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

搜索文档
【e公司观察】第三方即配迎行业分水岭 精耕细作时期开启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20:39
行业格局分化 - 顺丰同城股价涨超11%创历史新高 成为行业内唯一实现规模与利润双增的企业 [1] - 达达启动私有化退市 与持续亏损和战略调整有关 [1] - 闪送首季收入9.6亿元 收入出现下滑 [1] - 即时配送行业呈现三种不同发展路径:达达深度绑定京东生态 闪送聚焦高端C端市场 顺丰同城坚持全场景多平台开放模式 [1] 公司发展路径 - 达达作为京东生态物流拼图 京东秒送收入逆势增长 但第三方属性不断弱化 [1] - 达达私有化后将整合京东供应链资源与末端网络 构建"仓储-拣货-配送"闭环 专注垂直服务模型 [2] - 顺丰同城连续两年盈利 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至1.32亿元 "B+C+最后一公里"全场景服务形成护城河 [3] - 闪送"一对一急送"模式在奢侈品、急件等垂直领域具有潜力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即时配送订单量2030年预计突破千亿单 商超、医药、美妆等高附加值非餐场景增长强劲 [2] - 行业竞争格局从平台垄断转向多极化 流量分散化加深第三方即配需求 [3] - 达达退市标志粗放扩张时代终结 行业进入精耕细作时期 [4] - 外卖大战催生运力需求激增 滴滴、货拉拉等新势力入局将重塑市场格局 [4] - "直播+即时零售"推动第三方即配服务向多极流量生态适配 [4] 投资机会 - 第三方即配将超越物流功能 成为连接消费场景、驱动产业链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 [4] - 顺丰同城已掌握瑞幸咖啡、山姆会员商店、麦当劳等头部KA客户 将承担重要流量整合作用 [3] - 行业将构建更具韧性、普惠性与创新性的商业生态体系 [4]
在澳洲走路送外卖,能养活自己吗?
虎嗅· 2025-06-16 15:40
外卖平台运营模式 - 外卖平台包括Uber Eats、DoorDash和熊猫外卖,其中Uber Eats提供新人激励奖金,第一个月完成40单可获得400澳元奖励[5][9][10] - 平台要求外卖员完成身份验证、线上安全课程等手续,并提供安全骑行装备[6][8] - 平台不规定送达时间,外卖员不会因迟到受惩罚,但商家出餐效率会影响店铺排名和骑手接单意愿[26][30][31] 外卖员收入与工作条件 - 骑车送外卖的税后时薪约25澳元,扣除油费等成本后净收入接近最低时薪,走路送外卖的时薪更低,约5澳元/单[13][14] - 每周工作3天,每天3-4小时,月收入约1200澳元,包括平台奖励、高峰补贴和小费[17][18] - 雨天送餐有额外1-5澳元酬劳,但骑手缺乏退休金、假期等福利,仅享受送餐时段的工伤保险[42][43] 行业政策与权益保护 - 新南威尔士州修改《劳资关系法案》,将外卖员纳入零工群体并规定最低工资[46] - 部分企业尝试与餐厅合作,通过固定配送费保障外卖员收入,如Fuel It Up公司收取6.99澳币/单的固定费用[45] 消费者与商家行为 - 顾客对外卖员态度平和,即使延迟送达也较少抱怨[27][41] - 商家出餐延迟时通常不催促骑手,部分店铺因出餐慢被系统标记为"慢单",影响排名[31][32] 行业文化与环境 - 外卖配送被视为受尊重的职业,骑手与平台关系较松弛,遇到问题可联系客服解决[25][33][38] - 墨尔本市区人行道拥挤且交通规则混乱,骑车送餐存在安全隐患[29][40]
TikTok Shop美国大换血!营收不达标,改用中国管理层;韩国一家电商公司要来中国开店,首站上海丨Going Global
创业邦· 2025-06-15 19:10
出海四小龙动态 - TikTok Shop美国业务由中国高管接管,原美国电商负责人被降职,100多名员工被解雇或离职,2024年销售额仅完成52%的内部目标(90亿美元 vs 175亿美元目标)[5] - TikTok宣布在英国扩大投资,新增500个岗位使员工总数达3000人,伦敦新办公室投资1.4亿英镑(约13.62亿人民币),平台月活用户超3000万[7] - TikTok Shop东南亚站点取消企业卖家电商经验要求,泰国站GMV达2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超越美国站(20-25亿美元),印尼站GMV15-20亿美元(增长214%)[9] - Temu计划7月底恢复美国全托管模式,建议卖家备货量增加30%-40%,已开始测试中国直发商品并建立海外前置仓机制[11] - 