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

搜索文档
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多项经营范围
新浪财经· 2025-08-22 13:47
公司工商变更 - 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于8月19日发生工商经营范围变更 [1] - 新增经营范围包括日用家电零售、家用电器销售、日用百货销售及纸制品销售 [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为王宁,注册资本为2亿人民币 [1] 股权结构 - 公司由POP MART(HONG KONG)HOLDING LIMITED全资持股 [1]
麦肯锡盘点中国消费市场的五大惊喜!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涨超1%!消费ETF(159928)昨日大举“吸金”超3.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13:30
港股通消费50ETF表现 - 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8月22日上涨1.04%至1.067元,连续第6日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5亿元,当日盘中再获640万元净流入 [1][2] - 热门成分股名创优品绩后涨超18%,李宁涨超7%,安踏体育涨超3%,泡泡玛特涨超2% [1] - 名创优品第二季度营收49.66亿元同比增长23.1%,经调整经营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8.5%,经营利润率17.2%超公司指引 [2] A股消费ETF动态 - 消费ETF(159928)近5日累计吸金超11亿元,最新规模超151亿元,同类领先,8月22日小幅下跌但再获1.34亿份净申购 [3] 中国消费市场新趋势 - 中国汽车出口量2024年达550万辆为2019年8倍,单车均价从4.7万元升至11.1万元 [6] - 2025年第一季度入境游客超3500万人次同比增19.6%,上半年累计增幅22% [9] - 港股2025年上半年IPO募资额前十中消费企业占四家,蜜雪冰城以46479家门店成全球门店最多餐饮品牌,海外门店近4900家 [12]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2024年收入同比飙升726%超30亿元,占总营收23%,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4%升至39% [15] 白酒与新消费行业观察 - 白酒板块估值情绪低位,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股息率超3.5%,行业基本面筑底企稳 [18] - 2025年1-7月黄金首饰消费同比增11.0%,7月增8.2%;体育娱乐用品7月零售额同比增13.7% [19] - 饮料类中包装水与无糖茶份额向头部集中,啤酒调味品板块处筑底恢复阶段 [19] - 新茶饮品牌7月GMV维持快增,受三大平台投入推动 [19]
星展:升泡泡玛特目标价至368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22 13:27
业绩表现与盈利预测 - 上半年业绩理想 [1] - 2025/2026财年盈利预测分别上调20%和18% [1] - 净利润率预期约为35% [1] 业务扩张与战略调整 - 2025年底海外销售预计超过国内销售 [1] - 全球版图加速扩展 今年店铺增设目标从100家提升至200家 [1] - 收入多元化空间充裕 [1] 财务目标与估值调整 - 全年营收目标从200亿人民币修订至超过300亿人民币 [1] - 目标价由312港元提升至368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增长驱动因素 - 规模效应、区域优化及成本效益共同带动业绩提升 [1] - 业务前景稳健 [1]
大行评级|麦格理:上调泡泡玛特目标价至400港元 预计今年收入达到约330亿元
格隆汇· 2025-08-22 13:26
财务预测与目标 - 预计2025财年收入达到约330亿元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率达到35% [1] - 2025及2026财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17%和16% [1] - 2025及2026财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7%和8% [1] - 2025及2026财年毛利润率预测分别上调0.6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1] - 目标价上调11%至400港元 [1] 海外市场表现 - 美洲市场收入按年增长1142% [1] - 海外市场门店持续扩张带来更好展望 [1] 销售渠道策略 - 当前59%的在线销售贡献意味着有更多空间开设实体店 [1] - 重点放在门店质素和生产力上保持自律 [1] - 在优质地点开店可扩展潜在客户群并提升品牌知名度 [1] IP组合与产品开发 - 投资The Monsters以外的IP以实现更平衡的IP组合 [1] - 即将推出迷你Labubu系列展示新场景货币化能力 [1] - 通过不同尺寸对应不同用途和品类扩张实现货币化 [1]
MOKOKO未售先“炒价”,二手平台涨价4倍,下一个LABUBU来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8-22 12:50
