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

搜索文档
40万亿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新规 直击哪些行业潜规则?
中国经营报· 2025-05-12 18:41
供应链金融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 [1] - 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8% [1] - 新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调整完善,重点升级风险防控领域条款 [1]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监管 - 要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开展自律管理 [1] - 上海票据交易所负责组织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信息归集和统计监测 [1]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5] 供应链金融平台定位 - 新规明确供应链金融平台"去金融化"信号,回归信息平台定位而非信用平台 [2] - 平台可以参与撮合但不能参与资金交易 [2] - 鼓励开发基于订单、存货、仓单等动产和权利的融资产品 [2] 核心企业行为规范 - 禁止核心企业滥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1] - 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 [5] - 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 [5] - 不得以应收账款确权有关名义对链上企业收费或获取不当费用返还 [6] 风险防控体系 - 构建信用风险全链条防控体系 [3] - 新增"票据"为核心企业的全口径债务监测对象 [3] - 以"财务状况恶化"替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持续为负"作为风险预警指标 [3] 中小企业权益保障 - 规范各类主体对链上企业的收费行为 [6] - 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应合理制定服务收费标准并公示 [6] - 及时停止为存在债务问题的应收账款债务人新开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提供服务 [6]
这家公司再冲IPO!中车、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IPO日报· 2025-05-12 18:04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于2024年5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此前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失效[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中国中车联合7家央企、5家金融机构等组建,是央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3] - 核心产品为"云信"及"云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N+N+N"生态系统,覆盖确权、保理、数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3] - IPO前最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23.11%),天津经开区国资、中国铁建投资等机构持股20.73%、5.18%[3] 市场地位与用户规模 - 按2024年已确权应收账款金额(625亿人民币)和融资金额(449亿人民币)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29.5%和32.6%,居行业首位[4][5] - 平台用户数从2022年230434家增长至2024年556588家,覆盖中国98%的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4] - 截至2024年底,平台注册用户包括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和3574家金融机构[4] - 核心企业留存率稳定在86%-88.5%区间[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6.5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9.9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3.3%[7][8] - 年内利润从2022年0.46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1.57亿人民币,但2024年利润率下降至15.9%[8][11]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87.7%增至2024年95.9%[8] - 研发开支占比稳定在17%-18%,2024年达1.72亿人民币[8] 业务结构 - 确权及保理业务占营收比重从2022年65.7%降至2024年55.2%[3] - "云信"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显示业务集中度加剧[9][10] - 拓展"云租""云砼"等场景平台,通过物联网和ERP系统打通供应链数据闭环[5] 运营挑战 - 流动负债从2022年4.82亿人民币激增至2024年10.74亿人民币,主要因保理业务资金占用[10][11] - 销售费用占比居高不下,2024年达4.19亿人民币(占营收42.3%),主要用于624人销售团队[11][12] - 2019年起中国中车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部分客户转向自建融资平台[3]
这家公司再冲IPO!中车、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7:55
公司上市进展 - 中企云链于2024年5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此前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失效 [1] 业务模式与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 通过核心产品"云信"及"云链"平台链接核心企业 链属企业与金融机构 解决供应链金融确权难 融资贵等痛点 [1] - 构建"N+N+N"生态系统 覆盖确权 保理 场景数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2] - 通过"云租""云砼"等自建场景平台切入工程机械租赁 建材采购等领域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提升风控能力 [4] 股权结构与股东变动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由中国中车联合7家央企 5家金融机构 4家地方国资 6家民营财投组建 为央国企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2] - IPO前最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持股23.11%) 天津经开区国资持股20.73% 中国铁建投资持股5.18% 中国能建持股2.59% [2] - 2019年起中车 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部分客户企业转向自建融资平台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6.52亿元增长至2024年9.91亿元 [5] - 年内利润从2022年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1.57亿元 [5] - 毛利率从2022年87.7%提升至2024年95.9% [6] - 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7.5%提升至2024年19.4% [6] 业务构成 - 确权及保理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2-2024年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65.7% 55.0% 55.2% [2] - 云信服务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 [2][6] - 保理服务占比从2022年11.6%下降至2024年2.1% [7] 用户规模与市场地位 - 平台用户数从2022年230,434家增长至2024年556,588家 三年增长141% [3][8] - 截至2024年底 拥有6,601家核心企业 546,413家链属企业及3,574家金融机构注册用户 [3] - 核心企业留存率2022-2024年分别为88.5% 86.0% 87.8% [3] - 按2024年已确权应收账款金额计算市场份额29.5% 按获得融资金额计算市场份额32.6% 均为行业第一 [3][4] 成本结构 -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46.7% 42.7% 42.3% 2024年达4.19亿元 [8] - 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18.2% 17.7% 17.4% [6] - 行政开支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17.5% 18.3% 17.0% [6] 财务状况 - 流动负债从2022年4.82亿元激增至2024年中10.74亿元 [7] - 其他应付款项 应计费用及其他负债从2022年4.77亿元增至2024年10.59亿元 [8] - 2024年年内利润比率15.9% [8]