速卖通在中东上线卖车业务,首发比亚迪、小米等中国新能源车型,依托其年增22.7%的汽车配件类目优势(中国汽车2024年出口640.7万辆)[13] 大公司国际化布局 - 京东物流沙特团队超千人,2月建成中东最大汽车备件中心,覆盖5大品牌数万种配件[16][17] - 携程CEO孙洁提出3-5年海外收入翻倍目标,Q1国际平台Trip.com预订量增60%,设立10亿元旅游创新基金并在23国招聘1100人[21] - 阿里国际站OKKI发布外贸智能体AiReach,营销打开率从6%提升至15%,询盘量涨3倍,AI开发信功能采纳率达94.3%[23][24] - 兰州牛肉面品牌陈香贵出海德国柏林,启动全球合伙人计划,国内已售4500万碗牛肉面[27] 海外公司动向 - 韩国时尚电商Musinsa计划Q4在上海首开店,明年进军日本,平台含8000个韩国品牌[31] - Grab否认与GoTo合并传闻,澄清未进行任何谈判[33] - 亚马逊德国测试低价专区Haul应对Temu竞争,亚洲平台占德国电商市场份额已达6%(去年三倍)[35] - 沃尔玛和塔吉特因关税上调宠物用品价格8%,Costco和Target也调整供应链并涨价[37] - 亚马逊企业购全球客户突破800万,覆盖66家FTSE100企业,2023年销售额350亿美元[39] 投融资事件 - AI公司Glean估值72亿美元(增长57%),ARR突破1亿美元[44] - 迪士尼4.39亿美元全资收购Hulu,交易基于275亿美元估值[45] - 东南亚汉堡品牌Shiok Burger完成Pre-A轮融资,新加坡13家门店已盈利[47] - 新加坡保险科技公司bolttech获1.47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21亿美元[48] - 空中出租车公司Archer融资8.5亿美元,成为2028洛杉矶奥运会服务商[49]
5连板后急速暴跌,Robovan这么快熄火?
格隆汇APP· 2025-06-14 16:38
无人配送行业现状与趋势 - 无人配送领域热度攀升,顺丰同城无人车起量,多家物流自动驾驶企业融资成功,推动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上涨[1][2] - 德邦股份在5月26日-6月3日期间累计涨幅达72.16%,换手率24.27%,但澄清未部署无人物流车后股价下跌超20%[4][5] 规模化落地驱动因素 - 无人配送需L4级自动驾驶技术,依赖AI、传感器融合等,核心驱动力为物流需求增长与传统人力成本矛盾[8][9] - 202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937亿件,末端"最后五公里"成本占比60%,无人车可优化单票成本0.1-0.2元[11][12][13] - 新能源物流车采用无人驾驶后单件成本降超60%,2024年行业无人配送车累计超6000台,覆盖100+场景,交付订单破亿件[14][15] 市场增长与成本优化 - 2026年无人配送车市场规模有望达10万台,头部企业新石器4月单月交付量超2024年全年,预计Q2-Q3突破2000台/月[16][17][18] - 快递企业规划显示,2025年AJEF计划引入无人车8800台(渗透率5%),Haller计划达几千台(渗透率2-3%)[20] - 九识智能推出E6无人物流车售价仅1.98万元(新客5折至9900元),将L4级设备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23][24] 技术与政策支持 - 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成本下降,L2+方案进入10万元以下车型,E6单月综合成本低于3000元(对比传统面包车人工成本更高)[27] - 政策路权逐步开放,新石器已获100+地市路权,头部企业加速规模化应用[21][27] 产业链参与模式 - 下游企业分三类:自研路线(菜鸟、京东)、投资+订单模式(顺丰合作新石器/白犀牛,覆盖38城)、采购模式("通达兔"集中采购)[34][35][38] - 中游制造商采用"整车+FSD订阅"模式,九识智能FSD订阅费低至1800元/月,部分开放2-3年租赁服务[39] 应用场景拓展与未来展望 - 无人车可延伸至电商仓储、工业园区、智慧城市等场景,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百万台级,产业产值增量预计5948亿元[40] - 行业需解决路权、技术、安全等痛点,长期看物流企业估值逻辑或随自动化升级重塑[44]
5连板后急速暴跌,Robovan这么快熄火?
