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机械设备行业跟踪周报:推荐基本面困境反转、固态电池催化的锂电设备板块-20250622
东吴证券· 2025-06-22 1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推荐基本面困境反转&固态电池催化的锂电设备板块,关注叉车、工程机械等行业投资机会 [1][2][3][4] - 油服设备出海中东机遇大,推荐杰瑞股份、纽威股份;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趋势下,镁合金和PEEK材料加速应用;先导智能在锂电设备领域优势明显;触觉传感器行业有发展潜力;工程机械海外产能布局可降低关税风险;迪威尔有望受益于深海和非常规油气开采;碳化硅行业半绝缘型衬底片在AR眼镜应用前景好;灵巧手赛道关注产业链机遇;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受益于国内AIDC资本开支增加 [16][21][27][31][36][40][43][47][5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建议关注组合 - 涵盖光伏、半导体、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如晶盛机电、北方华创、三一重工等 [15] 近期报告 - 涉及油服设备、人形机器人、锂电设备等多领域报告,如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设备商优先受益等 [15] 核心观点汇总 油服设备 - “一带一路”深化,中东油服市场大,中国油服设备公司有成长空间,推荐杰瑞股份、纽威股份 [16][19] 人形机器人 - 轻量化是趋势,镁合金和PEEK材料应用加速,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21][25] 先导智能 - 国内龙头扩产和海外客户拓展使其受益,固态电池领域有先发优势,后续回款有望加速 [27][28][29] 传感器行业 - 触觉传感器对人形机器人重要,介绍技术路线和玩家,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31][33][34] 工程机械 - 海外产能布局可降低关税风险,“一带一路”地区是核心市场,推荐相关主机厂 [36][37][38] 迪威尔 - 深耕油气行业,有望受益于深海和非常规油气开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40][42] 碳化硅行业 - AR眼镜打开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片应用场景,推荐晶盛机电、天岳先进 [43][46] 灵巧手 - 与夹爪应用场景不同,关注工艺收敛中的产业链机遇,推荐相关企业 [47][49][50] 柴油发电机组行业 - 受益于国内AIDC资本开支,国产品牌迎量价齐升机遇,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52][54] 行业重点新闻 - 2025年1 - 5月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5月先导智能完成固态电池核心设备交付 [56][58] 公司新闻公告 - 应流股份拟收购应流航空少数股权,徐工机械首次回购股份 [59][61] 重点高频数据跟踪 - 2025年5月多项数据有变化,如制造业PMI环比提高、金切机床产量同比增长等 [64][66][67]
国产CIS的成绩,不是空话
36氪· 2025-06-20 19:40
CIS行业动态 - CIS成为芯片圈高频词汇 2025年以来8M CIS缺货严重 SK海力士宣布退出CIS市场 [1] - 索尼发出预警 半导体业务不确定性增加 CMOS客户可能流失严重 [2] - 索尼CIS业务面临双重冲击:中国大陆厂商竞争和三星CMOS业务压力 [3] - 索尼中国客户从1英寸传感器转向更小规格 导致单价和利润率下降 [3] - 索尼最大客户苹果考虑转向三星CMOS传感器 可能对索尼半导体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3] - 索尼计划将半导体子公司分拆并推动独立IPO 可能在年内上市 [3] 市场格局 - CIS下游市场中手机占比达70% 汽车和安防分别占9%和6% [5] - 索尼稳居全球CIS市场首位 2024年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4% [6] - 索尼在高端市场份额超50% 1英寸及以上规格传感器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6] - 2024年索尼预计实现60%市场份额目标将推迟 因主要客户销售额低于预期和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4] - 全球智能手机CIS出货量预计2024年同比增长2%达44亿颗 [7] - 2024年智能手机平均单机摄像头数量从3.8颗降至3.7颗 高端化与性价比成为关注重点 [11] 国产CIS厂商表现 - 全球CIS排名:索尼第一 格科第二 豪威第三 后两家均为国产公司 [8] - 格科2024年CIS出货量同比增长34% 高性价比方案获安卓中低端机型订单 [11] - 格科推出0.7μm和1.0μm 50MP CIS产品 已获传音和vivo采用 [12] - 格科持续开发5000万像素产品系列 包括0.8μm和0.64μm规格 [12] - 豪威科技出货量同比增长14% 50MP传感器OV50H在中国主流手机厂商快速渗透 [12] - 思特威在安防监控CIS领域出货量全球第一 手机和车载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 [13] 汽车CIS市场 - 2023年汽车CIS市场安森美占有率33%第一 豪威27%第二 索尼14%第三 [14] - 2024年豪威科技全球汽车CIS出货量超1.3亿颗 市场份额44%超越安森美 [14] - 豪威科技在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搭载率居前 并进入理想和零跑等新势力 [14] - 思特威和格科也在车载CIS领域发力 思特威推出多款车规级CIS产品 [17] - 800万像素车载CIS成为竞争焦点 量产价格在10美金以上 [18] - 全球8M CIS芯片产能高度集中 被豪威、索尼和安森美垄断 [18] 新兴应用领域 - AI眼镜市场爆发 格科推出TCOM封装技术 500万像素CIS已量产 [19] - 2023年全球汽车摄像头市场规模57亿美元 CIS占23亿美元 [16] - 预计2029年ADAS摄像头市场规模将达36亿美元 DMS摄像头超10亿美元 [16][17] - 预计2027年单车摄像头用量有望达20颗 CIS芯片是核心组件 [16] - 2023-2029年汽车CIS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2% [16]
首程控股领投墨现科技 携手引领触觉传感器与机器人智能革命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18:14
投资事件 - 首程控股宣布投资墨现科技 该轮融资由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 秦安股份联合投资 [2] - 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由京国瑞和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资本联合管理 [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墨现科技专注于触觉传感器领域 提供高适应性柔性压力传感器解决方案 [2] - 公司通过原理创新 工艺改进 技术突破的方式在传感器领域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2] - 产品已应用于消费 医疗康养 工业及汽车等场景 电子皮肤技术在机器人灵巧手和机械臂上取得显著进展 [2] - 技术路径为行业首创 核心优势包括产品形态可塑性高 触点分布广泛且生产成本较低 [3] - 丰富的产品矩阵可广泛应用于B端及C端场景 [3] 投资逻辑与市场前景 - 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看好墨现科技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平台化能力 [3] - 看好电子皮肤及指尖产品在具身智能载体的巨大市场潜力 [3] - 触觉传感器作为平台型技术 拥有广阔市场空间 是人形机器人完成多模态迭代不可或缺的一环 [3] - 2024年公司已完成多个应用场景的拓展 [3] 资金用途与发展规划 - 此轮投资将助力墨现科技进行产品迭代 为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注入动力 [2] - 机器人基金将持续支持技术研发 产品升级和更多应用场景拓展 [3]
研判2025!中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行业产业链、产需情况、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展望: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国内企业竞争力逐渐加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30
行业概述 -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利用热释电材料的自发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以非接触形式检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由红外滤光片、热敏感元和信号处理电路三部分组成[3] - 传感器工作步骤包括红外辐射接收、吸收与温度变化、电荷分布变化、电信号放大与处理,其中滤光片可选择性透射9-10μm波段的人体红外辐射[5][6] - 产品分为传统型(场效应管电路)和智能型(集成电路),后者能实现更复杂功能[3] 市场规模 - 中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5年3.65亿元增至2024年15.99亿元,CAGR达17.84%[1][15] - 产量从2015年2.17亿只增至2024年9.65亿只(CAGR 18.03%),需求量从2.09亿只增至9.37亿只(CAGR 18.14%),供需基本平衡[14] - 全球红外滤光片市场2024年销售额达14.26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39.27亿美元(CAGR 15.57%),中国占全球40%份额[9][10] 产业链 - 上游为锆钛酸铅陶瓷、钽酸锂等原材料及红外滤光片、半导体元件;中游为传感器制造;下游应用包括安防监控(占比最高)、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7] - 智能家居领域市场规模从2019年4817.7亿元增至2024年7848亿元(CAGR 10.3%),传感器用于人体检测触发灯光/门窗控制[12] 竞争格局 - 国内企业在中低端产品具成本优势,代表厂商包括森霸传感、尼赛拉、炜盛电子等,森霸2024年传感器收入2.51亿元(+5.91%)[18][21] - 上海尼赛拉为中日合资企业,产品获ISO9001/14001认证并出口欧美日,郑州炜盛覆盖200多类气体/红外传感器[20][23] 技术趋势 - 微小化:MEMS技术推动传感器体积缩小,适配可穿戴设备等场景[25] - 智能化:AI算法提升环境感知能力,物联网实现远程监控[26] - 系统化:整合无线通信/电源管理模块,提供即插即用解决方案[27] - 多功能化:集成光照/气体传感等功能,柔性基底材料拓展应用场景[28]
A股公司,“更名潮”!