新品发售与市场热度 - 泡泡玛特计划推出“星星人好梦气象局”和“MOKOKO晒晒夏日”系列新品 发售前48小时部分新品在二手平台被炒至原价的4倍 原价199元的MOKOKO搪胶毛绒挂件被标价840元 [1] - 原价474元可购买6个的星星人毛绒挂件盲盒 单个挂件被标注几十到100多元不等的价格 整套价格被炒至数百甚至近千元 [2] - 黄牛声称“只放十单 涨到5000都给你” 推高市场热度 [1] 价格波动与历史案例 - LABUBU系列曾因补货导致二手价暴跌60% 隐藏款“本我”从4600元跌至2800元 [1] - 星星人系列二手成交价出现回落 发布价888元的商品在27天后以730元成交 发布价770元的商品在16天后以730元成交 [4] - MOKOKO close to sweet搪胶毛绒公仔发布价730元 当天以730元成交 [3] 市场炒作机制分析 - 企业通过“限量发售”和“低概率隐藏款”机制制造稀缺感 触发消费者错失恐惧心理 [6] - 黄牛中介推动新品上市初期价格虚高 导致价格冲高后回归内在价值 [5] - 泡泡玛特新品借势“下一个LABUBU”标签吸引跟风投资者 [6] 消费者行为与动机 - 消费者态度两极化 支持派认为潮玩是“00后的茅台”并愿为设计买单 抵制派拒绝高价并呼吁等待补货 [7] - 盲盒的未知性与系列化设计激发收藏欲 消费者希望通过集齐系列获得满足感 [9] - 部分消费者将盲盒视为“另类投资”期望获利 或在社交媒体晒出稀有款式彰显个性 [9] 行业营销策略与案例 - 泡泡玛特采用饥饿营销与隐藏款机制作为核心营销策略 [6] - 2022年与肯德基联名推出盲盒套餐 隐藏款出现概率仅为1:72 消费者需购买6份套餐集齐全套 部分消费者购买数百份套餐 [9] - 联名活动引发“代吃”服务现象 即他人代为消费套餐只保留盲盒 [9]
从情绪消费到价值共创 推动“谷子经济”可持续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11:39
行业转型趋势 - 谷子经济从情绪消费向深层次价值共创转型[1] - 商业模式由单一IP授权衍生品销售向用户共创+场景嵌入转变[2] - 虚拟偶像和数字人IP崛起 具备跨媒介能力强、生命周期长、粉丝忠诚度高等特点[2] 政策支持与市场表现 - 北京市发布专项行动方案支持规范发展谷子经济 鼓励优质动漫创作和二次元潮玩集聚地建设[1] - 优质IP如《罗小黑战记2》实现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并带动周边产品消费热情[1] - 支持国潮品牌海外拓展 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 产品创新与消费场景 - 联名黄金饰品等痛金现象兴起 将快消周边升级为兼具收藏与投资价值的文化资产[2] - 虚拟IP形象应用于黄金饰品、潮玩、数字藏品等多元载体 实现物理与虚拟深度融合[2] - 拓展消费场景和情绪资产承载力 黄金饰品、潮玩、数字藏品及线下体验协同发展[3] 线下业态发展 - 实体谷子店在各大商圈涌现 成为吸引年轻客流的重要阵地[1] - 店铺兼具商品销售和二次元爱好者社群交流功能 强化消费者归属感和社交互动[1] - 开展主题打卡、Cosplay聚会、IP体验展等线下活动 丰富消费者体验[3] 行业挑战 - 单靠谷子店难以持续盘活商业项目 市场同质化严重且缺乏内容差异和创新体验[1] - 热门IP盲目跟风导致运营压力大、盈利能力受限[1] - 版权侵权问题突出 大量未经授权同款及粉丝定制产品泛滥扰乱市场秩序[2] - 情绪价值叠加金融属性容易滋生炒作风险[2] 发展建议 - 突破热门IP限制 引入小众且有潜力二次元IP实现内容多元化和差异化[3] - 强化社群运营增强社区归属感和粉丝忠诚度 通过差异化定位提升品牌辨识度[3] - 平衡版权保护与市场活力 持续创新内容与运营模式[3] -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将谷子经济从潮流热潮转向价值共创[3]
Labubu 今年收入或达 10 亿美金 OAI 月入 10 亿,这个算力 AI 收入一个月涨了 5 倍
投资实习所· 2025-08-22 11:33
泡泡玛特财务表现与业务动态 - Labubu系列产品上半年收入达6.7亿美元 全年预估超10亿美元 同比增长688% 超过芭比娃娃[1] - 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04% 净利润增长362% 2025年毛利率达70.3%[1] - 毛绒类产品收入同比暴增1200% 达8.54亿美元 占总营收44%[1] - 截至2025年6月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超40% 美洲市场营收同比暴涨1100% 达3.15亿美元[1] - 全球门店总数达571家 美洲门店数量翻倍至41家 成为增长最快市场[1] 泡泡玛特产品战略与市场反响 - 上半年发布20多款不同工艺毛绒产品 试图复制Labubu成功模式[2] - 全球市场出现供应短缺 衍生仿制品被粉丝称为Lafufu[2] - 明星效应显著 BlackPink成员Lisa公开表示痴迷 蕾哈娜/Lady Gaga/卡戴珊等使用其钥匙链作为配饰[1] AI行业动态与公司进展 - Character AI年化收入突破3000万美元 正与潜在买家讨论收购 或以10亿美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5] - OpenAI月收入突破10亿美元 年化收入达120亿美元 增长未见放缓[5] - GPT-5发布后遭遇用户抱怨 但付费订阅呈现加速趋势[6] - 算力需求激增导致某新成立AI算力公司月收入增长5倍[7] - 独特商业模式涉及建立GPU期货合约交易市场 支持按周/按天交易[8] 全球化与文化输出 - 泡泡玛特以文化出海模式推进全球化 区别于AI行业生产力导向的出海策略[3]
毛绒,成了泡泡玛特“半条命”