大成研究 | 马宏伟等:证券合规地图系列文章(十八):供应链金融环节中的上市公司合规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5-11 09:31
供应链金融概念与发展 -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结合上下游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链条,通过第三方仓储或物流监督完成企业融资,核心企业信用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并提升供应链效率 [3] - 2024年上海提出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目标,计划至2025年末实现龙头企业及重要产业链金融服务全覆盖,并依托科技赋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5] - 政策趋势显示供应链金融未来将依赖银行、保险机构联动及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安全合规发展 [5]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 - **卖方融资**包括应收账款融资(依赖核心企业付款能力,质押应收账款获取资金)和存货融资(以存货质押引入第三方监管动态转化资金流) [7][8] - **买方融资**以预付款项融资(保兑仓模式)为主,通过购销合同与仓单质押实现杠杆采购,核心企业需签订回购协议保障货物风险可控 [9] 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 - **外部风险**:法律风险(如伪造公章导致恶意诉讼,某宁易购案例涉案300亿元损失80亿元)和信用风险(中小企业信用问题引发连带责任,上海钢贸案重复质押达1000亿元) [10][12][13] - **内部风险**:操作风险(员工内控缺失引发违约,云南某嘉案致子公司卷入50亿元诈骗)和合规风险(虚构供应链虚增收入,某网通信案虚增利润9.3亿元被罚1000万元) [14][15] 风险防控建议 - **外部防控**:事前评估中小企业信用、事中监控物流仓储、事后确认还款,防范信息泄露并建立举报渠道 [16] - **内部机制**:强化员工合规意识,遵循证券监管政策避免信披违规,制度上拥抱监管趋势 [18]
中企云链:全球化3.0,最大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业赴港IPO野望不会小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49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是中国最大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及最大的独立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确权量超2万亿元,2024年营收近10亿元,净利率15.9%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定位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初始股东包括南车、北车投资、中国船舶等央企及工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是一家央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 [3] - 公司通过"云信"平台提供服务,业务不依赖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而是独立运营 [3]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N+N+N"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盘活大企业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4] - 主要业务包括确权及保理业务、场景数字业务及其他生态业务三大板块,其中确权及保理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 [5] - 云信平台连接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及3,574家金融机构,用户数量从2022年的230,434家增至2024年的556,588家 [6] 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在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市场份额为29.5%,在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12.9% [5][6] - 公司是首个确权应收账款累计金额超1万亿元的独立平台,并在20个月内达到2万亿元 [4] - 在供应链票据方面,公司是首批获准接入票交所的先行者 [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9.91亿元,对应毛利为5.72亿元、8.21亿元、9.5亿元 [7] - 2024年净利润1.57亿元,净利率16%,经营利润率19.4%,较2022年的7.5%显著提升 [7] 技术驱动 - 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精准衡量企业信用状况与风险 [9] - 平台实现全线上化交互,融资时效提升至T+0当天完成,平均融资成本从5.3%降至3.2% [8] 行业前景 - 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88% [4] - 预计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6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3% [10] - 供应链金融被视为实体经济毛细血管,对支撑制造业全球化3.0至关重要 [9] 发展战略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融资增强核心技术研发、科技基础设施、销售推广及国际业务拓展 [10] - 已落地800多个产业数字化项目,推动银行提供基于产业数字化的数据融资近50亿元 [8]
中企云链再闯IPO,毛利率超90%,现金流却堪忧
格隆汇· 2025-05-08 18:29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是一家独立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专注于确权及保理业务,通过云链平台服务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及金融机构 [2][8] - 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 [6] - 截至2025年4月29日,公司无控股股东,董事长刘江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构成单一最大股东 [7] - 公司用户涵盖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90%的行业,包括建筑、制造、服务、批发及零售等 [8]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确权及保理业务(占比超90%)、场景数字业务(7%)、其他生态业务(1.8%) [11][12][14] - 确权及保理业务中,云信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保理服务收入占比从11.6%下降至2.1% [14] - 场景数字业务通过自建平台(如云租、云砼)或连接客户ERP系统(如云数)收集场景数据 [11][12] - 其他生态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服务及试点项目 [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及9.91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568.5万元、1.52亿元及1.57亿元 [17] - 毛利率从2022年87.7%提升至2024年95.9%,主要因保理服务规模缩减及技术升级 [19] - 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04亿元、3.75亿元及4.19亿元,销售费用率从46.7%降至42.3% [19] - 研发开支占总收入比例从18.2%降至17.4% [19]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3.07亿元,2024年底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仅1.2亿元 [20][24] 用户数据 - 平台用户数量从2022年23.04万家增长至2024年55.66万家,其中核心企业6601家、链属企业54.64万家、金融机构3574家 [9] - 核心企业留存率2022-2024年分别为88.5%、86.0%及87.8% [10] 行业前景 -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累计融资金额2024年达169.7万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262.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1% [22] - 公司2024年在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12.9% [23] - 行业通过AI、区块链等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痛点,如缺乏抵押品、高利率及确权困难等问题 [21][2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信用风险,包括应收账款无法流转或再保理失败 [24] - 2022年因现金结清36亿元保理义务导致大额现金流出,2024年底现金储备仅1.2亿元 [20][24]
