭告:"宁王"仍是那个"宁王",领先于同行的也不仅仅是市场份额。 "王炸"连着出 充电速度不及加油,至今仍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痛点。为提升快充效率,2023年9月,宁德时代就发布 了充电倍率达4C的神行超充电池。但随着竞争对手的迅速跟进,宁德时代的行业领先地位受到挑战。 宁德时代迅速作出回应。 此次发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号称是全球首款峰值倍率12C兼具800km纯电续航的磷酸铁锂电池, 可在30秒内充电75km,1秒可充电2.5km;而在-10℃的低温下,其充电10%—80% SOC仅需15分钟,较 当前行业最高水平缩短35%。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电池 全场景电池版图浮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4-22 03:54
文章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发布三款重磅新品,钠新电池成熟将加速多核时代到来,推动动力电池产业从参数推动走向需求引领阶段,钠电池与其他电池共同构成主流品类,夯实新能源行业发展基础 [2][5][7] 新品发布情况 - 4月21日宁德时代在上海举办首次Tech Day,发布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钠新电池为全球首个规模化量产应用的车规级钠电池 [2] 钠新电池优势 - 钠元素分布广、开采易、成本低,不受地缘风险影响,钠新电池为能源安全提供新选项,还可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生产每度钠电电芯碳排放比锂电电芯低30%至60% [3] 钠新电池性能 - 能在-40℃环境下保持90%能量保持率,电芯能量密度达175Wh/kg,具备超500公里纯电续航和超200公里混动续航能力,有超10000次循环寿命,支持峰值5C快充,极端滥用测试下不起火、不爆炸 [3] 钠新电池系列及应用 - 推出高压动力电池和低压电池两个系列,高压电池攻克北方多种车辆应用痛点,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首发巧克力换电车型;低压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应用于重卡等车型,-40℃可正常启动,寿命超8年,自放电率低于3%,2025年6月规模化量产,首发一汽解放车型 [3][4] 钠新电池市场展望 - 中长期钠离子电池有机会取代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一半市场,未来可保持对锂离子电池成本优势,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构成主流品类推动全球电动化 [5] 多核体系意义 - 钠新电池成熟加速多核时代到来,多核体系让用户成中心,使电池定制化成为现实,让锂电产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加速新能源全场景落地,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应用推广,推动产业从参数推动走向需求引领阶段 [2][7] 相关技术背景 - 宁德时代从第一代钠电池起推出“AB电池技术”,骁遥双核电池理念源于此,AB电池技术已累计出货超40万套,累计专利超350项 [6]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电池、双核电池和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DT新材料· 2025-04-22 00:34
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发布三款动力电池产品和一款蓄电池产品,以颠覆式创新突破技术边界,开启新能源行业的多核时代 [1][2] - 钠新电池作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打破了资源边界,夯实了新能源的基础 [2] - 骁遥双核电池开创了跨化学体系的全新设计,打破单一路线的技术边界,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2]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凭借峰值12C充电倍率,再次刷新全球超充纪录 [2] 钠新电池 -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突破了材料本身的性能边界,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大规模量产 [3] - 钠新电池包含两类产品,分别是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均可实现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适配 [3] - 钠新乘用车电池可在零下40℃的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在仅剩10%SOC的极端状态下,仍可做到零下40℃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 [3] - 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175Wh/kg,为当前全球钠电最高,比肩磷酸铁锂电池 [3] - 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实现超1万个循环的寿命,同时大幅降低维护成本 [3] - 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使用寿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61% [4] - 钠新重卡蓄电池具有全电量深度放电、零下40℃一键启动、久置一年可启动的优势 [4] 骁遥双核电池 - 骁遥双核电池是宁德时代双核架构、自生成负极技术深度融合的重磅产品 [5] - 双核架构意味着电池包拥有两个强大的"独立能量区",同时具备五大双核功能 [5] - 自生成负极技术可让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 [5] - 自生成负极技术可以灵活适配各种材料体系,当搭配三元体系时,能量密度最高可提升至1000Wh/L以上 [5] - 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的"电电增程"技术,能够结合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调控两个能量区的分配策略 [6] - 现场发布了三种跨化学体系的双核解决方案:钠-铁双核电池、铁-铁双核电池、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 [7][8] - 铁-铁双核电池在轴距接近3米的车型上可轻松实现千公里纯电续航,同时让每公里通勤成本低至1毛钱 [8] - 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在轴距3米的轿车上配电量可突破180度,纯电续航里程突破1500公里 [8]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 [11] - 峰值充电功率达1.3兆瓦,可实现1秒2.5公里的无感补能 [11] - 在零下10℃低温环境下,15分钟可从5%补能至80%SOC,比当前行业最高充电水平提升了100% [11] - 在亏电状态下,依然具备830kW的输出功率 [11] - 在零下10℃低温亏电的严苛环境下,依然可以轻松满足百公里加速的动力需求 [11] 行业影响 - 从双核到多核的创新架构将不只限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 [10] - 将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程 [10]
宁德时代首个科技日聚焦:12C铁锂快充、自生成负极与“双核”架构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 - 动力电池从"参数推动"进入"需求引领"时代 [2]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钠新钠离子电池、自生成负极技术及双核电池架构 [3]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 基于磷酸铁锂化学体系,提供800公里续航,支持12C峰值充电倍率(1.3MW功率),5分钟补能520公里 [4] - 性能超越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10C峰值充电倍率,5分钟补能400公里) [5] - 全温域、全SOC区间保持强劲动力,零下10℃低温亏电仍满足百公里加速需求 [5] - 采用碳包覆纳米超导正极、超晶石墨负极、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电解液及均衡电子流技术 [6] - 适配所有兆瓦级超充桩,2024年底已在16家车企39款车型应用,2025年扩展至67款车型 [7] 钠新钠离子电池 - 能量密度达175Wh/kg(对应500公里续航),支持5C充电速率,循环寿命超1万次 [8][9] - 零下40℃至零上70℃极端温域工作,零下40℃保持90%可用电量且动力不衰减 [8] - 安全性实现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突破,消除热失控助燃因素 [10] -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寿命8年,全生命周期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61% [10] 自生成负极技术 - 通过纳米级界面调控,离子传导速度提升两个数量级,活性离子消耗速率降低近90% [11] - 电池存储性能提升300%,减缓衰减并延长循环寿命 [11] - 与三元正极搭配可使能量密度提升至1000Wh/L以上 [12] 双核电池架构 - 集成不同化学体系电池,主能量区满足日常/快充需求,增程能量区提供高能量密度长续航 [13][14] - 五大核心功能:高压双核故障毫秒级切割、低压双核冗余供电、结构双核物理隔离、热管理双核独立温控、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定向排气隔离 [15][16] - 具体产品包括骁遥"钠-铁"双核电池(75kWh/700km)、"铁-铁"双核电池(1000km续航/12C快充)、"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1000kW功率/1500km续航) [17][18] 行业影响 - 动力电池进入深度定制化阶段,消费者无需在续航、低温性能、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妥协 [19] - 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轮船及工商业储能全场景产业化落地 [20] - 双核设计可弥补固态电池短板,加速其商业化应用 [20]
宁德时代首个科技日聚焦:12C铁锂快充、自生成负极与“双核”架构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动力电池技术革新 - 动力电池行业从"参数推动"进入"需求引领"时代 [1] - 公司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支持800公里续航和12C超充,5分钟补能520公里 [3] - 二代神行电池性能超越竞品,在零下10℃低温亏电环境下仍满足百公里加速需求 [5] - 采用碳包覆纳米超导正极、超晶石墨负极和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电解液等技术提升性能 [6][7] - 二代神行电池适配所有兆瓦级超充桩,第一代产品已在16家车企39款车型应用 [8] 钠离子电池突破 - 推出"钠新"钠离子电池品牌,能量密度达175Wh/kg,支持500公里续航 [9] - 钠新电池在零下40℃保持90%可用电量,循环寿命超1万次 [9] - 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寿命8年,总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61% [9] - 钠离子电池实现本质安全,消除热失控助燃因素 [9] 自生成负极技术 - 自生成负极技术使离子传导速度提升两个数量级 [11] - 活性离子消耗速率降低近90%,存储性能提升300% [11] - 该技术攻克锂金属循环衰减瓶颈,与三元正极搭配能量密度可达1000Wh/L以上 [12] 双核电池架构 - 双核架构集成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实现超长续航与超高倍率组合 [13] - 包含主能量区和增程能量区,具备五大核心功能特征 [14][15] - 高压双核实现故障毫秒级切割与能量重构,低压双核保障核心功能稳定运行 [15] - 热管理双核支持差异化温度控制,热失控防护双核实现定向排气与隔离 [16][17] - 发布多款双核电池产品,包括钠-铁、铁-铁和三元气/双三元组合 [18]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多核技术使消费者无需在续航、低温性能、寿命等维度妥协 [19] - 技术创新回归产业价值创造本质 [20] - 技术应用将扩展至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轮船及工商业储能等领域 [20] - 加速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 [20]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或引发产业第四次大洗牌|独家
24潮· 2025-04-20 23:34
新国标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首次提出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1] - 合规电池系统成本预计增加15%-20%,二线电池企业改造成本超5亿元[1] - 二线电池企业盈利能力薄弱,中创新航2024年毛利率15.89%,净利润5.91亿元;瑞浦兰钧2024年亏损11.63亿元;正力新能2024年仅盈利0.91亿元[1]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占据69.82%市场份额,第3-10名企业占26.19%,前10名合计占96%市场份额[1] - 资本向头部聚集,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资金净值2471.31亿元,占6家主要企业合计2584.35亿元的95.63%[2] - 部分企业资金状况恶化:中创新航资金净值-18.05亿元(同比-169%),国轩高科-67.5亿元(同比-200.97%)[3] 历史政策影响与行业洗牌 - 2016年产能门槛从0.2GWh提高至8GWh,导致大批企业出局,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达标[4] - 2018年补贴新政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导致磷酸铁锂电池企业大量破产,沃特玛因此倒闭[5][7] - 2019年补贴退坡超50%导致新能源车销量"五连跌",动力电池装车量"三连跌"[5] 当前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市场悲观预测2027年前30%产能面临关停[3] - 行业历史三次洗牌中,最惨烈时不到两年淘汰1/3企业[3] - 2013-2017年规划产能228GWh,2017年仅用37GWh,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3] - 企业需保持财务健康,加速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构建一体化版图,扩大全球市场[6]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或引发产业第四次大洗牌|独家
24潮· 2025-04-20 23:34
新国标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首次提出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2] - 合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15%-20%,二线电池企业改造成本超5亿元,对二三线企业构成巨大压力 [2] - 二线龙头企业中创新航2024年综合毛利率仅15.89%,净利润5.91亿元,瑞浦兰钧亏损11.63亿元,正力新能盈利仅0.91亿元 [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占据69.82%市场份额,第3-10名企业占26.19%,前10名合计96% [2] - 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资金净值达2471.31亿元,占6家头部企业总资金净值2584.35亿元的95.63% [2] - 中创新航资金净值-18.05亿元同比降169%,国轩高科-67.5亿元同比降200.97%,显示财务压力加剧 [3] 历史政策引发的行业洗牌 - 2016年产能门槛从0.2GWh提至8GWh,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达标,导致配套企业从150家降至100家 [3] - 2018年补贴新政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升,磷酸铁锂企业沃特玛因技术不达标破产 [4] - 2019年补贴退坡超50%导致新能源车销量五连跌,外资企业重返加剧竞争 [4] 当前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悲观预测2027年前30%产能面临关停,历史三次洗牌中曾有1/3企业被淘汰 [3][4] - 企业需优先保障财务健康,其次推动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构建一体化布局 [4] - 扩大全球市场开拓成为破局路径之一,需加速出海应对国内竞争 [4] 行业集中化趋势 - 资本加速向寡头聚集,宁德时代2471.31亿元资金净值同比增24.07%,而亿纬锂能、欣旺达分别下降11.47%和20.93% [2][3] - 2017年宁德时代以17%份额成为全球第一,政策变化使其成为最大受益者 [4]