格隆汇APP· 2025-06-14 16:37
无人配送行业现状与趋势 - 无人配送领域热度攀升,顺丰同城无人车起量,多家物流自动驾驶企业融资成功,推动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上涨[1][2] - 德邦股份在5月26日-6月3日期间累计涨幅达72.16%,换手率24.27%,但澄清未部署无人物流车后股价下跌超20%[4][5] - 行业加速推进末端配送与干线货运无人化变革,政策松绑与资本技术双重驱动是关键因素[2] 规模化落地的驱动因素 - 无人配送需L4级自动驾驶技术,依赖AI、传感器融合、车路协同等技术融合[9] - 中国快递业务量达1937亿件,末端配送成本占比高达60%,无人物流车可显著优化单票成本0.1-0.2元[12][14] - 新能源物流车采用无人驾驶后单件成本下降超六成,显性成本优化覆盖电商、生鲜、商超等多场景[15][16] - 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配送车累计超6000台,交付上亿订单,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10万台[16][17] 技术与成本突破 - 新石器无人车单月交付量超1000台,4月交付量超2024年全年,预计2-3季度突破2000台[19] - 九识智能推出E6无人物流车售价仅19800元(新客9900元),L4级设备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24][25] - 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价格下降,E6单月综合成本低于3000元,远低于传统面包车人工成本[28] - 顺丰同城白犀牛R5无人车实现极端天气100%无人化运营,技术成熟度提升[28] 下游企业布局与规划 - AJEF计划2025年引入8000台无人车,渗透率5%,预计降本1-2亿元;Haller计划渗透率2-3%[21] - 顺丰同城无人车规模增至200台,覆盖38城,5月活跃路线破万条;中通与新石器达成"万台级"合作[34][37] - 极兔计划新增3000台无人车,行业呈现"一家先行、多家跟进"的竞争态势[37]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产业链涵盖无人车、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技术,中游聚焦运输工具制造[32] - 菜鸟、京东走独立研发路线,顺丰采用"投资+订单"模式,通达系以集中采购为主[34][37] - 九识智能推出FSD订阅服务(1800元/月),商业模式向"整车+服务"转型[38] 未来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 无人车应用拓展至仓储分拣、工业园区配送、智慧城市物流,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百万台级[39] -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物流车产业产值增量5948亿元[39] - 路权开放加速,新石器已获100多个地市路权,政策支持推动城市物流网络建设[22]
巨头阴影下,抖送如何靠聚合配送 2.0 杀出重围?