证券时报· 2025-06-17 18:16
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变更潮 - 今年以来A股市场超200家上市公司证券简称发生变更 [1] - 多数公司因财务指标未达标被实施风险警示或强制退市 [1] - 部分公司因财务指标好转撤销风险警示 [1] - 35家公司因经营发展变化、主营业务调整、战略转型或资产重组主动更名 [2] 业务调整驱动的更名案例 - 韦尔股份更名为豪威集团 反映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后的三大业务体系(图像传感器、显示、模拟解决方案) [2] - 一汽富维更名为富维股份 体现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聚焦汽车内外饰、轻量化材料及智能视觉技术研发 [3] 资产重组驱动的更名案例 - 国泰君安更名为国泰海通 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获证监会批复 [4] - 国联证券更名为国联民生 因收购民生证券99.26%股份完成 [4] - 格力地产更名为珠免集团 反映重大资产置换后主营业务转型 [4] - 中航电测更名为中航成飞 因完成收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100%股权 [5] 行业趋势:科技化与智能化 - 富邦股份更名为富邦科技 突出技术创新导向的资源配置 [5] - 玉马遮阳更名为玉马科技 匹配产品功能属性与战略定位 [5] - 春光药装更名为春光智能 业务拓展至智能包装装备及智能仓储领域 [6]
解析第四代柔性传感器——织物传感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 - 公司:东方电热、上海之识、上海遥乐、嘉兴先知、巨桥工业、小米旗下汉兴创投、比亚迪、慕思、舒达、巨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柔性传感器赛道前景广阔,织物传感技术有望快速释放订单和现金流,东方电热与上海之识合作有望在汽车、消费及机器人领域实现突破,建议关注后续合作及合资公司进展[1][2][12] - **论据** - 第四代柔性传感器(织物传感)相比传统传感器,在折叠性、透气性和大面积制备方面优势显著,适合电子皮肤大面积应用,为机器人全身触觉感知提供可能[1][5] - 电子皮肤与指尖触觉传感器在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上有差异,织物传感工艺更适合电子皮肤生产[1][7][8] - 汽车和消费领域对电子皮肤或触觉传感器需求旺盛,已应用于汽车坐垫、后备箱防夹、床垫和呼吸监测等产品,市场潜力大[1][9] - 织物传感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优势明显,适合全身覆盖电子皮肤,成本与压阻式传感器相当,智能织物demo有情感应用空间[1][10] - 上海之识获小米独家投资,天使轮融资数千万元,汉兴创投持股16.7%成第二大股东,6月10日东方电热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 - 东方电热主业PTC空调加热发展趋势健康,估值约20倍出头,随着柔性电子技术路线发展,预计未来释放更多订单和现金流[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东方电热与上海莱士合作取得车规级认证,比亚迪高端车型汽车坐垫安装柔性传感器[9] - 慕思床垫用触觉传感器进行睡眠监测,巨量开发的织物床单传感器可监测病人翻身及下床风险,舒达床垫监测用户呼吸和睡姿并调整[9] - 织物传感技术全手制备成本约1000元,单个指尖约两三百元[10] - 未来东方电热可能与上海遥乐成立合资公司,由遥乐提供压阻纤维,合资公司进行产品制作[11]
模拟芯片,触底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5 10:33
半导体市场整体预测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率预测维持11.2%不变,但实际1-4月出货量同比增长19.3%,显示预测偏保守 [1] - 2026年预测增长8.5%,但存在负增长可能性,需结合库存周期和政治因素综合判断 [1][12] - 2019-2026年半导体市场规模(百万美元):412,307→760,700,复合增长率9.8% [3] 分立器件市场 - 2025年分立器件市场预测下调至同比下降2.6%(原预测+5.8%),1-4月实际同比下降6.9% [2] - 功率晶体管受电动汽车需求低迷拖累,但中长期汽车电动化将推动需求回升 [2] - 2026年预测增长8.3%,分立器件市场规模预计从30,219百万美元增至32,733百万美元 [3] 光半导体市场 - 2025年光半导体市场预测从+3.8%下调至-4.4%,1-4月实际下降1.1% [3] - 图像传感器占市场50%份额,受益智能手机需求保持正增长 [3] - 2026年预测增长1.7%,市场规模从39,290百万美元微增至39,956百万美元 [3] 传感器市场 - 2025年传感器市场增长率从7.0%下调至4.5%,但1-4月实际增长16.1% [4] - 汽车传感器库存过剩问题缓解,中长期因汽车高性能化需求将稳步增长 [4] - 2026年预测增长4.2%,但实际增长率可能达10% [4] IC细分市场 模拟IC - 2025年模拟IC增长预测从4.7%下调至2.6%,1-4月实际增长5.0% [6] - 通用模拟市场复苏明显,2026年预测增长4.8%,实际可能接近10% [6] 微型IC - 2025年微型IC预测从+5.6%下调至-1.0%,但MPU受益服务器需求增长近10% [7] - MCU市场负增长收窄,预计2025年下半年转正,全年或实现5-10%增长 [7] - 2026年预测增长3.0%,实际可能达5-10% [7] 逻辑IC - 2025年逻辑IC增长预测上调至23.9%(原16.8%),1-4月实际增长35.9% [8] - AI服务器GPU和智能手机AP驱动增长,NVIDIA主导市场 [8][9] - 2026年预测增长7.3%,但AI功能向终端渗透可能推动超20%增长 [9] 存储器IC - 2025年存储器增长预测从13.4%下调至11.7%,但1-4月实际增长24.5% [10] - 数据中心需求强劲,全年增长率或超30%,但需警惕2026年周期下行风险 [10][11] - 历史周期显示2026年可能进入低谷,需关注Windows 10停更带来的PC换机需求 [10][11] 行业风险与机遇 - 2025年实际增长率可能达20-25%,高于WSTS预测的11.2% [12] - 特朗普关税政策潜在影响需密切关注,可能冲击供应链 [12] - AI服务器和终端智能化是核心增长引擎,逻辑IC和GPU持续受益 [8][9]