创业邦· 2025-08-22 11:16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增长 毛绒品类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并超越手办成为最大收入贡献品类 Labubu IP全球热度持续但公司计划推动IP多元化发展 [5][7][9][11][13] - 毛绒品类爆发式增长反映全球成年人情感消费趋势 潮玩行业通过毛绒品类实现产业升级和溢价提升 [17][18][19][21][23][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7] - 毛绒品类收入61.4亿元 同比增长1276.2% 占比44.2% 首次超越手办品类(收入51.8亿元 占比37.3%) [9][10] - THE MONSTERS(含Labubu)IP收入48.1亿元 占比34.7% [9] 品类与IP分析 - 毛绒品类产能扩大10倍 从每月300万只提升至3000万只 供应链策略优先保障产能追需求 [9] - Labubu通过毛绒挂件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明星带货(如Lisa和泰国公主)推动其成为全球爆款 IP [9][11] - Molly等传统IP通过毛绒产品重新焕发活力 公司计划控制Labubu占比并推动IP多元化发展 [11][13] 行业趋势 - 毛绒玩具满足成年人情感需求 心理学机制(恒河猴实验/过渡性客体)支撑其全球风靡 Jellycat等品牌通过全年龄段定位成功拓展市场 [17][18][19] - 毛绒行业原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开发成本低(打样费用数百至数千元) 远低于搪胶玩具(开发成本数万至数十万) [23] - 潮玩行业为毛绒注入创意和溢价 新品牌获资本青睐(如红杉投资创业项目) 行业非赢家通吃且依赖设计辨识度与市场投入 [25] 全球市场表现 - Labubu在全部市场IP排名第一 毛绒品类在全球市场占比均上升 手办占比略降 [11] - 中国毛绒企业传统以代工出口为主 少数企业建立海外品牌 当前行业成为创业风口 [23][25]
预言年收入300亿很轻松 泡泡玛特股价暴涨市值超4000亿
钛媒体APP· 2025-08-22 10:51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8月20日收盘 泡泡玛特股价大涨12.54% 报316港元 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达4244亿港元 [2] - 自2022年11月触底以来 股价累计上涨超过32倍 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56% [2] - 创始人王宁持有公司48.73%股权 身家达2068亿港元(约合1899亿元)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2] - 上半年净利润已超过2024年全年 [2] - 公司毛利由2024年上半年的29.191亿元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7.611亿元 增长234.4% 毛利率从64.0%提升至70.3% [6]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营收82.8亿元 同比增长135.2% 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7.2%下滑至59.7% [3][6] - 亚太市场(中国以外)营收28.5亿元 同比增长257.8% [3] - 美洲市场营收22.6亿元 同比增长1142.3% [3] - 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 同比增长729.2% [3] - 海外市场营收总和占比达40.3% 接近半壁江山 [6] 海外扩张战略 - 目前海外地区有140家门店 预计将超过200家 未来每周新开3家门店 [5] - 下半年将在卡塔尔开设首家中东门店 并计划开发南美、南亚及俄罗斯市场 [5] - 全球共运营571家门店(上半年净增40家)及2597台机器人商店(上半年净增105台) [5] - 美国市场聚焦优质点位旗舰店 提升门店质量而非加速扩张 [6] IP产品表现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2025年上半年营收48.1亿元 占总营收34.7% 为最高占比IP系列 [7] - 另有4个IP上半年营收超10亿元:MOLLY(13.6亿元 增73.5%)、SKULLPANDA(12.2亿元 增112.4%)、CRYBABY(12.2亿元 增248.7%)、DIMOO(11.1亿元 增192.5%) [8] - 13个艺术家IP营收破亿元 包括HIRONO、星星人等 [8] - 毛绒产品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461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1.392亿元 增长1276.2% 占总收入44.2% [8] 运营策略与产能 - 国内市场门店净增不超过10家 重点提升门店运营效率与空间形象升级 [6] - 通过动态化商品管理、拓展品类、缩减SKU宽度 国内门店零售收入达44亿元 实现三位数增长 [6] - 毛绒品类产能同比提升10倍 8月产能突破3000万只 [9]
大行评级|星展:上调泡泡玛特目标价至368港元 业务前景稳健且收入多元化空间充裕
格隆汇· 2025-08-22 10:47
业绩表现与财务目标 - 公司上半年业绩理想 [1] - 全年营收目标由200亿元修订为多于300亿元 [1] - 净利润率约为35% [1] - 2025/2026财政年度盈利上调20%和18% [1] 全球扩张战略 - 加速扩展全球版图 今年增设200家店铺 早前指引目标为增设100家店铺 [1] - 预期到2025年底海外销售将超过国内销售 [1] 业务前景与估值 - 业务前景稳健及收入多元化空间充裕 [1] - 目标价由312港元上调至368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