中企云链再次冲击港股,高度依赖云信服务,多名重要股东已“离场”
深圳商报· 2025-05-07 13:1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业务分为确权及保理业务、场景数字业务及其他生态业务三大板块,其中确权及保理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通过云链平台运营 [2] - 云链平台用户数量从2022年的23.04万家增长至2024年的55.66万家,覆盖中国330个(98%)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用户包括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及金融机构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9.91亿元,毛利分别为5.72亿元、8.21亿元、9.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569万元、1.52亿元、1.58亿元 [3] - 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亏损,净亏损分别为4420万元和2829万元,2022年起实现扭亏 [5] - 主营业务成本占比从2022年的12.3%下降至2024年的4.1%,研发开支占比从18.2%略降至17.3%,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从46.7%降至42.2% [5] 业务结构变化 - 云信服务收益从2022年的5.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77亿元,营收占比从79.1%提升至88.5% [6][7] - 保理服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11.6%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2.1%,公司战略性减少保理服务规模以聚焦高增长潜力业务 [8][9] 股东结构变动 - 公司无控股股东,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持股23.11%,刘江通过云顶资产和云之泰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10] - 原央企背景股东如中车资本、鞍钢资本、工银瑞投等陆续退股,IPO前三大股东为云顶资产(23.11%)、天津经开区国有投资(20.73%)和华舆国创基金(10.31%) [10][11][12] 行业竞争态势 - 银行作为主要客户,近年来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领域,合作模式可能转变为竞争关系 [13]
让中小企业更好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51
二是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成本,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 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滥用非现金 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三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求相关主体不得强制链上企业与特定融资方以高于合理市场利率的 水平获取融资服务,提升应收账款融资质效。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积极探 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支持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及基于订单、存货、仓单等动产和权 利的质押融资业务。 四是规范各类主体对链上企业的收费行为。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不得以应收账款确权有关名义对链上企 业收费或获取不当费用返还;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应合理制定服务收费标准、明确收费对象,并将收费 标准公示或与相关方进行协议约定。 《通知》特别强化了对中小企业的保障。为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参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 的合法权益,《通知》提出了四方面要求。 一是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 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维护市场公平有序为立足点 ...
六部门: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 最长不超过1年
快讯· 2025-04-30 20:11
一是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 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维护市场公平有序为立足点,促进降低产业链 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发展。 二是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成本,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 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滥用非现金 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问:《通知》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障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为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参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合法权益,《通知》要求: 六部门: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 最长不超过1年 智通财经4月30日电,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 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 关事宜的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通知》回答了记者提问。 三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 ...
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
期货日报网· 2025-03-31 08:46
本届论坛以"数实融合·智链未来"为核心主题,汇聚政府机构、学术专家、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及科技 服务商等500余名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数字化浪潮下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路径与合规实践,助力产业链韧 性提升与全球化布局。同时,大会现场还发布了《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产 业供应链服务调查报告2025》和 "2025年度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杰出企业"系列榜单,致力为行业树立 创新标杆,促进生态合作与资源对接。 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为论坛开幕致辞。他表示,在"十五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 供应链已成为企业战略升级的关键。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数据孤岛、政策引导平衡绿色成本、生态协 同抵御全球化逆流,方能实现"技术—生态—政策"三轨并进,构建安全、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2025年,在供应链金融新规即将颁布的关键节点,在AI重构产业生态的技术浪潮中,数字化如何驱动 产业供应链协同并构建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如何利用物的信用激活动产融资市场?双循环及出海大 背景下如何开展跨境供应链及金融? 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深度数科、中诚信征信、高达软件、金网络、工品牛、合合信 息、中晟 ...