新能源汽车更加安全的重要标志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4-20 17:3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安全标准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新安全标准 提出更严格安全要求并增加新测试方法 标志着行业在安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 [1]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调研显示 过去两年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在电芯本征安全 热电分离 热扩散防护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新产品可实现"只冒烟不着火"目标 [1] - 新国标实施反映行业技术进步已具备条件 主流企业产品安全性能达到不起火不爆炸标准 [1] 标准制定的产业规律 - 新技术标准化遵循三阶段规律:经济效益验证阶段→市场化初期阶段→产业化成熟后升级标准阶段 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发展符合该规律 [1] - "沙盒"管理模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应用 政府通过动态监管机制逐步完善标准体系 新国标实施标志管控能力进入成熟阶段 [1] - 中国在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建设方面全球领先 新国标将为国际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借鉴 [1] 行业现存挑战与发展方向 - 当前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热失控热扩散规律 需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明确安全边界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1] - 全固态电池虽具更高安全性潜力 但仍存在安全问题且成本需降至与现有电池相当水平 不能因此放松现有电池安全研究 [1] 配套检测标准实施 -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自3月1日实施 与新产品标准形成互补 首次从年检角度建立强制规范 [1] - 检测机构必须按新规提升检测能力并承担法律责任 标准实施将显著提升在用车辆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1]
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最严”动力电池新国标影响力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5-04-19 11:21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要求电池在内部加热、底部撞击、300次快充循环后外部短路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 [2] - 新国标实施时间: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已获批车型2027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有约1年过渡期 [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报告550余例,2025年多起起火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推动新国标出台 [2] 技术标准升级 - 新国标基于2020版升级,包含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系统测试,主要修订热扩散测试(新增内部加热)、新增底部撞击测试(150焦耳能量撞击3次)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循环后短路测试) [4] - 热扩散技术要求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烟气无害",底部撞击测试要求无泄漏/破裂/起火/爆炸且绝缘达标 [4] - 快充循环测试针对20%-80%充电≤15分钟的电池,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4C快充10分钟)、中创新航(5C超充≤12分钟)、比亚迪(6C快充10分钟)已实现高端车型适配 [5] 行业影响与信号 - 新国标推动行业从"发展优先"转向"质量优先",安全从底线变为核心竞争力,倒逼企业全面技术升级(材料/电芯/整包) [6] - 2025年1-3月4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同比+4家),但电池产量装车比例降至40%,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10]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称已达标,但部分中小型企业因技术/资金/产线改造难度可能被淘汰 [7][10] 企业应对措施 - 宁德时代表示新国标将降低自燃风险,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10] - 东风汽车马赫电池技术"超高安全冗余"设计远超新国标,长安汽车参与标准制定并应用多重安全防护技术 [11] - 零跑汽车称将按节点完成技术迭代,目前满足2020版国标 [11] 实施难点与局限 - 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技术水平下多数企业难以达标,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也曾有起火案例 [8] - 新国标测试条件与真实工况存在差异(如外部冲击/车辆燃烧连带影响),实际使用中仍可能发生事故 [12] - 标准执行初期或面临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成本增加(电池包成本上升约10%-15%)等问题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