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床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7:59
智能工厂建设现状 -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超过80%制造业行业大类 [1][7] - 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7] 企业智能化转型案例 -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通过27个智能场景实现交期缩短30%、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检验效率提升50% [3] - 亚威股份通过四阶段数字化跃迁:PLM系统提升图纸管理效率40%、ERP系统提升存货周转效率36%、MES系统降低产品不良率22%、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500家企业设备上云 [4] - 亚威股份从机床销售转型为"硬件+软件+云服务+集成+咨询规划"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 [9] 技术应用与创新 - 中集环科综合应用AI/5G/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孪生仿真优化产线工艺布局 [6] - AI辅助系统实现焊缝无损检测智能评片,AI安全系统实现24小时高危区域监控 [3] - 全国累计发布469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50项国际标准,6500余家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全部制造业领域 [10] 产业升级路径 - 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从"规模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成为观察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窗口 [3] - 单个企业技术突破通过生态网络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扩散"的产业升级路径 [6] - 智能制造需要高端研发人才与数字工匠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双重支撑 [9] 国际化发展与挑战 - 中国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制定、国际组织话语权和国际专利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11] - 需依靠应用端先发优势加快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以智能化转型争夺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11] -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系统性过程,需实现装备/工艺/软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突破 [9]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 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6:10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与庞大的制造业持续碰撞 与融合,一大批智能工厂正从蓝图变为现实。这种碰撞 不仅重塑了生产范式,更成为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 的核心引擎。 在亚威股份的智能车间里,智能化柔性加工生产线自动排产、有序作业,智能仓储系统集中配送物料至 作业场所,通过随处可见数字看板,工厂实现了机床制造全过程的透明化管理。这个老牌机床企业,如 今已建成国内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其转型历程恰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突破的微观样本。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 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了解,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分布在31个省(区、 市),覆盖了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近日,记者走进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看看智能生产线如何 高效生产,又给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气象。 智能化转型加速 中集环科(301559)智能工厂里数字技术正重塑传统制造。 在数字孪生/仿真系统中,实时动态模拟在建新车间一举一动,甚至能对有轨制导车辆(RGV)的路径 规划进行智能预警,确保每一次物料运输都遵循最优轨迹 ...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见成效中国制造重塑生产范式
证券时报· 2025-08-29 01:58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正以智能工厂为支点,不断推动制造业从"规模红利"到"价值红利"的发展,智能工厂将成为观察中 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与庞大的制造业持续碰撞 与融合,一大批智能工厂正从蓝图变为现实。这种碰撞不仅重塑了生产范式,更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培 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 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了解,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分布在31个省(区、 市),覆盖了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近日,记者走进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看看智能生产线如何 高效生产,又给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气象。 智能化转型加速 中集环科智能工厂里数字技术正重塑传统制造。 在数字孪生/仿真系统中,实时动态模拟在建新车间一举一动,甚至能对有轨制导车辆(RGV)的路径 规划进行智能预警,确保每一次物料运输都遵循最优轨迹;射线检测室内,AI辅助系统成为工程师 的"智慧眼",通过深度学习 ...
汇洲智能(002122)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证券之星· 2025-08-28 22:24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9.28%,但归母净利润1898.82万元,同比下降66.81%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25.65%,但归母净利润-277.39万元,同比下降104.55% [1] - 毛利率27.37%,同比增长30.63%,净利率3.16%,同比下降71.49% [1] - 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1.03亿元,占营收比18.79%,同比下降12.48% [1] - 每股净资产1.07元,同比下降8.1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增长35.37%,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66.78% [1]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348.59%,主要由于本期取得子公司及金融资产投资支出较多 [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12.8%,主要由于本期收到库存股处置款较多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75.3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2.31% [5][7]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合同负债变动幅度为-8.69%,主要由于本期子公司加快产品验收进度 [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145.88%,主要由于公司本期投资增加 [4]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3.02%,主要由于公司本期处置金融资产 [4] 收益与投资回报 - 投资收益变动幅度为365.2%,主要由于本期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较多 [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幅度为-98.69%,主要由于上年同期非流动金融资产增值较多 [4] - 公司近10年中位数ROIC为-1.07%,最差年份2019年ROIC为-55.87% [4] - 公司上市以来已有年报17份,亏损年份5次 [4] 研发与业务结构 - 研发投入变动幅度为100.59%,主要由于本期子公司研发项目结题成本及人工成本增加 [4] - 公司核心业务分为高端装备制造、大模型数据服务、创业投资与资产管理 [5] -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以齐重数控、青海青一和上海壹亘为主,拥有10大类、26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的机床产品 [5] - 大模型数据服务通过热热数据公司提供,自建智能化数据标注平台Enable I,客户包括小红书、字节、科大讯飞等 [5] - 创业投资与资产管理已投资项目包括超聚变、麒麟软件等 [5]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几年主营业务将围绕高端装备机床业务以及数据服务业务重点开展 [6] - 公司积极推进目前已投资项目的退出工作 [6]