搜狐财经· 2025-06-14 01:44
行业竞争格局 - 即时配送行业由美团、饿了么等巨头主导,凭借品牌影响力、用户基础和成熟配送体系构建竞争壁垒 [1] - 抖送作为新兴平台,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红海市场中成功突围 [1][8] 抖送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聚合配送2.0模式,整合美团配送、蜂鸟跑腿、达达、顺丰同城等主流运力平台资源,构建覆盖全国的"超级运力池" [4] -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订单精准分配,运用AI算法实时优化路线规划,使骑手配送效率从2-3单/小时提升至5-6单/小时 [4][7] - 开发多渠道订单协同系统,通过API接口打通美团、饿了么、抖音外卖等平台数据,实现跨平台订单自动同步和集中调度 [7][10] 行业痛点与需求变化 - 商家面临运力割裂问题,高峰时段单一平台运力不足导致订单积压和配送延迟 [5] - 消费者需求升级,从基础"准时送达"转向追求更快时效和个性化服务 [5] - 监管政策收紧对平台合规运营和骑手权益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5] 技术创新应用 - 投入资源研发智能调度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实时数据分析和最优路径规划,案例显示可减少12分钟配送耗时 [4][7] - 探索"顺路多单"配送模式,通过路线优化提升骑手单位时间配送量50%-100% [7] - 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化运力调配和订单分配精度 [7] 市场拓展策略 - 避开与巨头正面竞争,定位为聚合配送服务开拓者,解决行业运力碎片化问题 [4] - 构建"订单中央处理器"实现全平台订单统一管理,提供自动同步、集中调度和全链路追踪功能 [7][10] - 建立互利共赢的生态合作模式,接入多家主流运力平台形成协同效应 [4][8]
UniUni向左,纵腾向右
雷峰网· 2025-06-13 19:18
核心观点 - UniUni与纵腾从合作伙伴转变为竞争对手,反映了北美末派市场的竞争格局变化 [1][4][23] - UniUni通过众包模式和低价策略快速崛起,但面临融资困难和盈利挑战 [6][7][8] - Temu和SHEIN的爆发式增长成为UniUni转危为安的关键因素 [15][16][17] - 纵腾为支撑估值亲自下场做末派,与UniUni形成直接竞争 [20][21][26] - 两家公司未来可能面临分而不离或正面对抗的局面 [31][33][36] UniUni发展历程 - 2019年创立于加拿大温哥华,采用众包模式将北美末端配送价格从5-7美元降至2.5-3美元 [6] - 2022年面临融资困境,账上现金仅能维持13个月开支,最终引入纵腾和燕文的产业投资 [2][8][10] - 2023年日均订单量从8000单爆发式增长至10万单,2024年峰值达100万单 [15][16][17] - 2025年开始组建中国团队自主招商,并尝试拓展韩国、日本等新市场 [19] 商业模式与技术 - 首创海外快递众包分配模式,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实现轻资产化运作 [6] - 业务从"配"延伸到"仓",在北美设立60多个仓库和30多个分拣中心 [14] - 面临模式变重的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5] - 订单强依赖Temu和SHEIN等平台,本地订单占比仅10% [34] 纵腾战略布局 - 2022年投资UniUni获得业务协同,同时投资拉美市场的安骏物流 [10] - 2024年通过GOFO和CIRRO品牌分别布局美国和欧洲末派市场 [26] - 形成"头程运输+海外仓+末端派送"的完整业务闭环 [29] - 计划借壳上市,曾考虑有棵树和绿康生化作为上市主体 [29] 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国市场日均订单量约7000万单,中美跨境订单仅占400-500万单 [34] - 面临USPS和FedEx等巨头的垄断,新进入者需投入大量资金 [17][32] - 地缘政治风险影响中资企业在美发展,UniUni作为加拿大公司更具优势 [33] - 行业存在整合趋势,GOFO和CIRRO未来可能合并 [26] 未来挑战 - UniUni缺乏双向物流网络,服务本地客户能力受限 [35] - 平台订单依赖性过强,议价能力受制约 [35] - 纵腾需要证明其末派业务能支撑200亿人民币估值 [20] - 两家公司都需要解决基础设施投入与盈利平衡的问题 [14][28]
趣店再弃主业!蹉跎6年陷战略迷途,1.5亿盈利靠投资“输血”
搜狐财经· 2025-06-13 15:41