CIS市场竞争,加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4 11:09
索尼集团市场份额目标推迟 - 2025年实现60%市场份额的目标将推迟 主要由于2024年主要客户销售额低于预期及中国高端市场竞争加剧[1][2] - 2024年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与上一年持平为53% 预计2025年达到56%[2] - 索尼半导体强调将继续以60%市场份额为目标运营业务 通过技术优化和加速新品上市实现目标[3] 索尼半导体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财年影像与传感解决方案部门销售额预计达1.79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 营业利润2611亿日元(同比增长35%)均创历史新高[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有利汇率、产品结构改善及移动设备传感器销量增长[2] - 业务战略聚焦灵敏度/噪声、动态范围、分辨率、读出速度和功耗五大功能轴 计划推出技术平衡性更强的产品[3] 智能手机CIS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CIS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2%至44亿颗 索尼保持第一 中国企业格科微(第二)和豪威科技(第三)分列二三位[5][8] - 格科微出货量同比大增34% 得益于高成本效率和轻晶圆厂模式转型 加速开发5000万像素产品[8] - 豪威科技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4% 其5000万像素传感器OV50H因性能与价格优势获中国厂商广泛采用[9] 行业技术趋势与挑战 - 每部智能手机平均摄像头数量从2023年3.8个降至2024年3.7个 但CIS出货量仍因终端需求复苏增长2%[8] - LOFIC和多光谱技术或推动市场平均售价提升 但2025年CIS出货量可能因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因素小幅下降[9] - SK海力士退出CIS业务可能为中国供应商创造新增长机会[9]
CIS市场竞争,加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4 11:05
索尼集团图像传感器业务表现及市场动态 核心观点 - 索尼集团预计2025年实现60%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的目标将推迟 主要由于2024年主要客户销售额低于预期及中国高端市场竞争加剧 [1][2] - 2024年公司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与上一年持平为53% 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56% [2] - 索尼仍保持全球智能手机CIS出货量第一 但中国竞争对手格科微和豪威科技增长迅猛 [5][6][8] 财务与业务表现 - 索尼影像与传感解决方案部门2024财年销售额预计达1 799万亿日元(同比+12%) 营业利润2611亿日元(同比+35%) 均创历史新高 [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有利汇率 产品结构改善及移动设备传感器销量提升 [2] - 索尼半导体提出五大技术发展轴(灵敏度/噪声 动态范围 分辨率 读出速度 功耗) 将加速新产品市场化以应对竞争 [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CIS出货量预计44亿颗(同比+2%) 索尼保持第一 格科微(同比+34%)和豪威科技(同比+14%)分列二三位 [5][6][8] - 格科微通过轻晶圆厂模式提升成本效率 豪威科技凭借高性价比5000万像素传感器OV50H获中国厂商青睐 [6][8] - SK海力士宣布2025年退出CIS业务 可能为中国供应商创造新机会 [8] 技术趋势与市场挑战 - LOFIC和多光谱技术有望推高CIS平均售价 但2025年出货量可能因智能手机摄像头数量减少(2024年3 7个/台 vs 2023年3 8个/台)而小幅下滑 [9] - 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智能手机市场形成压力 [9]
大陆集团发布新传感器技术 可直接测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3 12:51
技术突破 - 大陆集团成功研发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温度直接测量技术(eRTS),测量精度容差范围从15℃大幅缩减至3℃ [1] - 现有技术通过定子温度传感器数据、相电流测量值及环境变量间接计算电机温度,容差范围高达15℃ [3] - 电机转子在极端环境下工作温度可达150℃,高温可能导致磁铁退磁 [3] 技术优势 - eRTS由温度传感单元和换能器单元构成,采用压电式超声波技术实现双向无线通信与能量传输 [5] - 温度传感单元直接安装在磁铁附近,换能器位于电机外部并通过专用接口传输数据 [5] - 该技术显著降低稀土材料用量,成本优于现有解决方案 [5] 行业影响 - 测量精度提升使汽车制造商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上获得更大自由度 [3] - 更窄的温度容差区间可提升电机性能,同时减少安全冗余所需的稀土材料用量 [3] - 公司将持续拓展电动汽车传感器产品组合,加大研发投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