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兰Bolt

搜索文档
通用汽车或将采购宁德时代电池 保障雪佛兰Bolt过渡生产
环球网· 2025-08-08 12:01
通用汽车电池采购计划 - 公司计划从中国宁德时代采购电池用于第二代雪佛兰Bolt纯电动车生产以填补供应链缺口[1] - 采购为临时措施过渡期约两年直至美国本土低成本电池量产[3] - 新一代雪佛兰Bolt定价约3万美元在补贴政策下售价可降至2万美元出头但补贴将在新车上市前取消[3] 产品规划与定位 - 新一代雪佛兰Bolt计划2026年正式进入市场定位为公司目前价格最亲民的电动车[3] - 公司旗下12款在售电动车均搭载美国制造电池覆盖售价3 5万美元至34万美元多个细分市场[3] - 雪佛兰Bolt曾于2016年推出2023年暂停生产新一代车型计划今年年底在堪萨斯州Fairfax装配厂投产[3] 本土电池生产布局 - 公司与LG合资的田纳西工厂正进行改造计划2027年开始投产磷酸铁锂电池[4] - 临时采购措施旨在为自主制造磷酸铁锂电池铺路[3] - 与宁德时代合作将保障Bolt车型在过渡阶段的生产连续性直至启用美国本土制造的电池[4] 行业动态 - 福特汽车也正与宁德时代合作计划在密歇根州新建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小型纯电皮卡[4] - 多家美国车企依赖海外厂商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及相关授权[3]
CATL再获美企大单
鑫椤锂电· 2025-08-08 10:44
通用汽车电池采购策略 - 通用汽车将在2027年前为雪佛兰Bolt车型从海外采购磷酸铁锂电池(LFP)以保障成本竞争力 [1] - 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将负责供货这些电池 [1] - 这一决策反映了美国车企在面对国内供应链挑战时选择依赖海外供应商的策略 [4] 通用汽车供应链布局 - 通用汽车计划从中国进口电池用于第二代雪佛兰Bolt纯电动车尽管面临关税问题 [4] - 这一临时措施旨在为自主制造磷酸铁锂电池铺路 [4] -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在美国本土量产成本更低电池之前将持续两年从宁德时代采购电池 [4] 美国车企电动化战略 - 通用汽车积极布局电动汽车战略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效益 [4] - 福特与宁德时代合作在密歇根州新建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小型纯电皮卡 [4] - 美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积极布局 [4] 宁德时代全球业务扩展 - 宁德时代在美国市场取得显著进展 [4] - 宁德时代与日本TDK运营的工厂建立合作关系预计通过长期合同以固定价格获得LFP电芯 [4] - 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版图 [4]
安静而独特:逾百年来电动汽车的跌宕起伏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8 22:58
电动汽车发展历史 19世纪至20世纪初 - 早期电动汽车采用可充电铅酸电池 取代马车 主要面向富人市场 [10] - 1896年Riker Electric Roadster成为最早电动汽车之一 时速达15英里(24公里) [10] - 1897年纽约电动汽车公司整合多家制造商 采用可更换电池技术维持出租车运营 [12] - 1900年电动汽车占美国道路车辆三分之一 但价格普遍昂贵 [14] - 1901年保时捷推出世界首款混合动力车Lohner-Porsche Mixte 结合汽油发动机与电池 [14] 1908-1970年衰退期 - 福特T型车凭借低价(1912年售价降至300美元)和便利性颠覆市场 1915年销量已导致部分电动车企倒闭 [16] - 1916年Woods混合动力车因价格过高失败 1918年公司破产 [16] - 1920-1970年电动汽车进入50年蛰伏期 仅因石油危机短暂复苏 如1959年Henney Kilowatt仅生产50辆 续航40-60英里(64-96公里) [19][21] - 1960年代通用福特实验性开发Electrovair II/Comuta等车型 但未商业化 [21] 1970-2000年技术探索 - 1970年代石油危机推动政府投资 雪佛兰Electrovette等改装车型因续航不足失败 [24] - 1996年通用EV1成为首款商业化尝试 最终仅生产1117辆后停产 [24][26] - 1997年丰田普锐斯开创混合动力先河 2000年全球上市 [26] 现代电动汽车革命 2000-2020年突破阶段 - 特斯拉2003年成立 2008年Roadster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 2012年后推出Model S/X/3/Y系列 [29][31] - 2010年日产聆风奠定现代电动车基础 续航73英里(117公里) 2014年累计销量破10万辆 [31] - 雪佛兰2011年推出Volt插混 2016年Bolt纯电续航达238英里(383公里) [33] 2020年后市场格局 - 2024年美国电动车渗透率8%(128万辆) 特斯拉份额降至50%以下 福特/雪佛兰/Rivian分别占7.5%/5.2%/3.5% [36] - 全球市场分化明显 欧洲渗透率22.7% 中国达47.6% [8] - 混合动力技术短期复苏 但车企仍长期押注纯电平台 [38] 关键技术演进 - 电池技术从铅酸(1859年)到锂离子(2003年)的跨越 续航从40英里提升至380+英里 [10][29][33] - 充电网络扩展缓解里程焦虑 Lucid等品牌接入特斯拉超充体系 [6][31] - 自动驾驶与软件定义汽车优先采用电动平台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