公司现状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580万元,同比下降53 76% [1] - 净利润1 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主要依赖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收入 [1] - "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收入2380万元,较去年同期5380万元大幅缩水 [1] - 公司考虑终止"最后一公里"业务,可能再次面临缺乏核心主营业务的局面 [1] 财务表现 - 2020年营业收入36 88亿元,净利润9 59亿元 [4] - 2022年营业收入降至5 77亿元,净亏损3 62亿元 [4] - 2023年和2024年扭亏小幅盈利,但营业利润仍为负值 [4]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 5亿元,但营业收入仅2580万元 [4] - 利息收入及投资损益2020年7 08亿元,2025年一季度1 65亿元 [5] - 衍生工具未实现损益2023年1 54亿元,2025年一季度0 47亿元 [5] 资产状况 - 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48 23亿元,受限制现金7 82亿元 [9] - 定期存款22 04亿元,短期投资14 31亿元 [9] - 货币资金等合计占总资产比重73 03% [10] - 2020-2025年总负债14 88亿元至12 94亿元,占总资产比重11 11%至10 23% [10] - 股东权益中留存收益从2020年83 15亿元上升至2025年一季度88 20亿元 [10] 业务转型 - 2014年成立时主营校园贷业务,2016年转向现金贷产品 [3] - 2017年纽交所上市融资近10亿美元,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美元 [3] - 2019年起尝试在线教育、汽车零售、社区团购等多个领域 [3] - 2022年12月启动"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2023年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11] - 2024年前四大客户贡献收入1 78亿元,占总营收82% [12] - 2025年一季度决定逐步退出"最后一公里"业务 [11] 管理层与战略 - 创始人罗敏主导公司重大决策,包括校园贷兴起和多次转型 [12] - 罗敏频繁以"网红创业者"身份活跃于社交平台 [13] - 公司战略反复、激进投资及营销失衡导致"自毁式衰落" [13]
一个月股价翻倍!顺丰同城还能疯狂多久?
金融界· 2025-06-12 20:10
股价表现 - 6月22日港股顺丰同城股价盘中触及17.3港元/股创历史新高 收盘涨幅10.64%报16.64港元/股 [1] - 自5月9日启动上行通道以来累计涨幅达107.48% [1] 行业背景 - 2023年国内即时零售市场规模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 预计2030年达2万亿元 [2] - 2024年即配行业订单规模482.8亿单同比增长17.6% 预计2030年达1008.4亿单年均增速13.1% [2] - 京东淘宝等平台加入外卖大战并推出巨额补贴 推动即时零售市场热潮 [2] 公司业务 - 顺丰同城为国内最大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 覆盖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四大场景 [3] - 五一期间全场景业务单量同比增长87% 商超百货单量激增177% 饮品单量增106% 最后一公里配送单量增102% [3] - 母亲节鲜花配送单量环比前日增超6倍 商超百货单量同比增161% [3] - 520当天鲜花单量环比增超9倍 饮品单量同比增143% 快餐单量同比增98% [3] 竞争优势 - 采用无人车+骑士多元运力组合优化末端履约效率 [2] - 凭借中立定位/全场景覆盖/顺丰生态协同优势成为即时零售生态关键基础设施 [2] 市场评价 -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即配行业具备较强成长性 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 [3] - 当前市盈率(TTM)达106.67倍 显著高于港股航空货运与物流板块17.09倍水平 [4] 竞争压力 - 美团/阿里/京东在用户粘性/流量入口/履约成本等方面构筑多维竞争优势 [3]
“最后一百米”订单,阿姨代外卖小哥跑楼
第一财经· 2025-06-12 19:39
代送现象主要出现在深圳,集中在华强北周边几栋高楼。这些高楼在2000年左右建成,个体商户非 常密集。大厦的电梯设置较少,一到高峰期就非常拥挤,就催生了以赛格大厦为代表的这几栋高楼的 代送业务。 对于代送阿姨替代骑手配送最后100米的距离,一位科兴科学园白领表示大家已默认这一情况。同时 相较于不熟悉大厦情况的骑手,阿姨们送餐时轻车熟路,"不得不说这样效率更高,我们能更早吃上 饭。" 2025.06. 12 本文字数:119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陆涵之 代送外卖成为了深圳部分写字楼的独有现象。 第一财经关注到,每到饭点,深圳的写字楼例如华强北附近的赛格大厦、电子科技大厦等,以及科兴 科学园都有阿姨接过骑手的外卖,送上楼,完成最后一100米的"接力赛"。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代送服务的兴起确实需要监管,尤其是 涉及食品安全的领域。从深圳华强北的实践来看,代送员虽然提升了配送效率,但其服务链条中存在 劳动权益保障缺失、报酬结算不透明等问题。更关键的是,代送员在接触食品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规 范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监管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制定代送服务操作规范(如食品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