华中数控2025年上半年营收5.54亿元 高端引领战略持续推进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1:4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4亿元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推动国产高端装备自主可控与智能化升级 [1] 高档数控系统业务 - 五轴技术加工精度与效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配套台套数半年度显著增长 [2] - 与武汉重机、天水星火、普什宁江等企业合作开发多类型五轴机床 为汽车零部件、激光加工等领域批量配套 [2] - 发布全球首台嵌入AI芯片与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 配套设备加工效率提升10% 故障诊断达三年工程师水平 [2] - 与秦川机床等18家龙头企业研制20台智能机床工程样机 构建创新生态 [2] - 华中8型数控系统在3C行业获广泛应用 与长三角、珠三角头部设备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批量配套五轴钻攻中心等高端机型 [3]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业务 - 在3C行业持续渗透 新能源汽车及锂电储能市场发力 发布具备自主感知与双臂协同的智能双臂机器人 [4] - 推出70kg负载机器人及三大系列焊接机器人 具备高速高精高稳定特性及防爆设计 [4] - 最新动力学研究成果获机器人顶级期刊录用 为具身智能提供数据收集基座技术 [4] - 依托NC-Link和iNC-Cloud实现设备联网 为汽车、高铁、能源等行业建成多条智能产线 [4] 战略与政策契合 - 业务深度契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宏观方向 响应加快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号召 [5] - 未来将加速人工智能在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智能产线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与成果转化 [5]
巨轮智能联合OPS开发数控设备 加大行星滚柱丝杠行业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8:28
公司业务发展 - 巨轮智能与OPS公司联合开发可应用于行星滚柱丝杠行业的数控设备 正处于中国和海外市场双推广阶段[1] - 公司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欧吉索机床(广东)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金属切削机床及数控机床制造销售 将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本土机型[2] - 公司加大行星滚柱丝杠数控设备和XT减速器的市场开拓 已与罗升集团签约合作加速减速器产品海外市场开拓[3] 技术合作与优势 - OPS公司在德国拥有60多年电火花成型机床和20多年高速加工中心制造经验 是全球先进的设备制造商[1] - OPS公司高速加工和EDM技术处于先进地位 在模具自动化加工和石墨电极应用方面有较大优势[1] - 行星滚柱丝杠具有体积空间小 精度高 输出大和耐用稳定的性能特点 正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2] 市场与客户基础 - OPS公司在欧美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客户包括奔驰 宝马 奥迪 大众 福特 西门子 美的电器和特斯拉等[1] - 欧吉索机床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销售业绩逐年增长 2012年与巨轮智能在广东揭阳设立生产基地[1] - 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的核心传动部件 在特斯拉擎天柱二代成本占比达20%[2] 产品战略定位 - 行星滚柱丝杠数控设备是继XT减速器后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又一布局[3] - 公司数控设备有望弥补国产行星滚柱丝杠设备空白 助力滚柱丝杠国产化[2] - 子公司将全力研制高精密数控机床及自动化产线 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与利润增长点[2]
津上机床中国8月28日斥资304.8万港元回购11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8-28 17:49
公司回购 - 津上机床中国于2025年8月28日斥资304.8万港元回购11万股 [1]
津上机床中国(01651)8月28日斥资304.8万港元回购11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7:48
公司回购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斥资304.8万港元回购11万股 [1]
乔锋智能(301603):业绩超预期 穿越周期高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8-28 16:52
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12.1亿元 同比增长50% 归母净利润1.8亿元 同比增长56% [1] - 2025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8亿元 同比增长57% 毛利率30% 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1] - 25Q2单季度营收7.4亿元 同比增长67% 环比增长54% 扣非归母净利润1.0亿元 同比增长66% 环比增长41% [1] 产品结构 - 立式加工中心收入10.2亿元 同比增长54% 毛利率33% 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1] - 卧式加工中心收入0.4亿元 同比增长71% 毛利率21% 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1] - 龙门加工中心收入0.3亿元 同比下降43% 毛利率21% 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1] - 数控机床等其他设备收入0.2亿元 同比下降50% 毛利率19% 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 [1] 新产品布局 - 高速钻攻T-5F采用新型高性能材料 在加工精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应用于3C电子智能穿戴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2] - 五轴立加VHU-650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船舶等领域 轻型通用立加VDM-255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 [2] - 天车式高速六轴龙门BTG-3028/3222具有大行程和高刚性 适合大型工件五面及复杂曲面加工 [2] - 全动立柱卧加JF-500实现高速高精度加工 卧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FU-80S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军工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 [2] 增长驱动因素 - 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模具工程机械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行业景气度提升 带动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3] - 东莞南京新建生产基地逐步投产 显著提升产能 缓解产能紧张问题 提高生产交付能力和效率 [3] - 2021年起重点投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铝压铸等领域 现已开始产生效益且相关行业毛利率较高 [3] - 2020年以来开发数控车床数控磨床高端卧加五轴加工中心及自动化线等新产品 已实现销售并贡献业绩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元30.4亿元35.1亿元 同比增长45%19%15%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亿元4.5亿元5.5亿元 同比增长65%31%22% 三年复合增长率26% [4] -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26倍20倍16倍 [4]
豪迈科技(002595):核心业务维持高景气 铸件需求持续向好 机床有望突破新赛道
新浪财经· 2025-08-28 14:37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业务维持高景气 2025年全年业务预计保持较好发展 [1] - 公司主营业务保持产销两旺 燃气轮机和风电景气度向好 机床业务开拓新产品及新领域 [2] - 公司2025H1实现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27.3% 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4.7% [2]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34.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22.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2] - 轮胎模具业务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8.6% 毛利率40.2%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2] - 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32.9% 毛利率24.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2] - 数控机床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45.1% [2] 业务发展 - 燃气轮机市场未来五年呈持续增长态势 被视为能源转型关键技术 [3] - 2025H1国内陆风机组价格触底回升 出口毛利率修复 [3] - 2025H2行业受益"十四五"收官带动陆风抢装 欧洲海风延期项目释放 [3] - 2026年海风有望同比增长300% 全球风电进入海陆共振新周期 [3] - 公司2025H1新推出五轴超快激光微加工机床等高端产品 突破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密模具/半导体等行业 [3] - 公司与沃尔德签订战略合作 围绕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核心零部件加工需求开展合作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027年EPS预测至3.12/3.83/4.47元 [2] - 采用分部估值法得出目标市值582亿元 对应目标价72.75元 [2] - 目标价对应2025年23.33倍PE估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